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是CCG全球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最早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CCG创办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并设置全球化相关国际议题;在海内外举办了“WTO改革”、“多边治理”、“一带一路”等专题研讨会,把“一带一路”这一主题首次带到国际安全与治理领域的世界高规格会议——慕尼黑安全会议。基于多年对全球化领域的全面研究,CCG发布出版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全球化向何处去:大变局与中国策》等研究报告和图书,其中Edward Elgar 出版社出版的Handbook on China and Globalization是为数不多的由智库在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书籍。CCG提出的两项倡议入选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为中国智库更充分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开拓了崭新模式。此外,CCG与WTO、UN 、经济合作国家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
-
Huo Jianguo: Global economy faces two challenges
The world economy’s performance in 2017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previous year. According to the World Bank forecast, global economic growth is likely to reach 3.6 percent in 2017, as the econom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ll showed clear signs of improvement in the third quarter with a growth rate of 2.5 percent, over 2 percent and nearly 2 percent, respectively.
2018年1月4日 -
崔凡:中美需要就全球经济治理建立对话平台
崔凡,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2018年1月3日 -
陶短房:欧洲“避税天堂黑名单”:局部地区“有雨”
文 |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陶短房 12月5日,欧洲经济财政理事会(Ecofin)姗姗来迟地发布了人们期待已久的“在税务问题上不合作司法管辖区名单”,即人们通常所言的“避税天堂黑名单”,最终上榜的“避税天堂”为17个,远远少于人们事先的预期。 所谓“避税天堂”,系指免收所得税的国家或地区,如列支敦士登、安道尔、摩纳哥及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美属萨摩亚、文莱、开曼、纽埃等等。2008年时IMF曾经列出总计43个“避税天堂”,这是指狭义的,广义的“避税天堂”则包括香港甚至美国等“低税区”,范围更广,争议自然也越大。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越来越多的国家对“避税天堂”成为各国巨大海外税收漏洞的现象忍无可忍。有统计称全盛期全球藏匿在“避税天堂”的资金至少有10万亿美元,相当法国年GDP总值的5倍,50%的国际贸易通过“避税天堂”逃税,更令各国对“避税天堂”对贪腐、洗黑钱的掩护感到越来越不耐烦。 2009年4月,G20伦敦峰会在“全球联手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召开,金融监管合作问题首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在这届会议上,法、德等国联合提出“黑名单”制度,对不合作的“避税天堂”给予终止经济合作协定等惩罚,2011年底美国首先公布了《海外账户纳税法案》(FATCA),加大了对国际“避税天堂”的打击力度。2014年5月6日,号称“最大避税天堂”的瑞士同意签署“信息透明协定”,从此改变了“银行为储户绝对保密”的、延续几百年的传统,这被公认为“避税天堂”黄金期的结束。 此后,“丰塞卡旋风”刮起,神秘的民间组织国际调查记者联盟(ICIJ)联合号称来自70多国、107家媒体的370多名调查记者先后“挖”出“马耳他丑闻”和“巴拿马丑闻”,锋芒直指“避税天堂”中最后、最顽固的四个钉子户(巴拿马、瑙鲁、巴林和瓦努阿图)。