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中国新闻网2月28日发布CCG文章《中国国际移民综述》
2013年10月,联合国“国际移民和发展”高级别对话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与7年前联合国举行国际移民问题首次高级别对话时相比,全球移民趋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移民的来源地和目的地都比以前多得多。潘基文提出,应改善公众对移民的认识,将移民问题纳入发展议程,增加对移民相关数据的研究和收集,就移民问题加强合作等。 联大主席阿什说,过去7年证实,移民问题管理得当会减少贫困、改善人力资本、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2012年,国际移民汇款回国超过4000亿美元,而当年的官方发展援助为1260亿美元。移民也为知识、技术和科技的传播作出贡献。目前移居国外的全球移民总数达2.32亿,创下新高。接纳移民人数最多的国家是美国。 纵观世界,全球移民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北美、欧洲等国家的移民更加关注人才移民,亚洲、拉美和非洲一些新兴国家逐渐向移民敞开大门。中国开始成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同时,移民潮也已经开始呈现回归性和循环性。下面本文将总结一下国际移民和中国移民在2013年的发展与现状。 (一)2013年世界移民人数达2.32亿,移民不再是零和博弈 2013年世界移民人口数量达到2.32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2%,比2010年的2.14亿增加了0.18亿,比2005年的1.95亿增加0.37亿。2000-2013年间,移民人口数量年平均增长率2.2%。 美国是拥有移民人数最多的国家,大约每5个移民就有一个在美国。截至2012年,美国拥有的移民总数达到4578.5万人。向发达地区流动一直是国际移民的大趋势。1990年至2013年,北美地区的移民输入最为明显,所拥有的移民比例从18%提高到23%;中东-北非拥有的移民占比从10%提高到14%;亚太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拉丁美洲-地中海地区,比例均有所下降。 移民不再是零和博弈,可以为移民输出国和出入国都受益。2012年,国际移民汇款回国超过4000亿美元,而当年的官方发展援助仅为1260亿美元。2013年10月,联合国“国际移民和发展”高级别对话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报告引用联大主席阿什的话,过去7年证实,移民问题管理得当会减少贫困、改善人力资本、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二)世界移民形成“南北格局”,移民回流现象增多 全球移民流向以“南北”和“南南”为主,目前移民流向不仅是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还呈现出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移民的新趋势。截止2010年底,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移民人数最多,约7429.7万人。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大约有7315.8万移民。此外,发达国家之间的移民数量为5346.4万人,约占总移民人数的四分之一;还有少量发达国家至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南-北移民占移民总量的35%,南-南、北-北、北-南移民数量分别占总量的33%、22%和5%,值得注意的是,北-南移民数量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移民回流现象开始增多,“北南”移民数量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墨西哥到美国长久以来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走廊。如今,由于美国就业机会减少、边境管理严格、墨西哥国内人口增长率下降等原因,墨西哥到美国的移民数量逐年下降,2005到2010年,墨西哥到美国的净移民流量几乎为零。以留学生为主要群体的移民回流现象在中国、印度、日本等留学生输出国也较为明显。并且,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人民向发展中国家寻找商业、教育机会。据统计,韩国向菲律宾的移民在十年间增长了430%,从2000年的175000人增加到2011年的925000人。 (三)国际移民呈现“全球化增速”与“地区化扩张”两大趋势 为了将本国社会经济增长持续到2030年,美国将需要2500万工人,欧洲将需要4500万,相当于雇佣菲律宾或者越南全部的劳动力;据调查,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大约有三分之一(34%)的雇主仍将雇不到合适的人才。2012年,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用工难问题,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各有81%、50%、49%和48%的雇主表示存在用工难的状况,均强于全球平均值34%,也强于中国23%的水平,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萎缩,美国和欧洲仍需要继续全球招工。过去十年,新的移民占欧洲劳动力增长的70%。 在目前世界范围的经济全球化与人口环流移动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日益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发达国家的用工难问题,将进一步激发发达国家吸引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动力,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流动趋势依然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美国历史最悠久和最权威的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2012年4月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有逾6.4亿人有意向移民,大约占到世界各国成年人的13%。从2014年起,全世界范围内国际移民将呈现“全球化增速”与“地区化扩张”两大趋势。