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届北邮工商管理新年论坛在京成功召开
MBA中国网 2015-01-13 15:24 MBA中国网讯 - 2015年1月11日,第十四届北京邮电大学工商管理新年论坛在京成功召开,正值北京邮电大学60周年,该论坛以"智慧经济新图景"为主题,不仅聚焦在最为热点和前沿的话题,也汇聚了国内顶级的政商学界知名人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调研室主任朱明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英海、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吕廷杰、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梁春晓,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金永生等分别发表演讲。 在该论坛上,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英海表示,在中国经济处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时期,探讨智慧经济的未来,意义重大。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金永生也表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直关注互联网经济,如何解读新常态下的智慧经济?怎样看待互联网趋势?如何勾勒出智慧经济新的图景,都是本届新年论坛讨论的主题。 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勾勒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中长期的趋势。他提出两点看法,一是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下增长潜力,虽然会减缓,但不会低到发达国家的低速状态;其次,经济新常态要有新状态,增长潜力的释放需要努力争取,积极寻找新的动力源。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室主任朱明春也明确指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速增长成为过去,旧模式回不去了。新的市场环境和机遇正在到来,日新月异。阿里巴巴、小米、京东等都有核心创意和创新,成为时代新贵。最核心的事情,就是发展模式的转变,技术创新和智慧经济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谈到互联网金融和去电信化时,电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吕廷杰认为,简单以移动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的业务直接搬到手机上,这是错误的。电信产业生态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他举了一个很形象了例子,"中国的运营商修了信息高速公路,有一家叫腾讯的物流公司,有一个叫微信的大巴,车上有几亿用户,运营商怎么能向乘客收费呢?逻辑上应该是向腾讯收费。"他指出,在未来,网业分离将是要解决的问题。吕廷杰还特别提醒,在未来的互联网机会中,服务O2O将是无比巨大的商机,高尔夫球场也好、洗衣店也好,都可以利用互联网重新构架服务模式。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阚凯力教授认为,真正的为消费者、为全社会服务的是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电信网络已经从国民经济的基础设置沦落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所以,"电信运营商应该成为像自来水公司一样,成为公共设施,免费向公共提供服务,应该从股票市场中退出,禁止盈利。" 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梁春晓从企业运营角度,深刻剖析了信息社会十大浪潮,信息技术的指数增长浪潮远远超出想象,云网端成为新基础设施,平台经济主导新商业生态,大数据潜力加速释放,大众创新不断涌现,大规模协作走向主流,互联网经济体崛起,互联网跨界渗透,跨境经济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信息空间主导权争夺愈演愈烈,热忱地表示智慧经济大势已至,提出了中国互联网将为全球经济服务的美好未来。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强劲发展,发表了捍卫金融的演讲,他指出,互联网金融三种主要模式:支付宝、余额宝和P2P分别对应传统的票号、钱庄和融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金融的本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源于160万亿银行体系只满足20%金融需求的现实,是整个金融体制和机制落后和低效率低下的必然形为。互联网金融唤醒了银行。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形态将呈现多元化,一是形成俱乐部,其次构建征信平台,最后是普惠金融,不是每个人都得到服务,而在于获得恰如其分的金融服务。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则阐述了《泛在连接重构竞争规则:从产品的IT化规则的IT化》指出,智慧经济重大变革是竞争规则带来传统电信行业特征。工业4.0、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产品、机器和人的互联。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是要掌握产业生态系统的主导权。智能制造是系统的系统。介绍了美国、德国等抢占主导权的情况。技术的引领者,标准的制订者,生态的构建者,数据的拥有者才能成为主导者。 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金永生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消费四大趋势:互联网一代85、90后成为消费主导,消费者进化趋于完成,得入口者得天下,基于全球化、大数据的消费模式形成。在金永生主持的"智慧经济新图景"的高峰对话上,吕廷杰、刘征宇、朱明春、梁春晓围绕智慧产业展开热烈讨论,万物互联、大数据应用成为未来趋势,个性化需求导向生产,进入服务经济,嘉宾还就在场观众提出相关问题发表见解,犀利的观点和真知灼见激荡出思想交流的火花。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学成向记者表示,智慧经济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破口,国内外的发展非常迅猛。北邮作为IT通信领域的名校,一直紧跟产业变化和趋势,在不断向企业输送人才的同时,也将研究成果向社会转化,"我们希望通过北邮工商管理新年论坛这个平台,联合业界的资深专家和企业家,一起探讨和把握产业的趋势和脉搏,能够对产业变革和企业创新,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启发,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杨学成说道。 高峰论坛后举行了北京邮电大学与北京易华录公司的创新基地战略合作仪式,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金永生和党委书记罗红,与易华录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国力,副总裁李华,共同参与并见证了揭牌仪式。 下午新年论坛第一场专题论坛是关于"智慧经济",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启明担任本环节主持人,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殷群教授,3W咖啡创始人、拉勾网创始人马德龙先生,小辣椒手机创始人、深圳语信时代董事长王晓雁先生,广州科天智慧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征宇先生在本环节中畅所欲言,分别从电信、IT技术、管理、战略和运营等多个方面各抒己见, 一致认同这是具有革命性颠覆的新经济形态。 接下来的专题论坛是关于"智慧城市",由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吕亮副教授主持本环节,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万晓榆教授,易华录高级副总裁张国力先生,(达沃斯)巅峰智业集团首席顾问刘锋先生和北京中天创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刘敏女士就智慧城市话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对未来智慧城市的畅想,智慧经济并不只是由企业做出一个科技产品,而是将众多产品从交通、医疗、商务、教育、娱乐、社区、养老等各领域,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凝聚成智慧城市。 最后一个专题论坛是由北京邮电大学张永泽副教授主持的"工业4.0",工业4.0现在已经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社会变革和未来趋势,成为每个人关心的话题。西安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钦教授,广州高峰科技集团总裁袁闻峰先生,德国电信国际咨询公司副总裁许可先生分享了各自对"工业 4.0"时代到来的预想。 接下来是新年论坛的一个传统环节-北邮经管院"专业项目教育优秀校友"颁奖仪式。罗红书记宣读"专业项目教育优秀校友"名单,金永生院长、罗红书记、宁连举副院长、许林杰副书记为十佳优秀校友颁奖。 最后的压轴环节是北京邮电大学与香港卫视的战略合作仪式,金永生院长、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助理、创新栏目中心总监宋思轩上台签字并达成合作。香港卫视以"中国元素,国际表达""传播中华文化,倾听世界声音""新人文主义"三大特色,成为新兴传媒集团,以多频道传输、多语种覆盖、多媒体互动、多文化交融、多地区联动之现代传媒科技手段,跳出媒体做媒体、形成了多元发展文化产业的全新模式。
