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良性发展需依靠人才,更需着眼于未来。CCG从长远出发,始终关注国际人才的成长与培养,试图通过对全球国际学生流动趋势、出国留学、来华留学、国际学校、国际理解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参与全球化时代国际教育环境的重塑,推动中国教育的对外开放和全球教育交流与合作。 CCG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国际学校以及教育类行政部门、国际组织、民间组织和企业保持着长久而稳定的合作关系。自2012年起连续出版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系列蓝皮书和自2016年起连续发布的《国际学校蓝皮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CCG还发布了《打造全球治理体系下的世界文化新格局》、《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国:现状与未来》等紧扣时代脉搏的研究报告,并适时向教育相关主管部门建言献策,应对教育对外开放中的机遇与挑战。此外,CCG还通过定期组织线上或线下国际教育主题研讨会,为中外教育专家搭建交流平台,为民众提供了解国际教育最新进展的窗口。
-
欧商会主席:目前全球协调合作抗疫还做得不够
2020年4月1日,全球化智库(CCG)以“全球商界如何携手抗击疫情应对经济挑战”为主题举办线上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欧盟商会、中国美国商会、中国英国商会、中国澳大利亚商会等商会代表和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商界精英等就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政府以及跨国公司在应对世界经济下滑中扮演的角色、针对世界经济下滑的应对和政策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为全球抗击疫情、重振经济建言献策。
2020年4月9日 -
英商会前主席:新冠病毒让我们变成了“盟友”
2020年4月1日,全球化智库(CCG)以“全球商界如何携手抗击疫情 应对经济挑战”为主题举办线上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欧盟商会、中国美国商会、中国英国商会、中国澳大利亚商会等商会代表和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商界精英等就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政府以及跨国公司在应对世界经济下滑中扮演的角色、针对世界经济下滑的应对和政策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为全球抗击疫情、重振经济建言献策。 中国英国商会前主席Clare Pearson分享了疫情发生以来她的个人经历与感受。她表示,新冠病毒让我们变成了“盟友”。纵观当前世界的挑战,既不是德国与英国间的“对抗”,也不是美国与中国间的“对抗”,而是全人类和病毒的“对抗“。任何将当前挑战转变为政治冲突的都完全错失了重点。她认为,像马云和比尔·盖茨等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十分关注人类传染病,我们应该关注这些有前瞻性的全球财富领袖的关切领域。她提到,当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不再在乎“口水战”,他们在乎的是能为人民做什么。此外,她提出,如果一些政府对危机的响应太慢,那就不应该傲慢地不听取中国关于抗疫的经验和建议。她认为,加强创新、促进全球化和全球协调是当前抗击疫情的关键。
2020年4月7日 -
龙安志:香巴拉的时代:新型冠状病毒、资本崩溃和重新编码的星球范式
龙安志,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
2020年4月3日 -
王勇:新冠疫情将重塑经济全球化的方向
2020年3月25日,全球化智库(CCG)以“中国经验能否为世界所借鉴?疫情折射的全球化问题与趋势”为主题举办线上研讨会。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就疫情全球爆发和冲击的原因发表看法,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此次全球疫情危机带来的影响,强调在全球疫情下国际合作尤为紧迫,并面向未来,展望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秩序与全球化的趋势。 以下为王勇发言全文: 各位朋友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就疫情和国际合作的相关话题做个交流。CCG举办这个线上研讨会是非常及时的,专家们分享了中国的抗疫经验,评估了中国经验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学习中国经验需要结合本国的情况,就这些问题发表了很好的看法。我的发言主要是想回答我们这次会议组织方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新冠疫情全球危机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 我想讲四个方面:第一,简单回答一下造成疫情全球性爆发与冲击的基本原因。第二,如何从我所研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看全球疫情危机,有哪些启示?第三,简单谈一谈全球疫情与国际合作的紧迫性。第四,后疫情时代全球秩序未来的发展。 第一个问题,疫情的全球爆发和冲击的基本原因。 3月19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纽约总部有一个视频记者会,他特别强调我们现在面临的是联合国75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机,疫情造成了人类的苦难,影响了全球,摧毁着人们的生活,他呼吁国际团结。