目前,在所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稳固与国家实力消弱的历史进程中,反映在“国际移民问题”层面上的最大趋势性变化就在于此。 (四)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移民来源国,对外国人才吸引力同时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截止到2013年,中国海外移民存量已达到934.3万人,自90年以来23年就增长了128.6%;中国也从1990年的全球第七大移民输出国,上升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移民更倾向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传统的移民国家,是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国,同时也包括了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其他国家。 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移民来源国,同时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国。中国人海外移民不完全是坏事,需要辩证的去看:一方面,它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在个人身上开始显现;另一方面,它使人们逐步关注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成为了中国反思和自省的动力;一方面,移民带走了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海外同胞分布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海外人才库,将可能为祖国带来更大的效用。 近年来中国海归人才大量回流,成为世界移民“北南”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跃升,中国不仅对海外留学生人才,对世界他国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根据英国汇丰银行对全球近100个国家的7000名移居者的调查研究,2013年,中国凭借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体验”排名第一,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移居地。美国曾经依靠“美国梦”成为全球人才“磁铁”,在世界格局逐渐变化的今天,“中国梦”正悄然成为世界人才新的奋斗目标,中国正逐渐成为新的“逐梦之地”。 (五)中国移民的世界分布 (1)中国是美国第二大移民来源国,美国是中国海外移民的第一目的国 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资料,美国共有华裔居民430万人,其中约一半出生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另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2011年居住在美国的外国出生移民总数为4037.8万人,其中出生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中国移民为223.1万人,占全部移民总数的5.5%,是美国最大的亚裔群体。中国成为仅次于墨西哥的美国第二大海外移民来源国。 美国也是中国海外移民首选的目的国。2012年,中国获得美国永久居留签证的人数为81784。此部分所说的中国人均指来自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占永久居留签证总数的7.9%。其中,20463人获得经济移民签证,占美国经济移民签证总数的14.2%。在经济移民中,6124人获得有条件投资移民“绿卡”,占当年美国发放的有条件投资移民“绿卡”总数的80.1%。美国移民和公民服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美国颁发的投资移民签证中,中国人占了3/4以上。 同时,赴美留学人数和获得H-1B临时工作签证的人数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加。2011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国际留学生第一大来源国,2012~2013年度,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达235597人,占美国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8.7%,比上一年增加21.4%。2012年,获得美国H-1B临时工作签证的人数达23787人,比2011年多3937人,增加了19.8%。 中国向美国的移民现象具有鲜明的人才移民特征,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人才输出国。一是新移民比例高。根据2010年美国社区调查报告,截至2010年,在接受调查的180万名华人华裔中,有40.8%是2000年及以后进入美国的,高于美国34.7%的整体水平。二是合法移民比例较高。根据2010年美国社区调查报告,在2010年,只有大约1%的非法移民来自中国,约13万人,约占在美华裔人口的7%;相比之下,墨西哥向美国非法移民的比例高达50%。三是学历层次较高。2010年,45.4%的25岁以上在美华裔拥有学士学位,而本土人口这一比例仅有28.5%,在美国整体外国出生的人口中,这一比例也仅为27.1%;26.1%的华裔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而美国本土人口仅有10.3%,美国整体外国出生人口的这一比例为11.1%。四是职业地位高及生活境遇较好。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外国移民在美国从事各种行业,其中35.9%从事工程工作;17.9%从事与电脑、数学、统计有关的工作;16%从事与生物、农业、环境科学有关的工作;16.3%从事物理及相关科学方面的工作;10%从事社会科学方面的工作。 (2)移民型国家是中国移民主要目的地,中国已成为主要移民来源国 2012年,中国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国际移民来源国。1996年加拿大政府全面开放中国大陆的独立移民申请以来,中国移民加拿大的数量每年在5千人至1万人之间,2005年上升到4.22万人,中国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国际移民来源国。