2015年8月5日 -
【China Daily】Returnees heed call of homeland
Individual skills and needs of the market combine to create new opportunities for startup enterprisesAfter l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14 years, Xu Liangfeng took only a few minutes to make a life-changing decision in 2012: return to China to start his own business."I told my wife the decision and she said all right. Then it was settled. We didn’t think too much about it," Xu said.He founded a technology company called Picohood in Beijing and devoted himself to developing and producing customized hardware and software for smart technology terminals."I’m confident in the industry’s future. When I started, China had companies focusing on similar products. But I thought these companies didn’t provide high-quality service to customers. I have the skills, and China’s market has the need. I see the combination as an opportunity," Xu said.Xu holds a master’s degree from Purdue University and a doctorate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US. Before starting Picohood, he worked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cluding General Motors and Nokia.Xu is one of nearly 2 million overseas Chinese who have chosen to return.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1.81 million returned between 1978 and 2014.The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turnees, released in 2013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CCG), a Beijing think tank, said 81 percent of returnees found that opportunities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were better in China than where they lived overseas.Chinese authorities have encouraged people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aiming to boost the market’s vitality. To do so, the government launched a series of actions and offered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overseas returnees who want to start a business.Like Xu, many overseas returnees jumped at the chance. However, they still ran into bureaucracy and a talent shortage."Money is not a priority issue for many startup companies in the very beginning. We need high-quality talent who may choose a more developed company," said Shen Xiaorong, another returnee from overseas, who is CEO of Tianrui Space Technology.Entrepreneurs’ concerns have been noticed.On July 12, 80 leaders from academia,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gathered at the Roundtable Forum of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in Beijing to discuss global development and the opportunities it offers to the country. Entrepreneurship was one of the main topics.The meeting was organiz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 China International Talents Society and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Xu Xiaoping, founder of ZhenFund, began angel investing in 2000, inspiring many young talents’ entrepreneurial dreams. Xu talked at the meeting about a talent shortage resulting from policy obstructions."People in the US are curious about China’s development and long for cooperation. But when foreigners come to China, they meet many problems. We lack developed policies to attract them, including work visas and immigration policies," Xu said, adding that if China is not able to provide good policies to attract global talents, their enthusiasm might fade away.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globalization center, said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Zhongguangcun and Silicon Valley was the talent deficit."Our annual report on Zhongguancun showed only 1 percent are international talents working there, and nearly 80 percent are overseas returnees," he said.Zhongguancun is one of the country’s hotbed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2014, more than 13,000 technology startup companies opened there.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s one of the top concerns of entrepreneurs returning from overseas."In China’s education institutes and enterprises, plagiarism is a big issue, but there’s no effective solution yet, " said Harvard University mathematics professor Shing-Tung Yau.(By Luo Wangshu and Su Zhou)From China Daily, July 27, 2015
2015年7月29日 -
【China Daily】Winning the talent war
