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 提倡人才开放发展。致力于人才国际化研究,CCG在国际人才、国际移民、华人华侨、出国留学和回国发展等领域开展并承接重大研究课题,举办系列活动,出版相关图书并发布系列研究报告。 政策影响力。基于扎实且富有创新力的研究成果,CCG提出一系列完善我国人才发展和移民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在推动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等重大政策中发挥积极作用。 学术影响力。CCG在社科文献出版社连续出版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等蓝皮书,连续翻译出版国际移民组织(IOM)《世界移民报告》,在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包括 “China' 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Development”在内的多部英文著作,填补了中国国际人才研究领域的空白。 社会影响力。CCG创办了“中国人才 50 人圆桌论坛”、“全球教育 50 人论坛”等品牌论坛,连续多年承办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举办“全球人才流动与国际移民学术研讨会”。CCG 提出的筹建“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倡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积极评价与支持,成功入选了首届巴黎和平论坛,并在第二届巴黎和平论坛上成功举办了“国际人才组织联盟--国际专家研讨论坛”。
-
科技人才政策助推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以国际科技人才引进政策突破为例
2017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科技三会”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科技实力、创新发展对中国进步的意义。
2017年6月12日 -
留学蓝皮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来华留学生源增长的发力点 | CCG研究
摘 要 目前,来华留学生主要来源于中国周边国家及美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往来密切的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增长明显。 2016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沿线国家教育合作。”“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规模,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目前,来华留学生主要来源于中国周边国家及美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往来密切的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增长明显。2015年,来华留学生主要来源自于203个国家和地区,前3位生源国是韩国、美国、泰国,与往年保持一致。前10位生源国国别保持不变,但排名有些变化。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排名上升,分别上升了3位、2位、1位。俄罗斯、日本、印度尼西亚的排名有所下降,分别下降1位、2位、三位。从生源数量来看,生源增长的力量主要来自亚洲和非洲国家,增幅达6.5%和19.47%;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的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中,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来华留学生增长快速,增长幅度超过10%。生源排名前15名的来源国中,除了韩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五个国家,其他国家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自这些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对于将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在欧亚地区的吸引力也正在逐渐增加,尤以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为甚(见表17)。以2013年为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33947名来华留学生中,将近一半(47%)来自俄罗斯,其次是哈萨克斯坦(33%),其余成员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来华留学生比重总计为20%。 当前,中俄两国教育领域有连锁大学的合作形式。上合组织连锁大学和金砖国家连锁大学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另一个合作方向则是按专业建立中俄大学协会。并且,在深圳开办的首所俄中大学为促进俄中合作项目培训人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研究所副所长安德列·卡尔涅耶夫在“俄罗斯和中国:向新型双边关系迈进”会议上表示,目前在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学生为2.5万人,在中国留学的俄罗斯学生有1.7万人,到2020年,俄中两国到对方国家留学人员的数量将达到10万人。 引用相关内容请注明出处: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
2017年5月19日 -
“中国绿卡”制度的突破性改革
中国近日推出了外籍人士永居制度的重大改革,“中国绿卡”申请更容易,含金量进一步提升。
2017年4月25日 -
陈全生:中国人才交流是逆差,应同时吸引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才
专家简介 陈全生,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 一、创新驱动说到底是人才的驱动 从贸易看,我对美是贸易顺差,但从人才交流看,我对美是人才逆差。每年我们出去多少孩子,多少留学生,但回来的比例小,绝对是个大逆差。王辉耀主任抓住特朗普刚刚上台正处政治适应期的时机,利用他“禁穆令”受阻的机会,提出加大我引进人才的力度,召开今天座谈会,恰是时机,眼光独到。 美国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个移民史。不仅二战后,一战后也吸引了各国大量人才。二战后是更突出了,不仅是吸引科技人才,还有大量的文学家、艺术家去了美国。移民到了一个新国家,都会非常努力,人生地不熟,孤立无援,就要靠自己拼命。硅谷的印度人和中国人在那里都很玩命,自愿加班加点。成才之路都是刻苦、勤奋和努力。 除了要吸引发达国家的人才,还要吸引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吸引金砖国家的人才,吸引全球的人才。我同意辉耀主任要把吸引人才的基数从13亿扩展到全球70亿的提法。实行创新驱动战略没有人才是不行的,创新驱动说到底是人才的驱动。全世界都看好中国,看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看好我们的发展趋势。“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除了成年人,还要把目光放在优秀的青少年身上,我们也要努力吸引高中生来中国上大学,初中生到中国上高中。