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 蛟龙出海 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新常态
【新华网海口11月24日电】(记者张钟凯 郑玮娜 罗羽)“看海尔电视,用联想电脑,开吉利汽车,喝伊利酸奶……”随着投资海外的中国企业日益活跃在世界舞台,这些也许很快就会成为海外消费者的生活常态。 中外专家日前表示,2014年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新的分水岭,企业国际化运营进入新阶段。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中国海外投资总额为8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这一规模几乎与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相当,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对境外的投资可能要超过1200亿美元。 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上表示,2014年将成为继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二个历史发展节点,从贸易往来的全球化升级到资本运营的全球化。 “如果说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打开国门,那么2014年后,更多的是把‘龙’放出去,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说。 龙永图认为,中国经济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强大的外汇储备支持、“一带一路”等互联互通战略载体使得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是必然趋势,“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是全球经济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决定的: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需要企业走出去,而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国企业的投资。” 在黄孟复看来,中国企业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中国政府未来会制定一套完善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以充分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取消大部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都为未来企业“走出去”铺平了道路。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日前发布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蓝皮书称,2013年,中国共有约1.53万家企业走出去,其中国有企业约占55%,他们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为投资集中区域。 报告指出,中国企业过去对外直接投资热衷能源资源的传统驱动形式正在发生转变,目前逐步形成了能源资源驱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等多种投资驱动格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涉足国外高科技领域投资,追求高附加值投资。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提醒,国际化是企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是否需要“走出去”以及何时“走出去”进行国际化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在国际化过程中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对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利用。 据美国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的国际公共政策专家观察,到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常常因为风险意识不足,不熟悉当地的法规、商业文化、民俗,在协调本地政府、企业、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过程中不够耐心和灵活而遭遇交易性和运营性挑战。 在全球近10个国家投资设厂的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认为,企业走向国际,要有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首先在思想上做到国际化,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用心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合格的当地企业公民。 “如果真正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爱奉献给这个产业和当地社会的话,我相信你不成功都很难。”曹德旺说。
2014年11月25日 -
凤凰网: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于三亚半山半岛盛大启幕
【导语】2014 年将是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有望首次超过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一年,投资总量超过1200亿美元,这将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分水岭。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将开启一个新纪元,全面进入全球投资时代。“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正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应势而生,在风景如画的三亚半山半岛隆重举办。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将是一次务实的论坛,一次共同寻找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机会和为挑战提出解决方案的论坛。 11月21日傍晚,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在国际旅游岛海南三亚市半山半岛盛大启幕。本次论坛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国家外专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中国工商银行、Smadja& Smadja战略咨询公司联合举办,三亚市人民政府协办,论坛吸引了国内外企业家、专家学者、商业精英等近300多位嘉宾出席参加,同时还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智利等7国使领馆的驻华代表,介绍他们国家或地区重要投资领域信息和投资机会,为企业投资服务。为期三天的论坛,将以“开启中国企业国际化新纪元”为主题,在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对企业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人才挑战、寻找在非洲的投资机会、如何管理海外投资中的挑战与风险、企业如何成功上市、企业文化及品牌国际化等16个版块中对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进行讨论。 