Wang Huiyao, President and Founder of China Center for GlobalizationChina losing skilled professionals to overseas marketsChina should use professional recruiters to help attract and retain international talent, according to an expert.Wang Huiyao, President and Founder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CCG) in Beijing, says it is time that Chinese companies, institutions and authorities use a professional recruitment service to help them bring in skilled people, especially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talent, to the country."The international talent flow is constant now, and it is usually priced globally. Many companies are watching them, not only high-level talent, but also young talent, such as overseas students, interns, and investment immigrants," Wang says. "The talent war is fierce."He says tha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number of investment immigrants from China has increased from dozens to thousands in a year. The US approved 10,000 investment immigrant visas last year, with about 8,500 from China.Wang published the International Talent War this month, in which he introduced Chinese readers to a comprehensive view about the headhunting industry, including its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overseas and Chinese market. The book aims to explain why companies and institutions should adopt a professional service in the area of recruiting global talent."Chinese companies are becoming more international and want to explore the global market. China is now also working on many big projects, such 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ll these require a reserve of talent."Wang says Chinese authorities are gradually promoting headhunting services. There will soon be an office in Beijing’s Zhongguancun area, China’s equivalent of Silicon Valley, that will target such firms. Furthermore, it will become easier for multinational headhunting companies to operate in China once restrictions are relaxed. "Recruitment should be professional and systematic. It involves many aspects. For high-level talent, headhunters would have a series of evolution, testing and analysis process and target the right candidates. Headhunters also have a lot of experience in how to recruit people who will stay in a company, so what they bring in is talent and a whole system of managing it as well."Most companies in China are unaware of how to use recruiters, he says. Universities put an advertisement in a newspaper, go through friends, head overseas or attend a job fair to look for senior talent.He says China has now lost a lot of talent to overseas markets, with many people not returning to China. According to a US report released in 2013, about 87 percent of Chinese PhD students who graduated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ill remained in the US.Wang also estimates that there are about 5,000 people at a senior level who can manage Chinese businesses with an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I think our attention to talent attraction and retention is still far from enough," he says. He says he can feel the emphasis on talent attraction and retention in the US and some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but some talent may feel undervalued in China, even though the country has a program for global experts. "We have many fine words but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make these promises into practice."Wang says that Chinese companies and institutions should create an environment that is similar to the one found overseas, where international universal values are promoted and differences are played down. For example, in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Chongqing, there is a college that hires international talent, which brings overseas returnees and foreign experts together,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y can get productive and fruitful results."Companies should do the same, so that international talent can stay and enjoy working in China," he says. The Chinese electronics firm Lenovo uses English in all its work emails to make the company international and to help its overseas employees to perform better.Wang says that China’s international talent recruitment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China should participate more in cultivating world talent, by inviting more overseas young talent to come and learn in China, appealing to senior management level tal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welcoming more visiting scholars. He believes all these people will contribute to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Wang says China should also cultivate technicians and engineers, as the skills of most Chinese manufacturing workers are inadequate. One reason is that these workers are unable to stay in one place because they do not have permanent residency in cities.He suggests the government provide them with better working opportunities and living conditions in cities, so they can have stability and improve their skills.(By Chen Yingqun)From China Daily, 24 July, 2015.
