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来,CCG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领域保持高度关注,深度追踪中国与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非洲、拉美、澳洲、中东等国家与地区的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与变化,多年来致力于中美欧合作、一带一路、WTO改革、CPTPP等多边领域的研究,为政策制定建言献策。CCG在连续多年主办的年度品牌论坛设置中美关系、中欧合作等议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发布中美经贸系列中英文研究报告。常年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埃及等多国智库专家学者、政要、商界精英、外交使节就国际关系与多边合作等议题进行研讨与交流。
-
崔洪建:美欧关系—单边主义之下无法偏安
专家简介
2018年5月8日 -
崔洪建:欧洲会服下法国开的“猛药”吗
专家简介
2018年5月2日 -
魏建国:巴尔干半岛一一“一带一路”能源切入点
专家简介
2018年4月8日 -
陶短房: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评英国首相梅访华
文 |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陶短房 2018年1月31-2月2月2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这是她就任英国首相以来首次访华。 此次访华行程紧凑,安排满满:在武汉,梅首相走访了武汉大学,出席了中英“灵动青春盛典”之湖北英国教育文化交流展,参观了著名文化胜迹黄鹤楼,观赏了中国“国粹”京剧表演;在北京,她与中国国家领导人进行了新一轮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双方签署了总价值约93亿英镑的贸易合作协议,并忙里抽闲游览了长城,出席了英国英国使馆官邸举办的文化招待会;在上海,她出席了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中英商业论坛”,和多位中国知名企业家进行了会谈和交流。 在此次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一致强调,中英两国将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扩大双向开放,加强“一带一路”、核电、高铁、金融、高技术贸易、第三方市场等领域的合作,双方强调彼此间在许多全球性问题上看法相近,共同回顾了双方建交以来各领域关系的发展,重申了彼此间在全球化、自由贸易、促进全球及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共识,承诺将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沟通、协调,共同致力于推进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英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1月)、最早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54年6月17日,代办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双边关系历经坎坷、波折,但总体上得到了极大巩固与发展,这一关系对“前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打破国际封锁,推动“三个世界”外交,起到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香港回归以来,双边关系在各领域突飞猛进,尤其在经贸领域,2017年中英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超过790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中国对英出口56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6%,自英进口223.14美元,同比增长19.4%。英国对华直接投资额累计达225.50亿美元,为欧盟第二大对华投资国,中国累计对英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91.4亿美元,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投资目的地,仅去年一年就达15.3亿美元。 英国是老牌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商业、金融、全球贸易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市场化、全球化等问题有着深刻认识、见解,在科技、文教等领域有独到之长,伦敦是世界级金融中心,又是崭露头角的创意产业基地,英国国内基础设施更新换代方兴未艾,所有这些,都是开放和发展转型期的中国所需要的助力;同样,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蓬勃发展的经济,旺盛的购买力,方兴未艾的出国旅游、留学热,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双方在诸多领域可取长补短,相互扶持,共同发展。正因如此,前任卡梅伦首相欣然拍板,让英国加入了“亚投行”,两任首相在放宽签证限制、便利人员和投资往来等方面,也作了持之一贯的努力。自2012年起中国和英国正式建立了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 ,英国就此成为欧盟范围内首个和中国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国家,截止2017年9月,中英在教育领域已创下吸引中国留学生最多、开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开展校际人文合作的名牌大学最多这三个欧洲第一,截止去年底,中英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青年、旅游、新闻媒体、地方合作等人文交流领域已签署了50项合作协议,达成了72项合作成果,形成了影响广泛的品牌项目。 2017年英国“脱欧”进入实质性阶段,对于这个传统的“重商大国”而言,一方面,“脱欧”迫使其不得不更加面向世界,寻找和欧洲以外伙伴更密切的合作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其可以摆脱一些在欧盟框架内不得不“从众”的窠臼、羁绊,使之可以更加放手去做一些事。此次梅首相访华,一再谈及“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谈及中英双方在各领域的共识与合作机会,正带有浓厚的“脱欧”初阶段的“探路”意味。此次双方浓墨重彩,宣布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但中英两国国情不同,内政大臣出身的梅首相中途接班便面对“脱欧时代”错综复杂的局面,在“探路”过程中不免“左顾右盼”。唐人贾岛“苦吟”,在吟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纠结于“推、敲”二字谁更好。后人曾有中肯的评论,认为倘是自家院落或熟门熟户,“推”显得大方洒脱;反之,倘若门户不熟,尚需摸索,则“敲”显得得体且进退自如。此次梅首相来访,尽管热情洋溢,满载而归,但在一些曾被寄托厚望的领域(如许多人曾希望见到的“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却显得意犹未尽,这似乎表明,“梅姨”上任18个月后的首次中国行,还处在“僧敲月下门”的阶段。 作为两个有国际性、多领域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中英两国关系的发展总趋势是曲折中前进,前进中曲折,此次只是梅首相第一次访华,而她的前任卡梅伦访华两次,著名的撒切尔夫人更在任期内四次访华。国与国间交往,折冲樽俎,礼尚往来,“敲门”的阶段是难免的,你敲来,我敲去,敲得多了,关系自然也就更密切、更融洽了。 文章选自中国日报中文网,2018年2月9日
2018年2月11日 -
崔洪建:中法相向而行 共建美好未来
专家简介
2018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