2012年,在中国出生获得加拿大永久居民签证的人数达到33018人,比2011年增加4323人,涨幅为15.1%。同时近四年,中国是加拿大最大的国际留学生来源国,2012年赴加拿大留学的学生达到25,346人,在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达到80,638人。随着旅游、短期商务以及留学生的增加,未来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将持续上升。 澳大利亚最大投资移民来源国、第二大技术移民来源国、旅游签证的第二大来源国。 过去10年中,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数量一直在稳步上升,2012年有25509名中国公民获得澳大利亚永久居留签证,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移民来源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之,其中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移民来源国,第二大技术移民来源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 澳大利亚六成投资移民来自中国。2011-2012年度,获澳大利亚永久商务技术移民签证的中国公民为4614人,比上一年度少177人,但占澳大利亚商务技术移民总数的比例却有所上升,从2010-2011年度的61.5%上升到2011-2012年度的64.1%。2008-2012年五年间,共计21,562名中国人获得澳大利亚投资移民签证,年均4,312人,占外国人获得澳大利亚投资移民签证总数35,749的60.3%。也就是每五个获得澳大利亚投资移民签证外国人中就有三个是中国人,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投资移民的最大来源国。 2012年6月澳大利亚公布的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即将超越英国人,成为悉尼最大的移民族群。目前澳大利亚前五大移民族群则分别是英国人、新西兰人、中国人、印度人以及意大利人,中国人(不含港澳台)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1.57%。中国技术移民是澳大利亚技术移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08-2012年,技术移民签证中国人数共计79,556人,年均15,912人,占技术移民签证总人数516,729的15.40%。 中国是澳大利亚旅游签证的第二大来源国,仅次于英国。2012-2013年度,澳大利亚在境外签发了3728 879张旅游签证,比2011-2012年(3 537 651)增加了5.4%。其中473 206份旅游签证颁发给中国,占旅游签证总数的12.7%,2011-2012年所占比例为11.1%。同时,中国也是澳大利亚国际留学生、短期商务签证的第一大来源国,是短期学术交流签证的第二大来源国。 华裔成新西兰第二大少数民族。目前,华裔占新西兰的第二大少数民族。1986年至2006年间,新西兰的华裔人口从19494人增至140570人,增加了六倍多。目前华裔占新西兰总人口数的3.4%,是第二大少数民族。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30日,获得新西兰永久居留签证的中国人为6817人,比上一年度少1923人。2008年7月至2013年11月底,获得新西兰永久居留签证的中国人达40888人。可以预计中国移民新西兰的人数将进一步增加。 (六)中国海外投资移民与投资方向新趋势 在促进全球化经济推动中国经济、乃至创造财富的企业家及个人家庭财富积累的今天,:“投资移民”迅猛增加,选择“海外置业”投资增速“海外购房团”队伍庞大。这些都在证明中国经济在全球化发展中,中国企业和个体型家庭的资金投资能力与国际理财战略,已经开始初步显现。 “投资移民”迅猛增加,选择“海外置业”投资增速“海外购房团”队伍庞大。近年来,“投资移民”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增多,其在移民比例上的增大也是目前中国海外移民大潮中突出的现象。据悉:近三年,中国投资移民美国的人数迅速增长。2010年获得EB-5有条件绿卡的只有772人,2011年就递增为2408人。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最新数据,2012年获得EB-5有条件绿卡的人数为6124人。 伴随着投资移民迅速增长,“海外置业”,购置房产的迅速也在迅猛增加。从2011年起中国人就成为美国第二大海外房地产买家。在加拿大多伦多、英国伦敦等海外置业热门城市中,境外买家当中有20%~40%来自中国。过去的一年,中国人海外购房可谓增长迅猛,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中国房地产买家迅速成为了当地房产市场的新客户群,被称为“中国购房团”。研究统计表明,中国人是温哥华、布里斯班,伦敦这三个城市地产业的最大海外置业投资家,其购房额占到当地房地产销售总额的20%-40%。在庞大的海外购房团背后,是巨大的海外投资移民的潜在群体。 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二大海外房地产买家。2013年3月份,中国排名先后超过了印度、英国、墨西哥,成为了美国房市的第二大外国买家,据纽约时报报道,纽约目前仍是中国投资者的首选地,其次是洛杉矶、费城、底特律和休斯顿。增速最快的城市名单包括:火奴鲁鲁(檀香山)、底特律、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芝加哥、德克萨斯州奥斯丁。 (七)我国在海外“新移民”阶层出现,“移民赤字”现象比较明显 改革开放后,在海外华人中出现了一个“新阶层”,即从中国大陆走出去的以留学生、对外劳务输出、亲属移民等多种名义与形式的对外移民,这一代移民通常被称为“新移民”。他们以知识精英和财富精英为主力军,具有数量大、层次高等特点。新移民约占海外5000万华侨华人的1/5,约为1000万左右。把移民移进移出的巨大的逆差称为“移民赤字”。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估算,中国拥有的移入人口数目一直很低,1990年仅为约37.69万人,2013年增长到约84.85万人,与庞大的移民到海外人口形成“移民赤字”。中国1990年,在海外移民数量为408.6万人,而同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移民数量仅有37.6万人,当年移民赤字约为371万人;2000年、201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移民赤字呈扩大趋势,虽然移入人口逐步增多,但远远小于移出人口。到2013年,中国的移民赤字达到约849.4万人。