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首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发布 全面分析移民状况
中国网12月17日讯 近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正式发布,首次试图对我国海外移民和外国来华移民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发布会上,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辉耀和北京理工大学移民法学者刘国福作为该蓝皮书的主编,详细介绍了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的出台背景以及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移民现状、移民环境、移民制度和趋势将产生的意义和影响。 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中心主任邓泳红、北京国际法学会副会长梁淑英 、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等多位业界专家专家和媒体对中国国际移民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发布会还分析了2012年影响中国国际移民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预测了2013年我国国际移民发展的大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中国国际移民蓝皮书对我国国际移民的移出数据分析:2010年,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数量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国际外来人口的国内移入方面:截至2010年底,在我国境内有短期和长期居留外籍人员已达1020145人;截至2011年底,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已有4752人。 从国际移民的现状来看,2005-2010年国际移民总数从1.95亿人增长到2.14亿人,占世界人口比例达到3.1%。表现为主要移民输出国全部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移民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最受欢迎。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是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联合发布的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主要基于中国政府机关、国际机构、主流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关中国国际移民的资料和数据,以及相关权威专家学者的观点,深入分析和论证了中国国际移民的新变化和大趋势,阐述了我国海外投资移民、海外技术移民、海外留学生、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出国旅游人员和海外非常规移民的现状,并且从人员双向国际流动角度,介绍了在华投资移民、在华技术移民、来华留学生、在华旅游人员和在华非常规移民。
2012年12月17日 -
我国第一部年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在京发布
本网北京12月17日讯 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今天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发布。 该报告对我国国际移民的移出数据分析显示:2010年,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数量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国际外来人口的国内移入方面,截至2010年底,在我国境内有短期和长期居留外籍人员已达百万人,至2011年底,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已有4752人。 移民报告蓝皮书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相对落后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处于人才输出国的地位,每年面临大量的人才流失。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完善的移民制度,不仅不能有效地吸引国际人才,而且在吸引本国人才回流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制度上的障碍。我国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千人计划来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在人才回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人才绿卡和移民入籍等移民制度,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面向世界的“中国梦”,让来自全球的人才从内心认可中国,推动全球人才来中国流动,成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 移民报告蓝皮书分析,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国际化程度加深,我国正在融入到世界国际移民进程之中,目前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海外,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人口的组成日益偏向中产阶层,移民现象已经渐渐影响大众生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而移民问题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还源于它折射着社会方方面面的现状,与政治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污染、教育等密切相连。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首次试图对我国海外移民和外国来华移民情况进行全面、综合且及时地介绍,分析研究未来移民发展的趋势,可为政府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满足广大读者对移民问题的需求,弥补学术界在移民问题研究方面的一些不足。(刘好光)
2012年12月17日 -
「海歸」創業「逃離北上廣」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豐齊 北京報道)因為在大城市競爭壓力相對較大,創業所需要資金較多,政府能給予的支持有限,內地「海龜」(海歸)創業者出現「逃離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的趨勢。由「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國海歸創業發展報告(2012)》藍皮書稱,很多海外歸來的留學生其創業地點,甚至擇業地點,正逐漸轉向二線城市甚至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政府支持相對多 藍皮書表示,中小城市競爭壓力則相對較小,政府能給予的支持也相對更多一些,很多海外高層次人才去中小城市,當地政府都會提供免費的辦公場地,並在創業啟動資金上給予資助。 武漢市政府2008年針對優秀海歸創業人才出台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包括設立600萬元海外留學人員創業投資資金,設立創新人才開發資金,為承擔科研項目的歸國博士提供政府資助等。長春市設立了高新區創業「天使基金」,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用於扶持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創業。對於符合條件的人才項目,還可以提供300萬元至500萬元創業風險投資,以及按實際貸款利息金額的20%最高50萬元的貸款貼息。另外,相當一部分海歸為了回報家鄉,選擇回家鄉創業。 中國正成「人才回流國」 藍皮書表示,自「千人計劃」2008年出台以來,中國由「人才流失國」,逐漸成為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國」。數據顯示,2010年年度,中國留學生回國人數達13.48萬人;2011年度達18.62萬人,增長38%;截至2011年底,中國已吸引「千人計劃」專家1,500多人;截至目前,中關村已有1.2萬名海歸人才,創辦了超過5,000家高新技術企業,分別是10年前的20倍和12倍。 海歸成功創業的主要陣地是高科技、新經濟,以及知識服務產業領域。據研究,互聯網、IT和通信等高新產業領域創業成功的海歸佔到70%以上,還有20%的海歸集中在諮詢、法律服務和教育等知識服務經濟領域,只有5%左右是在製造領域。超過50%的海歸創業的主要資本都來自個人存款。綜合銷售額、總資產和員工人數等多項指標來看,海歸創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男性佔90%,不過近年女性創業者開始增多。
2012年7月24日 -
