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来,CCG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领域保持高度关注,深度追踪中国与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非洲、拉美、澳洲、中东等国家与地区的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与变化,多年来致力于中美欧合作、一带一路、WTO改革、CPTPP等多边领域的研究,为政策制定建言献策。CCG在连续多年主办的年度品牌论坛设置中美关系、中欧合作等议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发布中美经贸系列中英文研究报告。常年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埃及等多国智库专家学者、政要、商界精英、外交使节就国际关系与多边合作等议题进行研讨与交流。
-
储殷:特朗普时代到来,“世界警察”要退休了?
特朗普宣誓就职(图源:中国新闻网)
2017年2月7日 -
王义桅:期待中美合作建设“一带一路”
专家简介
2017年2月6日 -
高志凯:拓宽对华合作才能让美国“更伟大”
文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高志凯
2017年1月22日 -
中美众专家:特朗普新政,中国如何应对?
美国2016年大选是美国历史上极具政治戏剧性的一次选举。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宣誓就职,引人注目的第45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先生将开始他的新历程。中美关系再一次来到了历史和未来的节点上。 为此,2017年1月19日上午CCG“特朗普时代的机遇、挑战与中国应对”主题报告会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北京总部举行。CCG秘书长苗绿主持会议,王辉耀主任发布了报告,并与中美专家就今后的中美关系走向和如何促进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报告和专家们还为中国处理好当前复杂局势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王辉耀先生首先对到访的嘉宾、学者专家和媒体表示欢迎,并对《特朗普时代的挑战、机遇与中国应对》报告的四个部分作了介绍。 王辉耀指出中美是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是世界经济的两大重要引擎,是国际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特朗普新政对保持中美两国的合作至关重要。所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自美国大选以来就对其保持高度关注。在特朗普上任前一天发布这个报告非常及时,具有重要意义。该报告从特朗普个人风格、内阁团队组成、中美经济关系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中美未来面临的八大机遇、八大危机和10条可行性政策建议,最终目的是为促进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 参会嘉宾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回答媒体提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持表示,特朗普虽是成功的商人,也是个政治素人,所以影响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对特朗普不要过度解读。陈文玲用三“率”概括了特朗普的性格特点。“率素”是其首要的特点,所有内容都写在脸上,比较率真。另外“率旧”,凸显其随意性。“率事”,很多事情都做在别人前面。陈文玲同时指出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逆全球化、汇率战、贸易战,美国如果这样做将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但美方损失更重。首先美国会因此失去大量就业机会,还会失去中国的大量定单,毋庸置疑的最终还会伤害中美之间的感情,失去双方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合作可能性,使中美几十年建立的正常的中美关系毁于一旦。【详细...】 太平洋基金会秘书长、中国驻以色列前大使陈永龙也认为,打贸易战对中美两国都没好处,对美国受伤会更大。他说,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不要轻易放弃了中美关系几十年难得的成就。同时他指出,有学者认为过去美国是衡量中国是变量,现在中国是常量美国是变量,但现在有变化,力量对比的变化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美现在可能是要双方互相塑造对方,共同塑造世界,这是将来的特点。