我个人认为,中国应该尽快建立中国的移民局,迎头赶上和缩小全球化时代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移民逆差。 (八)新一轮海外移民将迎来“欧洲时代”, 中国富人将“感染文化底蕴与享受精神因素”放在了首位 中国未来新一轮海外移民,将会迎来一个“欧洲时代”的到来。在美、加、澳、新等国家海外移民比例大幅度增多,海外移民政策日益修正趋严的形势下,对于部分中国海外移民者来说,将迎来一个真正的“欧洲移民时代”,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人对物质享受到达一定层面后,一部分富起来的人,开始将家庭移民的目光,锁定在充满浓厚文化底蕴与精神享受的欧洲大陆上。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现状,很多欧洲国家敞开怀抱,向中国的投资移民开放政策。拉脱维亚、匈牙利、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塞浦路斯相继出台购房投资移民的法律措施。据统计,2013年,外国人在西购房数达到西班牙总售房数的15%。中国海外移民群体称其为“曲线移民”。 (九)“教育移民”成为移民新群体 教育移民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家庭移民——“一切为了孩子”。目前,教育移民其实是投资移民的一种具体细分,是以子女教育为目的,依托投资移民渠道实现家庭或子女移民,从而帮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的一种移民方式。这种移民的方式可以达到家庭或子女定居和教育的双重目的,降低子女将来留学的各种风险。目前,中国家庭选择的投资移民目的国主要有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 据新财富调查,中国人移民的首要原因是子女教育,认可者达76.7%。他们希望通过投资移民为子女教育创建平台,为子女海外学习生活做好铺垫。教育移民成为我国新一轮移民的重要群体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同一般留学相比,无论从费用、各种福利待遇,还是从将来的就业来说,教育移民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移民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更多的时间规划和空间选择。目前,国外高校出于对本国学生的保护,一些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不向海外学生开放,通过移民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同时,具有移民身份的学生在将来就业方面的选择路径上也增加了许多。 (十) “蓝领移民”成为关注话题,移民通道不稳定,应有相应风险预警机制 2013年,在移民话题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蓝领移民”,主要是针对山东后楚庄村焊工海外移民、广东保姆海外移民等现象提出的。目前,国际上对“蓝领移民”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蓝领移民”是技术移民概念的一种延伸,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技术移民等同于“高科技”技术移民,而“蓝领移民”多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被广泛或急切需要的人才,其出现体现了世界技术移民层次的多元化。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有雇主担保类移民政策,对于蓝领特殊人才,可以放宽其语言和资本的其他要求,这就为“蓝领移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对于日益老龄化的西方社会,未来不仅会在全世界范围内争夺人才,而且有可能会演变为对年轻人争夺。“焊工村”移民对国内青年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在发达国家的争夺下,有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蓝领移民”。对于老龄化加剧的中国,应该对这一移民现象给予关注,对蓝领移民也需要给予适当的关怀,因为对发达国家来说,“蓝领”技能人才需求并不一定是长期需求,一旦移民政策调整,整个行业“蓝领移民”的通道可能会封闭,应该有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 (十一)“中国大众富裕阶层扩容”与“偏重家庭子女教育、出境旅游”因素导致移民 据美国《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13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研究数据写道“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迅速扩大,2012年末达到了1026万人,他们占有的私人财富总额的达到13.6万亿人民币”。大众富裕阶层的主体人群为60后及70后。根据调查数据表明,这一群体尤其注重家庭资产的更优配置、大众富裕阶层追求更舒适的“生存环境”以及打造下一代的成长“教育环境”。这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目前由于家庭子女低龄化出国留学后,所引发的“若干年后父母随之海外移民的倾向”,开始逐步显现出来。据不完全统计,很多家长是因为子女在国外工作,孩子哺乳期需要新移民双方家长去海外“待产伺候月子”的人数比例在逐年增多。 近年来中国出现的国际旅游出现井喷现象,已经达到每年一亿人次,而出国旅游热潮也有可能带动移民热潮。可以预见,出境游将带动广大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普通民众的海外移民。 (十二)国际人才在中国“流入”“流出”失衡,人才壁垒有待突破 (1)免签国数量少,出入境便利度较低。 根据亨利签证受限指数2013的排名,芬兰、瑞典、英国的护照免签国数量并列第一,与173个国家签有免签协议。在这项排名中,与世界100个国家以上签有免签协议的国家有39个。中国排名第82名,仅与44个国家签有免签协议,其中主要还是公务护照。中国不仅落后于中国香港(152个国家免签)和中国台湾(130个国家免签),也落后于其他金砖国家——俄罗斯(95)巴西(146)智利(141)。 根据中国外交部的统计,截至2013年10月31日,中国与世界81个国家签有互免签证协议,但这81个免签协议多数只适用于外交、公务护照或普通因公护照,适用于普通因私护照的只有9个国家,其中6个国家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3个国家给予普通护照(塞舌尔、毛里求斯、圣马力诺)免签待遇,也就是普通民众无法从大多数的官方互免协定中享受到免签待遇。