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是CCG全球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最早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CCG创办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并设置全球化相关国际议题;在海内外举办了“WTO改革”、“多边治理”、“一带一路”等专题研讨会,把“一带一路”这一主题首次带到国际安全与治理领域的世界高规格会议——慕尼黑安全会议。基于多年对全球化领域的全面研究,CCG发布出版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全球化向何处去:大变局与中国策》等研究报告和图书,其中Edward Elgar 出版社出版的Handbook on China and Globalization是为数不多的由智库在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书籍。CCG提出的两项倡议入选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为中国智库更充分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开拓了崭新模式。此外,CCG与WTO、UN 、经济合作国家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
-
辜学武:汉堡G20——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专家简介
2017年9月28日 -
“金砖+”朋友圈的正能量
“金砖国家不是封闭的俱乐部,金砖合作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五国范畴。”这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于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前所说。 本次厦门之会,是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值得注意的是,于此同时还举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埃及、几内亚、墨西哥、塔吉克斯坦和泰国等亚非拉五国领导人与会。 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本是2013年以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一个惯例。从2013年开始,历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均由东道国邀请一些非金砖国家进行对话交流。 然而,今年的此种对话交流,与以往又有所不同、有所升级。“今年,中方总结以往的成功做法,概括并提出‘金砖+’模式。”王毅说,“一经提出,就得到很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和支持。” 按照中国外长的说法,“金砖+”将充分释放金砖合作的生命力,不断拓展金砖合作的影响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世界瞩目“金砖+” 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之一,巴西总统米歇尔·特梅尔说:“‘金砖+’的概念我觉得非常有用。这展现出金砖合作机制的巩固,显示人们正在对这一机制产生兴趣。在最近几次会上出现的受邀与会国意味着金砖合作机制在国际上受到认可和肯定。” 作为“金砖+”模式的参与者,墨西哥总统恩里克·培尼亚·涅托此次也到厦门参与相关活动。对于涅托此行,墨西哥前驻华大使李子文表示,期待通过这次盛会,找到更多合作伙伴。 欧亚发展银行首席经济师雅罗斯拉夫·利索沃里克表示:“‘金砖+’机制更加灵活和开放地将不同大陆的一体化进程联通起来,将所有想要参与‘世界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家聚拢,最终成为一种新的全球化模式,也使金砖组织内部的合作更加稳固。” 简单说,就是金砖国家全球布点,由“金砖+”模式带动周边,再由“一带一路”串联起来的新一轮全球化进程,已初露端倪。 诚如王毅就“金砖+”模式所说:“我们从全球范围内邀请了5个国家领导人出席,共商南南合作和国际发展合作大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从而使这一对话会具有了更广泛代表性。”未来,“金砖+”朋友圈初步将达到35个成员。 不断扩大的朋友圈 回顾新中国外交风云,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及至推动“南南合作”等,一脉相承。 过去5年,中国更加奋发有为地处理同大国,同周边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扩大“朋友圈”,同心打造命运共同体。未来,金砖国家、“金砖+”、“一带一路”倡议等,将产生叠加效应。 “多个非金砖国家将以观察员国身份与会,充分证明了金砖合作机制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认同。”在启程访华前夕,巴西总统米歇尔·特梅尔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金砖+’的概念我觉得非常有用。这展现出金砖合作机制的巩固,显示人们正在对这一机制产生兴趣。在最近几次会上出现的受邀与会国,意味着金砖合作机制在国际上受到认可和肯定。” 众所周知,金砖国家的朋友圈,本身由四到五,可视作最初版本的“金砖+”。 德国《柏林日报》评价今届金砖国家厦门峰会说,“中国力推‘金砖+’模式,成全球化的象征”。报道称,金砖会晤从论坛提升到峰会,从四国增加到五国。今年,东道主又邀请埃及等五国参加峰会,这可以看做金砖峰会正在变成“金砖+”。“金砖+”可以发挥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大的集团优势,与G7争夺全球话语权。金砖峰会的话题将越来越关注国际问题,展示新兴国家的自信。在德媒看来,从金砖论坛,到金砖峰会,再到“金砖+”模式,新兴国家正在抱团——抱成一个可以与G7争夺全球话语权的集团。 仅仅从朋友圈的规模来看,金砖概念的外延确实在扩大。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照,有重合之处,也有不尽相同之处。《新民周刊》记者查阅中国一带一路网,通过比对发现,譬如金砖国家中,中国、俄罗斯、印度,包括南非,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巴西尚不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次由领导人出席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的五国中,埃及、塔吉克斯坦、泰国,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几内亚和墨西哥尚不是。 当然,南非、几内亚、墨西哥之尚不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某种程度上系由地缘关系造成。然而,这并不妨碍这些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而“金砖+”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邀请合作伙伴,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尚不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之遗憾。 