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观察报:环境移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韩雨亭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由于自然环境恶化而引发的人口迁徙潮。 这一社会现象引起了研究机构的兴趣。2014年1月22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在北京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指出,根据过去一年多所发生的移民情况,中国环境问题的加剧成为精英和富裕阶层移民的重要原因。 显然,这是粗放型产业发展模式、城市疯狂扩张及社会管理失序共同酿造的后果。 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超大型城市最早爆发出了这种深层次的矛盾。在过去的两年,中国人谈论最多的是天气。2013年,中国境内大面积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东北、京津冀等地区,大气污染程度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相继发出红色警报。 空气质量问题频发甚至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从而催生出一个新群体——“环境移民”。 作为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形成了一个有趣的迁徙现象。当数以亿计的农民背井离乡进城寻找工作,加入生机勃勃的城镇化热潮时,城市的新兴阶层却选择逃离大都市,寻找梦中的“桃花源”。 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背后,暗藏着的是城市化进程中所衍生的负面问题。人们对污染、交通拥堵、生活费用不断上涨以及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生活压力深感不安。逃离,从某个层面上说是在对所生活的城市的“用脚投票”。 中国“环境移民”出现了群体的分野。他们兵分两路,一个群体移向海外,去国外吸“纯氧”;另一部分依然留在中国,但迁移至环境尚未受到大规模污染的地区。 据研究机构对国际上主要城市PM2.5值的随机抽查,发现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的大城市,其PM2.5最高值均比中国东部或中部主要城市的要小得多。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革命和资本原始积累,并且均在环境保护方面投注了巨大的成本。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富裕阶层纷纷移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移民型国家,或者其他一些环境宜人的欧洲小国的重要原因。中国富人阶层希望在享受都市繁华和优厚福利的同时,坐拥优美环境和新鲜空气,这几乎成为了“环境移民”的理想生活方式。 那些依然留守在中国大地上的“环境移民”,他们拥有一定的财富和知识,以城市中产阶层为主,由于无法忍受大城市拥挤的生存空间和糟糕的空气,毅然逃往云南大理、海南三亚、山东威海、广东珠海等环境宜居、人口总量相对较少的中小城市。 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商人、艺术家、媒体从业者、酒吧老板。他们有的卖掉自己在大城市的产业,带着行李箱和家人,买上飞机票,到小城市“扎根”;有的则保持试探和观望的态度,两地往返,过着“双城记”式的生活。无论如何,他们都在试图逃避污染和肮脏的环境,以及大城市的冷漠和物欲。 当他们到了新地方,毫无疑问会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有正面影响。但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尤其是一些热点移民地区,如果大量新移民涌入,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生存资源造成承载压力,最显性的体现就是在交通、教育、物价及房地产等方面,这种资源性的竞争极有可能成为新移民和本地人引发冲突的一个诱因。 更大的隐性冲突来自观念。由于大城市和小社会存在发展阶段的“落差”,当在大城市形成的规则意识、做事效率和文明意识,放置在一个慢节奏的熟人社会时,势必会发生冲撞。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蜂拥而至的外来移民者,地方政府始料未及,几乎没有任何准备,他们不知道用怎样合适的办法来融合和解决这种微妙的利益关系。这极有可能为未来的冲突埋下伏笔。 这一场移民潮,正深刻影响着未来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
2014年2月11日 -
海归不再是求职杀手锏 留学莫光算经济回报账
近日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同比增长46.56%,2013年—2014年国内还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虽然数据还表明八成海归迅速找到工作,并能在5年“回本”。但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不少海归没有国外相关行业就业经历,留学背景不再是求职杀手锏,所获薪酬跟国内求学学子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异,单纯算经济账并不让人欣慰。 A 就业现状 77.5%海归认为实际薪资比理想薪资低 经济学上有个有趣的经济现象:“口红效应”。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另一方面,经济衰退会让一些低收入者,改变他们攒钱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计划,反而能腾出一些小闲钱,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而从就业曲线中也可明显看出,“延迟等待就业”也成为一种经济现象。在长沙理工大学从事学生招生就业工作的付嫦娥认为,这种现象表现为就业越艰难,学生等等看心理越严重,大多数会转向考研,用三年时间来缓冲找招聘单位;而在启德教育长沙分公司总经理胡静看来,这种现象就表现为毕业后再谋求出国读研的人群增多,“他们并没有长远的留学计划,基本上是因为找不到理想职位,转而想出国留学,而家庭条件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可能。” 但这种求职的艰难并不会因为延迟而得到缓解,因为目前国内的就业市场,已经不是职位对人数的挑战,而是职位对能力的挑战,招聘者不再以身份标签选人,而是看能力匹配程度,海归获得的薪酬并不一定比国内土著高,这在蓝皮书里的统计数据也得到反映:77.5%的海归都认为实际薪资比理想薪资低,仅1.8%的海归表示实际薪资高于自己的期望值。 B 归国原因 最大海归潮跟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相关 为什么海归回国的越来越多?内业资深留学专家分析,这基本跟三方面有关。一是目前国际经济形式并不乐观。不少国家企业裁员浪潮一波接一波,本国人口失业率大增,不可能为国外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的增长和国际化经济交流频繁,对海归人才有巨大的需求市场。