2015年7月27日 -
非洲开发银行行长访问CCG并发表演讲
2015年7月20日,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唐纳德·卡贝鲁卡(Donald Kaberuka)访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总部并发表演讲。非洲开发银行行长访问CCG见面交流会由CCG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主持。CCG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原首席国际业务顾问李山代表CCG致欢迎词。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卡贝鲁卡在演讲中分享了其在担任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十余年的宝贵经验,并对非洲发展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新机遇进行了分析。 中国目前已经是非洲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与非洲第一大投资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到2020年将对非洲直接投资1000亿美元的目标。卡贝鲁卡博士在演讲中表示,中国与非洲开展产能合作密切,前景广阔。“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快速增长后,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准大幅提高,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了向外转移的时候。二者的关系更像处于制造业重新配置的过程。”卡贝鲁卡说,制造业产能从先发国家逐渐转移至后发国家是历史潮流必然,因而他确信非洲将逐步承接中国富余优质产能。他特别指出,26个非洲国家不久前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为范围更大的非洲大陆自贸区谈判铺平道路,自贸协定有助于本区域内人员、货物的自由流动,无疑为非洲制造的产品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未来中国的制造业还会在非洲继续发展。 非洲开发银行自1964年成立至今,为促进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实践经验对于推动中国亚投行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卡贝鲁卡认为,非洲开发银行在非洲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且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市场扩展和投资状况改善方面投入了很多资金,并且我们期望最终能达成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市场规模以及促进个人发展的预期目标。”谈及非洲开发银行的经验,卡贝鲁卡说,非开行目前的不良贷款率低于行业标准的3%,并且在未来这个数值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过去五十年,非开行从未经历借款人违约的状况,除了索马里、苏丹等政治局势较为动荡的地区或是一些被卷入战争的国家。卡贝鲁卡认为,财务安全措施以保障资金安全与充足的资金同等重要。截止目前,非开行从来没有遭遇资金不足的情况。“非开行中发达国家占股40%左右,即使是刚果发生了战争,我们也能维持运转。我们还向国际市场筹资,我们并不只是借钱,而是为了获得发展,以在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等各方面有更长足的进步。” 卡贝鲁卡博士十分看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期待双方在未来能够携手合作,共促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他认为,目前,全球尤其是非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缺口非常大,而作为国际开发金融机构的新成员,亚投行的成立将为基础设施融资提供新途径,也为21世纪新型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良好范本。 随后,卡贝鲁卡博士与出席活动的国内外银行、金融和投资领域的精英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接受媒体采访。与会嘉宾就企业等走出去主体在非洲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机遇,以及如何把握在非洲投资的新机遇等进行了探讨。 