在21日晚间的开幕仪式上,中国全球化智库主任、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先生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旨与意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先生上台发表了精彩演讲,他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在历史中的两个重要节点,发生在2001年标志性事件中国加入WTO,就是第一个节点;而第二个节点,则正发生在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将有可能在年底超过外国对华投资,这个具有深有意义的时刻,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新的标志的起点。黄孟复表示,中国企业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有了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将会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课题也显得格外重要,前景也非常光明,在新历史发展的节点,必须凝聚共识,才能在国际市场发展中装大。最后黄主席也对论坛提出了期望,包括要积大智,积大成,更好为国家走出去战略建言献策。中国全球化智库主任、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 随后,Smadjia & Smadjia Strategy总裁Claude Smadja与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理事会理事长龙永图先生、中国科协副主席、广西自治区原副主席陈章良先生及福耀玻璃[0.97% 资金 研报]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曹德旺先生共同上台,就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趋势、面临的复杂市场条件背景下如何取得成功、特别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及农业方面在走出国门给国家的贡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与分享。 在欢迎晚宴上,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秘书长孙玉红女士分享了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选择三亚的主要原因。“一个世界一流的论坛选择一个城市的理由,首先它一定要是个美丽的城市,将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除了享受思想的盛宴,还有视觉的盛宴。其次它必须是国际化开放的。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城市的领导人非常重视。所以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选址了三亚,我们也希望在三亚永远地办下去。”在孙玉红发言后,三亚市代市长吴岩峻市长上台致晚宴词,吴市长表示,将全力以赴做好相关的服务和保障工作,当好东道主。他希望在大家高度关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恳请大家关注海南,特别是三亚的发展,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企业家贡献出聪明才智、调动起资源人脉,一道为把三亚建成一个环境更加优美,景色更加宜人,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优良的精品化的,世界一流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而努力。 21日的开幕式与欢迎晚宴结束后,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将于11月22-23日连续两日继续在三亚半山半岛洲际酒店举行,就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展开更加细致深入深刻的讨论与分享,为广大正准备拓展企业海外市场和海外影响力的企业家提供指导和支持,搭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交流平台。
2014年11月25日 -
中国网: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人才挑战
中国在研发、高等教育、培训科技类和工程类专家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然而,发现并留住能为国际化做出贡献的人才和专业知识技能仍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另外一个挑战在于国外运营方面,除了相关知识和技能,企业还需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和不同民族地区成功运营的能力。在11月21-23日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上,就“全球化面临的人才挑战”这一问题邀请了汉能控股集团副总裁王淑琴、史宾沙大中华区总经理Hypatia E. Kingsley、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王广发、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陶景洲、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副司长雷风云进行探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秘书长主持论坛。 汉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薄膜企业,现在国际高管人才一千多人,企业收购之后如何进行本地化整合,如何把高管派出去?汉能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淑琴认为,能源企业走出去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外国人才如何为中国所用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社会上有一个共识:人才是中国国际最巨大的课题。史宾沙大中华区总经理Hypatia E. Kingsley在演讲中引用了孙中山的一句话——“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她通过对国内外企业进行考察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在全球的战场上去用同样的方式寻求、捕捉和留住这些优秀的人才。这些战略包括怎么样能够进行发现、评估并且开发全球领导力的才能。第二,进行一个全球思维的企业文化,同时在保留公司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培养对于国际视野和国际想法的一种开放性和包容度。第三,为人才打造一个很好的价值取向,有了这样的价值主张之后,他们可以把他们职业生涯的路径和公司的发展能够协同并进,实现双赢。 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王广发创办的王府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国际化人才。他提出三点建议:人才首先要从国家战略、产业结构转型调整、优化升级的角度来看待我们国家的人才标准。国家大战略的依法治国方略的设置对我们人才知识结构、法治结构大概念的一个衡量。人才培养是我们国家着眼于未来应当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来考虑通行国际人才培养的标准。 在国际并购中,人才的作用非常巨大。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陶景洲评价国际兼并收购就是一个人才的大会战,因为这里面需要很多的专业人才。“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国际化的社会、需要各种专业知识的社会,所以不可能有人什么都懂。而是需要不同的专家组成一个队伍,真正为我们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保驾护航。” 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副司长雷风云认为引进国外人才对中国发展非常重要。