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长期关注国内外热点话题,聚焦全方位、多领领域的前沿研究,以多年丰富研究成果为基础预判国际形式,通过前沿议题设置探索当下新趋势、新模式、新发展,充分发挥国际化智库的优势,为推动中国全球化建言献策。
-
王辉耀:中办、国务院“智库意见”为民间智库发展打开了突破口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专门针对智库出台意见,标志着十八大提出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后,我国真正开始着手发展智库。中国智库的发展已经在政府推动下,进入了“真刀实枪”的实践阶段! CCG结合我国当前智库发展面临的问题,对此次《意见》和未来中国智库发展方向做了解读。CCG认为:《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为民间智库的发展打开了突破口。 第一,首次提及“社会智库”,我国有意形成百花齐放的智库格局 中国智库的建设是一个中国智库的格局问题。中国智库的95%是官方智库,在决策当中起主要作用的也是官方智库。所以,现在中国智库的格局是不均衡的。就像是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任何私营企业一样,智库之间缺乏竞争就会存在问题。 在此次《意见》 “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格局”部分,将官办智库、高校智库、企业智库、社会智库,所有的智库类型都纳入其中,并且指出各类智库存在的问题,为各类智库的改革提出要求、并制定了支持他们发展的方向。中国智库发展将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的大格局。 特别是,这是我国在官方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社会智库”的概念,特别提出民营智库的作用,及未来扶持民营智库的道路方向。《意见》指出:“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成部分。进一步规范咨询服务市场,完善社会智库产品供给机制。探索社会智库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有效途径,营造有利于社会智库发展的良好环境。” 可以预见,民营智库也将成为未来中国新型智库大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第二,民营智库会在此次潮流中受益,注册难、资金难、人才难、边缘化等问题都有望解决 解决 “注册难”。《意见》中还特别提到“由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智库的若干意见”,民间智库一直存在的注册难问题,只有先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实现对民间智库引导和规范。民政部是民营智库的注册部门,看来,在民政部门下一步的“若干意见”中,注册难问题将会提及,并给出目前大量民营智库无法注册的问题一个答案。 杜绝“边缘化”。长期以来,不少民间智库因为不具有与体制内智库像抗衡的获得内部信息的能力,无法生存。《意见》出台后,这种情况将有很大的缓解。“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决策咨询服务供给体系”“凡属智库提供的咨询报告、政策方案、 规划设计、调研数据等,均可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和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建立按需购买、以事定费、公开择优、合同管理的购买机制,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等多种方式购买。” 缓解“资金难”、“人才难”。另外,我国的社会文化也存在一定问题。企业和个人为社会做慈善,不一定是捐希望学校、捐体育设施,也可以捐助民间智库,完善中国社会公共政策研究事业也一样是做公益事业。在国外,一些著名企业家、政要捐助成立了许多智库,例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胡佛研究所、卡特中心等,但在中国,目前还看不到类似的捐赠。政府应该宣传智库事业的重要性,引导企业家捐赠和帮助智库事业发展。《意见》中,对此也做出了“落实公益捐赠制度,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捐赠资助智库建设。”的规定,这将极大的推动我国捐赠文化的形成,让民间智库获得“源头活水”。民间智库难以留住人才的难题,也将随之缓解。 第三,国际化将成为衡量我国智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意见》首次给出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的定义,并给出了需符合“八项标准”其中一项便是“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良好条件”。 自我国提出要“提高软实力”的说法,已经有很多年了。但软实力除了文化建设、文化国际交流活动外,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以智库代表的国际话语权建设。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面和未来发展道路上的严峻挑战。本土智库不能把视野局限于国内,要打造真正的中国国际化智库,要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要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意见》正式提到,智库发展水平代表我国软实力的发展水平,为此,我国必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改革。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此后,国际化能力将成为衡量我国智库成功与否的标准。并且,国际化也是全球顶尖智库的共同特征,在经济研究领域,比较著名的一流智库有布鲁金斯学会、布鲁盖尔研究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亚当·斯密研究所、查塔姆社、卡托研究所、米尔肯研究所等。在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领域,如全球环境变化、能源发展以及医疗卫生等,积极发挥了其专业与综合的能力。 