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首部国际人才蓝皮书发布 描述海归创业态势
中新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张冬冬)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3日在北京联合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本重点研究海归群体回国创业及在相关领域发展的蓝皮书。 《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共同组织编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旨在全面反映中国海归创业发展的最新情况,梳理国家鼓励海归发展的最新政策。 该书总结了中国海归创业的特点,分析了中国海归创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大量调查研究、采访、座谈和第一手的调研数据,分析了海归回国的原因和所面临的障碍,海归具有国际文化的优势,海归就业和创业需求分析,海归创业成功因素与挑战,海归如何与民营企业结合的机遇等。 此外,蓝皮书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海归回国与发展创业的政策建议,并系统归纳了中国海归回国创业的政策,特别是国家“千人计划”政策,其中包括“青年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人才特区”等有关政策创新对中国海归回国创业的推动。 蓝皮书表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海归国之一,现阶段正面临着海归创业大潮。归国留学人员创业不仅体现在创建高科技企业,直接推动经济发展,更体现在通过创业促进技术创新,带来新的管理模式、融资方式和发展理念,同时也带动和提升了中国的创业文化。 蓝皮书主编、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指出,在当代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归群体正在成为教科文卫领域的栋梁,并在发挥日益重要的参政议政作用,正在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化的重要推手,正在帮助跨国公司成功地实现中国化,正在成为中国发展知识服务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力量,正在为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中国海归最有活力的一面是他们正在成为创业大潮中高新技术与新经济的主流,引领着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海归的大量回流,海归群体也开始出现不同层次并遭遇反向文化冲击。”王辉耀表示,回国前,很多海归已在国外工作、生活多年,回国后对各方面情况不是很熟悉。此外,海归回国创业还面临集东西方双元文化于一身的文化冲突、本土化劣势和再本土化挑战,以及获取国内创业资源等方面的劣势。 发布会上,来自不同行业的海归代表人士,积极评价了《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发布的重要意义,并就海归创业发展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当前海归创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等,展开相关研讨。(完)
2012年7月23日 -
海归创业蓝皮书吁大力引进人文学科海归高端人才
中新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张冬冬)“海外文科高端人才,有助于在中国问题和西方解释之间建立起一个良性的缓冲和斡旋地带。”23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表示,中国在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之外,也应该加强对人文学科高端人才的重视。 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共同完成的这本蓝皮书指出,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人文科学领域的“生产力”和“自主价值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乃至文明的自我守护能力、自信心和价值影响力,是国际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蓝皮书指出,人文学科相应衍生的产业同样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属于典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的知识经济、创意产业,如传媒、文化、电影、出版等狭义的人文学科产业以及法律、咨询、教育等广义的人文学科产业,还包括一些知识服务产业。 蓝皮书援引纽约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任张旭东教授的观点说,海外文科高端人才,有助于把当代中国人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介绍给海外的舆论、学术界和文化界,以中国人的知识和智慧,以理性、专业化、平等探讨的方式,介入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重大问题。 因此,蓝皮书建议,在“千人计划”内设立文科试点,帮助国内主要大学及有文化远见和抱负的地方政府,网罗和选用海外合适的高端人才,组织高端的研究所、智库,助力中国决策的科学化、社会公共政策的完善以及进行储备性长远政策的研究。(完)
2012年7月23日 -
中国海归创业“逃离北上广” 转向内地及中小城市
中新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张冬冬)“逃离北上广”,已不仅是中国普通青年的流行趋势,而且已成为中国海归的现实选择。23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显示,中国海归的创业地点,正在逐渐转向内地及中小型城市。 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共同完成的这本蓝皮书认为,很多海外留学生之所以在回国创业时放弃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选择中小城市,主要是因为大城市的竞争压力大,创业所需要的资金比较多,政府能给予的支持也有限,所以在回归创业资金方面年轻海归感受到比较大的压力。 蓝皮书表示,与之对应的是,中小城市竞争压力则相对较小,政府能给予的支持也相对更多一些,很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去中小城市,当地政府都会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并在创业启动资金上给予资助。 蓝皮书举例说,武汉市政府2008年针对优秀海归创业人才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设立600万元海外留学人员创业投资资金,设立创新人才开发资金,为承担科研项目的归国博士提供政府资助等。长春市设立了高新区创业“天使基金”,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创业。对于符合条件的人才项目,还可以提供300万-500万元创业风险投资,以及按实际贷款利息金额的20%最高50万元的贷款贴息。 “另外,相当一部分海归来自中小城市,为了回报家乡,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他们大多会选择回到家乡创业。”蓝皮书认为,这些海归虽然把企业设在了中小城市,但拥有国际视野,仍然胸怀天下,把企业一步步做大做强,把市场从小地方发展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蓝皮书还指出,海归创业的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趋势,由于具有相关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能较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企业运作模式及了解国内市场状况,选择服务业的海归将会增多。同时,海归团队创业渐成趋势,政府在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时,也开始重视引进海归团队。(完)
