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辉耀: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外交家——缅怀吴建民大使
吴建民大使与王辉耀博士于海德公园散步 突闻吴建民大使不幸因车祸去世,不禁震惊,痛惜!吴大使是我很好的学长和朋友,他的突然逝世令我感概和伤痛!吴建民大使参加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青委会成立大会 特别难忘的是周五下午我们还在一起,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青委会成立大会在欧美同学会举办,吴大使特别前来表示祝贺。活动是下午3点多开始的,因为他提到要赶飞机去武汉,大会安排他第一个发言。他希望年轻人以开放的心态看世界,他说欧美同学会的成员大多是留学海外的,而留学人才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对话更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吴大使专门还讲到了当年邓小平留法的故事,他说,正是当年中国1700名留法青年,在后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世界人才很多,因此要更多培养青年人才,而各个国家的办事之道不一样,青年人要积极熟悉各国的办事之道。他爱护年轻人,尤其对青年海归、国际化人才提出殷切希望。在会前,我还提议大家一起和他合影,万未料到这是他离世前最后一次公开活动,也更未曾想这成为他的最后一张照片。 噩耗传来,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吴大使往昔的音容笑貌宛若眼前。 上个月还好几次见到吴大使,他月中来参加了我们智库的年度会议。五月份下旬他来参与的还有一个大活动就是吴大使在人民大会堂主持欧美同学会举办的首届中法文化论坛,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出席,习近平主席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发来祝贺。由于吴大使的积极参与,首届中法论坛论坛取得了巨大成功。 认识吴大使已有十几年时间,尤其是最近五年,他欣然担任我们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的顾问,一直支持CCG的发展,常参加我们的活动,对智库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指导和帮助。他一直鼓励我们坚持用全球化理念、开放的视野做智库,鼓励CCG多走出去到国际舞台上交流,发出中国声音,提高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他连续几年参加CCG主办的各项活动,包括月度午餐会,2014、2015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以及2015、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就在上个月,他还参加了我们的年度理事会,并做了精彩发言。吴建民大使参加CCG2016年度理事会议 吴大使经常有很好的思考。有一次,他曾专门约我到他办公室长谈,他说现在中国需要民间外交,特别需要将有经验的国际化人才组织起来推动二轨外交。我们比较深入地讨论了如何充分发挥前外交官、前商务参赞等专业人士的作用,交流如何致力于促进中国智库建立“旋转门”机制。 我在国内国际不同的场合与吴大使一起参加活动,他精通法语和英语,发言富有逻辑、情理兼具,尤其懂得用国际化的语言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习惯讲述中国。他在大小国内外场合都以儒雅、睿智的形象将观点娓娓道来,语气柔和,立场坚定。更重要的是,他总能站在人类整体的利益和宏观长远的视角去思考国家战略、沟通中国与世界。我渐渐在与他共同参与活动中发现:在国内,他义无反顾地批判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国际上,他更为中国的利益分寸必争,用国际化的叙述方式希望世界更多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和和平崛起的姿态。这是一个兼具世界眼光、中国情怀的精英知识分子!是当代中国十分杰出外交家! 还有一次,我们曾在新加坡参加研讨会,会后相约去吃当地出名的榴莲,他幽默地说自己喜欢吃榴莲,远臭近香,还向大家介绍榴莲的吃法,让大家不由自主地亲近。就在去年,我们一同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国际会议,会前吴建民大使建议我们一起去海德公园走走。我们一起散步一个多小时,吴大使换上运动鞋健步如飞,看得出身体非常健康,活力十足。期间,他向我谈到之前担任领导人翻译、驻联合国代表、外交部发言人、驻外大使的故事,说一直想记录下来,既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回顾,也是希望对中国外交工作者有所帮助。吴大使没有官员的架子,对一般工作人员同样彬彬有礼,此前参加会议服务的CCG同事们也无不感怀吴大使的平易近人。 吴建民大使是真正具有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外交家,是富有远见的中国改革开放的积极推动者,这样一位师长、朋友的离去,无疑是中国开放力量的一个重要损失!王辉耀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2016年6月18日选自凤凰国际智库,2016年6月18日
2016年6月20日 -
2016年投资界100总榜单公布!