冲击巨大的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时代,贸易、资金、人员往来密切,病毒可以在一天之内传播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其次,从经济角度讲,疫情全球爆发第一波冲击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与全球供应链的运转,第二波冲击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金融经济、虚拟经济,美国股市暴跌导致全球性股市进入熊市。中美是全球第一大、第二大经济体,它们是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中美受到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全球经济的根本。最后一点,新冠疫情爆发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结果,这一点现在讨论的还不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的记录,过去80年发生的20多次跨国界的重大疫情,有60%是发生在本世纪,8次集中爆发于最近10年,也就是说,类似的疫情爆发的频率越来越高,间隔时间越来越短,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另外,世界气象组织有一个统计,2019年全球的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平均气温要高1.1度。2010至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正好与近10年疫病大流行趋势高度吻合。如果我们对气候变化应对不利,气温继续升高,类似于新冠疫情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可能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必须从保卫全人类安全的角度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第二个问题,如何从国际政治经济经济学的视角看待全球疫情爆发的影响。 前面有的专家讲到,中国应对疫情的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未能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与借鉴,这些国家错失了一些防控的机会;中国的防控模式连同国家治理模式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未能得到足够的认可。从我所研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争执、误解最关键的原因是,尽管从经济上来说,我们有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但我们没有一个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世界政府,我们的国际政治仍然是一个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政治。在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政治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和冲突。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强调政治、权力、国家和国际机制对国内国际经济社会事务与决策过程的影响。 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我们看到全球疫情危机表现出下面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疫情下的国际社会合作机制是脆弱的,尽管存在着世界卫生组织这样一个平台,但这个平台比较脆弱,它主要是分享一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其权威性和可动员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远远无法满足应对当前全球疫情的需要。第二点,疫情推动了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总体来说是淡薄的。某些国家、某些利益集团出于本国、本集团的狭隘利益考虑,不顾别国发生的人道灾难,落井下石,利用疫情加快推动自己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比如,美国对华鹰派利用中国疫情,加快中美经济和科技的“脱钩”,就是一个可悲的例证。第三点,疫情被意识形态化,导致所谓的国家治理模式和全球治理模式的竞争。此前,某些西方媒体,特别是某些美国媒体说疫情的爆发是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的失败,这种论调当时甚嚣尘上。现在,它们面对本国疫情的爆发与失控,不知如何解释。在应对全球疫情问题上,意识形态的偏见要不得,害人害己。第四点,疫情被国内政治化,成为国内选举、党派竞争、政治合法性斗争的议题。 第三个问题,疫情的全球冲击与国际合作的紧迫性。 应对疫情全球性的蔓延,控制病毒的扩散,需要国际公共卫生的合作,这一点各位专家讲的比较多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分享经验,去除偏见,以真正科学的态度,制定适合各国情况的应对策略。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国采取的一系列严厉的隔绝措施,在中国取得了成效,但是很多国家在采取中国应对方法时,还有很多的犹豫,主要是考虑有可能要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的代价,甚至担心产生所谓的“次生”灾害。就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上,各国政府都碰到一个难题,即如何在抑制病毒蔓延保护国民的生命健康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社会流动性,让经济社会生活维持正常运转,这两个目标之间如何平衡,如何去拿捏?