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 提倡人才开放发展。致力于人才国际化研究,CCG在国际人才、国际移民、华人华侨、出国留学和回国发展等领域开展并承接重大研究课题,举办系列活动,出版相关图书并发布系列研究报告。 政策影响力。基于扎实且富有创新力的研究成果,CCG提出一系列完善我国人才发展和移民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在推动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等重大政策中发挥积极作用。 学术影响力。CCG在社科文献出版社连续出版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等蓝皮书,连续翻译出版国际移民组织(IOM)《世界移民报告》,在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包括 “China' 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Development”在内的多部英文著作,填补了中国国际人才研究领域的空白。 社会影响力。CCG创办了“中国人才 50 人圆桌论坛”、“全球教育 50 人论坛”等品牌论坛,连续多年承办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举办“全球人才流动与国际移民学术研讨会”。CCG 提出的筹建“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倡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积极评价与支持,成功入选了首届巴黎和平论坛,并在第二届巴黎和平论坛上成功举办了“国际人才组织联盟--国际专家研讨论坛”。
-
“走出去”战略与国际化人才
一、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现状及问题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本土环境竞争增加的同时,开拓国际市场有利于本土企业利用国际资源、走向世界,实现中国市场与世界竞争市场的全面接轨。2000年, “走出去”战略上升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的高度,经过十二年的发展,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取得了明显成就。2001年到2012年,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超过4000亿美元。2012年,对外直接投资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 我国对外直接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包括投资主体单一(国有企业比重过大)、投资领域单一(集中于资源类领域)、投资失败率高、跨国经营能力较低等。投资失败给我国“走出去”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指已宣布的跨境交易被撤回、拒绝或听任其过期失效的比率)为全球最高,达到12%;2010年,这一比率降至11%,但仍为全球最高。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公司2010年从事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2%和1%。跨国经营能力方面,据联合国贸发会研究,2013年,中国前100跨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指数平均13.98%,低于世界前100的64.7%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37.91%的水平。 中企联将中国企业500强和美国企业500强进行纵向对比后发现,2013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增速都高于2013美国企业500强,但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收入利润率明显低于美国企业,这说明两国大企业的规模差距在缩小,但经营质量差距却在拉大。 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国际化人才短缺现状及原因 国际化人才短期是导致对外投资失败和跨国经营能力较低的最大瓶颈,是我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2008年博鳌论坛上,麦肯锡的调查, 88%的企业高管认为缺乏人才是海外并购难以成功的首要原因。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人才短缺问题十分严峻。入世之后,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迅速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主体。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中,国有企业比重达曾高到67%。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境外直接投资企业前20强中,有16家是央企,2家是国企,民营企业仅有2家。2012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桶油”的海外并购金额创下25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而国有企业决策层及管理层外国人才比例普遍较低。挑选跨国经营较为成功的跨国公司(壳牌集团)、中国民营企业(联想集团)和国有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代表进行比较,壳牌集团的外籍董事的比例达到66.67%;联想集团为45.45%,中石油和中石化董事会成员中,具备长期跨国工作经验的人才(也包括中国人)才分别仅有1位,差距较为明显。
2014年7月4日 -
国侨办将在全球建60个“华助中心”
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9日在北京表示,将在全球60个侨胞超过10万人的地区支持建立“华助中心”,为侨胞们提供关爱帮扶、促进文化交流。
2014年3月19日 -
促进解决海归创业“融资难”问题
【《中国国际人才》新视点】2014年中国海外学成归国人员的增速,即将会有很大的增幅,其中选择回国后自主创业的海归比例逐年攀升。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社科文献出版社编著出版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关于“海归创业调查现状”显示:随着各地政府吸引海外人才政策的频繁出台,中国日益成为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沃土。调研发现,14.8%的海归选择在江苏创业,海归创业地开始由“北上广”转移到沿海二线城市。另据最新数据来看,海归创业意愿亦有逐步转向二、三线城市的新趋势。据调查五成以上的海归拥有个人专利,六成以上的海归从国外带回了技术和商业模式。同时,蓝皮书也指出:海归对创业地“营商环境”的评价方面,更多地凸显在“融资难、贷款难、筹款难”问题上。如何破解这一海归创业资金领域的“三难问题”,着实成为普遍困扰海归回国创业的新社会问题。
2014年3月18日 -
海鸥跨国创业:人的回归与才的回归
由海鸥创业平台和怀雅迅大学商学院国际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次海鸥创业论坛在多伦多成功举行。在论坛上,我做了题为“海鸥回国创业现状与展望”的演讲。我介 绍了海鸥人士回国创业的整体情况,和与会来宾共同探讨了海鸥人士如何能把在中西文化夹缝中求生的劣势转化为贯穿中西、跨国提升的优势。现场有150余位华裔听众,提问很踊跃。
2014年2月19日 -
中国需正视人才流失的现状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国家曾计划连续3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1%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这一计划又被称为“985工程”。北大、清华是中国内地最著名的两所大学,也是最早获得教育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拨款各18亿的高校。然而,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 京大学这一比例则为76%。2006年,清华和北大分别以571名与507名博士输送量,超过美国本土伯克利分校成为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两所院校。 留学生出国深造是好事,然而问题是这些中国的大部分科学与工程博士都会孜孜不倦地走着“在美找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美国人”的道路。 如据国际经合组织的一份统计,1990 至1999 年间在各国经济发展最急需的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国大陆留学生博士滞留比例为87%。因此,2008年美国《科学》杂志就把清华、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2013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