我们要把国外高手请到中国来,实地教给我们怎么做,我们也要把潜在的后备的人才派到国外去,虚心学习,把高招学回来。 中国在研发、高等教育、培训科技类和工程类专家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然而,发现并留住能为国际化做出贡献的人才和专业知识技能仍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另外一个挑战在于国外运营方面,除了相关知识和技能,企业还需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和不同民族地区成功运营的能力。在11月21-23日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上,就“全球化面临的人才挑战”这一问题邀请了汉能控股集团副总裁王淑琴、史宾沙大中华区总经理Hypatia E. Kingsley、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王广发、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陶景洲、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副司长雷风云进行探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秘书长主持论坛。 汉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薄膜企业,现在国际高管人才一千多人,企业收购之后如何进行本地化整合,如何把高管派出去?汉能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淑琴认为,能源企业走出去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外国人才如何为中国所用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社会上有一个共识:人才是中国国际最巨大的课题。史宾沙大中华区总经理Hypatia E. Kingsley在演讲中引用了孙中山的一句话——“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她通过对国内外企业进行考察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在全球的战场上去用同样的方式寻求、捕捉和留住这些优秀的人才。这些战略包括怎么样能够进行发现、评估并且开发全球领导力的才能。第二,进行一个全球思维的企业文化,同时在保留公司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培养对于国际视野和国际想法的一种开放性和包容度。第三,为人才打造一个很好的价值取向,有了这样的价值主张之后,他们可以把他们职业生涯的路径和公司的发展能够协同并进,实现双赢。 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王广发创办的王府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国际化人才。他提出三点建议:人才首先要从国家战略、产业结构转型调整、优化升级的角度来看待我们国家的人才标准。国家大战略的依法治国方略的设置对我们人才知识结构、法治结构大概念的一个衡量。人才培养是我们国家着眼于未来应当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来考虑通行国际人才培养的标准。 在国际并购中,人才的作用非常巨大。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陶景洲评价国际兼并收购就是一个人才的大会战,因为这里面需要很多的专业人才。“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国际化的社会、需要各种专业知识的社会,所以不可能有人什么都懂。而是需要不同的专家组成一个队伍,真正为我们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保驾护航。” 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副司长雷风云认为引进国外人才对中国发展非常重要。我们要把国外高手请到中国来,实地教给我们怎么做,我们也要把潜在的后备的人才派到国外去,虚心学习,把高招学回来。
2014年11月22日 -
新华网: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收购与整合全球品牌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今天,收购目标市场的知名品牌和公司,不断接触到价值链的高端,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目标。但他也指出,并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企业自身组织能力不够,反而会让企业自己陷入泥沼。 [新华网海南频道11月22日电]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今天,收购目标市场的知名品牌和公司,不断接触到价值链的高端,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目标。据预测,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有望达到1500亿美元。22日,在三亚举行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企业并购中介公司与尝试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共同讨论了“收购与整合全球品牌,投资成熟的全球企业”这一议题。 “毋庸置疑,并购对于快速提升企业实力,获得人才、技术支持有着战略性意义。”博斯公司全球合伙人John Jullens在论坛上表示,在欧美遭遇经济危机后的这些年里,中国企业迎来了并购最好的机遇。 但他也指出,并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企业自身组织能力不够,反而会让企业自己陷入泥沼。 John Jullens建议,进行并购的企业必须要有国际经验,要有熟悉当地文化的人才,选择合适的合作关系,最好与国外企业是以国家项目为基础合作,这样就减少了让被并购公司扭亏为盈的义务。 来自美国德勤中国业务部(原)的主管合伙人Clarence Kwan也对中国企业进行国外并购时的草率直言,中国企业的并购有2/3并不成功,“高估市场、低估成本”是很多企业犯的错误。 Clarence Kwan认为,没有构建和分析好金融模型、公司管理层不成熟等因素制约了并购进程。 他还建议,与其被动等待显现的并购信息,不如主动寻求潜在的机会。另外,寻找合适的国际金融合作伙伴,增加海外信誉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2012年万达集团并购了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AMC影院公司,这起并购事件直接导致了万达集团的跨越式扩张发展。参与了这起并购的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程雁说,并购前,他们进行了6个月的市场调研,最终选择了有着完美管理系统的AMC公司,这正是万达所缺少的。“对收购方的敏感性分析能够帮助更准确的找到并购方。”程雁说。 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并购基金部董事总经理樊盛研,对于并购后的竞争与持久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中国本土是否有类似的科技竞争方案、其内在价值能够持续多久,这些专业领域的信息他们会选择与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 涉及“最复杂行业并购”——医疗服务机构并购的复星集团健康控股董事总经理李小强说,不管并购的行业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迅速积累该领域的经验,了解这个行业的市场情况,让自己成为专家。
2014年11月22日 -
中国新闻网: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开幕 首部企业国际化蓝皮书发布