在今年5月于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尚不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巴西,其联邦税务局秘书长伊尔伽罗·马尔丁斯曾对外如此表示:“巴西作为拉丁美洲大国愿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项目,并加入各领域合作。”马尔丁斯甚至详细说明了巴西需要为“一带一路”做出的改善之处——譬如改善海关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在巴西来说,马尔丁斯特别欢迎中国对巴西的基础设施和新技术领域进行投资。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金砖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重合之处,金砖国家中不乏俄罗斯、印度等在“一带一路”中占有重要分量的大国,几个金砖国家之间如何合作本就是一个巨大挑战,畅通了与大国的合作通道,将更有利于大国与周边国家合作。 而随着由中国推进的国际合作的深化,未来,中国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国际交通网络将更加便捷。2015年1月,中国宣布帮助建设连接54个非洲国家包括铁路、桥梁和道路的运输网,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将打造一个巨型网络,促进沿线国家间的贸易交流。当这些交通运输网建成后,即便遥远的南非,都能很好地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近的例子则是——中国的蚂蚁金服宣布,旗下支付宝移动支付业务已经接入南非10000家商户,为赴南非旅游的中国支付宝用户提供支付服务。 至于同样显得遥远的巴西,则不仅有马尔丁斯秘书长所称的各种硬件改善,还有拉美各国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带来经济改善这一大背景。当南美大陆相对距离中国较为遥远的巴西,其基础设施都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受惠,那距离不比巴西更远的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包括新近与中国建交的巴拿马等等国家,则更有希望从与中国的合作中受惠。 在厦门金砖峰会之前,德国之声电台评论认为,这是“美国不亮中国亮”。德国之声称:“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威胁废止北美自贸协定,墨西哥总统涅托之访华并参加厦门会晤,重头戏就在贸易与投资了。墨西哥希望减少对邻国美国的依赖。”委内瑞拉《世界报》网站8月29日援引该国制宪大会主席罗德里格斯的话称,“面对美国的制裁,委内瑞拉已申请加入金砖开发银行。委内瑞拉政府希望通过与金砖国家等发展中国家的多边合作改变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倪建军认为,金砖的的确确扩大了中国的“朋友圈”。他说,金砖合作充分体现了由点及面、由虚到实的特征。“金砖+”不仅是地区、国家的扩大,也是合作主题的进一步丰富,已经由经贸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延伸到了外交和安全等领域。他希望,中国方案、中国经验等可以通过金砖平台上升为“金砖方案”“金砖理念”。 白明亦称,“金砖+”让金砖五国能够在全球形成一个越来越广泛的朋友圈。“我国未来将让金砖国家推动周边国家一起开展合作,再由周边国家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从而以‘一带一路’为翘板,更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更强的主导力量和更高的话语权。” 可以说,金砖国家全球布点,由“金砖+”模式带动周边,再由“一带一路”串联起来的新一轮全球化进程,初露端倪。 当然,除了做生意,共同提高经济竞争力以外,“金砖+”也好,“一带一路”也罢,并不是为了来对抗西方经济体,去与G7争夺全球话语权。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认为,金砖国家机制出现与发展的进程,同“一带一路”的出现相得益彰而又相互促进。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与“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不谋而合。二者实现深度对接,是发展过程中的大势所趋。 储殷认为,作为承载着全球四成人口、近四分之一经济体量的机制,金砖国家机制始终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特别是2012年的《新德里宣言》明确提出了全球治理改革的诉求,以及建设更具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架构的呼吁。2013年以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挂牌成立,并顺利实现首笔融资放款;金砖国家应急储备机制顺利建立;金砖国家新评级机制的设立也在逐步探讨当中。从合作意向、框架到机制建设、项目落地,金砖国家机制越来越务实、可感。 “我们期待在金砖框架内推动上合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间的相互对接。”利索沃里克认为,“欧亚经济联盟、南方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员国及大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均可加入‘金砖+’朋友圈,形成成员数达到35个的大家庭。” 新型国际关系的切入点 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公报中写道:“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致力于落实《巴黎协定》。”“我们坚定支持基于规则、透明、非歧视性、开放和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遵守和履行世界贸易组织现有规则和义务,反对保护主义。” 看似这些声明,都是在与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等在作对,但诚如王毅外长所指出的,金砖机制不仅已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也在对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金砖国家秉持开放的理念,与西方一些人所闭门“遐想”的金砖,完全是两回事。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发表演讲。他创造性地提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这一理念超越了美国等西方国家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框架,主张摒弃以对立和对抗为出发点的权力制衡,倡导的是以和平与发展为出发点的合作共赢。 在本次金砖国家厦门峰会之前,王毅表示,“金砖+”的宗旨是加强金砖国家同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对话合作,推动建立更为广泛的伙伴关系,促进更大范围的共同发展繁荣。可见,“金砖+”模式,能够让来自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特色的国家,参与到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中来。 