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是CCG全球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最早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CCG创办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并设置全球化相关国际议题;在海内外举办了“WTO改革”、“多边治理”、“一带一路”等专题研讨会,把“一带一路”这一主题首次带到国际安全与治理领域的世界高规格会议——慕尼黑安全会议。基于多年对全球化领域的全面研究,CCG发布出版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全球化向何处去:大变局与中国策》等研究报告和图书,其中Edward Elgar 出版社出版的Handbook on China and Globalization是为数不多的由智库在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书籍。CCG提出的两项倡议入选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为中国智库更充分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开拓了崭新模式。此外,CCG与WTO、UN 、经济合作国家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
-
中国如何重塑新一波全球化? | CCG研究
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杭州峰会为推进全球化制定了全面的战略蓝图和行动计划,提出了包括《二十国集团峰会公报》《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和行动计划》《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全球投资指南》《金融治理框架》等在内的支持与完善全球化的方案。中国充分认识到,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意味着发达国家与部分人群不成比例地获得发展红利,而是让发展中国家和所有人都共享包容性的发展成果。这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全球化方略需要更多考虑以下几方面: 首先,维护自由贸易体系,与时俱进地完善并充实贸易规则。以WTO 多边贸易体制为中心,尽快完成《巴厘岛协议》的批准程序,将多哈回合剩余议程分类梳理,分清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有区别地推进,争取不断获得小步前进的早期收获。积极推进WTO 框架下《信息技术协定》扩容谈判和取消农产品补贴等早期收获成果,继续积极推进环境产品谈判、服务贸易谈判和《政府采购协定》谈判。同时,包容以TPP、TTIP、RCEP 等为代表的各类区域自贸协定谈判。只要向WTO 通报,不违反WTO 的基本原则,应当鼓励和乐见其成。 其次,将全球化战略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融合,推进包容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自由贸易投资规则和区域一体化,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竞争优势不同,根据以往的经验看,毫无例外的高标准协定未必适合全球化的差异性要求,应当考虑差异化标准和个案待遇。区域经济一体化,无论决策机制、财政和货币政策,都应考虑不同成员经济体的不同情况和需要,实行有差别的政策。提倡“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的包容性质,即共商、共建、共享。按照不同经济体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贸易便利化、产业合作、金融合作。不一定强求高标准,但务必各方都能发展自己的生产力,才都能获益。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今后15 年乃至更长时期推进全球化的基本路径。要把更多的资源、公共产品投入消除贫困、饥饿,加快低收入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的方向上来。把世界市场的拓展和技术的进步更多地投入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上来。全球化的基础是效率,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在上层建筑领域应推进公平,力求效率与公平的相对统一,确保全球化的稳步发展。 再次,关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中的“以人为本”原则,缓和就业与技术进步、资本效益与贫富差距中的矛盾。在鼓励和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要充分研究新技术应用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特别是对就业可能的冲击。技术进步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生产力提高、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创新,资本收益的提高不应以牺牲就业机会为代价。对那些虽然带来生产率的提高,但明显带来失业率增加,从而增大社会成本,部分抵消生产率提高效果的新技术,应制定审慎的政策。例如机器人、智能生产等,或要求采用这些新技术的同时,安排一定数量的其他领域就业。 对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效率带来的收入差距拉大,中国政府与世界应一道制定合理的应对政策。对高收益的资本收入者实施高额累进税和必要的社会责任捐助,对以劳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群体实行低所得税,并增大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推动公平而合理的人才流动自由,将人才流动用作解决收入差距、就业不足与公共资源匮乏的“药方”。 第四,全面、长期地治理国际金融体系,防范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G20 杭州峰会拟定的全球金融架构基础上,G20 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应进一步研究制定管控国际投机资本的一系列规则。包括限制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投机的交易规则、大幅提高外汇投机的成本、加强对冲基金和衍生品的管理、完善各类区域性国际收支应急安排等。只有有效防止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全球化进程才能顺利推进。 引用本文相关内容请注明出处:《大转向:谁将推动新一波全球化》,作者:王辉耀、苗绿,东方出版社出版。
2017年9月7日 -
中国如何更好地提出全球治理主张?| CCG研究
在中美竞合新格局下,中国应如何更好地提出全球治理主张?
2017年9月4日 -
高柏:TPP与反自由贸易的导火索
专家简介
2017年8月31日 -
中美对决知识产权:暗战301条款调查
贸易战硝烟渐浓。
2017年8月29日 -
陶短房:班农辞职:全球化“活”了?