第四,“旋转门”纳入智库功能之中,智库将成为“治国理政”人才的重要培养场所和储备场所 西方智库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间接影响决策,但是对中国智库来说,其服务的政党相对稳定和固定,从而有更好的直达通道。尤其是官方智库,与政府的距离更近。因此,中国的智库更应该倡导人才的旋转,人才的旋转也更便捷,智库之间体制方面没有多少跨度,可以实现智库人才和党政行政单位人才的互相交流和流动。 《意见》在“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中,特别提出“推动党政机关与智库之间人才有序流动,推荐智库专家到党政部门挂职任职”。以人才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了智库和党政机关的联系。鉴于智库为政策服务的本质属性,智库人才和治国理政人才群体,将愈加融合、交错,我国智库将成为大国人才的“蓄水池”。 另外,民间智库还能推动中国民主参与的群体,成为除了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之外的新的建言献策渠道。这意味着中国也需要发展一批保持一定独立性、民间性与利益中立性的第三方智库,并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推动。 文章选自中国网,作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
2015年1月27日 -
纳世界英才尽为中华“建言献策”
随着国际化、市场化的深入与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也必须更加完善,目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还不太完善,不仅国际上有压力,就是国内本身也有知识产权保护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很多创新难以进一步专业化、难以可持续发展,即使在“建言献策”上也一定程度地遇到了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瓶颈,为此,需要探索些如何突破瓶颈的制度方式方法。 中国历史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往往采取“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的家族内保护办法,尽管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曾经也有一定地作用,但是相比西方工业革命之后采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无论是传播的效果还是保护的程度,都有过之无不及。简单地说,知识产权制度采用法律的形式,借用国家强制手段,给专利发明人一定地市场专利,以换得其把专利内容公布于世,既可自己可持续,也可社会可持续,真正体现了制度创新解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无穷魅力。 自从知识产权制度诞生以来,这个制度不断完善,既有各种各样保护程度不一的知识产权,也有各种各样特许经营许可,还有各种延伸知识产权,既不断地国际化,也不断地市场化,正是这个制度不断地完善,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技能支撑,为现代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毫无疑问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言献策”也属于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其之所以特殊就在于,首先“建言献策”之“生产”的高度浓缩性、创新性,以及“再加工”的特殊性、规范性;关键的是他们都专著于把世界最智慧的制度、以及最智慧的创新“建言献策”给中华制度性建设,仅仅采用著作权保护,对于华人华侨特聘专家群体来说,都涉及到来自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法制环境,具有广泛性和国际性。 一般来说,“建言献策”多涉及到各类智库,目前中国的智库有政府专业智库,比如什么社科院、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关系研究院等,这些体制内的智库,具有一定地体制保障,比如工资、名誉、待遇、提升等;还有一些是政府和团体的附属智库,比如涉侨的特聘专家之类,之所以称之为“附属类智库”,是因为他们往往不独立,多附属在某一机构和团体上,不单人员、场所不专门专一,就是“建言献策”的形式、会议也不定型、不定期,甚至连议题也没有什么硬性要求,其传播渠道不固定;至于说民间智库,除了少数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比较规范地运作外,大多数还处在草创时期;相比那些分散的个体,以及不少零星的“建言献策”,更具有随机性、不稳定性。然而无论是东西方,还是发达、非发达国家,其实大量“建言献策”就诞生在这个个体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征程中,许多涉外机构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率先成立了海外特聘专家委员会,不少在“建言献策”方面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了不少优秀人才,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侨智侨力”,还需要很多制度性创新,下面就此提些设想和建议: 第一、会员、课题、评审 1、采取各种形式发展会员,“不拘一格选人才”,随着会员的增多,不可避免地会将会员分类、分级,比如横向的成立各种专业委员会,纵向的分为资深会员、普通会员、新会员、观察会员等; 2、可以鼓励会员自选课题,自报“建言献策”;也可以根据各种委托命题作文; 3、所有成果可以是专项的论著,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政策性建议、对策和方法,但是最好要集成较为标准的“千字文”,以便“下情上达”; 4、组织各种活动,提倡在活动中集体出题,既可以大会交流出选题,也可以集体调研出选题。 5、采取编辑初选,编委会推荐,领导汇总后上报,最后由决策者圈阅、采纳,或批示,定期评奖,鼓励竞争、加强沟通、维护公平公正。 