参加交流会的CCG咨询委员会理事成员和嘉宾还有非洲开发银行办公室项目主管李新星、非洲开发银行基础设施与能源部主任Alex Rugamba、非洲开发银行复杂融资(Finance Complex)副主席Charles Boamah、非洲开发银行传媒部首席信息官Felix Njokwu、非洲开发银行执行董事Hausing Tse、非洲开发银行总顾问Kalidou Gadio、国龙文产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陆兴东、工商银行专项融资部副总经理刘建昌、工商银行专项融资部地区主管任忠鑫、通用电气油气事业部罗卓辉、中国-东盟环境保护中心刘婷、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伟清、世泽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刘洪川、尼日利亚詹尼斯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代助理吕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Daniel Garst博士等。 关于卡贝鲁卡 卡贝鲁卡博士在2005年第一次被选举为非行行长,是自1963年非行成立以来的第7任行长。他在格拉斯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国南部的苏塞克斯大学任教并从事经济学研究,曾任卢旺达的财政部部长。在其领导期间,非行飞跃成为非洲最有影响力的多边发展机构。在这期间,非行一直保持AAA的信用评级,资产连翻了三倍。卡贝鲁卡博士于2014年荣获福布斯非洲终身成就奖。此外,他目前还担任世界经济论坛的董事,曾任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区域的主席,被誉为“非洲之声”,“非凡的领袖”。
2015年7月22日 -
美国华人组织百人会在纽约举行创会25周年庆祝活动
美国百人会创会二十五周年庆祝活动4月9日晚在纽约曼哈顿哥谭镇大厅举行。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美前国务卿基辛格、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美前商务部长骆家辉、百人会会长关德铨等400多位来自中美两国政界、商界、学界和艺术界的人士与会。 当晚,活动首先回顾了创会二十五年来,百人会致力于推动中美建设性关系和促进美国华人权益的光辉历程,并向贝聿铭、马友友、邓兆祥、唐蹓千、杨雪兰和已故的吴健雄博士等五位创会领袖致敬。随后,基辛格博士和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分别作为演讲嘉宾进行了主旨发言,分享了对中美关系的观察与看法。晚会最后还向科特基金会的苏万和老牛基金会的牛根生颁发了“公益慈善卓越成就奖”。 百人会还于10日举行全天会议,包括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以及身为百人会会员的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和美国宇航员焦立中等美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作为嘉宾出席并发言,并就中美关系、中美跨境投资、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与华人、全球和跨国公益慈善事业等议题展开了探讨。 百人会成立于1990年底,现有成员154人,均为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美籍华人领袖人物。百人会为无党派非政治团体,对各项议题秉承“求同存异”原则,同时保持独立立场。自创建以来,百人会汇集其杰出会员的集体力量,致力于推动中美之间互信、培养下一代领导者、和促进美籍华人获全面容纳,并就此在中美两国设立和开展多个项目。其中,百人会每年均举办以“求同存异”为主题的年会,探讨中美两国在经济、环境、政治和社会文化发展方面的全球影响。与会者包括来自财富500强的领袖、高级政府官员、以及来自艺术和娱乐界的卓越代表。往届的演讲嘉宾均为一时之选,其中有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前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李安等。 本次活动的六位共同主席均由百人会会员出任,包括百人会会长关德铨、副会长李渊祈、Megatoys公司首席执行官胡泽群、海航集团首席执行官陈国庆、艾滋病专家何大一和威特集团董事长李学海。文章选自人民网,2015年4月
2015年7月21日 -
【大连日报】国际化人才为城市带来国际化思考
让大连引领东北亚踏上“一带一路”新征程为发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智力、创新和人才优势,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6月10日-12日,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市委统战部、留学报国大连基地组织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服务团来我市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对接服务。活动中,记者专访了多位专家,听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思考,给城市带来前瞻性的国际化定位。。 王辉耀 博士生导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国务院参事,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服务团团长。