文 | 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陶短房 北美东部时间8月18日,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几天前还被公认为“影子总统”、“白宫最有权势的人”的白宫首席战略顾问班农(Stephen K.Bannon)辞职,回到了他进入白宫前的起点——— 布列特巴特新闻网。 尽管许多分析都认为,班农在此时此刻离职,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总统(Donald Trump)为缓解自己因夏洛茨维尔事件应对不当而加剧的执政危机,而不得不祭起的“舍车保帅”危机公关之术。 班农离职的消息迅速引发股市的戏剧性反应:当天上午一度下跌超百点的道指在其离职消息基本确定后神奇逆转,午后一度抹平,尽管最终仍然收跌,却避过了“黑色星期五”的魔影。 正如市场人士所指出的,道指的这一幕,是市场对班农这个“全球化死敌”的去位,所作出的情绪化反应。 班农是特朗普的老搭档,也是特朗普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时助选团队骨干中地位最重要、坚持最久的一个。早在主持布列特巴特新闻网之际,这位被称作“经济民族主义者”的右翼政论家就以顽固的“经济安全论”和反全球化色彩著称。尽管如许多人所描述的,“影子总统”在特朗普团队中首次站到前台,还是今年2月23日他出席美国保守政治行动大会(Conservative Political Action Conference)时所作的主题演讲,和随后接受路透社采访时阐述的一系列主张,可以说,截至当时甚至目前,“特朗普经济学”中最富争议、最偏激的那部分内容,都已在那次短短亮相中表露无遗。 什么是“班农的经济民族主义”?说通俗一点,就是第一,“美国是贸易全球化的受害者”;第二,“美国应退出各种多边贸易协定,或至少使之修改到对美国十分有利”;第三,通过征收边境税确保“肥水不流外人田”;第四,采用各种税收或非税收杠杆吸引、逼迫美国企业回流,迫使制造业回归美国,并在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第五,打击“汇率操纵行为”,其目标不仅包括老生常谈的中国,还有日本、韩国,甚至新加坡和加拿大等。 人们将班农的这一套称之为“反全球化主张”,如今“影子总统”离去,特朗普或许会稍稍收敛其“经济民族主义”和“去全球化”的锋芒?然而这恐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特朗普在参选总统前就早已是一个新闻热点人物(虽然远非都是正面形象),其在各方面的“奇谈怪论”人们也并不陌生,记忆力稍稍好一点的朋友都该想得起来,他的那些如今被概括为“美国第一”的经济主张,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频频见诸媒体。只是在新保守主义盛行、美国经济热火朝天的当年,这种主张无异于让憧憬着“美国梦”的“雅皮士”们远离梦想和希望;但随着美国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以及许多普通美国人对这种变化的不适应、不接受、不理解,认同“美国是全球化受害者”、“只有‘去全球化’美国才能重新强大起来”这些“经济民族主义论调”。 可以说,在“经济民族主义”和“去全球化”方面,特朗普还是班农的“前辈”。 就在班农“走人”的同时,美国同时在三个重要双多边贸易战场上摆出一副“不服来战”的姿态:8月1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备忘录,指示贸易代表就是否决定对中国实行“301条款”展开调查;8月16日,和加拿大、墨西哥重启北美自贸协定(NAFTA)谈判,并在开幕式上由美国首席贸易谈判代表雷德赫特(Robert Lighthizer)喊出“对简单的调整不感兴趣”和“经济民族主义”口号;与此同时,美国就早已生效的美韩自贸协定的“重新谈判”频频向韩方施压,一副“火星撞地球”的激烈态势。这三个重要战场上的美方现行姿态,在很大程度上和“班农的经济民族主义”相重合,却丝毫不见人走政息的痕迹。 如前所述,“美国第一”、“去全球化”和“经济民族主义”并不是班农这个“影子总统”个人的主张,而更是特朗普这个正牌总统的一贯立场,也是美国全球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后、相当一部分美国选民的普遍想法,班农的离去不会对这些主张的持续构成本质性影响。 中国人特别关心的,恐莫过于发表“中美经济必有一场决战”、主张不顾一切对华实施强硬制裁的班农在发表言论48小时后走人,会否缓解中美两国间因“301”纠纷而造成的经济空气骤然紧张。如前所述,在经济层面上真正的“老板”是特朗普而非班农,班农只是说出了特朗普想说而不便说的“半句话”,而另外半句,他恐怕会一直憋到年内的访华,或更直白地说,班农“自爆式吹风”和稍早特朗普行政备忘录看似画蛇添足的“就是否需要启动301展开调查”,都是在一左一右地为中美间就经贸问题直接摊牌,做“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式的铺垫,班农在也好,不在也罢,形势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还需提醒的是,和此前一些离职幕僚不同,班农并非彻底“走远”,而是仍和特朗普关系密切、互动亲密。Newsmax Media的CEO兼Mar-a-Lago俱乐部成员拉迪(Christopher Ruddy)曾说,特朗普认定的“自己人”永远是“自己人”,离职不过是做戏给外人看,这一条对班农恐怕是适用的。 文章选《南方都市报》,2017年8月25日
2017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