CCG持续对企业全球化、 “走出去”和“引进来” 展开双向研究,以当前国际背景下的中美贸易、国际贸易、来华投资、对外投资、数字贸易为主题,进行分析、研究与解读。CCG 不断寻求更多力量来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发展,率先推动中国加入 CPTPP,并发布系列研究报告。此外,CCG 课题组常年编写国内唯一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CCG还研发出版了《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大潮澎湃——中国企业“出海”四十年》、China Goes Global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等企业全球化研究中英文图书系列。CCG还创办了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专注于企业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围绕国际贸易与投资相关国际议题设置多场分论坛,云集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跨国公司领袖、驻华大使、前政要官员、国际组织与商会负责人、国际顶尖智库专家及知名学者深度研讨,已发展成为推动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国际高端论坛。
-
储殷:从一个手机壳的跨境之路管窥贸易摩擦下的物流骨干网价值
专家简介储殷,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2018年8月13日 -
储殷: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开启中国连通世界新时代
作者: 储殷,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 “阿里巴巴和菜鸟要投上千亿元,全力以赴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如果千亿不够,会投资几千亿,把阿里巴巴可以有的投资绝大部分投向物流。”这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豪言壮语。话音刚落,一周后菜鸟就宣布在香港建设一个总投资120亿港元的超级eHub项目。 所谓“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其实并不是新概念了,而是2013年菜鸟成立时马云提出的目标,但当时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目标。“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国内打造24小时货运必达的网络,实现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到5%以下;二是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72小时到达。 “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到5%以下”是什么概念呢?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快递达到400亿件,超过全球40%的份额,年均增长42%,总量上比美国、日本、欧盟加起来还多。但是物流成本下降却并没有那么理想。2009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在GDP中的占比高达18%,2016年这一数字下降到15.5%,七年下降了不到3个百分点,而且与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约8%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马云提出的“5%”目标,如果没有对物流行业进行革命性的升级,就一定是天方夜谭。 那这个“革命性的升级”应该怎么完成呢?只有一种方法:数字化。只有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实现物流的智慧化,打通所有节点,减少从原料到产品、从工厂到消费者的全流程供应体系成本。而菜鸟的角色,就是“大脑”。用马云的话来说,“菜鸟的使命就是要做物流业的大脑”。事实证明,这个“大脑”相当灵光。2013年成立至今,菜鸟作为技术驱动的社会化物流协同平台,让仓库替代工厂成为物流中心,并对线上消费和线下仓储进行整合,五年内连接了300万快递员、3000万平方平仓库,把中国快递的平均时效从4天以上提速到2天左右。日均1亿个包裹已经成为现实,日均10亿个、100亿个的时代正在迎面走来。 可是如果把“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仅仅理解为“送快递”或者“江浙沪包邮”的升级版,那就未免浅薄了。物流的本质是商品货物在点与点之间的传递,涉及到的是工厂、商铺、消费者三者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我们的“购物”行为实际上是包含了“制造-物流-零售”三个环节的有机整体。因此物流成本的降低,真正推动的是制造业成本的降低,而物流效率的提升,则意味着零售效率的提升。换言之,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真正的意义在于,通过物流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不仅加快中国制造业的降成本、提效益,而且能够物流深入工厂,真正推动制造业从B2C到C2B,推动中国成为新型国际化背景下全球贸易体系的核心。 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占据全球制造份额的1/4左右。然而根据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我国的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不到4%,与发达国家普遍高于10%的水平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中国是制造大国,却是利润效果。其中,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就是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来说,从原材料到产品,其运输、存储、配送都需要高昂的成本。因此2016年开始,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期望构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物流体系。与此同时,通过税费减免、程序简化等多种经手段,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因此,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加快我国制造业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效益。与此同时,智能物流网络的建设本身也离不开中国制造。“过去我们是把人变成机器,未来我们要把机器变成人。”智能分装机器人、全自动流水线、机械手、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机器人……没有这些智能化的设备和机器,“智能物流”就无从谈起,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也都只能是纸上谈兵。这些设备从原材料、基础零件、关键部件到组装,都离不开“中国制造”。因此,全球化智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中国制造企业带来的直接收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贸易方面,当前我国正以“一带一路”为核心,重新组织和定义新型全球化时代的贸易模式和关系。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举措,影响深远。“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当然不可能脱离这个战略构想,相反是与“一带一路”紧密结合。所以智能物流骨干网络不仅覆盖全国,更是连接全球,而且是由中国领导的全球新物流网络:“物流原来靠集装箱,但是未来靠的是包裹。靠集装箱的时候,美国、欧洲、日本是物流大国,但是靠包裹的时候,中国应该当仁不让地担当起物流的责任,形成对全世界有效、有价值的作用,建立起全球的智能物流骨干网。” 因此,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于全球贸易而言,不仅仅是中国连接各国、各地区的物流服务体系,更是基于信息技术、协同全球、共享世界的社会化物流基础设施,和基于此的新型全球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体系。诚如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所说,高铁、移动支付、智能物流骨干网是未来十年中国将贡献给世界的全球基础设施,“这分别对应着人、财、物的高效流转,真正实现无缝连接。” 一个以中国为核心连通全球的新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已经做好准备。 文章选自中国经济网,2018年6月8日
2018年6月19日 -
黄日涵:数字经济让货通天下成真
黄日涵, 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
2018年5月4日 -
储殷:推进“一带一路” 跨境电商正在成为新动力 | CCG看两会