中国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成就了如今中国创业市场的繁盛,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商城……一大批中国企业在一轮轮资本的支持下崛起,滴滴出行、大疆创新……独角兽们正在成长并向世界展现力量,毫无疑问,他们背后的投资人们功不可没! 经过长达数月的前期准备,《投资界》、私募通和清科研究中心系统整理了近十年,尤其是近五年来的公开数据,从近300位候选人中,综合考评六大方面因素:个人投资企业数量、个人投资金额、被投企业退出回报、未退出企业估值、被投企业行业影响力,个人及其所在机构行业影响力等,最终评选出,取得了卓越投资业绩,同时对于中国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行业作出巨大推动作用的100位杰出投资人。 与此同时,更值得欣喜的是共有7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会成员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百度公司创始人、CCG副主席李彦宏,红杉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CCG副主席沈南鹏,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CCG副主席汪潮涌,真格基金创始人、CCG副主席徐小平,高瓴资本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CG副主席张磊,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CG副主席张懿宸和赛伯乐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CCG常务理事朱敏。 注:以下列表以投资人姓名音序排列2016投资界100 CHINA INVESTORS TOP 100包凡华兴资本主席 首席执行官典型投资:聚美优品蔡蕾九鼎投资总裁典型投资:吉峰农机蔡文胜隆领投资董事长典型投资:暴风影音、美图曹毅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典型投资:博雅互动、趣分期、今日头条、美丽说、融360陈浩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总裁典型投资:绿盟股份、乐逗游戏陈科屹险峰长青创始合伙人典型投资:聚美优品、找钢网陈十游中金佳成董事长典型投资:都市丽人、美中宜和陈维广蓝驰创投合伙人典型投资:赶集网、唱吧、美丽说陈玮东方富海董事长 创始合伙人典型投资:华锐风电、昆仑万维陈小红H Capital创始人典型投资:京东、当当、多玩YY、学而思、携程网程章伦华平投资董事总经理 中国区联席总裁典型投资:锐迪科、58同城、大唐电讯、Global lighting、学大教育单祥双中科招商集团董事长 总裁典型投资:数码视讯邓锋北极光创投创始人 董事总经理典型投资:美团网、蓝港互动、中科创达、中文在线、华大医学冯波策源创投创始合伙人典型投资:奇虎360、迅雷、兰亭集势、钻石小鸟、新美大、美图冯涛永宣创投创始人 总裁 管理合伙人典型投资:新浪网、海润影视符绩勋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典型投资:百度、去哪儿、优酷土豆、多玩YY甘剑平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典型投资:世纪佳缘、蘑菇街、美图、一嗨租车龚虹嘉海康威视副董事长典型投资:海康威视龚挺海纳亚洲董事总经理典型投资:蓝汛通信、博纳影业、易居中国、康辉医疗、今日头条过以宏IDG资本资深合伙人典型投资:美图、奇虎360、暴风科技、吉比特何伯权今日投资创始人 董事长典型投资:诺亚财富、7天连锁酒店、爱康国宾胡章宏建银国际董事长典型投资:亿晶光电、益浩科技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典型投资:大众点评、豆瓣、嘉和一品贾跃亭乐视控股集团创始人 董事长 CEO典型投资:易到用车江南春分众传媒CEO兼董事局主席典型投资:东方财富网蒋锦志景林资产董事长典型投资:乐视影业、韩都衣舍、圣牧高科焦震鼎晖投资总裁典型投资:双汇集团、蒙牛乳业、南孚电池、现代牧业靳海涛前海方舟资本董事长典型投资:乐视网、勤上光电、雷士照明、当升科技、邝子平启明创投创始人 主管合伙人典型投资:蓝汛科技、泰格医药、大众点评、face++雷军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典型投资:多玩YY 、UC、猎豹黎瑞刚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典型投资:曼城俱乐部、财新传媒李宏玮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典型投资:滴滴打车、多玩YY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 首席执行官典型投资:美图、知乎、墨迹天气李骁军IDG资本资深合伙人典型投资:小米、App Annie、锐迪科微电子李彦宏百度董事长 首席执行官典型投资:91无线、去哪儿厉伟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典型投资:迪威视讯、华大基因、柔宇科技梁信军复星集团副董事长 首席执行官典型投资:国药控股、clubmed、folli follie林向红苏民投总裁 典型投资:同程旅游、沪江教育林欣禾DCM中国联合创始人 董事合伙人典型投资:58同城、唯品会、途牛旅行网刘海峰KKR全球合伙人 大中华区总裁典型投资:蒙牛、现代牧业、百丽国际、圣农发展刘乐飞中信产业基金董事长 首席执行官典型投资:三生制药、百济神州刘强东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典型投资:易车、饿了么刘芹晨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典型投资:小米、迅雷、欢聚时代刘晓松青松基金创始人典型投资:腾讯、映客刘星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典型投资:唯品会、51talk、阿里巴巴、中通快递刘昼达晨创投创始合伙人 董事长典型投资:同洲电子、拓维信息、蓝色光标、数码视讯卢蓉H Capital合伙人典型投资:文思海辉、当当、好大夫、优信拍罗茁清控银杏创始合伙人 管理合伙人典型投资:数码视讯、中文在线、世纪瑞尔马化腾腾讯集团董事会主席 执行董事 首席执行官典型投资:京东、58同城、猎豹、优酷土豆、新美大马雪征博裕资本董事长典型投资:达芙妮、物美、同程旅游、阿里巴巴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董事局主席典型投资:滴滴出行、华谊兄弟、陌陌、新浪微博、新美大宓群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典型投资:百度、赶集网、新美大、迅雷、联络互动邵俊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典型投资:华锐风电、91无线、无锡尚德邵亦波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典型投资:安居客、找钢网、车易拍沈南鹏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典型投资:唯品会、聚美、京东、阿里、奇虎360、陌陌、诺亚孙东升深圳创新投总裁典型投资:雷士照明、匹克、智美集团、潍柴动力孙谦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典型投资:快乐购、万达影院谭海男老虎基金董事总经理典型投资:云游控股童士豪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典型投资:小米、云游控股、小红书涂鸿川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典型投资:奇虎360汪潮涌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 董事长典型投资:华谊兄弟王刚天使投资人典型投资:滴滴出行王林江硅谷天堂董事长典型投资:华数控股、亚厦控股王永华天图资本合伙人 