新加坡在我们重点中学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优秀高中生到新加坡去读大学,本来是可以上清华、北大的,被吸引到新加坡上大学,毕业后还要在新加坡工作一段时间。工作期间表现出类拔萃的,又会有新的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类似这样的办法我们也应该借鉴。 二、引进全球人才还应建立人才市场的市场主体 我同意建立国际移民局这样的建议。但建议为国务院直属局或直属署,这样有利于协调各有关方面的政策和关系,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仅建立专司移民工作的行政机构还不够,还应该充分发挥猎头公司和人才公司,即发展人才市场的市场主体。我曾经和辉耀主任建议,充分发挥好欧美同学会的人才优势。 中国是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劳动力数量最多的国家,科技人员的数量应该说也绝对不小。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这么多的人才,却没有一个国际上响当当的中国猎头公司、人力资源企业,实在不应该。 市场在配置资源上起决定性作用,人才引进理应由市场解决,如搜集人才信息,追踪人才去向,人才商谈,与引进单位谈判,负责办绿卡、办社保,还可帮助买房子,孩子入托、上学,等等一系列的服务。被引进的人才才可以不再为这些事整天奔波。政府应该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就可以让一批人才公司发展起来。这样大规模和正规的人才引进,应该让市场主体--公司充分发挥作用,让市场在人才资源的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 三、制造业产业大军的培训需引进职业技术教育人才 建议近一个时期把引进职业技术教育人才作为主要任务。高端制造业回归欧美日,低端制造业又在转移东南亚,中端的还出现产能过剩。前几年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30%多,2016年只有3%点多,持续下降。我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环境成本高,如制鞋厂迁到东南亚,人家的人工成本月工资七、八百元,我们是三、四千,结果生产的鞋更便宜,这样就打击了中国现有的低端制造业。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一定意义上,就是靠劳动密集产品,靠制造业发展起来的。农村采取承包制,温饱解决了;后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起来了,大批生产劳动密集产品;随着开放,大进大出,中国物美价廉产品打进世界,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就成了世界制造业大国。所以说,没有劳动密集产品、没有制造业、没有实体经济,怎么会有这一切。 现在,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夹在中间,怎么突破?设备可以买进,技术可以引进,管理理念可以借鉴,但制造业产业大军不能引进,只能自己培训。2015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有8600多万农民工在制造业就业,74.8%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就是6400万。依靠一支以初中文化为主体的制造业产业大军,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绝非易事。而且,现在制造业产业大军的主力军是农民工,将来的后备军依然是农民工。加之,我们过去对农村教育欠帐太大,“最好的房子是银行,最差的房子是学堂,地位最低的就是民办教师”。所以,下大力培训农民工产业大军不仅是需要,更是责任和义务。 《中国制造-2025》的第一步,要迈入制造业强国的行列,2035年我们要进入强国的中列,等到2045年(或2049年建国100周年)我们要进入制造业强国的前列。由此,制造业产业大军的培训和整体素质提高就成为战略性问题。引进职业技术和教育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四、创造更好的吸引人才的条件和环境 引进人才还涉及深化改革问题。美国成为移民国家,能够把各国各民族的移民拢在一起的,不仅仅是民族意识、宗教信仰或社会制度,而是一整套价值观念、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引进了国际人才,国内的环境和条件也要相应改变,相对应的配套政策和观念也要改变。要在这方面加强研究,深化改革,创造更好的吸引人才的条件和环境。比如,引进的国际人才在网络上搜索科技资料,或是太慢,或是上不去,就有很多改革改进的地方。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中美国际人才新政”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年3月13日 -
CCG主任王辉耀:国际人才引进政策有望进一步开放
专家简介 王辉耀,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很多,我本人更为关注报告在智库建设、广纳天下英才、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领域释放的重要信号。 一是社会智库有望在决策咨询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报告在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再次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而此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上也审议通过了《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继两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首次正式纳入“社会智库”这一不断增长的新型智库群体,强调“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成部分”后,中央高层决策机构第一次对社会智库进行研究、规划,是对中国社会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必将对我国社会智库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用。结合深改组会议与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我们相信社会智库的发展环境、管理体制等将有长足进步,社会智库有望在决策咨询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是国际人才引进政策有望进一步开放。报告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广聚天下英才”。2015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多项国际人才引进相关的政策措施,目前深改组审议通过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方案》也正在征集意见。在人才政策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国际人才引进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国际人才管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面对当前国际人才竞争中不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期待进一步加快推进国际人才政策的开放,更好地吸纳全球人才为我所用。 文章选自新浪智库,2017年3月6日
2017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