当前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我们还在加深对病毒传播与危害的研究。美国现在就试图在控制疫情的过程当中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但现在看来,它前面的路还很长。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领域专家数量模型的推演,疫情达到峰值可能要到5月底6月初,现在仍然处在一个深度大爆发的阶段,挑战巨大。 在应对全球经济衰退与危机的问题上,需要国际合作,需要国际政策的协调。当前看来,我们和2008年相比,在全球框架下进行合作,进行国际政策的协调还不够。从2008年到2020年,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一个变化就是,美国当前政府的倾向是“美国优先”,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按照“美国优先”的政策,不断“退群”,减少美国的国际义务与作为第一大经济体的国际领导责任。另外一个是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中美地缘政治关系全面紧张,而2008年中美之间密切合作,是保证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再蔓延扩散的最重要政治原因。此外,在二十国集团(G20)框架下开展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行动迟缓,令人担心。要最终成功抗击全球疫情,没有大国的合作,特别是中美之间的携手合作是难以成功的。 第四个问题,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秩序与全球化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我认为可能有几个发展趋势:第一个趋势,国家对市场的作用会逐步上升。美国优先、本国优先的做法,有可能会扩大。再加上中国模式的日益扩大的影响,国家加强干预、爆发更多的“贸易战”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第二个趋势,大国战略竞争将加剧,将会导致不同地区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秩序与格局的重组,在东亚、欧洲与中东等地区都会有不同的反应。 第三个趋势,科技创新和竞争会更加激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出现,它们将决定各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第四个趋势,全球化两个方向的选择将更加明显,国际社会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全球化的方向到底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我认为,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抉择时刻,我们要汲取历史上的教训,吸取一战、二战与冷战的教训,共同努力维护好全球化的发展势头,加强国际协作,加强全球治理架构,努力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增进全球公共卫生合作方面,我觉得存在较大的国际合作机会,因为这种合作能够保护全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但是,考虑到复杂的大国竞争与国际政治的情况,这种合作前景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在未来可能浪费这样一个宝贵的国际公共卫生合作机遇。 最后一句话,如果中美不能合作,全球无宁日。我们要抛弃偏见,建立互信,真正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我觉得,这里关键的关键在于开展文明的对话,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模式的对话,通过对话建立互信。不同文明与治理模式之间应当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谢谢大家,这是我的分享,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本文根据王勇先生在全球化智库(CCG)于2020年3月25日以“中国经验能否为世界所借鉴?疫情折射的全球化问题与趋势”为主题举办的线上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0年4月1日 -
陈文玲:疫情给全球治理带来了什么经验教训?
2020年3月25日,全球化智库(CCG)以“中国经验能否为世界所借鉴?疫情折射的全球化问题与趋势”为主题举办线上研讨会,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就疫情下的中国经验与国际合作、疫情对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及其所折射出的全球化问题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为各国一道战胜疫情贡献智慧。会上,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就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现状和影响,以及国内外控制疫情方面的举措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认同感和认识误区是造成境外疫情爆发的一个因素,疫情或为引发人的思想革命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经济格局的演化的导火索。 以下为陈文玲发言全文: 各位听众朋友,我今天想围绕这个主题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场疫情验证了人类确实是命运共同体。疫情没有国界,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由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刚才主持人讲到了,全球确诊病例已经超过40万,疫情正在180多个国家蔓延,形势非常严峻。