董事长典型投资:凤凰医疗集团、蘑菇街魏臻华平投资中国区联席总裁典型投资:国美电器、银泰、神州租车、神州专车吴刚九鼎投资董事长典型投资:吉峰农机、众信旅游吴尚志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 董事长典型投资:双汇集团、蒙牛乳业、南孚电池、分众传媒、奇虎360、链家吴亦兵淡马锡中国区联席总裁典型投资:阿里巴巴、滴滴、菜鸟网络肖冰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 总裁典型投资:同洲电子、拓维信息、蓝色光标、数码视讯熊晓鸽IDG资本创始合伙人典型投资:腾讯、美国传奇影业、91无线、时尚集团、乌镇旅游徐传陞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典型投资:百度、康辉医疗、博纳影业、恺英网络、滴滴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典型投资:聚美优品、51talk徐新今日资本创始人 总裁典型投资:京东、赶集、土豆、携程、中华英才网、网易薛村禾软银中国主管合伙人典型投资:阿里巴巴、分众传媒薛蛮子天使投资人典型投资:汽车之家、265阎焱赛富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典型投资:盛大网络、58同城、完美时空羊东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典型投资:完美时空、58同城杨飞IDG资本资深合伙人典型投资:百度、迅雷姚劲波58同城总裁 CEO典型投资:学大教育、安居客应文禄毅达资本董事长 合伙人典型投资:中文在线、中国传动于剑鸣新天域资本总裁典型投资:中联重科、华锐风电虞锋云锋基金创始人 主席典型投资:阿里巴巴、陌陌、融360、小米科技曾李青德迅投资董事长典型投资:淘米网、第七大道张磊高瓴资本董事长 首席执行官典型投资:百度、蓝月亮、京东、腾讯、去哪儿张赛美海通开元董事长典型投资:东方财富网、银江股份、新天科技张维基石资本董事长典型投资:西部重工、山河智能、华中数控张懿宸中信资本董事长 首席执行官典型投资:中国信达、环球医疗、协众国际、宝峰时尚张颖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典型投资:陌陌、分众传媒、博纳影业、爱康国宾、猎豹移动张震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典型投资:暴风影音、3G门户、蓝港章苏阳IDG资本荣誉合伙人典型投资:携程旅行网、土豆网赵令欢弘毅投资董事长 总裁典型投资:中联重科、中集集团、新华保险、凤凰传媒、快乐购郑伟鹤同创伟业董事长 创始合伙人典型投资:乐视网、登云股份、华大基因、当升科技周鸿祎奇虎360董事长典型投资:迅雷网络、酷狗音乐、迅游科技周逵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典型投资:掌趣科技、文思创新、博雅互动、联络互动、胡莱游戏、美丽说、唱吧周全IDG资本联合创始合伙人典型投资:搜房、宜信、当当、Moncler周亚辉昆仑万维董事长 首席执行官典型投资:唱吧、趣分期、映客朱立南君联资本董事长典型投资:展讯科技、科大讯飞、乐逗游戏朱敏赛伯乐投资集团创始人 董事长典型投资:聚光科技朱啸虎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典型投资:去哪儿、滴滴、小红书庄辰超斑马投资创始合伙人典型投资:美丽说
2016年6月17日 -
【光明日报】智库建设如何“去虚火,强筋骨”
编者语:近年来,“智库热”如同席卷全国的一把火,既点燃了各类研究机构为国家决策贡献力量的热情,也助推了优秀资政成果的涌现。但智库“热”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与隐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智库建设进行了专门论述,肯定了近年来智库建设的成绩,也指出了当前智库界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反躬自省方能行稳致远。智库建设如何走出“重数量轻质量”的怪圈,避免形式主义?智库研究如何退去虚热、务求实效?我们今天特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把脉,为智库建设如何“去虚火,强筋骨”开出良方。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王斯敏 曲一琳 嘉宾: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薛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管所副所长、研究员 李国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国务院参事 王辉耀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教授 李刚 1 如何看待“智库热”的积极作用与深层隐忧? 主持人:从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至今,不到一年半时间。智库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一些值得警惕的现象也逐渐浮现。有声音认为,当前的智库热虽然可喜,但已显出“库多智少”“一窝蜂”“鱼龙混杂”的苗头,若不加注意,易于陷入“虚热”之中。 薛澜:当前智库建设中的确有无序增长的苗头:有很多新智库涌现,也有很多其他机构改换“马甲”变成智库。这种情况并不奇怪,但需要引起重视。因为中国的改革有很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需要解决,有强大的政策研究需求,需要更多智库辅助决策。但如果鱼龙混杂,很多不是真正从事政策研究的机构都挤进来,特别是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咨询公司或者“赚眼球”的传媒机构也都自称智库,就可能误导社会各界,最后使智库作为一类社会组织被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大众所误解。因此,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应该通力合作,向社会更加清晰地说明智库的门槛和标准,提高全社会的鉴别力。 王辉耀:的确,如今一些智库并非真正的智库。《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我们首先应依据《意见》提出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资金来源、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等八项基本标准来辨析当下各类机构是否属于智库。同时,应该大力鼓励多元化的智库发展,加强不同智库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选择和优化的机会。 李国强:和担忧智库“过热”相比,我倒是认为:当前,中国智库队伍建设仍需要不断壮大。我国智库与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整体发展滞后,既缺乏高质量的智库研究成果,也缺乏高水平的智库队伍建设。现在,我国智库队伍建设刚刚起了个头,各级各类智库队伍迫切需要不断发展壮大。在事物发展的前期阶段,与其惊呼“虚火旺”“一窝蜂”,不如加强智库建设管理,及时做好引导、规范和支持工作,在智库体制机制建设、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创新上不断提高水平,努力把智库建设引导到为决策服务的道路上去。 李刚:我赞成。中办、国办《意见》引发了如此高的“响应度”,为什么?首先,《意见》激发了战略研究机构和政策研究机构的行业意识觉醒、自我专业认同。很多此类机构本就存在于政府内或大学里,现在这些机构都用“智库”命名自己,才让大家感觉到忽然之间多了这么多智库。其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对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向来区别并不严格,不少机构也是把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一锅煮”,因此很难说政策研究机构是智库,其他偏向理论研究的机构就不能算智库。