今日,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致辞。 【中新网11月22日电 今日】,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国家外专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等联合举办。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原亚洲博鳌论坛秘书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龙永图做大会主题发言。 据了解,首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将围绕“2014:中国国际化开启新纪元”这一主题,在三亚展开为期两天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探索全球化发展新模式提供交流合作平台,搭建国际交往桥梁。 据悉,此次会议的召开正值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额即将超过外商对华投资额的元年。“走出去”战略是中国从经济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在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影响下,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不断增长。2002年,中国的对外投资额约为27亿美元,2013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已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78亿美元,短短12年的时间增长了近40倍。今年前10个月中国对外投资同比增长17.8%,达819亿美元,预计今年年底对外投资总额能达到1200亿美元,有望首次超过外商对华投资,实现从资本输出国向资本净输出国的转变。2014年将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分水岭。 同时,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大大提速,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更多地显现出来,如来自人才方面的挑战,风险管理的挑战和企业经营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为此,本次活动还邀请到了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汉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河君;海南航空董事长陈峰等多位业界知名企业家参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分享其企业海外投资经验,为与会者提供宽广的经营思路,活跃思维,为中国企业更加稳妥、顺利地实现“走出去”提供新鲜视角与实践策略。 另外,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国内首部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发布了“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榜单。中国石化、联想控股、中国工商银行等国际化规模大、国际化成效显著的50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三一重工、凤凰出版、万科股份等50家企业凭借创新性和有影响的国际化项目荣登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榜单。并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杰出企业颁奖,向这些成功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致敬! 据了解,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及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组成的智库研究机构, CCG致力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的研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是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组织。(中新网财经频道)
2014年11月22日 -
中国网:“智库巡礼”——带你走近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王辉耀,独立社会智库的先行者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在中国最知名的社会智库,其创办者王辉耀在创立这个智库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出现“智库热”。 王辉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协顾问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在加拿大温莎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和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留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和国际管理博士学位(PhD)。这是百度百科中对他的个人简介,兼具学术和社会成就于一身的王辉耀是众多人眼中的海归精英,但是却走着与其他海归创业者不同的路,他从2008年开始,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这所社会智库的建设上来。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智库建设的样板 王辉耀90年代作为第一批海归回国创业。到2002年开始将事业重心转到社会公益团体,创办了欧美同学会商会和2005委员会等。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成了一个契机,不仅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实力,也让王辉耀感觉到,中国的硬件水平已经上来了,但是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还没有跟上。智库,作为最好的融合了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载体,成为了王辉耀的事业重心。而之前的海外学习和工作及回国创业经历、全球化背景和眼光,以及长期创办社团的经历,包括创办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和建言献策委员会的经验,都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每一步都走在别人前面,王辉耀认为,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很重要。他是中国那批最早开始创业的人之一,也是最早开始创办协会和做慈善公益,而等到别人开始投身各种协会的时候,他又将眼光投向了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从2008年开始,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终于迎来了中国智库的春天。 习近平总书记10月27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他提出,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 中央对智库的重视和布局对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来说,可谓重大利好消息。因为无论从定位、特色、规模、布局、专业化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早已开始了实践。 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会民间独立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国内注册有三所研究院。