作者: 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 随着两会的胜利召开,两会中一系列的政策信号正在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强烈关注。这其中,关于推进“一带一路”的内容更是成为世界各国对于中国未来国际化战略的分析基点。在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中,李总理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要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深化沿线大通关合作。”这意味着随着信息技术、贸易技术、物流技术的进步,一带一路的推进将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新面貌,将更加依赖代表先进生产力水平的新动力。 在诸多推进一带一路的新动力当中,跨境电子商务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进化与升级,无疑将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在全球贸易增长面临各种不利阻力的大环境下,以天猫为代表的中国电商的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惊人的逆势突破,从2015年到2017年,天猫国际消费人数增长三倍,且购买频次不断上升。这对于目前处于“全球化逆潮“中的全球贸易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增长点。据海关总署统计, 2017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总额达902.4亿元,同比增长80.6%,跨境电商贸易体系已经在全世界开花,中国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做到“买全球、卖全球”。 对于有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链接中国跨境电商网络,已经成为进入“一带一路”的快捷方式。2016年,马云首次提出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倡议,立志打造“数字自由贸易区”,致力于实现电子商务的全球化和普惠化。一开始,马云的布局似乎仅仅局限与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以及部分欧美国家,然而,去年9月,墨西哥总统佩尼亚·涅托造访阿里巴巴集团杭州总部,并同马云一起见证了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这标志着远离六大走廊的拉美地区通过中国的电商网络,成功地对接了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 相比于传统贸易中更多地依靠大型跨国企业、垄断企业,以跨境电商为核心推动力的新型全球贸易体系,是一条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空中贸易通道”,它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角,通过全球物流要素等链接为全世界消费者提供更为细致、精准、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对于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小企业、小商家更是重要的福音。比如在天猫,通过跨境电商,一顶看似普通的冬帽,定价4美元,一个普通的小商家有时候一天就能卖掉3到5万单,一年能赚几百万美金。对于许多“一带一路”中小国别的商家,天猫国际商城当中的中国青年消费者的数量甚至比其全国的客户都要多出几倍。 在互联网技术重构之后,整个全球支付、全球物流、全球海关的通关效率都在迅速提升,这是新技术带来的模式革命,是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尤其是移动支付的不断普及,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支付宝”已经成为了一带一路跨境贸易当中的必备法宝,无论是在欧洲、澳洲还是在东南亚,会使用支付宝都已经成为了许多商业公司人才招聘考核的硬技能,而登陆天猫成为阿里巴巴全球商贸渠道的一员,在互联网电商网络当中获得链接中国巨大消费市场的机会,更是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与商家的财富梦想。 另一方面,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跨境电子商务的领军者,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模式提供者、规则推动者。中国的跨境电商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在郑州等10个城市开展跨境电商试点工作,并积极推动杭州等1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面向全球开创了“直购进口、网购保税进口、一般出口、特殊区域出口”四种新型监管模式,跨境电商的发展堪称世界奇迹。2018年2月,首届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完善了全球第一份跨境电商行业标准《跨境电商标准框架》,并发布了《北京宣言》,确立了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机制:标志着世界贸易正式进入了“中国电商时代”,以天猫国际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已经在把全世界的需求和供给快速地连接起来,将世界推向一个新贸易时代,轻点键盘之间,消费者和中小微企业就能直接参与到全球供应链发展中。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跨境电商是生长于新时代,更是服务于新时代的。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成为新型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全球全球贸易互通共享最重要的新通道: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全球贸易之路,绝不是西方式的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共赢的贸易体系,其最终目的是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没有什么贸易网络比中国的跨境电商更能够体现两会报告中所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思路。这种“共商、共建、共享”不仅仅意味着国家间的贸易平衡,而且也意味着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全球化中的平衡。跨境电商的主体更多的是中小企业,产品则可以囊括各种生活和生产资料、甚至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销售的全球化和普惠化。天猫国际目前已经囊括包括美国、德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68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3700个品类、16400个品牌,其中80%以上都是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对世界而言,这中国跨境电商所带来的“全球贸易的新时代”,不仅体现在技术和方式,同样体现在“产品”上。过去,中国参与全球贸易,出口的更多的是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多是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因此在全球贸易中始终处于附加值极低的微笑曲线底端。然而随着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不断加强和跨境电商的兴起,电子消费、网络游戏、手机游戏、中国快时尚、家电、互联网服务等也纷纷“出海”,成为全球市场的生力军,在欧美国家嫌弃一波又一波中国热。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海品牌中,消费电子占绝对优势,联想、华为、小米等企业以天猫国际等为载体、以“一带一路”为纽带,已经跃升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子品牌,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尤其表现出对中国品牌的欢迎。 得益于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中国产品迅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时,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在逐步提升。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谷歌搜索指数同比增长了6%,中国品牌品牌力得分提升了5%;中国跟国际品牌的搜索指数差距在逐年递减,相比2013年缩小了29%。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全球商界精英都发现了这股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如WPP欧洲、中东、非洲及亚洲区首席执行官David Roth谈及中国品牌的影响力时所说:“在目前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品牌背后的公司正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它们逐渐在行业层面掌握话语权,并以多种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特别是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出海品牌不仅改变世人对品牌的看法,更让人们对‘中国品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关阅读 前方高能!CCG专家已抵达两会现场! 智读两会:CCG专家与您“两会有约”
2018年3月10日 -
陶短房:CES2018——敢不敢将未来的方向盘交给创新?
2018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