最后,以往知识界建言献策的渠道并不畅通,也没有很好的制度设计。《意见》从制度层面确定了智库作为建言献策的法定渠道,大家当然愿意贴上智库的标签,为自己的建言献策提供合法性。这倒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体现。 但是,“虚火旺”也反映了哲学社会科学界对智库性质和功能的认知流于表面。至于一些咨询公司浑水摸鱼,号称智库,那就纯粹是商业炒作。要坚持智库的公益和非营利定位,智库界要明确把咨询公司排除在外,不能无限扩大智库的外延。2 智库建立或转型应以什么为标准? 主持人:智库热的一大表现,是近两年内新建智库、转型为智库的研究机构大量涌现。既然建立智库是必然且应该的,那么我们就得首先厘清一个问题:决定是否有必要建立某智库,或者决定某机构是否要智库化转型的关键标准是什么。 薛澜:转不转型为智库、如何转型,关键要看一个机构的使命定位与政策研究需求的契合度。首先,不同社会组织都有其各自的使命定位,智库的使命定位就是在所选择的领域从事高质量的政策研究,这样的领域一定要有重大而持久的决策需求,如创新治理、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医药卫生等领域。新智库要瞄准新方向,老智库要在传统领域推陈出新,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拓展新思路。同时,新老智库都应注意不要跟风。政策研究也是有市场的,有的研究领域非常热、竞争激烈,有的研究领域比较冷,尚无人占领。新智库确定研究领域时,应审慎分析自己的比较优势,跟现有智库错位发展,以避免资源浪费。 王辉耀:最关键要看智库自身的研究定位。研究定位是智库研究的起点和方向。智库的研究定位应是时代背景与自身资源相结合的产物,时代背景是智库选择研究方向的出发点,自身资源则是智库取舍研究方向的立足点。对一家智库来说,关键是要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强项。智库的定位需要专业和专注,我称之为“智库的专业主义精神”。智库首先要选择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领域,然后要坚持不懈地精心耕作,力求在这些重点领域取得核心竞争力和广泛的影响力。 李国强:说到转型,我认为促进官方智库转型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因为官方智库在我国智库体系中占主体地位,但大多数官方智库功能单一、研究领域和研究组织形式单一、研究视野封闭偏窄、管理方式僵化、研究内容和研究机构碎片化、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单一,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发展。近两年来,官方智库在转型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但有不少是花样文章,没有深入研究并自觉遵循智库建设和管理规律,缺乏科学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因此,亟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竞争机制,鞭策和激励官方智库率先推进内部转型,尤其不要陷入要编制要经费的小天地里去。 李刚:规范智库建设有两条路径,一是按照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搞“审批制”。这样做表面上会使得智库发展很有序,但能不能催生一批代表中国软实力的世界一流智库?我持怀疑态度。二是把智库放到学术市场、国际政策市场里去竞争,历经10年8年的大浪淘沙,一批佼佼者能坚持下来,有稳定的资金、有自己的学术积累,和政府建立了良性互动,有政策需求,有国际影响,这就是有生命力的智库。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就该对智库撒手不管。不搞审批制,但有必要建立智库“登记制”。智库是从事战略和政策研究的公益机构,应享受免税待遇。美国智库的免税待遇来自税法的501(C)(3)条款,凡是享受了待遇的机构,每年必须如实填写990表格,把自己的基本数据如实申报,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接受公众监督。我国如果采取这种登记制,一方面可以把混进智库的营利机构排除出去,另一方面,通过申报的基本信息,每年国家就可自动掌握智库的准确数量和基本情况。 另外,导致智库界虚火的原因之一,是国家和省市地方的智库治理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中央层面的智库治理需要在合规性管理、资金募集、免税待遇、人力资源等问题上提供全国性的系列规范文件,提高制度供给效率。3 什么才是高质量的、真正的“智库论坛”? 主持人:总书记指出,现在一些智库热衷于“搭台子、请名人、办论坛”。在我们看来,这些形式是需要的,但必须同增强研究能力、提升研究质量结合起来,互为促进。换言之,智库办论坛,必须考虑活跃度、社会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相统一。 李刚:总书记向来主张做事要滴水穿石、抓铁有痕。这个指导思想对智库界同样适用。智库界应该通过艰苦的数据积累、案例积累、分析范式积累进行长期建设。这种长期积累需要长线投资,短时间看不到成绩,而且很难坚持。“搭台子、请名人、办论坛”则不同,只要有钱,办起来不难,影响大、成绩看得见。对于急于出名的智库而言,办论坛自然是最佳选择。但很多水平不高的论坛对提升公共政策分析质量没有多大好处。 论坛作为智库的一种常见活动,主要功能是政策研制成果的发布和宣传,属于“出口”。当智库自身并没有研究成果时,智库论坛也只能是找别人来装点门面,实际上和举办活动的智库自身关系不大。 同时,媒体在智库传播方面也要更加理性。对决策过程时间分配而言,决策前调研占90%,决策占9%,发布宣传只占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媒体不能只热衷于报道台上一分钟,而对台下十年功不加关注。 薛澜:政策研究当然需要加强学术交流和政策研讨,但是这种交流必须以实质的研究内容作为基础,同时也应注意目的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有的论坛注重学术交流和观点交锋,通过理性的探讨和辩论,使得问题更加明确,观点更加鲜明,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完善。这样的讨论往往不需要太大的排场,更多的是需要研究者和利益相关方平等参与。另外一些论坛注重的是政策沟通,通过举办论坛,把比较成型的研究成果向社会和公众发布,这样的论坛往往需要在形式上更加生动活泼,以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如果不论目的如何,一律是高大上讲排场的“高端论坛”,这样的论坛浪费时间和财力,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李国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智库论坛应予以限制。论坛、研讨会是智库影响舆论、启迪民众、建立智库品牌、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其关键在于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总书记指出的这些问题,其重要根源在于商业化、功利化,追逐名利。对于此类打着智库旗号举办的活动,应该按有关规定严格管理并促使其提高质量。 王辉耀:专业的论坛对智库研究有推动作用,但论坛的设置和智库本身有密切关联。真正的智库论坛,一定是围绕智库定位举行。会前首先要对当下的宏微观环境和来自政策部门、企业界、专家学者的相关政策需求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创造性地选择、拟定合适的主题和议题,邀请恰当的人选,进行专业、深入、全面的讨论交流。与会者在活动中交流思想、碰撞智慧,激发出大量对政策制定有参考价值的观点。这本身其实也是一个定向、集中调查研究的渠道,为建言献策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同时,通过公共传播还可以启迪民智、影响舆论。