分别是位于北京CBD的智库总部,以及位于广州的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和位于青岛的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及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所组成的智库研究机构,并与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CCG致力于中国人才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建立了国际化的智库研究网络,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CCG的宗旨是“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 成立于2008年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不仅拥有专业的研究团队,还身体力行地搭建全球化的专家网络。目前拥有专职智库研究和工作人员60余人,在北京、广州、青岛、深圳、香港都设有分支机构,并在美国纽约、华盛顿、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和澳洲悉尼设有海外代表,是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 这种运营模式吸收了国外优秀智库的经验。为了使智库更专业,智库创办初期,王辉耀和CCG的秘书长苗绿还专门访问了30多家国际智库,并且王辉耀还去美国布鲁金斯智库做访问研究员,又去哈佛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很长时间,专门研究智库。这些考察成果后来都运用到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运营当中。在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大国智库》中,他和苗绿还专门介绍了国外顶级智库的运营模式和对在中国运营智库的心得体会。 成熟智库的三种基本要素:研究+出版+活动 智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影响决策,在跟海内外人才接触过程中,王辉耀发现国内在国际人才研究领域很薄弱,因此从2004年出版的《海归时代》开始,他就对中国人才领域进行研究,2007年又出版了《当代中国海归》8本系列丛书。在这种积累之上,才在2008年把人才研究落到智库上面来。 2008年,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就参与了中组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王辉耀担任了国际人才竞争战略专题研究组组长,负责研究“实施更开放的人才政策”部分课题,最后这个项政策研究也帮助促使了中央政策“千人计划”的诞生。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目前已经成为在国际人才领域研究国内最顶尖的智库。他们的产品覆盖面很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给各个主管人才的部委和社团做课题、研究报告。政策研究服务对象包括中组部、统战部、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务院侨办、侨联、科协、欧美同学会等等,真正做到了为政府建言献策的智库功能。 另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还会承接一些反应社会热点问题的课题,例如对海归社保问题的研究、海外华裔卡的建议都获得了有关领导的重视。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针对各种议题的建言献策会通过每月固定的几份报告递交上去,同时还会每年推出四到五本蓝皮书。众所周知,蓝皮书的出版要经过皮书论证委员会中一批专家的论证,门槛很高,相对于一般智库一年平均出版一本蓝皮书的频率,每年四到五本的蓝皮书出版数量在中国的独立研究机构里也是最多的。此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每年还会出版几本其他书籍以及三种刊物和数份报告,在出版物方面甚是活跃。 除了承接课题、出版书刊,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每年还会举行三场大型论坛,今年就承办了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国际人才论坛以及即将在11月21日在三亚召开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举办大型论坛,尤其是国际型论坛,是检验智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这一方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走得很靠前。同时,还会不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研讨会,为智库的发展贡献想法。另外,CCG还参与了一部分中组部系统的全国组织部干部培训工作。 王辉耀介绍:“像布鲁金斯一样,国际智库的运作模式基本上也是由政策研究、智库出版物和组织论坛研讨会活动等这三种基本要素组成。” 社会智库对整个行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然而,以社会智库的身份来做政府课题,在中国的思想市场环境下还是比较困难的。王辉耀坦言,“因为政府采购还没有出来,但是因为我们正好在这个领域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所以也会受到重视。我们很荣幸被授予中央人才工作小组人才理论研究基地的牌子,而且我们是唯一一个被授牌的民间社会智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挺有价值的。” 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经验来看,虽然现阶段政府一般不太轻易用社会智库,但是如果智库在某方面的工作特别突出,有很好的成绩,依然慢慢会得到认可。 王辉耀曾在智库中国上发表一篇题为《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更多民营智库参与》的文章中提到,就像邓小平当年提出要发展民营经济来带动中国经济市场形成一样,要搞活中国政策研究和思想市场,我们也需要大力发展民营智库。民营经济可以为市场经济带来竞争,提高效率,同样,民营智库发展也能在中国智库领域引入竞争,发出更加多元化的声音。 开放了民营市场,实际上就带来了竞争的机制,带来了新的模式,会触动整个智库行业,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中国要搞活政策研究,思想市场,需要更好的开放民营智库,就得让更多的民营社会智库发展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传统上的国内民主党派的建言献策渠道,还可以使政府政策决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 随着国家的重视,社会上兴起了一股智库热,如何界定“智库”亟待出台具体标准。所谓智库,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公共政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公共政策有两种影响方式,一种是直接为决策层建言献策,还有一种是影响社会舆论,当社会共识达到一定程度,逐渐被决策层所接收。王辉耀认为,社会智库在影响社会舆论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社会智库还可以通过社会和网络进行舆论引导,发挥社会影响力。而这一块往往是国内传统智库的短板。 “中国梦”原始概念的提出者 多年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思想。最值得骄傲的是从人才发展角度首推“中国梦”概念。早在2009年,王辉耀在《人才战争——全球最稀缺资源争夺战》一书中就提出从国家人才战略角度“打造一个中国梦”。之后又在新京报等媒体上发表了他的文章《中国梦,谁的梦》、《我们需要打造一个“中国梦”》等文章。2011年4月,《南风窗》杂志还发表封面文章,专访王辉耀谈中国梦。 2011年底,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中组部部长的李源潮在会见外国专家千人计划代表时提到:“热忱欢迎世界各国的专家来华工作。现在世界上不仅有一个西方的美国梦,也有一个东方的中国梦。”