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美聚焦网总编辑、中国日报原总编辑朱英璜就CCG报告补充道,中国和特朗普还有地缘政治方面的挑战,特别是南海问题,他会以做生意的姿态来讨价还价。特朗普对中国强硬不是他个人的事情,是美国两党的共识,这恐怕是个基本趋势。在合作机遇方面,朱英璜认为报告中经济外交的提法很有道理。中美之间不至于大规模全面开展贸易战,因为会两败俱伤,但是小规模的、某些领域方面的贸易战肯定会有。在贸易上我们需要研究哪些可以让,哪些不可以让。对于跨国公司起到中美关系“稳定器”的作用,他认为近来这个作用分量在减弱。国务院新出了文件加大对外开放,效果有待观察,但同时我们需要关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诉求,包括知识产权问题、准入、互联网接入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稳定器”的作用感觉很难加强。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毕万伦首先肯定了报告的重要性并希望未来智库的逐条建议可以进一步按照重要性划分,将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另外在中美贸易合作中,中国企业将会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机会与风险并存。中国在产业政策、环境政策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改善,提高透明度,这样中美双方才会取得双赢的结果。美国跨国公司能够在中美关系上发挥更多作用,希望中国政府可以对跨国公司表示更多地欢迎并重视他们的作用。【详细...】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着重谈论了关于中美关系的挑战和应对。特朗普激烈的竞选言论和推特发文为中美关系制造了很多噪音。我们可以回头再看之前中美关系是怎样的。特朗普正在用他认为的对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中国原则”来施加影响,但他忘记了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对美国也是有利的。韩磊首先建议中国要正确设置预测,讨论贸易战对谁的损伤更大不是问题所在,而是要认识到CCG报告中论述的那样,贸易战最终对中美双方都有害。他建议中方避免“以牙还牙”式的反应,以免使中美关系走向下坡路,同时继续保持和创新多种途径与美国各个层面打交道。特朗普可能会采用“政治边缘”政策,因此中国需要更加耐心应对。【详细...】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公使、商务部美大司原司长何宁认为在中美双方关系紧张时,贸易发展较为顺畅,而在双方关系顺畅时,贸易则会出现一些摩擦。他认为特朗普上台前的种种作为试探性质多于决策,因为特朗普想让美国再次强大的愿望离不开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离不开来自第二大经济体的资金和技术的配合。但应对特朗普的这些非传统方式的试探,需要改变以往的策略,适当使用非传统的方式来回应,谋定而后动,不能示软示弱。另一方面,特朗普上任也会受到总统这个位置的制约,因此中美关系会经过反反复复的讨价还价,但不必过于担心特朗普会走极端。【详细...】 CCG副主任、原驻纽约、旧金山商务参赞何伟文指出目前特朗普最大的问题,不是贸易而是他对“一中”原则的挑战。如果特朗普上台后与台湾的官方往来,会打破了一直以来的中美外交的基石,这样中美关系将倒退到60-70年代,因此特朗普应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以适应新的身份。对于特朗普上台后可能会出现的经贸摩擦,何伟文认为,应该抓住问题的实质,清醒地跟进,积极地沟通,才能有理有据地应对。只要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努力,经过磨合期,中美经贸合作前景依然是美好的。【详细...】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滕建群指出,特朗普的当选与他走群众路线、赢得中下层的支持分不开。特朗普的团队背景也与以往不同,多由华尔街大财团和退役军人组成。作为商人,特朗普善于运用商业模式来“经营”内政和“交易”国际关系的治国理念,如把4000多个岗位进行公开招聘等举动是美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从目前特朗普的团队和理念来看,他上台后会给中美关系带来一定的摩擦。中美两国现在已经处在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新定位中美两国关系,利用特朗普“经商”的理念,加强双方在安全领域、经贸领域的合作,才可能使中美关系在磨合期后上一个台阶。【详细...】