曾担任国家经贸部官员,中组部国际人才竞争战略专题组组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组专家等。在加拿大温莎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国际管理博士学位,担任过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在人才战略、企业国际化、国际管理、创业创新、华人华侨与中国留学人员群体和智库研究等领域有广泛的学术研究,发表有关中英文著作50部和有关中英文专业文章上百篇。 作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服务团团长,王辉耀在接受采访之初就表达了此次来大连的美好愿景,“多年来,大连一直以专注创新创业,每年的海创周等一系列对外开放交流活动,更是不断传递着一个共同的信息——大连,愿意敞开怀抱,欢迎国际人才。此次,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服务团来到大连,让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了解到,大连愿意搭建更多的平台,为海外人才提供机会、提供舞台。” 王辉耀是大连的老朋友,欧美同学会大连基地建设他就是见证者和推动者之一,凭借对大连的了解,他认为,“中韩自贸区已经扬帆起航,大连基于独特的战略区域定位,应该拥抱新机遇,在打造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龙头’作用,并引领东北亚踏上‘一带一路’新征程。”王辉耀建议,大连应该牵头举办中日韩企业家大连高峰论坛,侧重中日韩企业家的天时、地利和经贸往来频繁的优势,提升大连,打造东北亚经济发展的枢纽和区域中心,发挥大连在国家“一带一路”宏伟发展中引领东北亚的战略牵引和推动作用。 在与记者的进一步交流中,王辉耀还分析,“大连未来发展,既要提升巩固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传统产业,又要着重支持国际教育、国际旅游会展、养老和医疗等新兴产业,我们专家团队带来许多的前瞻性的国际化思考、定位,能为城市‘十三五’规划提供参考。” 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历程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似乎很“年轻”,而今的大连软件业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具备了较强的国内竞争力。经过近20年的沉淀,大连软件外包业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待我们的是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世界软件服务外包业唱响大连的声音,定位大连的高度。王辉耀建议,“还要不断催生服务外包新业态,比如企业后台数据处理、日语呼叫服务、日韩酒店预订等。” 一个城市要发展壮大一个产业,一定要充分挖掘本身所具备的优势,“突出城市品牌差异化”。大连有着良好的城市环境,又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同时又具备对日经贸频繁和日语人才充足等优势,结合大连的特点,王辉耀建议大连可以打造国际大学园,办国际合作学校,培养工艺、高级技师等国际技能人才,打造“中日韩人才特区”。当然,一个城市发展壮大一个产业,必须再加以政府的大力推动。在王辉耀看来,大连应该注重政策创新,学习借鉴国外一些先进做法,诸如对于重点行业,引进海外人才可以简化或者优先办理往返签证等等,“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流动,只有人才流,才能带来物流、技术流和资金流”,才能真正推动一个城市国际化的脚步。(记者:石联)文章选自《大连日报》A3版,2015年6月15日
2015年6月17日 -
【CCTV新闻1+1】如何防止低龄留学热背后的“流血”事件
近年来,随着中国低龄留学生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缺乏独立生活经验、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的中小学生大批到海外学习和生活,这同时带来了许多的安全问题,近期出现的一系列留学生刑事案件更是牵动了广大留学生家长的神经。 针对近期留学生在海外出现的问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接受CCTV新闻频道“新闻1+1”采访。他指出,小留学生在出国前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并熟悉所在国的文化,而家长也要多咨询有经验的人士,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尤其要避免法律方面的问题。 被抓捕的6名被告中有3人是未成年人,轰动一时的中国留美学生绑架案,透露出了令人咋舌的细节。据受害者之一刘某讲述,她所遭受的暴行包括扒光衣服、用烟头烫伤胸部等等。 孩子惹祸,家长试图“花钱摆平”,6名被告留学生中的1名学生家长,因涉嫌贿赂证人被抓。高速路上飙车、过量饮酒身亡、帮派打架斗殴,中国留学生在海外为何新闻不断?留学变成“流血”中国留学生群体近来多次闯祸 5月28日,美国司法部发表声明,起诉15名涉嫌“聘请他人替考”的中国公民。6月3日,美国洛杉矶地区留学生绑架虐待案在波莫纳高等法院开庭审理。