2012年7月23日 -
首部国际人才蓝皮书:社会文化类障碍是海归人才回国重要障碍
光明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李瑞英) 在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赴美留学165周年和中国欧美同学会建会100周年之际,我国第一本关于中国海归创业发展蓝皮书--2012年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王辉耀、路江涌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布会,2012年7月23日在欧美同学会举办。蓝皮书主编、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介绍了蓝皮书的内容:2012 年“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在大量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和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归回国发展的优劣势,比较了海归创业和本土创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专题研究了海归创业成功的出破口。在全面把握当前海归大潮中海归发展现状、政策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业中心在海归人才发展领域多年积累的研究优势和社会影响,综合权威专家和机构的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政策影响力,为海归发展描述整体情况、梳理政策脉络、提出了多角度和操作性建议及理论指导,为我国海归创业者、海归研究者和政策决策者提供了实践指导、学术资料和决策参考。蓝皮书指出,社会文化类障碍是海归人才回国的最重要的障碍。 蓝皮书说,自中央政府2008年底颁布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引才计划“千人计划”以来,中国兴起了一股海外留学人才回归的高潮。按照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我国回国的海归还只有5万人,2009年回国海归首次突破10万人,比2008年翻了一番;2010年回国海归达到13.48万多人,2011年回国海归又达到18.62万人,创历史新高。海归人才的大规模跨国流动和加速回归显示了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政府的努力,中国正在日益从“人才流失”国逐渐转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和“人才环流”的接纳国。特别是我国自“千人计划”出台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最新人才吸引举措助推了人才的回流。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吸引中央“千人计划”专家2264人,各地吸引的地方“千人计划”人才超过万人。中国最新的人才政策还包括新出台的“青年千人计划”和“外国专家千人计划”等一系列国际人才政策创新举措,以及中国独创推出的“人才特区”政策。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海归国之一,现阶段正面临着海归创业大潮。归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推动了中国在新经济、新技术、互联网、IT、通信、传媒等诸多领域的发展,给许多传统产业注入了活力。 蓝皮书指出,海归人才回国障碍是国内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海归人才的四大类、十余种可能的回国障碍进行调查,并让参与调查的海归人才对回国的障碍因素进行打分。结果表明:社会文化类障碍是海归人才回国的最重要的障碍(79.6%的海归认为社会文化是他们回国的重要障碍),其次是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碍(69.6%的海归认为政策制度方面的因素是他们回国的重要障碍),再次是家庭生活方面的障碍(67.2%的海归认为家庭生活方面的因素是他们回国的重要障碍),最后是职业发展方面的障碍(67.2%的海归认为职业发展方面的因素是他们回国的重要障碍)。这与海归人才回国的原因是相对应的。在对海归回国原因的分析中,海归回国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职业发展原因、家庭生活原因和社会文化原因。因此,海归回国主要是受到国内发展机会和家庭团聚的吸引,但因为认同国内文化或无法融入海外文化而回国的较少。相应地,在海归回国障碍的分析中,海归顾虑最多的是社会文化障碍,政策制度和家庭生活障碍居中,而顾虑最少的是职业发展障碍。因此,综合而言,国内的职业发展机会是吸引海归回国的主要因素,也是海归顾虑最少的方面;但社会文化障碍则是海归回国的最大顾虑。海归回国政策对海归有一定吸引力,但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碍也是阻碍海归回国的重要因素;家庭生活方面的因素是海归回国的重要动因和重要障碍。 蓝皮书强调,回国创业对海归来说是机会和风险并存。海归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国际化视野和本土化情怀的结合,在于其东西方双元文化的结合,在于其获取海外资源的优势,在于其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能力。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海归的大量回流,海归群体也开始出现不同层次并遭遇反向文化冲击。目前,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基础,以“千人计划”为引领,以地方人才政策为支撑的全国性海归回国创业与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也形成了中国国际人才在创业领域的巨大优势。可以说,目前是中国5000年来创业机遇最多的时期,也是海归创业的黄金时代。 [责任编辑:李国强]
2012年7月23日 -
海归创业蓝皮书称中国海归回国择业首选事业单位