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教授、博士生导师庞中英认为,人们常说37年的中美关系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美精英是受益的,但大多数中国的普通人和美国的普通人,包括省或者州这些地区是否也都真正受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特朗普上台带来很多冲击,包括很多人当初认为特朗普不能当选,现在认为特朗普不能很好地执政,我们从中有很多深刻的教训要吸取。以特朗普上台为标志,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唯一知道的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不确定性。特朗普要“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预见,中美在全球化中会有大量谈判。【详细...】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针对这次选举和特朗普政策做了分析。他认为,2016年美国选举是美国内部多重矛盾以及美国与世界的矛盾的集中体现。在美国内部,依赖于债务的政府财政、广泛的“不充分就业”现象以及传统工业集团和新技术集团的对立,是本届选举中的焦点问题。套用我国的术语,特朗普国内政策核心可称为“供给侧释放”(这一点与里根时期的供给经济学有相似之处)。特朗普政府将着力释放包括煤炭、油气在内的传统工业产能,从而“让美国重新伟大”。与此相应,其对外政策的核心则是“供给侧干预”,也就是通过限制别国的供给能力达到扩大美国供给能力的目标。这样的“供给侧干预”将主要在两方面影响世界。首先是西亚、北非地区的石油输出国将可能遭受美国的进一步干预,因此这一地区的安全形势将可能遭受严重挑战。第二是对中国的影响。特朗普政府将试图通过各种政治与外交手段造成一种环境让中国主动限制自己的产能。吕祥还认为,特朗普个人拥有良好的政治与战略直觉,但并不具有对美国及世界的系统认知,他的执政能力是值得怀疑的。美国共和党背后的利益集团或许不会让他完成任期。未来几个月内,美国国内形势就可能发生让他无法继续执政的政治变故。【详细...】 整场会议持续了3个小时,56家中外主流媒体与嘉宾就探讨了特朗普政权上任后的意义、特朗普自身的特性以及他的团队构成等,并对今后中国该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如何营造21世纪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新秩序等问题。 与会嘉宾还有CCG常务理事、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中国区总裁陈新华、CCG常务理事、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卫东、CCG副主任王欣、CCG中文刊主编李文子。
2017年1月22日 -
CCG报告:特朗普时代的挑战、机遇与中国应对
摘 要 2017年1月20日,唐纳德·特朗普将在白宫宣誓就职,成为第45任美国总统。这位具有强烈个性的候任总统在选举期间就因其“局外人”身份与反建制言论引发美国内外部的密切关注,各国观察人士普遍认为特朗普就任后对内、对外政策将与往届政府有很大不同,甚至开启“逆全球化”的过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通过本报告观察特朗普当选以来的 “推特治国”、充满争议的人事任命等一系列信号,从特朗普个人风格、内阁团队组成、中美经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等出发,提出了中美两国在“特朗普时代”的8大挑战与8大机遇,并给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的10大建议与对策。 “美国优先”政策下的“特朗普冲击波”对中国主要有以下8大挑战: 1. 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反对NAFTA和WTO等国际及区域自由贸易体制。 2. 指责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声称对中国征收45%的惩罚性关税。 3. 采取大幅减税政策及其他措施吸引美企回流。 4. 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一个中国”政策与三个中美联合公报。 5. 取消对页岩气和清洁煤生产的限制,考虑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6. 在朝鲜问题上加大对中国施压。 7. 暗示将允许日本、韩国发展核武器。 8. 不再为无明显短期利益或他国能“搭顺风车”的“公共产品”买单。 事实上,中美两国经贸、人文交往非常紧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毫不自损地切断这层联系。中美两国都应该明确认识到,在特朗普政府任内中美关系依然要延续过去近40年的互惠、共赢、共生,并且合作还将继续深化,中美依然充满巨大共同利益。本报告发现,在特朗普就任后,中美之间可以化挑战为8大合作机遇: 1. 中美双边贸易,是两国共同利益广泛又深度交集领域,两国经济在某些领域已经难分彼此。 