稳定的就业环境是吸引留学人员回流的最主要的内在原因。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需要大量的管理类、技术类人才和创新人才,为海外人才提供了大量就业创业的机遇。 第三点,跟目前出国人群家庭条件普遍较好也不无关系。“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出国人群的家庭经济情况发生改变,让留学生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1992年从浙江大学医药生物专业本科毕业后在海外留学多年,目前在美国定居的李磊城告诉记者,他这一代与目前留学在外的90后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课余不急于打工。李磊城告诉记者,当年他出国的境况就是《北京人在纽约》的翻版,刚到美国时,口袋里不足100美元。课余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拼命打工赚钱贴补家用,“觉得在美国赚钱更容易,不仅自己生活费解决了,还可以寄钱回家,1996年1美元可兑换8元多人民币,关键是那时候美元坚挺,在长沙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不到10万元人民币。”这个动力让李磊城咬牙坚持了下来,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得。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确实像李磊城所观察的那样,在海外单纯为贴补家用而去打工的学子越来越少,而“多赚钱”更不成为90后学子咬牙留在海外的理由。一方面家里条件并不需要他们在做决定时将“钱”摆在首位;另一方面,在国内的理想职位,一样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更好的报酬。 C 理性留学 别光计算经济账 莫太看重短期利益 不过,时过境迁,留学人数剧增,留学经历不一定能成求职砝码。在国外留学几年就马上回国求职,没有工作经验,称之为小海归,雅礼中学毕业的张昊,在国外折腾了一圈后选择进长沙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一个月也就两三千元,“刚回国看不惯的都入乡随俗了,俄语不经常用,水平越来越差,跟以前俄国的同学也只是偶尔联系罢了。”张昊的失落显而易见。 对于目前归国数量众多且没有相关海外工作经验的小海归而言,不管学历背景如何辉煌,求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相当困难,特别在长沙这种外企并不多的内陆二线省会城市。 在新西兰留学三年的程璐最近回长沙求职,求职的艰难让她苦恼不已。长沙一家培训学校人力资源主管张炎炎表示,他们每年都会招纳英语培训老师,但是对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求职小海归,他们说“不”的几率更高,“这些90后小海归眼界很高,期望值大,有时候难免眼高手低,不好管理,且离职率又很高,还不如选一些国内本科生,他们踏踏实实,更珍惜机会。” 有着留学背景,目前在长沙一家上市公司做人力资源主管的刘莉则表示,目前求职,海外留学背景并没有绝对优势,“到海外留学,能拓宽人的视野,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丰富生活,这就是留学的收获,最好不要太算经济账,不要认为在国外花的钱是一种投资,回国几年就要把它赚回来。”刘莉认为,这种心态本来就是对留学目的的错误设置,更何况,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工作心态浮躁,着眼于短期利益,绝对不是明智的人生规划。
2013年11月16日 -
〖CCG央视报道〗美国使馆最新数据公布:赴美留学生人数创历年新高
央视2套环球财经连线11月14日报道,根据美国驻华大使馆教育部门当天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赴美留学的人数从2011-2012年的194029人增加到2012-2013年的235597人,增幅为21%。其中本科留学生的人数增幅最大,为26%。美国国际留学生最热门的专业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商务与管理学、工程学、数学与计算机、社会科学和物理与生命科学。 根据报告显示,由于今年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到美国留学,最近两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 根据《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从2008年的6.96万增加到2012年的27.29万,呈现了一个海归回国潮的态势。 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显示,在低龄化留学的群体中,出国留学者低龄留学生的优质化趋势十分明显,出国留学的学生中三分之二以上成绩十分优秀,是班上的尖子生。有68.25%的学生出国前成绩在班中排名为前25%,排名前50%的占89.8%。只有10.2%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为50%以后。低龄留学生优质化,反映出我国青少年人才流失的严峻趋势。但留学归国率近年来却一直在攀升,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和国内就业机会增多是回国潮的主要原因。 专家认为国内高科技行业和服务业是海归回国就业最多的领域。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王辉耀受邀采访时指出:中国的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43%,欧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80%。从43%到80%中间有很多的服务行业中的不同的行业业态,不同的领域,都需要一个创新的过程。从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就业的方面来讲,将是一个特别好的机遇。
2013年11月11日 -
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