根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外交部公布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11月5日,另有14个国家给予中国单方面免签或落地签待遇,加上互免协定的国家,共23个。 我国接收留学生率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接收留学生率指本国接收高等教育留学生人数占本国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概览(2011)》,来华留学生有61211名,中国接收留学生率为0.2%,远远低于2%的世界平均接收留学生率、1.3%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平均接收留学生率。按照我国教育部的统计,2012年,有328330名外国人在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学习,占在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中国学生总数的1.29%。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资料,截至2012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为2536.5647万人。 签发给外国在华留学毕业生工作签证的数量为零。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外国在华留学毕业生在没有找到工作的情况下,没有资格申请我国工作类居留许可证,因而我国签发给外国在华留学毕业生工作签证的数量为零。但是,向外国留学毕业生签发工作签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常例,是培养和吸引外国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2007年,日本向10262名外国留学毕业生签发了工作签证,其中7539名是中国留学毕业生。2011年,澳大利亚向21585名外国人签发了留学毕业生技术移民签证,其中4330名是中国留学毕业生。中国需要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开放给国外来华的优秀留学生发放工作签证,吸引世界优秀年轻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最后,综上所述,2013年是中国和国际移民发展较快的一年,呈现出了很多新的现象和发展态势,特别是中国目前已经具备很大的我称之为“移民赤字”的现象。中国如何减少“移民赤字”,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来华,我建议应打破国际人才来华壁垒,可以从相关政策上降低国际人才移民中国的门槛,比如:尽快取消限制外国留学生毕业在华工作的政策,开放外国留学生在华工作实习签证,吸引优秀外国人才在华工作,建立中国国际移民体系,如果外国人能够在华找到高精尖行业的工作,准许其长期居留,甚至发放绿卡;对待海外华人和加入外籍的中国留学生,通过开放长期签证,发放侨胞证和开放的国籍政策也可以吸引外流的人才回流中国。让中国变成一个开放的国际大国,人才有进有出,以此平衡国内“移民赤字”,方能促进我国各方面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中国才可以在人才移民的同时通过吸引他国人才来扭转“移民赤字”,让更多有真才实学的国际人才来中国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作者王辉耀博士,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蓝皮书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是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共同发起的非盈利性智库研究机构。)
2014年3月14日 -
欧美同学会选出新一届会长会和理事会
2014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出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全体理事,并与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座谈,希望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开创留学报国事业新局面。 俞正声指出,人才具有特殊的价值,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广大留学人员具有专业优势、创新意识、国际视野,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资源和重要力量。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性、全面性、艰巨性,决定了必须把包括留学人才在内的各方面人才都凝聚起来、使用起来,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俞正声强调,人才资源的价值全在于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形势和任务,将“发挥作用”明确为新时期留学人员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树立了以用为本的鲜明导向。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作为党和政府做好留学人员工作的助手,要帮助留学人员深入了解国情,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在帮助留学人员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实际困难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强帮助引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落实党的留学人员工作方针政策,支持欧美同学会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构,配强工作力量。 俞正声希望新一届领导班子充分认识欧美同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的根本性质,注重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发挥独特优势作用,把广大留学人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奋斗。