2. 中美都需要类似亚太自贸区(FTAAP)的平台,共同倡导更公平的21世纪经济规则。 3. 中美双边投资在过去几十年中飞速发展,产生巨大的外溢效应,促进了两个国家的就业、技术进步、经济转型。 4. 跨国公司在中美关系中一直扮演了“稳定器”的角色,他们还将继续对中美两国决策者发出理性、克制的呼声。 5. 随着特朗普基础设施计划的出炉,基础设施合作有望中美未来合作新亮点。 6. 中美之间人文交流经过三十多年的孕育,正汇聚成流,旅游、留学、移民正突破太平洋的鸿沟,促成两国深入的文化融合。 7. 美国各州拥有州经济事务高度的决策权,并且与中国经济往来密切,将是中美关系强有力的支持者,将在特朗普联邦政府时期帮助稳固两国关系。 8. 中美两国的共识和通力合作可以创造全球治理的里程碑事件,以《巴黎协定》的签署为例,中美合作将成为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新模式。 最后,本报告建议,中美双方应未雨绸缪、有针对性地准备应急预案,力求保持双边贸易、文化、外交总体平稳发展,并提出以下10项建议与对策迎接特朗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1. 尽早启动中美首脑会晤,邀请特朗普团队访华。 2. 中美经济外交优先,加强中国对美经贸、投资领域的合作。 3. 重视与美方跨国公司合作,发挥美方跨国公司在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4. 加强中美在区域经贸合作,共同引领和促成亚太自贸区FTAAP启动和建设。 5. 强化中美人文交流,大力发展中美旅游,留学,合作办学与科教文卫等领域合作。 6. 在中美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国市场开展广泛合作,邀请美国加入亚投行。 7. 加强与美国各州政府合作,举办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与美国50个州的中美省州长年度峰会。 8. 提升中日韩合作和中国与东南亚合作,发挥儒家文化圈的凝聚作用,减少亚太地区摩擦。 9. 加强中美全球治理合作,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升级。 10. 积极开展“智库二轨外交”,为中美公共外交建言献策。 一、引言 随着1月20日总统宣誓日的临近,引爆世界的第45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即将迎来“伟大”的日子。届时,非裔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将和白人种族主义者特朗普一起,相邻而站,书写世界历史的传奇时刻。 2016年大选被认为是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的“例外”。百多年来,政治的戏剧性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生动地演绎。尽管特朗普胜选后表示要努力弥合党派分歧,但其在权力交接前后与奥巴马的殊异、与民主党的摩擦、与自由主义的抵牾……特别是其鲜明不拘的性格,无不预示着未来的美国将出现更撕裂的局面。特朗普政权的正当性如同全球范围的黑天鹅一样,它是二战后国际关系和政治秩序的“校正”,是一系列意识范式的“回应”,是对建制、资本、知识的“反动”,是强势的“身份政治”“民粹政治”,更是美国国内政策的洗牌与清算。 当然,特朗普自身的特性也加大了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中美关系的不明朗。中美再一次站到历史和未来的节点上。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如何应对特朗普的“内卷化”,如何营造21世纪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新秩序,如何开展有效外交并保卫国家安全,都将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紧迫又必须回答的命题。 2016年10月,即将卸任的奥巴马在《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美国前方之路》,他说:“对所有未竟工作而言,新的基石已经奠定。我们就要开始新的未来。”他回顾了在经济政策方面尚未完成而其继任者必须解决的四大关键问题,即生产率减速、贫富差距,就业和经济韧性(可持续)。 2017年1月10日他在告别演说中,细数自己任内留下的政绩。而在此前,特朗普的白宫发言人表示,特朗普计划在上任首日发布行政命令,宣布废除奥巴马政府实行的一系列法案。并说“8年来,这些法案阻碍了美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正如大选结果出来时美媒评论:特朗普当选是对奥巴马执政8年的否定。奥巴马现在卸任的支持率仍维持在50%以上,卸任总统比在任更受欢迎,这在美国政治中也常见。但是,在特朗普就职典礼上,“政治正确”的奥巴马将和饱受争议的特朗普完成交接。历史出人意表。 我们都已知道数字毫无意义。在特朗普赢得总统后,支持率、大选预测、民意调查等,这些统统沦为背景。