6月4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中国留学生涉嫌在美殴打同胞,并参与违法组织“城管帮”一案判定,被告李梦龙严重伤害罪、殴打罪两项罪名成立。这仅仅是过去十几天与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有关的新闻。 “时而愤怒,时而蔑视,时而嘲讽,时而不屑,甚至不断冲着身边的翻译对证人的证词品头论足,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美国《侨报》在6月5日的报道中,这样描述中国留学生翟某在法庭上的表现。 (被告人翟某在法庭上与另一名被告人张某眼神交流) 随着庭审进行,洛杉矶中国留学生绑架虐待案的更多细节被媒体披露。美国《侨报》的报道指出,此前翟某及其帮手对另一名中国留学生刘某进行了长达7个小时的殴打,刘某遭受到拳打脚踢、上百次耳光、被泼冷水、被扒光衣服、吃沙子、被剪头、强迫吃头发等施暴行为。酷刑罪可判无期涉案留学生对法律后果估计不足 此案涉案的12人均是高中学生,受害者2人。被捕6人,其中3人是未成年人。另外还有4人在逃,涉嫌绑架和酷刑罪。 有报道指出,涉案的中国留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受到美国法律的惩罚,对后果估计不足。 美国的酷刑罪指对他人身体造成极大伤害,为了报复、勒索或者其它目的而虐待、故意对别人施加残忍或者极端折磨的行为。有律师说,酷刑罪甚至有可能判无期。知情者透露,被告翟某和张某被捕后第一次出庭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可能面临终身监禁。 此外还有报道称,涉案中国留学生中,目前已经有数人逃回了中国。律师表示,他们逃走也躲不过检察官的起诉,被告如果不出庭就会被列入黑名单,除非这辈子再也不回美国,否则即使十年二十年后回来,也会因为列入黑名单而在机场就被抓获。家长制造案外案试图“花钱摆平”贿赂证人被拘捕 这起留学生绑架虐待案还传出了案外案。6月3日开庭当天,6名被告留学生当中的1名家长,不远万里来到美国,企图行贿证人,结果锒铛入狱。 事实上,中国家长试图“花钱摆平”不成,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丑闻时有发生。2012年4月,一名中国留美学生被控强奸罪遭起诉。他的父母赶到美国后,因救子心切,试图找人用钱来说服被害女子改口供,随后被警方以“贿赂证人,妨碍司法公正”的罪名拘捕。 中国留学生涉强奸女房主,父母欲买通受害人遭逮捕 稍具戏剧性的是,虽然检方表示有足够的起诉证据,但检察官基于“文化差异”的原因,撤销了对这对父母的指控。而对这对中国家长的做法,多数美国人表示“根本不能理解”,“简直是愚蠢的行为”。“入乡”要“随俗”家长和留学生都应增加法律意识 从1978年至今,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狂飙猛涨。1978年几乎是0,到2000年左右开始快速上升,到2013年已超40万,而且还在持续增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欧美同学会商会的重要创办人王辉耀指出,这些年来出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而在法律教育方面也需要“入乡随俗”。“如果法律教育不跟上,那么子女出去读书,特别是低龄子女出国,会面临风险,而且容易做出家长意料到的事情。”留学门槛逐渐降低中等资质留学生出国后成弱势群体 2007年以后,美国开放了对中国低龄学生的签证政策,只要经济负担得起,都可以去美国读书。 美国厚仁教育研究机构首席发展官陈航表示,他所在的留学机构每年会接触处上千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在他看来,迅速增长的留学生人群,让一些中等资质的留学生到美国后,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显得有些吃力。 杨慧瑾是美国一名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两年的美国大学校园生活让她看到了不少中国同学被迫离校的例子。成绩差的主要原因跟语言有关,在美国的高校中,中国学生“过度抱团”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让中国留学生的英语口语进步缓慢,而且更加难以融入美国的校园以及社会文化。 语言有障碍,融不进当地的生活及文化,这让很多家庭环境较好却又缺乏监管的孩子,开始去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留学低龄化态势加剧除了金钱父母还要准备什么? 不仅人数越来越多,留学生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小留学生”要出国的时候,父母除了准备钱,还应该准备一些什么? 王辉耀建议:首先,培养心理素质特别重要。在孩子出国之前,有意识让他们独立,进行事前锻炼。 其次,一定要熟悉所在国的文化。比如通过正规的辅导班提前感受、接触。 第三,孩子本身要有自制能力。很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出国后往往会有很多问题。 王辉耀提醒,低龄小孩出国后心里往往有很大的落差,家长要及时跟他们沟通保持联系,同时还要多咨询有经验的人士,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尤其要避免法律方面的问题。文章选自央视新闻网,2015年6月12日
201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