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良性发展需依靠人才,更需着眼于未来。CCG从长远出发,始终关注国际人才的成长与培养,试图通过对全球国际学生流动趋势、出国留学、来华留学、国际学校、国际理解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参与全球化时代国际教育环境的重塑,推动中国教育的对外开放和全球教育交流与合作。 CCG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国际学校以及教育类行政部门、国际组织、民间组织和企业保持着长久而稳定的合作关系。自2012年起连续出版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系列蓝皮书和自2016年起连续发布的《国际学校蓝皮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CCG还发布了《打造全球治理体系下的世界文化新格局》、《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国:现状与未来》等紧扣时代脉搏的研究报告,并适时向教育相关主管部门建言献策,应对教育对外开放中的机遇与挑战。此外,CCG还通过定期组织线上或线下国际教育主题研讨会,为中外教育专家搭建交流平台,为民众提供了解国际教育最新进展的窗口。
-
时殷弘:全球治理和开明秩序面对的倾覆危险
专家简介
2017年8月10日 -
霍建国:经济全球化的反思与定见
专家简介
2017年8月10日 -
庞中英:消除全球治理赤字路在何方
庞中英,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 当前,世界经济出现向好势头,有关国际组织预计,今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3.5%。同时,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仍然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日前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二十国集团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这一重要论述引发我们对消除全球治理赤字的深入思考。 “赤字”也叫“缺口”,多用于财政,意为亏本。从研究角度看,“赤字”是一种有效的以社会科学为基础的政策分析工具(方法),即借用财政分析方法或者“赤字”的隐喻强调某一议题的严重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即理解为什么发生赤字、如何改善或者解决“赤字”甚至进入没有赤字的良好状态。 习近平主席提出:“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不同人对全球治理赤字的理解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全球治理赤字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冷战时,以美苏为两极,东西对抗,联合国安理会难以应对全球安全挑战,可以看作是典型的全球治理赤字,尤其是全球安全治理赤字。这一状况大约从20世纪4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不过,冷战的结束使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逐步发挥出来。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七国集团(G7)等西方为主的国际组织或者国际会议,在管理、调节和控制世界经济方面一直发挥着中心作用,但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表明,这些机构或者组织已经无法应对全球性的危机。这一情况反映了系统的、结构性的全球治理赤字。实际上,在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后,一些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就认识到现存的国际金融治理无法预防下一次金融危机,于是,在1999年成立了包括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内的二十国集团(G20)。为了正视全球经济治理赤字,近年来,G20正在试图逐步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转型。总之,国际公认的结论是,全球治理赤字是现实,我们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全球治理却严重缺少全球治理,目前的全球性机构没有发挥出全球治理的应有作用。 讨论全球治理及其赤字离不开对全球化的深刻认识。全球化在带来世界经济繁荣、技术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和改变的同时,必然伴随其产生的问题。全球治理应当是关于全球对共同挑战和威胁的“国际集体行动”。除了国际合作,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另外,全球化产生了新的利益相关者,这些新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也产生了对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新兴大国崛起在现有国际体制中却没有导致新的国际秩序,这也是全球治理赤字存在的一个原因。 全球化的世界要求整体的和综合的解决方案,但各国宏观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也十分困难。不过,全球治理的高难度并不意味着全球治理就不可能。总体来看,消除和填补全球治理赤字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现有的全球治理及其体制。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因此,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二是充分发挥联合国和联合国成员国的主导作用。联合国不畏艰难,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进展,达成《巴黎协定》,树立了全球治理的一个典范。三是大国协调、大国合作、大国带头。如,联合国主导的气候治理进展,大国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再以全球金融治理为例,大国合作也至关重要,在这方面,G20应该起到相对有效而成功的协调和合作作用。四是坚持主权平等,形成完善全球治理的合力。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则。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各国平等参与决策,构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建设新的国际组织、国际制度,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 文章选自中国经济网,2017年7月14日
2017年7月17日 -
中美如何求同存异,共赢未来?
1 美国开启新时代 ■特朗普胜选的必然因素 •“后霸权时代”的美国支配全球渐“力不从心”。 •“后危机时代”经济弱复苏,保守主义思潮抬头。 • 美国社会集体意识转向,特朗普有稳定支持基础。 ■美国新内阁团队组成 •外交国安:副总统迈克•彭斯(Mike Pence)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RexTillerson)等 •经济贸易:财政部部长史蒂文•努钦(Steven Mnuchin)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加里•科恩(Gary Cohn) 等 •国内事务:司法部部长杰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 内政部部长瑞安•金克(Ryan Zinke)等 •总统幕僚:白宫办公厅主任雷恩斯•普里巴斯(ReincePriebus)首席战略专家、高级顾问斯蒂芬•班农等 ■精心平衡的“强势白宫” •“富豪内阁”阵容华丽——振兴经济是重中之重。 •“将星闪耀” ——任用资深军人加强国家安全和推进反恐战略。 • 白人男性、“保守强硬派”占据核心和主流——美国国家治理价值体系微妙转向。 ■告别“政治正确” • 2016美国大选实质上是建制派与反建制派之争,外在表现是“政治正确性之争”。 • 新内阁最大的“反政治正确”其实是在经济上奉行保护主义,在外交上奉行孤立主义,具体表现则是采取“美国优先”的政策,反全球化、反移民,秉持“美利坚主义”而非“全球主义”。 2 全球化 vs.逆全球化:博弈与出路 ■自由贸易的反面 •“比较优势理论”与现代自由贸易的后果:中下收入、美国工薪阶层的“美国梦”破灭。 •谁受益于“比较优势”:出口产品的生产者(获得市场)和进口产品的消费者(节约开支)。 ■从“占领华尔街”到“逆全球化” •“占领华尔街”:1%vs.99%。 •奥巴马的“变革”:深层社会问题难解,TPP代表着美国民族主义与全球化的矛盾尖锐化。 •由“新自由主义”推动的全球化“难以为继”,全球化亟待“恢复重启”。 ■“逆全球化”VS客观经济规律 •地理大发现 •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中国如何重塑新一波全球化? •维护自由贸易体系,与时俱进地完善并充实贸易规则。 •将全球化战略与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融合,推进包容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自由贸易投资规则和区域一体化,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关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中的“以人为本”原则,缓和就业与技术进步、资本效益与贫富差距中的矛盾。 •全面、长期地治理国际金融体系,防范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 美国大转向,中国怎么办? ■降下“美国治下的和平”的帷幕? •“美国治下的和平”: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朗普时代:弱化“大国角色”,开始摆脱美国建立的世界体系。 ■中国的立场与方案 •一是谨慎对待“世界领袖”与经济领袖的舆论。 •二是保持“韬光养晦”,追求“有所作为”。 •三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 ■中国如何更好地提出全球治理主张? •要重视并合理利用各种多边、区域、诸边、双边平台,打造全球治理的全天候、多平台参与机制。 •跳出传统国际关系中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两分法,在符合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大胆发挥中国的世界领导力。 •增加对国际谈判框架、谈判范式、谈判规则的研究,充分发挥国际性智库在全球治理中的优势。 •通过加强二轨外交、公共外交、公众政策普及来支撑政府机构在全球治理中的行动。
2017年7月12日 -
滕建群: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意味着什么?
专家简介
2017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