大多数的美国选民已经不认可奥巴马和他当初竞选时在种族问题上所代表的进步。不打仗、医改、无核世界倡议,三者构成奥巴马的政治和外交遗产。然而,一切都将被继任者特朗普推翻。这不禁使人思考民主党以及美国的未来。奥巴马长期以来主张的渐进式“变革”,不得不划上句号。 参选总统前,特朗普早已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从1970年代至今四十多年,曝光时间要长过微软的盖茨,苹果的乔布斯,精于投资的巴菲特,甚至任何一位在世的美国总统。他一路过关斩将,除了美国政治和社会的问题外,特朗普善于造势、制造话题是一个重要原因。他行事张扬,作风彪悍,熟悉媒体操作。他是娱乐的宠儿,也是商业和品牌的成就者,而精英们低估了他当选的可能性。 在特朗普当选之后,精英们又低估了他当选所折射的重大变革意义。特朗普的当选绝非偶然。他作为一个富豪,深切地感受到美国中下普罗大众对金融危机无力解决的失望,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社会的撕裂。每一次大的危机,大多数中产和底层民众都会成为牺牲品,在很多国家也会导致民粹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崛起。 特朗普看到了这种不满并且代表他们表达、抗议,不管能否带来真正的解决方案。 特朗普在大选中提出的很多政策都被放大了,他对中国的强硬表态,和过去每一次美国大选拿中国做文章没有区别。特朗普当选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是全球政治、经济正在酝酿变革的标志。中国应该积极应对特朗普及其新政府,应该看到大变革背后真正的机遇和挑战。 二、特朗普当选之后 1、推特治国 “美国应当大幅加强并扩张其核力量,直到全世界重新认真对待核武器的存在”“美国政府不应该继续从关塔那摩监狱“释放”囚犯”……通过推特拉选票、发布内外政策、公布人事任命,特朗普将社交媒体用到了“极致”,也因此被冠以“推特总统”的名号。他的推特账号开通于2009年3月,迄今6年9个月,拥有粉丝数达到1870万。截止2016年底,他一共发了三万多条推特,平均下来每个月近百条。 赢得大选后,他曾明确表示获胜的法宝是依靠社交媒体。有分析认为,特朗普上任后的“推特施政”还会继续下去,并成为与民众互动的一条备用选项。 “看看他又说了什么!”--研究特朗普的推特甚至成了投资者的“必修课”。量化研究公司FusionIQ据此创造了POTUS指数,借以分析特朗普表扬或批评过的公司之股票表现: A.特朗普推特表扬过的公司(即公司高管被吸纳成内阁成员或顾问),表现都不错,被归于寡头指数(Oligarch Index)。 柯罗尼资本、 埃克森美孚, Facebook 、高盛集团、摩根大通、软银集团等十几个公司。 B.特朗普抨击过的公司,被归于耗尽沼泽指数(Drain the Swamp Index),表现不佳。 亚马逊、波音、通用汽车、家乐氏(Kellogg)、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梅西百货、《纽约时报》、百事集团与Twitter等10多家公司归于此类。 研究者宣布,特朗普“创造”的这两个群体拥有截然不同的前景。 据《纽约时报》统计,2015年6月以来,特朗普通过推特侵扰的人士多达三百多位。在当选总统后,他对精英大佬的攻击少了,但开始在外交上走钢丝,一个突出的例证便是与蔡英文的通话。在他冒失地破坏美中原则挑战“一中”底线之后,又在贸易和南海问题上懑对中国。特朗普的这种脾性,如果在白宫得不到改变,让世界对美国多了一些不安。推特治国,确实用错了工具。如果特朗普持续用推特激发民意并且和传统政治作对,美国就会陷入混乱和分裂。因为民生不是儿戏,政治和外交更非肥皂剧。要让美国“再伟大”的特朗普,靠攻击他国和政敌的油嘴滑舌,是无法领导美国乃至世界的。 三、挑战与机遇 (一)八大挑战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表示他的核心原则是“美国优先”(American First)。有观点认为,特朗普是通过反腐败、反精英、反全球化、反移民、反民权赢得了选举。代表了美国中产阶层对延续了30多年的传统施政方针的一次反抗。特朗普当选预示未来美国政策可能出现巨大转向,也为美国的中国政策带来不确定性。 在中国经济、军事、政治全方位崛起的背景下,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领先地位似乎随时可能被超越,这让特朗普那句“让美国重新伟大起来”具有别样的吸引力。在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主义理念中,美国在国际博弈中的利益是唯一的检验标准,哪怕这意味着对以往的国际经济体系、军事合作体系做出重大改变。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认为,特朗普想要恢复美国的繁荣和力量,重回二战刚结束时美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美国优先政策”下的“特朗普冲击波”对中国主要有以下8大挑战: 1、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反对NAFTA和WTO等国际及区域自由贸易体制。 