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陈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令计划,全国政协副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韩启德参加了会见。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令计划到会讲话,韩启德代表第六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陈竺为第七届理事会会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欧美同学会选举出新一届会长会和理事会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令计划到会讲话,韩启德代表第六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陈竺为第七届理事会会长。同时选举出欧美同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和会长会。 2014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全体理事。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名单:会长陈竺副会长(按姓氏笔划为序)马颂德,王晓初,王辉耀,邓中翰,刘月宁,刘书瀚,刘利民,李一,吴启迪,张红力,张朝阳,陈十一,郑荃,郑传芳,郑泽光,施一公,夏颖奇,曹卫洲,董浩,韩方明,程东红程津培,谭铁牛,黎晓新常务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于金明,于继海,卫小春,马文普,马颂德,乌兰高娃,毛大庆,王革,王锐,王文生,王世杰,王林昌,王金宝,王晓初,王辉耀,王鹏鹏,邓中翰,冯曼,卢均钦,田溯宁,白雪卿,石凤妍,艾波,乔鲁强,任南琪,刘书瀚,刘公社,刘月宁,刘行苍,刘利民,刘家栋,刘淑莹,刘强,孙云权,曲维,汤敏,许宁生,许嘉森,闫长明,齐在元,严望佳,何伟,吴铎,吴启迪,张大方,张会轩,张红力,张宪省,张柏青,张朝阳,李一,李梅,李雷,李世昌,李华栋,李连甫,李建保,李培根,汪潮涌,沈南鹏,谷慧敏,邹平,陆开锦,陈竺,陈十一,陈忠苏,陈章良,麦康森,周立群,周伟建,周怀北,易珉,林东,罗卓辉,郑荃,郑传芳,郑泽光,金星,施一公,祝家麟,贲圣林,赵士谦,夏颖奇,徐小平,徐昌东,莫天全,袁岳,袁亚湘,贾梦秋,钱颖一,陶庆华,高同强,高志凯,康耀红,曹卫洲,萧鹏,黄维,黄辉,黄日波,黄晓东,彭雪峰,温浩,程东红,程津培,董浩,韩小红,韩方明,解应龙,赖淦锋,蔡莉,谭平,谭铁牛,黎晓新,薛杨海外理事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于浩,丰建华,王文,王宣,王新,方以伟,方苏春,北奥,史戌冬,邢镔,朱晓波,刘芸,苏晶晶,李琦,吴灏,汪先恩,沈志坚,张建伟,张孟杰,张勇民,陈文雄,陈永岚,陈展垣,郑永年,孟立秋,赵慧泉,洪志,骆耀光,徐志新,黄国权,葛汉彬,辜学武,童卫星,谢克平,戴勇
2014年3月13日 -
移民报告称中国移民赤字严重 专家呼吁建移民局
核心内容:《蓝皮书》指出,截至2013年的23年间,中国海外移民的存量已经达到了934.3万人,这些年来增加了,23年来一共增长了128.6%,《蓝皮书》还显示美国仍然是中国第一大人才流失国,而且中国移民的学历层次较高,欧洲就成为中国新移民的新目的地。海外购房迎来了欧洲时代,中国富人开始将感染文化底蕴,以享受因素放在首位。 凤凰卫视1月22日《总编辑时间》,以下为文字实录: 吕宁思:美国曾经依靠美国梦来吸引和聚拢全球的人才,在世界格局逐渐变化的今天,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正逐渐地把中国看成是他们新的逐梦之地,然而现实还是中国正面临严重的移民赤字。1月22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正式地发布了《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截至2013年的23年间,中国海外移民的存量已经达到了934.3万人,这些年来增加了,23年来一共增长了128.6%,《蓝皮书》还显示美国仍然是中国第一大人才流失国,而且中国移民的学历层次较高,欧洲就成为中国新移民的新目的地。海外购房迎来了欧洲时代,中国富人开始将感染文化底蕴,以享受因素放在首位。 另外不少家庭为子女海外学习生活做好铺垫而移民。还有环境污染和医疗条件,医疗水平也成为推动海外移民潮的重要原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移民的来源国,但国际人才在中国流入流出失衡,人才壁垒有待突破。专家指出,移民潮带来的不是零和博弈,中国应该抓住人才流动的红利,尽快建立移民局,缩小全球化时代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移民利差。
2014年3月13日 -
《新闻直播间》 聚焦海归学历认证难 价格翻了十几倍
年底是求职招聘的高峰期,很多明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都已经提前开始物色招聘单位,不仅如此,眼下还有不少海外学子选择这个求职的黄金时间回国找工作。去年一年,我国有27万的留学生回国,比前年增长了50%,这也让我国迎来史上规模最大的“归国潮”。而拿着国外学历的留学生在回国求职的时候,大多需要向招聘单位提供一份国内教育部门认可的“国外学历认证”,不过,很多留学生都表示,这份认证要办下来,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为此错失就业良机的学生大有人在。 认证机构仅一家 周期长达数月 小陆曾在英国留学,去年毕业回国。在求职时她才发现,很多国内用人单位在鉴别国外高等教育文凭时,都要依据“国外学历认证”证书,甚至把它当作录取签约的必备条件,而国内唯一能认证国外学历学位的机构就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小陆早早地把材料交到这里,但是很久都没有消息。 按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的说明,“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评估过程需要20个工作日。”但小陆从7月提交材料,一直到10月22日收到认证,用了三个多月。而等待的这段时间,小陆因为没有“学历认证”,无法在档案中添加学历信息,差点因此失去了入职的机会。 在网络上,像小陆这样等待认证的留学生还有不少。有的说“学历认证慢到静止”,有的从“4月初办理,到6月份还在认证中”。