海归创业最怕“人情世故”
本报讯(记者 王婷婷 实习生 何青)海归回国创业最怕什么?答案是“人情世故”。 今天上午,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指出,近八成海归认为社会文化是他们回国的重要障碍。 蓝皮书指出,海归就业、创业开始呈现年轻化态势。已回国创业的海归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尤其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和新生物工程、新医药行业最为集中。 蓝皮书指出,国内的职业发展机会是吸引海归回国的主要因素,也是海归顾虑最少的方面,但社会文化障碍则是海归回国的最大顾虑。 蓝皮书的主编,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表示,社会文化障碍主要表现为国内外的官场文化、市场环境、团队文化及诚信问题等的不同。
2012年7月24日 -
海归创业蓝皮书称中国海归回国择业首选事业单位
中新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张冬冬)调研显示,目前已经回国就业的海归所选择的单位以事业单位为主,占总数的43.2%,而打算回国就业的海归也有类似的选择。 23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在京发布。蓝皮书显示,按单位性质划分,海归就业时,选择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家创立的民营企业的分别有16.1%,另有13.6%选择了国有企业,7.4%选择海归企业家创立的民营企业,到政府部门就业的有3.7%。 蓝皮书表示,打算回国就业的海归仍然把广东、上海、北京、福建、江苏等沿海省市作为优先考虑的工作地点。这表明,海归回国就业仍倾向于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而较少到内陆省份就业。海归就业地区选择过于集中的情况一方面会提高海归就业难度,另一方面会增加海归间薪资的竞争。 蓝皮书显示,已经就业的海归人才最主要的去向是大学和科研机构,占样本数的1/3,说明海归人才在科研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大学和科研机构,海归还在其他服务业、新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制造业、新能源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行业比较集中。 蓝皮书还表示,海归就业通常选择规模较大的单位,已经回国就业的海归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研发方面,有35.8%的海归已经回国在研发岗位工作。另外,从事销售和市场、生产和运营以及人事管理工作的已经回国就业海归比例分别为12.4%、11.1%和8.6%。 蓝皮书指出,从海归整体来看,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就业难”的情况:国内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海归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更理性、有选择性地引进海外人才,看中的是正当其用,而不是海归这个光环;随着留学人员大众化、低龄化日益明显的趋势,海归群体个体能力也参差不齐。 蓝皮书建议说,对于在海外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最重要的是把心态归“零”。首先,海归回国之后对国内的就业形势可能不太熟悉,需要敢于寻求帮助。其次,在对薪水和岗位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有落差的时候,不妨暂时放下身段,先抓住身边的机会。(完)
2012年7月23日 -
海归创业蓝皮书:中国经济发展机遇是海归回国主因
中新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张冬冬)23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表示,职业发展类原因是中国海归人才回国的最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中国海归认为中国有更好的经济发展机遇。 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共同完成的这本蓝皮书指出,在职业发展类原因中,海归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依次是:国外所学专业在国内有优势、国内整体经济前景比较好、看准了现实中国市场空白、国内吸引海归回国的优惠政策有吸引力。 “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引回来’的,而不是被‘逼回来’的。”蓝皮书指出,总体而言,海归回国的主要是受到国内职业发展、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与亲朋好友团聚的吸引,而不是在海外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文化受到制约,或是海外生活不舒适导致的。 蓝皮书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政府的努力,中国从21世纪开始成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和“人才环流”的接纳国。而自“千人计划”2008年出台以来,中国正由“人才流失国”逐渐成为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中央和地方的最新人才吸引举措加大了推动人才回流的力度。 据蓝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留学生年度回国人员达13.48万人,创历史新高;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吸引“千人计划”专家1500多人;截至目前,中关村已有1.2万名海归人才创办了超过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是10年前的20倍和12倍。 蓝皮书表示,绝大多数中国海归称中国有更好的经济发展机遇,这是他们回归的最重要原因。超过八成的中国留学人员认为,回国后有更好的专业、职业、创业发展,有更大的人才需求市场。 “大部分中国留学人员不认为回来后的绝对生活质量、孩子教育与成长会有更好的保证。”蓝皮书强调指出,这说明,他们渴望政府能够改善及提升商业环境、教育质量、社会风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环境保护等。(完)
2012年7月23日 -
中国创业海归呈现年轻化趋势 女性海归创业者增多
中新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张冬冬)23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表示,中国海归就业、创业开始呈现年轻化态势;而且女性在创业过程中的优势逐渐显现,女性海归创业者增多。 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共同完成的这本蓝皮书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自费留学规模越来越大,留学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由于他们走出校门后大部分选择了回国就业、创业,因此海归就业、创业也开始呈现年轻化态势。 蓝皮书指出,由于很多年轻海归在高中或者大学阶段就走出了国门,对国内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状况了解得并不透彻和全面,所以创业过程中在规划、判断等方面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年轻海归要提高自己创业成功的概率,要从以下方面下手:第一,要充分了解国情;第二,多与社会各方面交流;第三,加强与曾经留学的国家接触;第四,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要善于集聚国内人才。 “改革开放后,中国留学潮风起云涌,在留学和归国大军中,有大批英姿飒爽的女留学生身影。”蓝皮书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社会角色也愈加重要,国外的求学经历也让女海归们拥有了更宽广的眼界,同时也给了她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女性海归创业者增多。 蓝皮书认为,作为全球最大海归国之一,中国现阶段正面临着海归创业大潮。回国创业已成为新时期海归人员的重要选择之一,近几年,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稳步上升,仅2011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就达到了18.62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38.08%,未来海归创业人数还将不断增多。 同时,蓝皮书指出,由于具有在海外留学的经历与工作经验,海归对国内外的文化和市场都有相当了解,有效地起到桥梁和渠道的作用,推动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在中国的科技创新道路上发挥了催化剂作用。海归回国创业将进一步催化科技创新,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完)
2012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