第二、报酬与奖励形式 1、由于一般“建言献策”多涉及宏观的政策、韬略,往往难以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精神鼓励、名誉褒奖就成为一种主要的“回报”形式;“建言献策”的荣誉评估,当然事先要有一定标准,比如国家、省市级获奖采用什么等级、领导人批示又是什么等级,定期评选,给予一定地荣誉,发给相应地证书,最后或结集出版,或内参专刊专栏介绍; 2、万一“建言献策”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适当给予一定报酬奖励,当然直接根据市场价支付是最好的。 3、前几年有一个“价值中国”网站,网站每年根据市场价值评估总值后,然而再量化到每篇文章、每篇文章的点击率、引用率,以及每个人的影响因子、推荐数等,形成一种期权奖励,将来如果网站上市再来兑现股价。这种模式显然是智库企业化的一种选择。 第三、原创、“再报告”的产权明晰 1、由于作者大都是某些方便的专家,但是不知道具体领导、国内行业具体需求,对于形式、格式以及字数往往难以把握,这就需要再加工,再加工免不了压缩、通俗,并形成千字文.对于改编者确实需要有经验、认真负责,建议要经过简单培训,讲明规范,首先改编者需要认真阅读,弄通弄懂,在提炼的时候,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提交之前,有条件的尽可能再征询作者意见,要注明原作者、改编者姓名、单位、职称等基本信息,有的还可附上原文,或者存留原文以备查阅; 2、有些建言献策如被高层采纳、批示,若为了保密,要讲明“保密法”规定,条件允许尽可能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反馈,或者在年终评奖时给予一些奖励证明,将来解密之后,也可以适当考虑采用原创者的名字来命名“建言献策”。比如美国不少法案就采用原创者名字命名。保密期过后,尽可能详细告知作者。 凡涉侨智库往往综合性强,海外人才多,既可以覆盖中国之外,也可以覆盖中国之内各个阶层以及各个系统,完全可以有一个固定地官方网站、博客、微信群,定期或不定期的简报、会议、评奖,日常联络附设在相关经济科技部门当然是对的,但尽可能配备专人、专职、专门的经费,以便最大限度地开发“侨智侨力”这个宝藏。 目前涉侨部门较多,既有侨联侨办,也有人大政协,外交情报系统等,各部门、各大学研究所,各级政府也都拥有一些侨资,如何做到集散有序,内外对接,需要一定地统合,既可以设立涉侨“特聘专家联席会议”,也可以指定牵头部门统合。 “侨智侨力”既是国家人才政策的需要,也是我国协商民主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形式,为此可特设专门研究中国制度创新的“中华院士”,并定期召开“中华院士全球‘建言献策’联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注重科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注重工程,而“中华院士”注重制度建设,三者并列,完全符合中国特色与实际需要。 会员一样也可分资深院士、普通院士、准院士以及观察院士,分别对应于不同层级和水准的“建言献策”,所有院士当选完全根据“建言献策”成果,以及往届院士对候选者的网上投票评选。这既可淡化“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的“称谓垄断”,也可以对院士“去偶像化”、“去官僚化”,还院士本来面目。如果真能这样,将会极大地鼓励世界精英为中华“建言献策”。 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2014年12月4日 -
【书籍推荐《大国智库》】刘世锦:建专业化、国际化的一流智库
编语: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教授曾忠告我们:“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严重缺陷:即缺乏思想市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纵观西方历史,几乎每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都伴随着该国智囊机构的涌现。美国的崛起与其强大的现代智库体系息息相关。美国的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等众多智库机构为美国取得如今的强国地位出谋划策,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10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就中国智库建设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中国的智库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成立于2008年,多年来专注国际人才、海外华侨华人和移民,以及企业国际化的研究,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专业化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通过对国际30多家一流智库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并结合运用国内国际化智库的经验和体会,在《大国智库》这部书籍中,研究分析了全球化时代智库的发展背景,世界智库发展概况以及中国智库发展所处地位,深刻分析了中国智库的成长历程和环境,角色定位和功能,勾勒了未来中国智库发展的前景。 王辉耀在图书出版之际写到:“萌生要写一本关于智库的书,至少也有六七年时间,这与我们创办、运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六年多也是同步的。这些年,不断在摸索中创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同时,我们访问研究、深入考察世界知名智库,与上百名国内外智库专家有过交流探讨,深深感受到智库力量和思想市场的建立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性。中国智库的发展,有过怎样的变迁和经历,又经历着怎样的多元与不易,我们在书中所呈现的希望能起到为中国智库发展添砖加瓦的作用。”
2014年11月5日 -
民营智库将促进中国政策研究市场多元化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王辉耀
2014年10月13日 -
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更多民营智库参与
近期,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开幕式当天,人民出版社在中华世纪坛举办《大国智库》一书的首发式,在现场有众多的媒体参加,智库在中国发展的话题再一次受到普遍的关注。
201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