2016年11月9日,特朗普在“百日新政”演讲中明确宣布美国将要退出12成员国组成的TPP,取而代之的是去协商公平的双边贸易协定,给美国带来工作和工厂回流。特朗普把中国和墨西哥描绘成美国最大的经济对手,并且是偷走美国的工作机会的罪魁祸首。他认为NAFTA和WTO体制让美国在贸易中承受了损失,威胁要退出两个贸易安排。 一般认为,美国推动TPP拥有很强的地缘政治意图,奥巴马曾表示,“美国不允许中国等国家来书写全球经济规则”。因此,美国若退出TPP,短期内将有助于减轻中国面临的区域自贸竞争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却不利于中国参与的RCEP和亚太自贸区--RCEP在2011年后迅速推进态势,正式得益于TPP产生的“鲶鱼效应”,并且RCEP和TPP都被认为是达成亚太自贸区的建设性步骤。 2、指责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声称对中国征收45%的惩罚性关税。 特朗普在选举过程中宣称,美国公司通过制造业外包将工作机会流失到海外,中国、墨西哥等国家的崛起导致美国的衰弱美国成为全球化的输家,中国还通过人为压低汇率获取的非正常的贸易优势。根据1930年《贸易法案》第338条款,美国总统可以对被认为“歧视”美国的国家征收最高50%的进口关税。特朗普表示要遏制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课以45%的惩罚性关税,以保护美国的工人。 3、采取大幅减税政策及其他措施吸引美企回流。 为了吸引美国企业回流,特朗普准备实施大幅度削减企业税负政策,将最高联邦企业所得税率由35%降至15%,并对美国企业的海外利润一次性征税10%,所得用于投资经济困难的州。2016年9月19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宣布,如果美国提供“合理”税率,该公司将汇回海外持有的2000亿美元资金的一部分。2017年1月3日,美国车企福特宣布取消16亿美元在墨西哥建厂的计划,该厂将在密歇根州修建。美国是对华投资大国,美国对外投资的减少将对中国企业利用外资带来挑战。特朗普减税提议已经在欧元区引发了热议,德国、法国宣布无法接受特朗普这么大规模的减税。料减税提议若实施,全球恶性税收竞争的可能性将增加。 4、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一个中国”政策与三个中美联合公报。 2016年12月2日,特朗普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进行了电话通话,成为40多年来第一位打破了中美之间外交惯例的美国总统或候任总统。同月11日美国福克斯新闻播出一段对特朗普的采访,特朗普表示:“如果我们不跟中国在其他问题上做交易--这包括贸易--我不知道我们得受制于’一个中国’政策。”美国新安全中心高级顾问特里克·克罗宁表示,特朗普希望借此找到一个与中国谈判中的新的操纵空间,美国在与中国的谈判中地位将变得更复杂。 5、取消对页岩气和清洁煤生产的限制,考虑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特朗普认为奥巴马任内对页岩气和清洁煤炭开采、使用方面的限制扼杀了美国的工作,他将奥巴马的“清洁电力计划”成为“煤炭战争”,上任后他将取消该类限制。他还承诺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并任命了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普鲁伊特作为美国国家环保局(EPA)局长。 6、在朝鲜问题上加大对中国施压。 特朗普及候任国务卿蒂勒森都表示,会加大向中国施压以促使中国对朝鲜采取进一步行动。特朗普还认为中国对朝鲜有足够影响力,掌握解决朝核问题的“金钥匙”,美国有必要使用贸易等手段逼迫中国“出手”。 7、暗示将允许日本、韩国发展核武器。 特朗普在采访中表示,美国在日、韩驻军的费用应完全由两国承担,而不是目前的50%,如果军费分担无法达成一致,美军或从日韩国家撤军。他认为,为了不在每次朝鲜采取挑衅姿态时驰援日韩,应允许两国发展核武库。专家认为,这可能引发危险的东亚核军备竞赛。 8、不再为无明显短期利益或他国能“搭顺风车”的“公共产品”买单。 政治风险咨询机构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莱默在日前发布的《2017年十大风险》报告中将“独立的美国”列为全球第一大风险--特朗普总统治下的美国将舍弃在国际事务中不可或缺大国的角色,甩下美国对于国际制度与盟友的责任,美国不再为无明显短期利益或允许他国“搭顺风车”的“公共产品”买单。军事上,美国在维护核心利益时更愿意诉诸武力而较少考虑对其他国家造成的后果,本届美国政府将比上届政府更为“鹰派”。经济上,特朗普政府将利用不对称的经济实力使双边贸易投资条约(特朗普宣称的贸易谈判方式)更向美国倾斜,并威逼利诱美国企业更多在国内投资与创造就业。“美国优先”的施政方针除了可能增加与中国在内国家发生磨擦的几率,还将因为美国放弃对现有国际体系的支持而危害其他国际体系“守法者”的利益。 (二)八大机遇 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和“务实主义”来振兴美国经济和提高就业。然而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和重新谈判WTO未必是符合美国利益最大化的选项。