内容摘要: 北京6月30日消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全球化研究中心、武汉工程大学人才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出版的《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近日在京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 北京6月30日消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全球化研究中心、武汉工程大学人才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出版的《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近日在京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之所以不惜投入巨资以提供优厚的物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来吸引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才为他们所用,是因为他们清醒地知道,形成这些人才身上所携带的“前期”初级阶段漫长的人力资本投资,已由人才流失国“买单”了,他们只需要进行“中期”的中级阶段或“后期”的高级阶段投资就可以迅速“坐享”前期投资的巨大效益。“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的规律,使得国际性人才流动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经济及人才强国越来越富集人才,其人才优势越来越突出,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而发展中国家则越来越多地流失人才,成为人才输出的主要基地。 “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的规律,也逐渐被发展中国家的政要所认识。这种规律启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必须采取特别措施留住本国、本地区人才并吸引海外人才,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既然发达国家以优厚的物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掠夺”了我们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前期”人力资本,那么,一旦我们有了还手之力和契机,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优越的综合条件“夺回”这些经过发达国家完成了“人才创新投资”已获得创新成果的人才(以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创新成果的留学生人才为主体),或完成了“人才创业投资”已在孵化新兴产业的人才(以进入创业阶段的留学生人才为主体)回国创业。印度的“IT”人才回归计划和我国的留学生人才回归计划就是发展中国家“回引”人才的典型代表。 直接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创业,不仅是缩短培养产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技术专家时间的一条捷径,而且,“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的规律为我所用,使得我国既“回收”了前期流失的投资效益,同时也迅速“坐享”了海归人才在国外积累的、由外国投资所形成的高端人才资本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千人计划”等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以“吸引回归”回敬了发达国家的“吸引流失”,使这些“抢才”的发达国家也尝尝人才流失、智力外流的苦果。 我国最早启动的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始于1994年的中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开创了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先河;而世界性金融危机的震荡和国外人才激烈竞争的环境,为改革开放30年来稳步快速发展的、“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比国外更具综合优势和吸引力的中国迎来了吸引海外人才的大好契机。2008年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也称“国家千人计划”)实施至今已完成了6批引进计划,数千名国家各行业急需的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纷纷回国创新创业。如今,着眼于长远的“青年千人计划”、着眼于以引进智力为主旨的直接引进外国专家来我国工作“外专千人计划”陆续出台,使引进人才的结构更为丰富。
2013年7月3日 -
首部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发布
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张云龙)首部系统研究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的蓝皮书——《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30日在京发布。报告运用人才发展研究最新成果,首次构建了比较全面和科学的“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 《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由著名人才研究专家、中国湖北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桂昭明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共同主编。蓝皮书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中国人才研究会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30日在京联合举行新书发布会。 据介绍,该书汇聚中国人才研究领域相关专家,基于海量数据,建立了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模型,对中国四大经济板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八大综合经济区、31个省市区以及32个城市的人才竞争力状况逐一进行了评价。评价体系涵盖了各区域在人才数量、质量、结构、投入、平台、生活及环境、创新、贡献等方面的竞争力指标。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省域最具人才综合竞争力十强分别为: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天津、辽宁、福建和重庆。2010年中国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最具人才综合竞争力前十名分别为:深圳、广州、南京、杭州、武汉、长沙、宁波、成都、济南和西安。 与会专家指出,该报告有利于国家和地方部门准确把握各区域人才竞争力状况,有利于中国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2013年6月30日 -
亿元富翁近三成已移民 近半数考虑移民
