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长期关注国内政策与改革研究,在中国开放指数、区域与城市、湾区经济、城乡一体化等多方面均提出建设性政策建议。
-
CCG常务理事陆兴东:“互联网+政务”新样本
理事简介
2017年3月16日 -
于洪君:遏制港独要有新思路、新机制
专家简介
2017年3月13日 -
CCG主任王辉耀:城市应开放随迁子女入学门槛
专家简介 王辉耀,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近年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看来,就目前而言,融入问题以及随迁子女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王辉耀说,这一问题将会成为我国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也可能未来会成为一个定时炸弹,为整个社会的认识上都会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 开放随迁子女入学门槛 王辉耀认为,所有城市应该放开随迁子女入学这个门槛,只要父母在该城市有合法稳定的工作,子女就可以前过来上学。 他提到,目前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大城市,子女在城市的边缘,得不到关怀,政府应鼓励城市用实际措施容纳这些人,例如为其提供城市户口。他说,“这对未来人才的储备,老龄化加剧都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其次,优化户口政策有利于人口的流动。王辉耀进一步解释,人口流动不能是只进不出,如果北京呆的成本太高,那就可以选择石家庄或者天津。现在打工人士都挤在城中村、郊外,那个地方都是办的打工子弟学校,不是正规的教育。王辉耀觉得应该提倡一种文化,鼓励大家去边远地区支教,或者轮流跟农村的人教育交流,鼓励更多的公益慈善参与,同时加强对公益慈善的监管。 农村宅基地出让 “中国需要大的红利政策推动,”王辉耀预计,下一个点应该是农村宅基地的可出让。据此前不完全数据统计,城市里的空置房可以住约两亿人,与此同时,农村里的宅基地上的房子也有一部分是空置状态。 王辉耀提议,在城市打工的人通过出让农村宅基地获得在城市购房的启动资金,这样一来,也可以同步解决子女进城的安置问题,从而让子女接受到好的教育。 王辉耀说,未来拼的是人的素质和质量,年轻人在成长中被遗忘的话是非常危险的。以北京为例,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若要在北京学校接受教育,需在子女在京有户口,而子女上户口须父母在北京有房。“我认为父母在北京有稳定的居所就行了,不必要非要有套房子。” 教育部现在有政策提倡“就近入学”,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把附近的房子炒的价格很高。这一现状在王辉耀看来,“一时半会儿很难解决。”王辉耀坦言,可以通过鼓励开办优质私立学校来缓解现在的局面,真正落实“就近入学”原则。 鼓励兴办私立学校 二孩的全面开放,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公立幼儿园少,私立幼儿园贵,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对此,王辉耀指出,应当由政府牵头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或“官办民营”,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他解释,学校的公共设施已经完善了,部分学校公立,民办公立共存,引进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把社会资源应用到教育工作,实现开放办教育。 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其中提到国务院提出,启动实施的“双一流”战略,建立健全高校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不再搞“终身制”,“985”“211”的提法将退出。这点在王辉耀看来,“985.211的概念是不应该有,”他指出,学校的等级应当友社会考评,还需要有第三方的测评机构来评价学生的流向、收入,来进行榜单评价学校的教学体系。尽量去掉政府的保护主义,交给市场竞争。 王辉耀提到,国家想扶持一批教育机构进入国际一流行列,促使中国有一流水平,达到国际水平的教育机构。这需要从政府层面来提供支持,鼓励竞争,国内应公立民办国际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 除此之外,王辉耀提议,应当有举措应对现在学生以高考为人生目标,进入大学无所事事,就业状况跟理想有差距的现状。他指出,现有的高考制度也应当高考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比重;第二是实习制度应该加强,提倡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二年就可以开始实习,第三就是允许不同的办学模式,引进国际教育资源。王辉耀强调,注重培养技能人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文章选自新浪智库,2017年3月6日
2017年3月9日 -
王义桅:三大战略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专家简介
2016年10月31日 -
蔡昉:户籍制度改革可带来潜在增长的改革红利
专家简介
2016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