这样就使智库兼顾了活跃度、社会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的统一。 例如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每年有200多场活动,平均每个工作日都有一场思想风暴,其座右铭是“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其中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高质量的论坛或圆桌研讨。同时国际上的知名智库也通过论坛的形式提出话题,影响国际相关领域的议题设置,进而影响国际舆论。4 怎样用好智库评价与排名的“双刃剑”? 主持人:智库建设要“去虚火,强筋骨”,重要一环是对智库进行科学的评估。智库评价评估也是智库管理的有效工具。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评价评估体系,在今天的中国智库界逐渐成为重要议题。但怎样科学制定评价体系,又如何合理使用这一工具?业界尚未达成一致。 王辉耀:对智库进行排名有其积极意义,有利于不同智库科学认识自身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研究质量,共同促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现代化。但是,应当避免一拥而上、重复泛滥的智库评价排名,特别是要避免智库、咨询公司等相关机构进行智库排名,防止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象产生,影响评价公信力。 对智库的评价,应该由针对智库的专业研究机构从第三方角度进行,科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审流程,保证评价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以真实反映我国智库发展的现状,并系统总结评价结果,针对性地提出智库发展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李刚:智库排名是智库评估的一种形式和方法,绝不是全部。国际上智库评估有多种方法,比如美国智库管理界名家斯特鲁伊克就主张多做单个的智库数据积累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改善智库管理和政策研究。现在,一些人把智库排名等于智库评估,甚至把智库排名看成一种话语权,无形中把智库排名这种工具异化了。 智库排名是非常严肃的事情,首先要有理论积累,其次要有数据积累。美国第一家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诞生于191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麦甘的全球智库报告首发于2007年,两者之间相差91年。也就是说,美国经过90多年积淀,才出现一个著名的智库排行榜。我国大规模智库建设才两三年,还没有一定时间的积淀,对其进行排名意义有限,不如多做一些旨在提高管理水平和研究水平的评估工作。 薛澜:智库排名是把“双刃剑”,如果是在认真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做排名,可以做到以评促建,推动智库良性发展。反之,在基本概念都不清楚的情况下,东拼西凑一些数据就搞排名,很可能对社会产生误导,对智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有些智库排名把大学或科学院当做一个基本单位来进行评比,是不妥的。还有一些智库评比,不关注智库的研究质量,而把智库的社会曝光度作为主要指标,只会把智库发展引向华而不实的歪路。所以,不如先对中国智库领域的发展做一些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排名也不迟。 李国强:建立科学的智库评价评估体系和方法,应处理好以下六对关系:要把正确的评价导向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发挥好评价评估的导向性、促进性和示范性作用;方法上,要把问卷调查评价与实地走访调查相结合,与专业权威机构和人士评价相结合;智库专业化评估与社会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要把决策咨询过程与决策咨询结果的质量、是否“管用”相结合,智库评价与决策者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产出与成效、规模与质量、特色与专业、开放与合作、自主研究与组织研究相结合。5 提高智库研究质量有哪些可循之路? 主持人:归根结底,智库要想强健自身,必须推动智库研究内容创新,拿出过硬的思想产品、战略设计。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请各位专家支支招。 薛澜:从长远的角度看,智库发展涉及两个方面。首先,是智库在所选择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任何一个智库都不能包打天下,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有所为的领域中,必须有一流的政策研究学者,有长期系统的数据积累,有独特的分析方法,有稳定的高质量的产出。其次,是智库的制度建设。在林林总总的智库中,真正经久不衰的百年老店,往往是那些在制度建设方面有独到之处的智库。如美国著名智库的旋转门机制,使得智库与政策制定部门保持着密切联系;又如布鲁金斯学会在价值选择上,始终坚守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的座右铭,使得其研究成果始终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只有把专业的研究能力与可持续的科学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才能打造智库中的常青树。 李国强: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促进我国智库改革创新发展。一是促进官方智库加快转型发展,着重于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创新;二是规范、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着重为其提供研究成果报送的渠道和参与平台;三是加强智库宏观管理,从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上对各级各类智库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和创新管理。例如,可使用国家专题课题组这一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在选题上统筹协调,从相关部门、单位抽调专家,集中力量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增强智库研究的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 王辉耀:智库存在的本质意义是影响公共政策。智力资本、独立性、影响力是智库创新运营的三个原则。基于这三个原则进行创新,需要借助五种能力的支撑,我将其总结为智库创新运营的“五力模型”。一是研究支撑力。这是五力模型的核心,只有扎扎实实做研究,才能增强对政策的影响力,并为国内传播、国际传播提供支撑。二是思想创新力。这是决定智库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三是社会传播力。建立多层次的信息传播机制,是智库研究成果实现影响力最大化的必经之路。四是国际输出力。通过这一能力影响国际舆论,更好地助力中国发展。五是政策影响力。这是五力作用的最终归宿,其他四种力量通过各种途径,最终均是为了实现政策影响力。 同时,中国社会智库自身的创新任重道远。社会智库运营创新关乎中国公共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影响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构建与形成。作为社会智库,我们当勉力前行,率先探索。 