导读]我国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的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在考虑移民。 我国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的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在考虑移民。专家表示,富人热衷于移民,是想寻求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安全的投资环境和更高的生活品质,超过八成人最直接的移民原因是子女教育。 今天上午,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No.1》。蓝皮书指出,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而投资移民已经成为我国海外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紧随其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海外,其中,投资移民已经成为我国海外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人口中中产阶级越来越多。 我国海外投资移民年龄普遍为30-40岁,其中很多人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财富,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各行业的佼佼者与引领者。 蓝皮书指出,截至2012年3月,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达到270万人,平均年龄为39岁。 高净值人群为私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人士。在我国,个人资产达到亿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为6.35万人,平均年龄为41岁。 近年来,我国高净值人群中具有移民意愿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报告表明,我国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净值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 我国海外投资移民的主要目的国还是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传统移民国家。 分析 保障财富安全 是投资移民第二大因素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微博)表示,这些人移民后,投资多集中在房地产、外币存款和股票等领域,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安全的投资环境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中国海外投资移民发展迅速,富人群体的快速崛起是我国海外投资移民群体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子女的教育是投资移民考虑的第一因素。80%以上的申请人最直接的移民原因是子女教育。 同时,新富阶层更倾向于把财富转移到在私人财产保护方面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的国家。转型时期社会制度、体制的漏洞以及法律、道德与文化的缺陷造成了一些人获取财富的手段不合法,保障财富安全是投资移民考虑的第二大因素。 尽管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但很多中国富豪还是担心国家会对拥有非法私产的个人展开“秋后算账”。 北京理工大学洪堡学者、北京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刘国福表示,国内商业竞争环境的不规范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困难,也导致了“移民潮”、“跑路”等现象。 (法制晚报)
2012年12月17日 -
去年超15万人移民 富人和知识精英成移民主力军
今天发布的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披露,我国正在经历第三次移民潮,海外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的比重逐渐增大,表明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人口的组成日益偏向中产阶层。 该报告是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联合发布。 报告披露,2005至2010年国际移民总数从1.95亿人增长到2.14亿人,占世界人口比例达到3.1%。过去3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移入和移出中国的国际移民迅猛增长。在中国当下,改革开放后所谓的“第三次移民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10年,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数量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根据胡润研究院和中国银行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中国高净值人群即富裕人群中,有14%已经移民或正在申请移民,有46%正在考虑移民。 报告分析,我国海外投资移民多集中在房地产、外币存款和股票等领域,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安全的投资环境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根据美国公民和移民服务局(USCIS)发布的报告,2010年财政年度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移民申请最多,占USCIS全年发放的EB-5签证总数的41%,共计1016人。到2011年共有2969名中国公民申请了投资移民的EB-5签证,2505人获得批准。根据澳大利亚移民和公民部的报告,中国商务技术移民在2010至2011年所占比重为61.5%。 而在技术移民方面,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他们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层次高,经济实力、融入意识与参政意识较强,为了追求更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选择移民。 报告同时总结了国际移民发展的六大趋势:国际移民的总体规模将更加庞大,形势更为复杂,根据IOM预测,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移民总数将达4.05亿;人才移民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移民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将不断深化,各国都将重视移民的融入问题;环境移民将成为重要移民群体之一;现代化的国际移民管理将是未来发展方向,非政府组织将在移民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常规移民问题将变得复杂。(实习记者王妍)
2012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