事实上,中美两国经贸、人文交往非常紧密,任何一方都难以毫不自损地切断这层联系。 例如,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不像特朗普所说的会导致美国工作机会的流失。CCG高级研究员何伟文表示,2008年以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减少的年份是2009年,依照上述推断,制造业就业那年应该相应增加,而实际却出现了制造业就业减少。而且,美国制造业就业在1970至1976年间就已经减少了64.5万人,但美国贸易逆差总体上是80年代以后出现的。因此把美国就业问题简单归咎国际贸易有失偏颇。 导致美国就业减少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自动化的提高。2016年,美国优步公司在匹茨堡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应用了人工智能(AI)技术的围棋机器人AlphaGo打败棋王李世石。物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和3D打印等概念式新科技正越来越多进入日常和商业应用。这些新科技延续了技术进步一贯的破坏性力量:许多工作环节被自动化所取代。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据显示, 制造业提供的工作岗位自 1996 年到 2006 年减少了 300 多万,下降 18%,该期间美国制造业的产出却上升了 15%。 如果更仔细观察,不论美国是从中国进口还是出口,都为美国创造了就业岗位。据美国中国总商会名誉会长董建华引用的数据,美国商会2013年赞助的一项研究估计,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支持了美国270万份工作。另据美国国际贸易署统计,2015年美国中国的货物与服务出口达1650亿美元,是2005年的三倍,在2015年支持了91万个就业岗位。3荣鼎咨询2016年11月在CCG发布的报告指出,截止到2015年,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FDI)累计为中国带来超过160万的工作岗位。中国公司在美投资虽然发展较晚,但增速快,短短5年时间为美国创造了从不足2万到超过9万的就业机会。(如图1) 资料来源:荣鼎咨询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报告 因此,中美两国必须相信,即使在新一届政府的“美国优先主义”原则下,中美关系依然会延续过去近40年的互惠、共赢、共生,并且合作还将继续深化。本报告发现,在特朗普就任之后,中美之间可以化挑战为8大合作机遇: 1、中美双边贸易:共同利益广泛又深度交集领域 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活动构成了全球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 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同时中国是美国除加拿大和墨西哥外(NAFTA)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之际,中国能够超越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更进一步反映出经贸是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交集最多的领域。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何宁认为,贸易的持续增长反应的是两国在经贸上的互利需求,不是中国一方做得好,也不是美国一方做得好,而是双方按照自己的意愿互动的结果。总体形势不会因为两国领导人的变更而发生大的变化,因为大选并没有改变世界经贸总体的格局。 美国贸易代表(USTR)办公室于2017年1月发布的《中国执行世贸组织承诺2016年度报告》(2016 Report to Congress on China’s WTO Compliance)显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来取得很多积极的成效。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在2015年达到1160亿美元,自中国入世以来增长了505%,中国也由此成为美国在北美之外最大的货物出口目的地;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达到480亿美元,自2001年以来增长了802%。6据商务部统计,中美双边贸易额2015年达到5583.9亿美元,比建交之初不足25亿美元增长了200多倍。双边贸易给两国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带来巨大利益。 很难想象,如果美国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哪个国家可以填补1500多亿美元的出口贸易损失。