李刚:去虚火、强筋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智库唯一正确的选择。智库不要妄自菲薄,要自信,要认准自己的时代使命。这是一个有理论、有思想的时代,但是理论和思想要变成战略和政策,离不开智库的战略分析和政策分析工作,智库作为专业的战略和政策研究机构,其存在的合理性毋庸置疑。 问题是,智库出品的是“伪知识”还是“真知识”?要出真知识,智库必须练好内功,要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练好内功,智库才有可能出真知识,管用的知识。 智库要有自己的专业伦理。学风是智库专业伦理建设的核心,有好学风才会有好的政策分析。 智库人才从哪里来?智库要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学科要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我国现有学科中,无论是政治学还是公共管理学科都没有系统培养智库政策分析人才的具体指向。如果大学不能系统培养政策分析人才,我们只能靠师父带徒弟的中世纪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智库人才。 智库的学术体系也非常重要。学术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学术制度(学会、期刊、年会)等行业交流平台,以及智库内部的学术质量控制制度等;二是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经典案例、分析工具等方法论。建立学术体系是智库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 就国家层面而言,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动培养和利用智库,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观点精要 真正经久不衰的百年老店,往往是那些在制度建设方面有独到之处的智库。只有把专业的研究能力与可持续的科学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才能打造智库中的常青树。 新智库确定研究领域时,应审慎分析自己的比较优势,跟现有智库错位发展,以避免资源浪费。——薛澜 我国智库队伍建设刚刚起了个头,各级各类智库队伍迫切需要不断发展壮大。与其惊呼“虚火旺”“一窝蜂”,不如加强智库建设管理,及时做好引导、规范和支持工作。 亟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竞争机制,鞭策和激励官方智库率先推进内部转型,尤其不要陷入要编制要经费的小天地里去。——李国强 对一家智库来说,关键是要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强项。智库的定位需要专业和专注,我称之为“智库的专业主义精神”。 智力资本、独立性、影响力是智库创新运营的三个原则。基于这三个原则进行创新,需要借助五种能力的支撑,我将其总结为智库创新运营的“五力模型”。——王辉耀 中央层面的智库治理需要在合规性管理、资金募集、免税待遇、人力资源等问题上提供全国性的系列规范文件,提高制度供给效率。 要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练好内功,智库才有可能出真知识,管用的知识。——李刚文章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6月1日
2016年6月2日 -
让智能无处不在 云天励飞带您看懂深圳智“惠”
电影《速度与激情7》中酷炫的“天眼”系统是智慧安防追求的终极形态,随时调用全球任意位置摄像设备,让搜索目标无处遁形。事实上,借助于视觉智能技术,“天眼”的部分功能已经能够实现,云天励飞研制的第一代机器人“深眼”系统已经在深圳龙岗公安分局完成试点建设,通过人脸识别和大数据分析,用10秒时间就可在百万人区域内搜索出某个嫌疑人长达两年的历史行迹,实现了全球首创的“百万人群、秒级定位”。 深圳是我国安防产业的发源地,孕育了4000多家安防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安防之都。而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的新趋势下,智慧安防将成为深圳下一个支柱产业。2015年深圳智慧安防行业总产值约为1420亿元,增长率为7.9%,产业增加值为104亿元,占全国行业总体比重为30.3%。云天励飞公司将会为传统安防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视觉加速芯片和云服务,以拥有高科技技术产权的视觉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来改变产业素质低,产品技术含量低,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大量的资源消耗赢得市场的模式,提升智能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深圳的工业正走向高端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季度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预计未来5年,深圳就能成为国际化先进智慧城市。云天励飞将通过机器学习和新型处理器芯片设计的跨界创新,突破人工智能大规模产业化的瓶颈,为平安城市、智慧商业、无人机船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行业的1000家企业提供视觉芯片和智能解决方案,以智慧的力量变革家居、社区、交通、医疗、商业等场景,惠及民生,让智能无处不在。文章选自云天励飞,2016年5月3日
2016年5月26日 -
首部中国众创空间发展蓝皮书发布 行业进一步向标准化迈进
历时117天国内外调研,优客工场牵手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北京众创空间联盟、优客工场商学院共同联合编撰完成的《中国众创空间发展蓝皮书》于4月18日在北京发布。在这份近两万字的蓝皮书中,不但对当前中国众创空间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于推动众创空间发展以及共享办公的国际经验都有最全面及深入的研究。 刚刚过去的2015年,可称为中国众创空间发展的元年。 依托于需求链的变化,正在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共享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创新、创业的热情催生了大量小微创业企业的办公需求,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加渴望拥有能够激发商业灵感以及整合上下游合作链条的创业生态环境。 这为共享办公的发展丰沃了土壤。一时间,以优客工场、无界空间、36氪、洪泰创新空间、SOHO3Q等为代表的一批众创空间,正在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蓬勃的生机下不可掩盖的依然是中国众创空间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行业标准的缺失、运营主体能力的良莠不齐、概念大于实际的蜂拥而至都在制约着众创空间的发展。 一份厘定行业标准的蓝皮书急不可待,这对于国内迅猛发展的共享办公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据了解,《中国众创空间发展蓝皮书》从中国众创空间的内涵与外延展开,并对标美国众创空间商业模式来分析当前“中国化”的成果。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对国内众创空间的标准功能及服务做了如下总结: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务实高效;由第三方提供企业所需的税务、法律等方面的配套服务;选址讲究以及丰富的商业生态。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目前众创空间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一些地区把建设众创空间数量当作硬指标,或者通过政策优惠强行推出一些成长性较差、功能性较低的众创空间,这只能形成表面的繁荣,难以从实质上促进创新创业。