OECD3月2日调整了对世界经济的预期,当时中国境外的病例不到10000例,那时调整对世界经济的预期从原来增长3.3%下降到2.4%,如果疫情向更多国家继续蔓延,也不排除降到1.5%。IMF主席3月25号预测,这一场新冠疫情将导致全球经济在2020年进入衰退,而且衰退的程度将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更为严峻。 病毒疫情是不分国家、不分个人、不分团体,它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所以在疫情发生的时候,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很多老百姓不能幸免,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政客也都不能幸免。在病毒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各个国家是平等的。所以我说,当雪崩到来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第二句话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认同感和认识误区,导致了中国境外原本可以避免的一场全球性大灾难。 如果说世界对中国的认同感非常强的话,如果东西方文化没有那么大差异的话,那么中国创造的时间窗口和机会窗口,我想不会被这样白白浪费掉。下面从四点上来看世界对中国的认同感,对中国经验、中国做出的努力不够珍惜。 第一,中国通过殊死努力创造的时间窗口,并没有被珍惜。中国创造时间窗口,是从1月23号武汉封城,然后一直到3月23号中国宣布这场疫情基本结束,疫情在中国国内基本阻断。我们经历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控制了疫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为世界赢得了2个月的时间窗口。 但是现在的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意大利、美国、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瑞士、瑞典等国家蔓延得非常快。在疫情蔓延开始的时候,有的国家根本没有把中国的创造的机会窗口当回事,认为我们国家做得很好,不需要做准备;有的国家提出“群体免疫” ,准备60%-80%的人感染后产生抗体;有的国家采取不戴口罩、不隔离,不检测、不上报的“四不主义”。所有这些国家的应对对策,现在看来是失败的。中国创造的时间窗口,没有被珍惜。全球到今天,我看到最新的数字,除中国以外已经增加到33万多人的确诊病例,加上中国已经超过40多万例了。意大利确诊病例已超过6万人,接近7万人。美国现在确诊病例已到了5万多人。我认为,现在全球疫情的形势非常严峻,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对世卫组织的警告,对中国创造的经验、创造的时间窗口,世卫组织一再提醒各国要感谢、要抓住做好准备,但是不仅没有引起一些国家的重视,而且也没有采取正确的对策。 第二,中国创造的经验做法,可惜没有被重视。比如说,中国从1月7号开始,习近平主席连续7次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对于整个中国的疫情防控,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指导,国务院成立疫情抗击的联防联治联动机制,各个部委协同配合。一线的白衣天使进行救治,快递小哥、警察、社区工作者、商业上的物流配送的人员1亿多人,忙碌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其他的13亿人宅在家里,一声号令,说不动就不动。武汉封城封了60天,现在连续3天零增长。中国有效的做法,包括整个国家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政府和民众是高度一致的,企业和政府是高度一致的,我们的医疗救助人员和患者的努力是高度一致的。在1月23号武汉封城之后,中国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像这些有效的做法,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被一些国家所吸收,很多国家还是任其发展,有的国家说封城或者甚至封国,但是都是形式主义的。像美国纽约,允许患者在家封闭期间下楼去遛狗,有的人让狗一天要下30多次楼,把狗都累趴下了。一些国家并没有吸收中国的经验,中国这些有效的做法并没有被重视,也没有模仿到其真谛。 第三,中国有效的治疗救治方法和路径,可惜没有被吸纳。有的国家把希望寄托在西方的救治方式上,强调的就是疫苗,强调的是西药,是化学药品,什么时候能出来?都在翘首以盼。中国确诊病例8万多人,其中有73,000多人已经治愈。靠什么?90%靠的是中医药,然后加上西医的生命支持和重症救治,中西医结合取得了这场抗击疫情的胜利,而且病死率不到2%,武汉3%左右。我们看到意大利病死率接近10%。我认为,中国的这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中医药,没有被认知,没有被应用,这是非常遗憾的。 世卫组织到中国考察后发表讲话,以及和中国发布的联合报告,说治疗新冠肺炎,唯一有效的药物就是瑞德西韦,也把目标放在了西药上面。根据3月23号在中国国新办的抗击疫情新闻发布会数据,这次抗击疫情从全国抽调的4万多名驰援武汉的这些医疗人员中,有4900名是中医药人员,占驰援队伍的13%。其中三名院士是非常有名的,还有数百名中医专家。全国有74,187位患者使用了中医药,占患者总数的91.5%。其中湖北61449位患者使用了中医药,占患者总数的90%。这就是中国抗击疫情的密码,这是中国抗击疫情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用自己几千年长盛不衰的医术,赢得了时间和生命。但是,这并没有被重视,没有被采用,所以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遗憾。 第四,中国的教训和不足,可惜也没有被汲取。比如说在疫情开始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的信息透明度问题;医疗救治人满为患、不能应收应治等问题。