事实上,随着中国继续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中美贸易给美国蓝领带来的竞争压力将减小,中国对美国服务进口和高端制造品的需求将增加,中美贸易将更有益于美国的就业与经济发展。 2、亚太自贸区FTAAP:倡导“更公平”的21世纪规则 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中一员。经过“入世”后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美国位列第二。与贸易格局日新月异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边贸易规则在1994年后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等贸易新领域尽管体量巨大,却没有统一通行规则。 当“全球价值链”成为越来越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模式,单纯降低关税已经不足以改进价值链的效率。贸易经济学家理查德·鲍德温认为21世纪的供应链通过“贸易-投资-服务-知识产权纽带”被编织在一起,适时地将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带到顾客家门口,有赖于货物、人员、创意和投资的不间断双向流动,对以上任何一种流动的干扰都会成为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壁垒。 中美两国地处世界贸易最活跃的环亚太经济圈,这里既有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也有最活跃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时还是世界最大的区域市场。自2008年以来,中美两国都在本区域努力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由美国推动的自贸区,其12个创始成员分布在环太平洋的各个地区,同时包括了制造业大国和资源大国,TPP协定的30章文本内容包括了多个“边境后”规则和“21世纪议题”,同时在货物贸易领域设定了零关税最终目标。中国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RCEP)中最大经济体,RCEP自贸区有更明显的东亚特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东亚生产网络和本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循序渐进和照顾各方舒适度的特征。 TPP和RCEP都被认为是堪称“迷你WTO”的“超级自贸区”,在2010年的APEC横滨峰会上,TPP和RCEP两种模式都被认为是通往亚太自贸区的途径。根据彼得森经济研究所Petri等研究人员的建模分析,不论是RCEP还是TPP,释放的经济红利都远远小于亚太自贸区--对中国而言,FTAAP所带来的收益是RCEP的2.7倍,对美国而言,FTAAP带来的收益是TPP的2.5倍。7并且,亚太自贸区的模拟计算显示出显著的贸易量增加,其原因在于中美共同参与自贸区产生的溢出效应。因此,作为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的美国和中国有巨大的共同利益来一同推动亚太自贸区,书写“21世纪全球经济规则”。 3、中美双边投资:“外溢效应” 中美两国的投资往来也是中美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中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为美国的全球化布局铺设了道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于2016年11月18日联合举办的“中美双边直接投资25年”研讨会回顾了这一历程,发现由于政府机构采用的国际收支统计方法与交易层面统计方法不同,中美之间的投资关系比想象中更紧密。 据《中美双边直接投资25年全景图》报告,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数据显示,1990年至2015年,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FDI)存量为750亿美元,中国商务部数据为700亿美元,荣鼎咨询通过对这25年间1200多笔交易统计,得出美国对中国FDI存量几乎超过了2300亿美元。同一时期,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分析,中国在美国的FDI存量为150亿美元(若按最终受益方的方法计算为208亿美元),中国商务部记录到的数据为410 亿美元,差异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商务部统计的FDI流出数据由不同单位汇编而来,但与美国官方的总趋势一致。而根据荣鼎咨询,中国在美国的FDI金额已达到640亿美元。(如图2)
2017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