同时,我国众创空间刚起步,有“散”和“薄”的特点;区域经济的不平衡、盈利模式单一也造成了国内众创空间发展失衡。蓝皮书中,对于推动众创空间的发展也有详实的建议: (1)合理制定众创空间绩效指标:加快众创空间发展,需要包括租金补贴、场地提供、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但不宜将众创空间的发展作为一项硬性政绩指标。在对某一众创空间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检测时,应当不唯孵化面积、在孵企业数量、服务创业者数量等指标,而是更注重其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和孵化企业存活率。 (2) 鼓励联盟、投资、并购:国家主管部门应出台明确规定,支持众创空间的联合、联盟,支持有实力的众创空间开展对外投资并购、股权合作,追求规模化发展,全国化布局,做大做强。对具有一定规模化和盈利能力的众创空间,在直接融资尤其是上市等方面给予定点倾斜。 (3)健全众创空间投融资体系,打造全要素孵化平台:租金收入只是众创空间的基础收入,要形成一个自足的产业,它还必须形成全要素孵化平台,股权投资平台,资源合作共享平台。这些平台,无法完全依靠创业服务业产生,而是需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 (4)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原则 :不少地区的众创空间及创业孵化器,前期主要由政府推动创立,有的甚至是作为示范样本来建立。但这种模式很难走远。众创空间和新创企业的发展,确实需要政府扶持,包括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但总体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成长的原则。众创空间也必须经历市场大潮的淘洗。 (5)认真甄别金融领域的众创空间 :金融领域的众创空间,尤其是涉及众筹的平台,应该严管严控。有些公司或个人,既没有互联网技术的实力,也不懂金融业务,就随意建立P2P平台。其获客方式主要靠线下雇佣了大量“理财师”团队进行的地推,甚至建立不合规的资金池,进行平台自融,直接分配资金去向。 (6)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继续深化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和住所登记改革。企业名称可注册登记为“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专业名词,其经营范围可核定为“众创空间经营管理”。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降低审查要求,积极落实“一址多照”政策。畅通绿色通道,推行“集中登记”。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国内致力于分享办公的创业者来说,都具有切实可行的借鉴意义。伴随着共享办公的鼻祖WeWork来到中国。对于国内众创空间的创业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WeWork的服务商体系与其会员结构对应,除了企业级服务以外,提供了大量的个人服务,从保险、健康到饮食等。但其服务供应商绝大部分位于美国,少数位于欧洲。这也意味着WeWork需要在中国重新搭建服务商体系,如何落地是个不小的难题。 在国内外竞争对手云集的众创空间领域,单一“数桌子”的收租模式必将被淘汰,而其终极目标是如何构建一个生态系统,更有效地服务于“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的创业创新领域。多位业内专家一致看好的便是孵化器模式和创业加速器模式,它们都需要构造一种对内自足、对外开放的生态体系,这代表了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趋势,也正是国内以优客工场、创业公社、洪泰空间、无界空间、氪空间、P2和SOHO3Q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众创空间努力的方向,通过强大的渠道分发和产品闭环,构建自己的生态王国,此亦独角兽与独角兽加速器的完美融合。
2016年4月19日 -
国务院参事室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举办研讨会
2016年3月28日,国务院参事室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在国务院参事室举办“世界经贸规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讨会。 国务院参事室主任王仲伟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他表示,随着中国深入融入世界,政策研究、咨询国是既要立足国情,也要着眼世情、拓展国际视野。国务院参事室成立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旨在通过加强对国际战略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国际问题的研究能力,打造公共政策的众创平台。他欢迎与会专家积极参与中心的重点课题研究,共同为中国的对外政策建言献策。 研讨会由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方宁主持,国务院参事刘燕华、时殷弘、王辉耀以及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北京大学教授王勇、王正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旭、保建云、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卢进勇等八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经贸规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别作了主旨发言。方宁副主任作了会议总结。 国务院参事室交流合作司司长孙维佳,参事业务一司副司长张立平等出席研讨会。文章选自国务院参事室网站,2016年3月30日
2016年4月5日 -
融汇中西 贯通古今 ——颜海平的治学之道
专家简介颜海平,清华大学外文系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专家委员会专家。【核心提示】从本科时代对中国古典精华中现代思想资源的叩问,到硕博时代远赴重洋、对西方现代思想源头和脉络的探求;从把握环大西洋—环太平洋世界格局时空之变的国外执教时期,到致力于“在阐释世界中叙述中国”的学科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归国时期;三十多年来,从常春藤到清华园,颜海平一直在思考着、实践着。 自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留校,赴康奈尔大学攻读欧洲现代文学与戏剧艺术、思想史和批判哲学,颜海平完成硕博学位后长期在美国高校执教、任常春藤盟校资深终身席位。近年,她又以上海首批“千人计划”国际专家的身份回到国内,自2014年秋起任职清华大学,探索新的人文学科建设。她的著述涉及中西文学、戏剧、电影与艺术、欧美思想史、批判哲学与跨文化理论等领域。在时空宽阔而又专业严谨的学术研究背后,“融汇中西、贯通古今”是她的治学理念。探寻“中西融汇”、“古今贯通”之路 对颜海平而言,“中西融汇”的路径和要义之一,是本着孕育于中国历史变迁中的人生关怀,去体认和审视欧美现代以来精神心智的主脉起伏,以拓展国际环境中可吸纳、可化用的世界性资源。这是她在硕博学习阶段中付诸实践而形成的思路。在由博士论文发展而来的《贝克特诗学:从“欧洲”到“西方”的时空之变》一文中,她选取并审视了《等待戈多》作者塞缪尔·贝克特作品经典化过程中的三位地标性的阐释者——源于拉丁欧洲的马丁·埃斯林、流亡美国的德裔学者西奥多·阿多诺、从美国回望和对话欧洲的茹比·科恩,从而揭示出一种可称为“环大西洋”的诗学构成,及其所蕴涵的二战后全球格局重心从欧洲到美国的“大迁移”。