2012年4月,中组部和欧美同学会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同年6月,王辉耀又亲自筹备和组织,联合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在北京举办了“中国梦回顾与展望论坛——纪念77、78级毕业30周年”,多位大学校长和5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届精英参加,全方位研讨中国梦对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在媒体上和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从2009年开始,持续不断地提出“中国梦”理念与提法,组织研讨会,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和国内外关注,也引起了中央有关部委和社会精英的共鸣,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大量报道。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参加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更高层次、内涵外延更宽更广的“中国梦”理念。四年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对中国梦发展的不断探索和思考,终于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不断打造社会智库政策影响力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中国留学人员研究方面在国内领先,出版了多部蓝皮书报告,参与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课题研究,为中央留学人员政策建言献策。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吸收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建议。除此之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还多次论述和研讨中国的“人才红利”问题。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现在已经被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及。在国内第一届中国人才大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成果颁奖。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关于解决海归社保问题的建言给予重要批示。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称赞CCG多项研究成果,邀请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去中组部讲课。汪洋副总理曾向广东全省领导干部推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出版的《国家战略》一书,并亲自组织广东省委读书会导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还授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人才理论研究基地”称号。 除了政策议题,在社团建言献策方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从“黄金周”到“中国公众假期优化”,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国家公众假期制度的改革,如清明、中秋、端午假日的恢复和建立。以及“海归学”、“国际人才学”、“人才全球化”、“移民赤字”等思想创新的成果也在不断促进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企业家做智库是一种追求更高精神层次的趋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具有广阔地全球化视野,是最早提出“智库要有国际影响力”的机构。智库还是一个崭新的行业,王辉耀认为,现在中国在八到十年的时间里,智库肯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也会有一次大的洗礼。他曾在智库中国上线仪式上提及,中国智库的发展会形成中国民主的新生态,智库声音来源渠道多元化,对于推动中国的民主建设、法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相当于中国的“第五种力量”。 王辉耀认为,目前的任务第一是需要培育市场,媒体需要更多的宣传;第二个方面是需要正本清源,现在的智库热有点类似于当年的经商热,但要澄清智库这个概念:智库并不是咨询公司,智库最核心的工作是影响政治,影响政策舆论或者共识,这个行业的领先智库应该共同创立行业标准,避免鱼目混珠的情况频发最后破坏了“智库”一词的公众形象。 近期频发的科研经费腐败案例暴露了中国现有科研机制的沉疴旧病。王辉耀建议应该更开放思想市场的招投标机制,目前一些具有规模的国家研究基金和政府经费对民营智库还是不开放的。 另外他还建议要更多的发动企业家。中国的企业家需要启蒙,捐钱做慈善还是很基本的模式。其实企业家的最高价值实际上是做智库,这是一种更加有发展意义的回馈社会的方式,美国有很多企业家都是如此。如果通过智库把政策建议做到位,能惠及千千万万的人,远比简单的捐赠要更有价值。企业家做智库是一种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追求更高精神层次的趋势。 《大国智库》推动建设新型中国智库 对于智库的发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是最早给予关注的智库之一,今年8月份,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王辉耀和苗绿所著的《大国智库》一书,不仅全面介绍了全球范围内智库的情况,还专门对中国智库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做了系统的分析。这是一本难得的分析全球智库发展,探讨中国智库发展之道的智库教材,还获得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清华大学公共政策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的亲自作序。正如魏建国所说:“这是一本讲理论和实践结合,思考和实地考察并重的研究世界智库现状和中国智库发展的著作!” 在书中有一部分具体谈到了中国智库的几方面挑战。第一,中国智库界缺乏真正懂智库的人才,第二,需要社会智库来调节智库生态,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改变现在一潭死水的状况。第三,智库的治理机制和运营机制需要跟上。 践行“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孙玉红介绍CCG的目标是“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不仅致力于用思想与智慧影响中国,还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不仅在人才国际化、企业国际化领域为中国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少有的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之路的先驱和典范。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同时也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他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发布会上动情地说:“我想在我最后的这些年头里面,拿出相当多的力量来打造这个智库,使它具有全球的国际影响力。” 会议随即宣布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将于11月21日在三亚举办“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旨在帮助那些正在思考国际化发展的中国企业实现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同时也吸引着那些目前在国外已有着成功运作的国内企业。这将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打造具有专业化水准和国际影响力智库的又一重要事件。(记者 张林)
2014年11月5日 -
中国网:首部企业国际化蓝皮书发布 专家支招企业走出去