“慢”这个字儿成了大家的共鸣词。 那么这份事关求职、落户这些大事的学历认证,到底“慢”在哪了呢?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书面答复中,认证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海外的颁发证书机构答复核查信函不及时;二、外地申请者的银行汇款到账不及时;三、认证辅助材料不全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认证完成期限相应延长。据统计,刚刚过去的2012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了9万多份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比2011年增加了25%,而不断增多的留学归国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历认证的速度。 价格翻了十几倍 认证中介能加急? 在求职、就业的好机会面前,很多留学生可真是等不起那么长时间的“学历认证”。所以在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留学生学历认证”的中介机构。它们声称可以加急办理认证,保证30个工作日就能到手,这是真的吗? 在网络上搜索“国外学历认证”,就能出现大量的中介机构网站。有的声称,留学生自己去办“国外学历认证”得两三个月,自己却能办理“加急业务”。一家名叫“广宇志合”的中介公司,工作人员声称它们只要30天就能加急办好。 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官网,“常见问题解答”这个栏目专门解释了“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不能加急”,但这些中介机构又怎么敢签订合同,保证30个工作日的特殊办理呢?中介人员的答复语出惊人:我们公司的管理层有以前从留服出来的,就认识里面的人。如果我们去提交的话,会跟那边打个招呼。 “打招呼”、“夹塞儿”,这就是中介口中的“加急办理”,而更让人吃惊的,还有高的离谱的价格。认证费、翻译费、还有加急的费用就1万,先签合同之后付一半,然后结果出来以后付一半。 而按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公布的正常收费标准,每件学历学位证书认证费为360元,如果需要翻译材料,自己可能再出300元左右,中介的价格比这整整高出了约14倍。更何况,按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规定,“不接受任何代办机构代替申请者递交的认证申请”。 官方:未授权代办机构为虚假宣传 此前,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了“各省市政府下属人才和国际教育交流服务机构”名单,留学回国人员可就近到这些验证机构递交申请材料。并发表声明:凡未在名册之内的机构,如其宣称可以代理递交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申请材料或提供认证咨询,均为虚假宣传。而记者调查的这些中介机构都不在此名单中。 专家:加强认证信息公开服务意识 一张“国外学历认证”,一方面让一些回国的留学生在纠结中漫长等待,生怕因此错过就业的良机;而另一方面,也让一些中介机构利用这份焦急的心理,借此大肆牟利。对此,专家建议,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让“国外学历认证”更有效率,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这个困局。 目前,“国外、境外学历认证”已经成为很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在招录留学生时的“硬指标”。而按目前规定,国内认证“国外、境外学历学位”的机构只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对于唯此一家的认证,如何提高它的服务水平和认证效率成为关键。专家认为,应该通过公开的信息渠道,让留学人员清楚知道认证所处的环节和问题,同时也让它成为面向社会的监督方式。 去年,超过27万的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其中参加“国外、境外学历认证”的有9万人以上,占回国人员总量的1/3,今年还有可能继续增长。留学专家认为,应对大规模留学归国人员进行“学历认证”的压力,可以借鉴一些西方国家社会化的“学历认证”方式,提高效率。
2014年3月13日 -
12集电视纪录片《中国留学生》故事线索有奖征集
12集电视纪录片《中国留学生》故事线索有奖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全球300万中国留学生 快走进我们的镜头 来“秀”一下! Show time! 《中国留学生》有奖素材征集活动开始啦! 身份的差异、文化的碰撞、 情感的挣扎、进步的喜悦、毕业的选择…… 这都是我们找寻的故事 只要你是中国留学生 打开电脑 拿起手机 摄像机 用你的方式 记录你精彩的留学生活 展示你真实的留学故事 2013年12月1日起,新华社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新华视讯手机电视台有限公司与先锋金融集团联合摄制的《中国留学生》大型纪录片故事线索征集活动正式启动。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提供独家智库支持。 本片将在多家中国及海外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播出。为使本片在内容的选取上更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现面向全球征集留学故事和线索,线索提供者将可能获得丰厚奖品,并成为本片拍摄对象。 如果你有精彩的留学故事,别犹豫,请加入我们! 奖项设置 1、视频线索奖 2、文字线索奖 三、征集时间: 2013年12月1日——2014年3月31日,评选结果将于2014年4月公布。 四、征集主题: 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故事。具体内容不限,如“我的学校”、“我的导师”、“打工故事”、“我的同学”、“我的房东”、“我的创业”、“我的社团生活”等,具有故事性、独特性、可看性。 五、征集对象: 故事主人公要求是身在国外的中国学生,包括高中生、大学本科生、研究生; 线索提供者可以是故事主人公本人,也可是他人。 六、线索形式: 视频(专业制作的视频、手机视频均可)和文字两种形式。 视频请注明拍摄时间、地点、内容概要和作者;文字请注明作者。 七、参与方式: 微博:将视频链接、文字线索等直接留言给新浪微博公众账号@新华视讯 邮箱:将视频、文字线索EMAIL至:liuxueshengtv@qq.com,标题请注明“中国留学生线索征集” 八、评奖办法: 邀请国内知名纪录片导演和制片人联袂组成评奖委员会评奖。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3名(视频线索奖2名、文字线索奖1名),各奖人民币一万元; 二等奖6名(视频线索奖4名、文字线索奖2名),各奖人民币五千元; 三等奖30名(视频线索奖20名、文字线索奖10名),各奖“inWatchZ”智能腕表一只。 获奖人员均有机会成为《中国留学生》的拍摄对象。 特别告知: 参加本次征集活动即同意成为本片的拍摄对象。 《中国留学生》摄制组对参赛作品拥有自由使用、编辑的权利,拥有其内容的传播权及全权商业运作权。 十一、本活动所有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留学生》摄制组。《中国留学生》摄制组2013年11月30日 视频链接:http://v.qq.com/boke/page/a/w/8/a0122h7r1w8.html