“西方”的观念正是生成于这样的历史性的大迁移,因此内在地充满了历史性的差异。贝克特作品由欧洲向北美延伸和阐释的过程,是二战后欧洲人文精神毁灭、涅槃、再呈现的过程,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霸权和精神意义高地由欧洲向美国大迁移的过程。由此,颜海平在研究中体现了欧洲文明在世界变局中的危机时刻,在跨越国族疆界的变革中延续、重生的案例,为巨变中的中国与人类文化不同传承之关系的命题,提供了文明史意义上来自“西方”的参照经验和思考空间。 “古今贯通”,在颜海平的学术探索中,旨在不同文明交汇的时空中重访中国古典传统,寻找其内在的指向现代的资源,通过对话古典而更新古典。这一思路和实践源于更早的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本科时代。其创作的获得全国优秀剧本一等奖的十幕现代历史剧《秦王李世民》是这一尝试的第一步;其中对中国历史的重访和对传统中民主性维度的叩问,在其之后的中英学术撰述中不断出现。发表于1993年的《现代中国与西方模式: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批评重建》中对“现代历史剧”理念的阐释,是这一思路的首次英文论述。收入剑桥大学2003年出版的欧美专业领域“六位代表性学者”论文集的《戏剧能:中国戏剧审美传统的重访》,以及2013年发表在欧美人文重要理论杂志《辨音符》(Diacritics)上的《我的梦:当代中国艺术的跨媒介转向》,则是这一思路延伸中更为厚重的论述。《戏剧能》探索了中国戏剧经典中“审美”与“伦理”的辩证互动关系如何超越了旧有的价值传统,并推动了身处二战人文危机中的布莱希特等西方戏剧家对“人之主体”的反思和再造,从而揭示出古典中国的审美伦理内在的更新驱动如何可能成为反思和创新现代认知的源泉,为现代主体危机重重的世界提供深刻的变革性能量和意义。《我的梦》则展示了身为“残疾人”的舞者、歌者是如何调用和再创造了千手观音、梁祝化蝶、敦煌飞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古典意象、古谚和古典舞美,使得“古典中国”在对“何为人性”这一普遍性命题的动态阐释中,释放出非同寻常的想象力。刊物“引言”评价,此文将中国古典文化意象、中国当代表演艺术和对人类迄今为止认知极限的审美挑战融合起来,对“什么是人和人性可能”的世界性命题进行了“原创性的理念再造和理论阐释”。 无论是对“中西融汇”的追求还是“古今贯通”的尝试,内核里活跃着的都是对“旧邦新命”这一命题的探究,即中华民族如何在现代世界的大变局中绵延、更新。颜海平认为,从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冷战封锁到改革开放,中华文明一直处在由国际秩序所结构、所限制的剧烈变革中;今天随着全球格局的移位,这种变革更是前所未有地剧烈和深远。面临变局的生存之路在于变革,但任何有意义的变革都不是被动地顺服于外部压力,而必须是主动的,因此也一定是创造性的,这就需要从过去、当下和未来中汲取所有可能的人类资源,化为最为深厚宽阔的想象和践行之力,以求中华文明在不同文明的交汇、交锋与交融中延伸,古老而常新、源远而流长。这是中华文明在全球变局中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历史赋予中华民族群体与个体的命运之路。致力于新的人文学科建设 在颜海平心目中,建立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先贤们,对此历史使命有着高远深邃的自觉,并进行了筚路蓝缕的实践。三十年前为她亲笔题赠苏轼的诗、勉励她“把别人做得好的东西学到手,来发展我们的事业”的复旦恩师朱东润先生,以及认为文科应走出自身国际化的道路、亲自把她硕博深造的申请材料带到美国的谢希德校长,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学术人生轨迹。立足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这一传统,颜海平在就职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之后,与同行师生们一起,开始了学科全面提升的具体改革,从工具性语言教学为主的建制转向教研综合的学术构架,建立了语言心理认识、语言教育应用、语言文化社会、欧美文学与批评理论、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东亚语言与文化、翻译学与跨文化研究、文学史思想史和文明史研究八个跨国别、跨语种的学科群;同时在学校和学科同行的支持下,建立了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并与密歇根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密歇根研究员学会,为欧美优秀青年学者进驻世文院开授研讨课构建了制度基础。于2015年秋开设的本科“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由外文系和世文院共同培养,由清华外文和文史哲优秀青年和资深教授授课,由欧美一流高校重要学者定期讲课、开工作坊,以培养具有跨文明视野、多语种专业能力、中国学术发展和国家战略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这一具有跨学科性质、跨文化视野的教学研究体系为“世界区域研究”,其实践的重心是把中国放置在世界版图的结构性关系之中,对世界的变迁进行考察、研究、认知、教学,以落实“在阐释世界中叙述中国”的学理理念,开国内高校外文学科之先河。 将“区域研究”与构建“文化中国”相关联的学术实践与制度建设并非一时灵感,而是基于长期积累的思索。颜海平在美执教二十年,始终坚持在中西交融的跨文化视野下思考中国问题。她对美国的“区域研究”学科以中国为对象的知识生产制度及其局限性有着较为系统的看法,包括其以起源于欧洲的认知系统去组织中国研究的话语、受冷战思维影响的历史成因、携带着欧美族裔中心主义印记的研究方法等。如何在国际框架中认知和叙述中国,如何使“文化中国”成为意义生产的世界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始终是她的关切点。此后数十年间,她在进行现代欧美研究教学的同时,一直在另辟思路。十年三易其稿写下的英文专著《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便是方法上的一次尝试:把“文本”视为文本的社会生产,将“作家”视为文本生产者的社会行为,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域。在她的考察中,从秋瑾、冰心到萧红、丁玲等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的文本,与她们在战乱流离中坚忍延伸的生命实践互为开启,氤氲生成了一种与现代中国革命互为隐喻的精神气质和生命状态,即,她们被近代以来的生物政治逻辑规定为“弱者”,但她们却以强韧的想象实践,通过变革被历史所规定的自身,超越了这一现代逻辑对“强弱”人生的定义和判决。 颜海平以厚重的史料、绵密的分析,将这种精神气质和生命状态予以呈现并理论化。她的著述溢出了 “海外汉学”的框架,在出版定位中进入了欧美人文学界主流的比较文学、性别研究、批判哲学的领域。这是对在世界编年史上未曾显形的“中国价值”的呼唤,是以此参与世界性命题和对话的努力。这份努力和呼唤,引导着她在90年代初与清华大学人文师生相遇,乃至15年后成为共同推动建制创新的同行同道。 从本科时代对中国古典精华中现代思想资源的叩问,到硕博时代远赴重洋、对西方现代思想源头和脉络的探求;从把握环大西洋—环太平洋世界格局时空之变的国外执教时期,到致力于“在阐释世界中叙述中国”的学科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归国时期;三十多年来,从常春藤到清华园,颜海平一直在思考着、实践着。她目前正在完成的《大迁移》一书,是对三十年中国艺术文化在世界版图中流动踪迹的回溯,也是对其中可触可感的另一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前瞻。三十年对于个体学者来说或许是漫长时光的流逝、斗转星移的沧桑;其中恒常不变的,是对古国文明新生的期待,是莘莘学子启航的梦想。文章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3月21日
2016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