而与此同时,在欧洲税务专员莫斯科维奇(Pierre Moscovici)和法国经济部长勒迈耶(BrunoLe Maire)推动下,欧洲理事会的特别委员会花费了足足一年半(加上前期准备,时间长达3年),先是在2016年下半年列出一份遍及全球、多达92个国家和地区的“疑似避税天堂名单”(比通常人们公认的43个避税天堂总数还多出一倍有余),今年稍早则“缩编”至约55个,而在12月初的Ecofin布鲁塞尔财长会议上,28个欧盟成员国财长经过长达72小时的激烈辩论,最终拿出了一份包括“黑榜”和“灰榜”的名单。 “黑榜”即前面提到的17个国家、地区名单,这17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巴林、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关岛、韩国、阿联酋、马绍尔群岛、蒙古、纳米比亚、帕劳、巴拿马、圣卢西亚、美属萨摩亚、突尼斯等17国系Ecofin特别委员会根据“是否通过加入自动信息交换体系实现税收透明度”“是否实行了有害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实行了经合组织(OECD)所反对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三项标准遴选出的,它们将很可能根据Ecofin的建议,受到欧盟的一系列财政和金融制裁。 “灰榜”包括英属维尔京群岛、巴哈马、土耳其、卡塔尔、瑞士、塞尔维亚、马其顿、卢森堡、百慕大群岛、摩洛哥、佛得角、英属泽西岛和马恩岛等47个国家和地区,他们被责令“加强与欧洲间的税务信息透明化交流”,否则将会在未来“灰转黑”。 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评论的,此次欧盟终于采取措施,从总体上对“避税天堂”提出制裁框架,是全球“围剿避税天堂”、打击非法离岸金融、改善税务信息透明化努力的最新成果。 由于欧盟成员国众多,不同国家在财政、金融和税务方面传统、现实利益迥异,非但对“避税天堂”的态度参差不齐,甚至连“何为避税天堂”都各说各话。如法国、德国一直苦于富人逃税,主张“零所得税即避税天堂”“避税天堂即必须制裁”,而英国、爱尔兰、冰岛等则向有低税传统,并希望借助“税收低谷”吸引外国公司前来注册,英国在世界各地的离岛和部分前英国殖民地小岛则更是各种版本“避税天堂清单”上的“常客”。 一些税务专家指出,欧盟各国最终在一些关键性、敏感性的分歧点上选择了“模糊化处理”,然而“黑名单”的意义似乎暂时也就只能到此了:上了“黑名单”的“避税天堂”将要受到欧盟的制裁,这点没有问题,但,什么样的制裁?谁也没有说清楚。当然,勒迈勒提出“让IM F和世界银行削减对黑名单国家的资助”,可这是超越欧盟理事会权限范畴的事,即便实现,也是IM F/世行的惩罚,而非欧盟的惩罚———难道真的像卢森堡代表所言“把这些国家和地区列到黑名单上本身,就已经是最严厉的制裁”?当然,这种模糊处理减少了“黑名单”通过的难度,但如此“罚酒三杯”式的惩罚,真的就能起到惩戒和吓阻作用? 不仅如此,被法国《回声报》戏称为“局部地区有雨”的“定向筛选”,极大削弱了“黑名单”的说服力。 什么是“定向筛选”? 首先,“黑榜”小心翼翼地回避了在打击“避税天堂”大原则上和欧洲“志同道合”,但在何为“避税天堂”和“如何打击”方面差异甚大的美国。美国经常指责爱尔兰等欧盟成员国“用低税收帮美国公司避税”,而部分欧洲高税收国家则将实施零所得税的部分美国州也斥为“避税天堂”,双方在税务信息交换方面也存在诸多龃龉,可想而知,如果欧盟把美国列入“黑榜”甚至“灰榜”,将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其次,早在几个月前,Ecofin就明确了“不让一个欧洲国家上榜”的原则,事实也的确如此,甚至被“丰塞卡旋风”吹到狼狈不堪的马耳他也堂皇“逍遥法外”,慢说“黑榜”,就连“灰榜”上寥寥无几的欧洲国家,也都是些非欧盟成员国,有人戏称“英国脱欧帮了大忙”,否则“灰榜”上连泽西岛这样的英国离岛,甚至欧洲以外的部分欧盟成员国属地都未必会出现。很显然,这种“刑不上大夫”的区别对待,会严重影响这份“黑名单”的公信力。 据悉,摩洛哥、佛得角在最后一刻从“黑榜”上脱身,而突尼斯、阿联酋和巴拿马则“功亏一篑”。在这种“局部地区有雨”的筛选式框架下,一切似乎都变得充满“弹性”,可想而知,接下来的博弈焦点将围绕着两个最棘手的话题:对“黑榜”上榜者究竟将怎样惩罚;“黑”与“灰”间将如何切换。 文章选自《南方都市报》,2017年12月19日
2017年12月21日 -
屠新泉:“洋垃圾”链背后的全球不平衡
专家简介
2017年12月12日 -
张胜磊:让互联网发展成果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文 | 全球化(CCG)智库特邀研究员、网络空间安全研究学者张胜磊
2017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