2014年3月13日 -
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为纪念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
-
CCTV:《中国留学生发展报告》留学回流高潮即将来临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重点连续报道——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发布会 【《国际人才动态》报道】9月2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留学发展研讨会。第二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时评文章;25日清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和中午《新闻30分》两档新闻节目,都对本次《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透露的研究成果与数据,进行了重点报道与评述。《朝闻天下》节目以《中国连续四年赴美留学人数最多》,客观分析了中国赴美留学的现状,中国留学生占美国全部留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并对中国留学低龄化留学现象,出国留学的低龄学生中多数是班级里的尖子生,低龄化留学生中三分之二的学生成绩优秀。 一、《人民日报》发表时评:“留学赤字”呼唤教育改革 中国学生世界择校 9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钱,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勇气”。文章中写道: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不出意料地得出结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且还在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海外来华留学人员比例甚低,中国出现醒目的“留学赤字”。 评论中根据蓝皮书提供的权威数据,《人民日报》述评认为:今天,从留学家庭背景看,越来越多普通家庭的孩子踏上留学路,本身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表现。但是,不能忽略留学潮卷起的一连串问号:是否中国教育改革的相对滞后,应试教育对下一代的压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使得今天的教育满足不了国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渴望?越来越低年龄化的趋势,是否变相表达了对中国教育失望的一次次“用脚投票”? 《人民日报》评述最后强调:要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体现这样的目标:一是改革教育模式,让下一代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拥有基本生存能力和感知幸福的能力;二是推进公立教育均等化建设,让中国任何地方的孩子,都有相差无几的教育环境和录取标准;三是创造公平取士的教育环境,鼓励寒门学子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合理调节社会阶层有序流动、为国家民族补充源源不绝的正能量。教育公平,是起点的公平,也是机会的公平。教育改革牵一发动全身,难度极大。非有“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的改革勇气,不能使教育成为中国梦的最大造梦空间。 二、王辉耀指出:中国面临中外大学的“生源竞争战” 央视新观点:中国青少年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峻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博士认为,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改革的重视。现在招收学生的竞争不仅是中国大学,国外大学也在竞争我们的生源。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进行改革的话,那么这不仅仅会影响到中国大学生源的问题。这反映出国外大学也在与我们抢夺生源。中央电视台评论认为:这显示出我国青少年人才流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趋势。 三、蓝皮书透露:中国留学回流高潮或将来临 媒体新视点:中国成为“人才回流国家” 《新闻30分》节目以《留学回流高潮或将来临》为题,对中国吸纳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回国高潮期到来,进行了专家分析报道。北京留学服务协会会长桑澎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与国外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就业机会,都好于国外,这是造成留学生学成后回国增多的主要原因;王辉耀博士认为:中国GDP的增长速度持续高涨,形成了一个吸引海归的“人才磁场”,同时“中国机会”也为海归回国提供了一个平台。中央电视台评论认为:尽管每年有大量的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但目前海归回国人数增速在印证着: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上“人才回流国家”这一客观的现实。
2014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