中国网财经10月30日讯 10月29日下午,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内首本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厅举行,报告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的各种问题,邀请了国内外在跨国投资领域有深入研究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撰文支招,共同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建言献策。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论坛原秘书长、CCG主席龙永图,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CCG主任王辉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等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并做了介绍和演讲。 这部400多页的有关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蓝皮书是CCG在“走出去”案例调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合作,组织国内外在跨国投资领域有深入研究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编写完成。是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第一本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也是国内第一本由专业全球化智库研究出版的关于企业国际化的蓝皮书。蓝皮书编委会由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担任主任、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副会长王辉耀等担任编委会副主任,CCG主任王辉耀和副主任孙玉红担任蓝皮书主编和副主编。蓝皮书研究编写专家包括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梅新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徐洪才以及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范黎波等资深专家。专家们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好的建议。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在文章中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与趋势,并特别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东道国安全审查提出两方面的建议:一方面需要通过投资协定给安审“立规矩”,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国际投资环境;另一方面还需避免过于严苛和僵化的安审规则,以便给中国自身维护国家安全留有适度空间。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从人才竞争这个国际化竞争的核心着手,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国际化人才短缺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加大全球招聘的力度,提高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发挥国外华人华侨的力量,协助企业海外并购和运营”、“促进海归企业与本土企业对接,形成人才和资金的互补”、“加强本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四条建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有大视野,要以打造全球公司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追求。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根据2014年5月在越南发生的打砸中资企业事件,系统分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治风险,并提出,应对跨国经营政治性风险的原则应当是“事前安排为主,事后措施为辅”,亦即最重要的是通过事前的主动安排降低遭遇政治性风险的概率,其次才是在遭遇政治性风险之后通过补偿、索赔之类被动的事后措施来化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应对跨国经营政治性风险的成本。 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陶景洲则从实务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建议,宏观层面,应建立健全扶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政策和金融制度;微观层面,企业应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创新海外并购融资方式,吸引投资者并降低融资成本。 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教授刘毅鹏认为,在全球价值链(GVC-Global Value Chain)上,“中国主机”和“德国母机”已经形成了紧密的伙伴关系,竞争能力依存性和资源互补性非常强。中国制造行业应与德国企业进行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水平。 来自中介服务机构的专家与企业家还分别从实务角度分析了各国的投资环境以及走出去存在的具体问题,纷纷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招,建言献策。 据了解,对于已经“走出去”和正在“走出去”的广大中国企业而言,该报告对企业把握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认清国际化过程中的挑战,明确发展方向,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竞争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可或缺的参考和工具书。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及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所组成的智库研究机构,并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CCG致力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的研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建立了国际化的智库研究网络,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CCG的宗旨是“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CCG成立于2008年,目前拥有专职智库研究和工作人员60余人,在北京、广州、青岛、深圳、香港都设有分支机构,并在纽约、华盛顿、巴黎和法兰克福设有海外代表,是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 蓝皮书发布会上还同时发布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50强、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50强榜单。这些中国企业国际化企业将受邀参加11月21日23日在三亚将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共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新战略,新发展,新机遇。(文章选自中国网财经,2014年10月30日)
2014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