俄罗斯经济大学教授玛利亚·瓦罗瓦娅认为,“金砖+”模式为俄罗斯及全球发展带来更多契机。她说:“俄罗斯始终支持地区性组织积极合作推动建立平等、平衡的世界经济体系。今后这种合作很可能出现在金砖框架内。” 诚如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任多拉·瓦拉普拉萨德所说:“上世纪中期以来成立的许多国际组织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其主要目标是维护西方国家的经济利益。金砖机制的成立打破了世界经济由发达国家长久主导的格局,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开辟了可行之路。”在瓦拉普拉萨德看来,“金砖+”模式,即通过金砖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组织对话,构筑南南合作新平台,这样的创新之举,能够“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在金砖机制中受益,这是金砖合作的目标,也是促使世界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员陈新光认为,“金砖+”模式,是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平台。是金砖国家第一个十年国际交流合作成功的一种延续。“2006年至2016年,金砖国家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概念到机制健康运行,已走过第一个“金色十年”,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发展成就。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IMF和世界银行年会等重要国际会议期间,金砖国家通常都会单独召开会议协调立场,寻求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代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统一声音。” 陈新光说,“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有所上升。金砖国家经济也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经济增速普遍放缓,部分国家甚至出现衰退,共同面临着破解增长难题、推动结构性改革等任务。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也为金砖国家拓展战略合作空间、提升务实合作水平创造了重要机遇。‘金砖+’模式将使得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走向更宽、更深、更实的目标,努力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的伟大航程。”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研究员则用了“再续惊喜”四个字,作为他看好“金砖+”模式的理由。 文化相通是未来必由之路 储殷认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同“金砖精神”相符,能让已有的金砖机制发挥更大作用。他感觉,金砖国家,包括“金砖+”模式,若能深入对接“一带一路”,既是探索未来新的发展方向和新变革领域,是金砖机制保持更多活力和实践价值的必由之路。 提及对接“一带一路”,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孙宜学教授认为,要重视古代丝绸之路留给当世的文化遗产。在刚刚过去的上海书展上,孙宜学做了《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精神传承及发展创新》的讲座。他认为,古代丝路留下了国际合作的四大遗产——合作是基础、文化多元是常态、文化是平等的、变革创新精神。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中华文化这一亘古不变的文化理念,通过丝绸之路得以传承、播撒。无论是通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还是从泉州离港的汉船,都是和平的信使,沟通的通途。”孙宜学如此说,“‘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中国圣贤早就认识到文化多元化是世界生存发展的常态,所以一贯主张海纳百川,‘君子和而不同’。这种开放与包容的胸怀,也使得中华文化成为不断汲取一切积极文化因素而不断积聚成其深邃的文化。丝绸之路的开辟及通达,也是这种文化精神的驱动和体现。” 孙宜学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作为一种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象征,对建设21世纪的“一带一路”以及各种国际合作,具有直接借鉴价值,也能提供很多战略和策略上的启示。孙宜学教授告诉《新民周刊》:“21世纪的‘一带一路’首先应该是连接沿线国家的文明之路。丝绸之路能够成为世界文明交流的历史之路、文明象征,就是因为这条道路的开辟和开拓是基于和平共处、利益共赢的目的。大数据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在延续古代丝绸之路的文明合作精神的基础上,要基于现代科技,使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更便捷、更直接、更坦诚,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现代文明之光,加快世界文明的交融交汇,进而推动整个世界文明的进步。” 诚如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后苏联研究中心东亚国家处负责人格奥尔基·托洛拉亚所说,中国提出打造 “金砖+”模式,遵循的不是地区性而是全球性原则,意在吸纳最重要且经济极具活力的发展中国家。既然是遵循全球性原则,则更需以全球化的视角看问题。 孙宜学认为,所谓全球化视角,在于不同的语言、文化、体制、经济模式,现在要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合作共赢的模式。这当然有可能经历一个矛盾与冲突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相关国家基于合作与融合的原则,各自发挥积极主动作用,本着互惠互利精神,积极克服各种贸易、文化摩擦与冲突,在推动经贸合作的同时,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和谐发展。在这种消除矛盾、实现融合的过程中,不同文化在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整体的新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文章选自新民周刊,2017年9月6日
2017年9月15日 -
徐秀军:逆势而上,金砖机制发展更加清晰
徐秀军,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
2017年9月11日 -
徐洪才:厦门宣言承前启后 新十年蓝图令人期待
专家简介
2017年9月11日 -
吴非:从务虚到务实,金砖机制将转向政治合作
吴非,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
2017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