中新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张冬冬)调研显示,目前已经回国就业的海归所选择的单位以事业单位为主,占总数的43.2%,而打算回国就业的海归也有类似的选择。 23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在京发布。蓝皮书显示,按单位性质划分,海归就业时,选择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家创立的民营企业的分别有16.1%,另有13.6%选择了国有企业,7.4%选择海归企业家创立的民营企业,到政府部门就业的有3.7%。 蓝皮书表示,打算回国就业的海归仍然把广东、上海、北京、福建、江苏等沿海省市作为优先考虑的工作地点。这表明,海归回国就业仍倾向于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而较少到内陆省份就业。海归就业地区选择过于集中的情况一方面会提高海归就业难度,另一方面会增加海归间薪资的竞争。 蓝皮书显示,已经就业的海归人才最主要的去向是大学和科研机构,占样本数的1/3,说明海归人才在科研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大学和科研机构,海归还在其他服务业、新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制造业、新能源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行业比较集中。 蓝皮书还表示,海归就业通常选择规模较大的单位,已经回国就业的海归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研发方面,有35.8%的海归已经回国在研发岗位工作。另外,从事销售和市场、生产和运营以及人事管理工作的已经回国就业海归比例分别为12.4%、11.1%和8.6%。 蓝皮书指出,从海归整体来看,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就业难”的情况:国内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海归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更理性、有选择性地引进海外人才,看中的是正当其用,而不是海归这个光环;随着留学人员大众化、低龄化日益明显的趋势,海归群体个体能力也参差不齐。 蓝皮书建议说,对于在海外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最重要的是把心态归“零”。首先,海归回国之后对国内的就业形势可能不太熟悉,需要敢于寻求帮助。其次,在对薪水和岗位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有落差的时候,不妨暂时放下身段,先抓住身边的机会。(完)
2012年7月23日 -
海归创业蓝皮书:中国经济发展机遇是海归回国主因
中新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张冬冬)23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表示,职业发展类原因是中国海归人才回国的最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中国海归认为中国有更好的经济发展机遇。 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共同完成的这本蓝皮书指出,在职业发展类原因中,海归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依次是:国外所学专业在国内有优势、国内整体经济前景比较好、看准了现实中国市场空白、国内吸引海归回国的优惠政策有吸引力。 “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引回来’的,而不是被‘逼回来’的。”蓝皮书指出,总体而言,海归回国的主要是受到国内职业发展、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与亲朋好友团聚的吸引,而不是在海外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文化受到制约,或是海外生活不舒适导致的。 蓝皮书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政府的努力,中国从21世纪开始成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和“人才环流”的接纳国。而自“千人计划”2008年出台以来,中国正由“人才流失国”逐渐成为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中央和地方的最新人才吸引举措加大了推动人才回流的力度。 据蓝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留学生年度回国人员达13.48万人,创历史新高;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吸引“千人计划”专家1500多人;截至目前,中关村已有1.2万名海归人才创办了超过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是10年前的20倍和12倍。 蓝皮书表示,绝大多数中国海归称中国有更好的经济发展机遇,这是他们回归的最重要原因。超过八成的中国留学人员认为,回国后有更好的专业、职业、创业发展,有更大的人才需求市场。 “大部分中国留学人员不认为回来后的绝对生活质量、孩子教育与成长会有更好的保证。”蓝皮书强调指出,这说明,他们渴望政府能够改善及提升商业环境、教育质量、社会风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环境保护等。(完)
2012年7月23日 -
中国创业海归呈现年轻化趋势 女性海归创业者增多
中新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张冬冬)23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表示,中国海归就业、创业开始呈现年轻化态势;而且女性在创业过程中的优势逐渐显现,女性海归创业者增多。 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共同完成的这本蓝皮书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自费留学规模越来越大,留学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由于他们走出校门后大部分选择了回国就业、创业,因此海归就业、创业也开始呈现年轻化态势。 蓝皮书指出,由于很多年轻海归在高中或者大学阶段就走出了国门,对国内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状况了解得并不透彻和全面,所以创业过程中在规划、判断等方面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年轻海归要提高自己创业成功的概率,要从以下方面下手:第一,要充分了解国情;第二,多与社会各方面交流;第三,加强与曾经留学的国家接触;第四,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要善于集聚国内人才。 “改革开放后,中国留学潮风起云涌,在留学和归国大军中,有大批英姿飒爽的女留学生身影。”蓝皮书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社会角色也愈加重要,国外的求学经历也让女海归们拥有了更宽广的眼界,同时也给了她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女性海归创业者增多。 蓝皮书认为,作为全球最大海归国之一,中国现阶段正面临着海归创业大潮。回国创业已成为新时期海归人员的重要选择之一,近几年,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稳步上升,仅2011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就达到了18.62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38.08%,未来海归创业人数还将不断增多。 同时,蓝皮书指出,由于具有在海外留学的经历与工作经验,海归对国内外的文化和市场都有相当了解,有效地起到桥梁和渠道的作用,推动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在中国的科技创新道路上发挥了催化剂作用。海归回国创业将进一步催化科技创新,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完)
2012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