但是,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很快扭转了这个局面。10天建成的火神山、雷振山,5天到6天建立了16座方舱医院,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中国的经验做法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吸取。有的国家说,我们要实行群体免疫,可能要有60-80%的人感染病毒,产生了抗体,从而控制疫情。连德国政府都说,我们可能要有4000万人准备感染。美国的一个州的州长说,我们准备让所有的老年人做出牺牲,来保证美国的经济增长,老年人在美国是几千万人,拿着几千万人的生命当儿戏,怎么会重视这场疫情的防控?我认为,非常遗憾的还有中国的教训,还有中国的不足,这些也没有被吸取。美国政府直到3月17号才承认,并且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但是这一宣布就真紧急了。3月9号、3月12号、3月16号、3月18号,美国股市4次熔断,美国开始大放水实行无限量的宽松货币政策。但是到底能不能救市呢?即使放水把股市刺激起来,如果疫情不能解决,你又怎么来救命呢?今天纽约市长向中国求救,说现在我们需要3万台呼吸机,可我们才有5000-6000台。纽约州政府跟美国联邦政府提出了应急要求,至今都没有答复,所以现在开始向中国求救,进口第1批1.5万台呼吸机,还需要很多口罩、防护服等。当然,中国毫无疑问会答应他们的要求抓紧出口。 可以说,实际上美国的疫情是控制不住的,所有的消息都是通过彭斯专班来向外公布的。中国的经验做法,中国创造的时间窗口,中国的医术,中国统一的行动,以及中国的教训,并没有被世界很多国家吸收和认同。这其中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东西,即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反映了这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对中国文化、对中国医术、对中国理念、对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的不认同,一些国家一些人甚至是向中国泼污水,甚至是恶意诽谤。 比如武汉封城,他们批评我们侵犯人权,但是他们封城、封国,那么多的军队上街去巡逻,限制人身自由,这又是什么呢?难道就没有侵犯人权吗?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巨大差异,更深层次我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一个大对决。中医中药,我们救了那么多的人,取得这么好的医疗效果,为什么非要说新冠肺炎无药可治,为什么对中国创造的古老而又现代的医术不能给予承认呢?包括世卫组织都说,唯一的可以用的药就是瑞德西韦,这难道不是很大的一个笑话,或者是一个很大的讽刺吗?所以,中国的经验能不能用?完全可以用,为什么不用呢?东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的认同感。 第三句话,人类的确是命运共同体,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全球这么快、这么严重的疫情,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人类要重新认识我们生存的星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重新认识,人类自己的行为方式,包括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命方式,以及生存方式。我们到底怎么能和大自然保持一个像中国古老文化所说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不仅仅需要中国要反思,而是全球各国或者每个人都要反思。我们要重新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了量子时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智移云,但是我们人类的思维方式,特别是一些国家一些人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旧石器时代,他们还是以邻为壑,把一个国家利益或者个人的利益凌驾在其他国家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强权争霸,非此即彼,非敌即友。 这样的一种国际关系,这样一种思考国际关系的思维方式,如果不放弃的话,人类什么时候能够和平?什么时候能共同发展?什么时候能够共同抗击人类面临的这些灾难?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包括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人类到底怎么生存?只有你一个国家你能生存吗?其他国家都需要被消灭吗?只有一个国家强大伟大第一,别的国家不能发展吗?这是什么样一种思维方式?人类还需要重新认识我们到底要重新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 我觉得,这场疫情确实在人类历史上,是一次会导致全球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格局发生大变局的灾难,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导火索,或者叫做一个引线。 更漫长的变革过程在后面。但是这个导火索、引线,它会引发人的思想革命、思想的激荡、观念的改变,会引发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经济格局的演化。这个演化过程已经开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序幕已经拉开,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根据陈文玲女士在全球化智库(CCG)于2020年3月25日以“中国经验能否为世界所借鉴?疫情折射的全球化问题与趋势”为主题举办的线上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0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