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海归人生12讲(四)】陶闯:归来有点迟
(演讲实况请关注6月中下旬将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东方卫视联合策划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 陶闯,毕业于武汉大学。32岁成为终身教授,33岁为加拿大约克大学首席研究教授,是‘陶氏’工程奖学金创办人,曾服务于联合国,担任过多家企业的独立董事,北美生活15年,2009年回国创业。在他的带领下,创建了‘一云多端’网络电视PPTV,现任公司常务副董事长。 (演讲实况请关注6月中下旬将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东方卫视联合策划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 陶闯:归来有点迟 谢谢大家,今天这个晚上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走过来的经历。 我是09年回国回到上海,回来差不多5年的时间,是一个迟到的海归。我在北美生活了差不多15年的时间,我生命中最黄金的时间,贡献给了国际事业。09年不甘寂寞,我觉得真是来晚了。 我是射手座,所以爱好非常广泛,这也许是我后来发展的一个特别大的不一样的地方。我觉得我的经历当中,我是大学教授,在联合国当顾问,后来做了微软的高管,现在是PPTV。 我先简单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 最满意34岁 在加拿大我当时拿到地理学信息学博士,也做到了终身教授,和同济大学可能有一点关系,我现在是同济大学的客座教授。 在读书阶段我和大家都一样的,和老外比有一条东西比他们强,你的时间比他们多,他们在喝咖啡的时候你在读书呢。 自己带过差不多有30多个博士和硕士生,也获得过多项国际奖励。我自己最满意的是34岁的时候在加拿大拿过首席研究教授,这个是在教授的职位上最高的一个头衔了。本行我就是地图专业,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当时做一些什么东西,大家知道谷歌眼镜,2000年时候我做的研究就是智能穿戴计算机。在学校的时候当时很年轻,34岁,做到了顶级教授,加拿大派我做联合国顾问。 初次创业,各种精打细算 在联合国工作很有意思,你接触的是非常官僚的地方。看到联合国以后当时突发奇想,联合国需要一种系统监测全球发生什么变化。我成立了自己的一家公司,在多伦多,叫GeoTango。我们做了一个三维的地球,叫GlobeView,我做得比谷歌地球早3年时间,我们这套系统是一个三维地球,互联网上可以看三维的地图。我当时就把第一个订单拿到了联合国,一个系统卖100万美金,卖了200万美金。 联合国的门让我打开了,在未来2年差不多18个国家和地区都定做了我这个系统,把我公司一下子拉起来了,那个时候成为加拿大发展最快速的4家IT公司之一。 那个时候精打细算,如果你拿10万年薪,一个小时就是50元,一天8个小时就是400元,我当时想一个人一天的消耗就是400元,还有计算机、辅助设备一般来说要乘以1.6,一个人要600。 我那个时候给我们的员工买很多披萨,晚上给他们买东西,我一想买东西才花100元,早期10多个员工,觉得这个老板挺好的,给我们老吃东西,中午和晚上都饱了,我就觉得他们的时间太宝贵了,他们如果不吃饭,开会我也知道今天三个人开会不能八个人开会,八个人开一个小时,8×50,400元的成本,开会的时候只能三个人开会,其他人赶紧干活,那个时候整天精打细算。 我拿到一些客户,开始融资了,写自己的商业计划书,那个时候完全没有头脑。人家说你的市场就这么大,10多个国家也就10多个客户,技术出身的问题。 我所遇见的比尔·盖茨 正在我非常郁闷和挣扎过程当中觉得好像贵人来了,微软当时6月份请我去的,上午就谈技术,我给他们展现技术,下午他们的律师团队过来了,他说我们非常想收购你的公司。 晚上我见了比尔盖茨,比尔盖茨说我非常喜欢你的背景,微软非常喜欢技术性的人。比尔盖茨说“我希望你加入微软,做微软地图。”我12月24日和微软签约,微软正式签约收购GeoTango。 05年我就开始把家全部搬到微软,到了微软才知道原来顶级的IT公司怎么做的,几千人写一条软件,软件工厂,规模化地生产。非常让我觉得震惊的是工业软件的管理和开发。 进到微软之前我是做教授,基本上都是给大家说教的,到了微软我发现自己是一个学生,建立微软的地球部门,从零开始做起,但是我没有任何的大公司经验,在微软我就是一个学生。 微软的文化也非常有意思,那时候微软每个会议都是一个小时,因为下一个小时就是别的部门来开了,所以在一个小时之内你必须要做决策,这是当时微软的情况。 那时候就感觉到自己就像一个井底之蛙,什么都不会,所以我在微软开始熬通宵了。我的专业没有问题,但是要在微软成为一个高管,领导整个地图部门的话差距非常大。 在微软的时候因为我创立了微软地图部门,我之前收购过三家公司,两个美国公司一个英国公司,抓懂地图的兄弟们过来,扩大我在微软的势力。那个时候开发了微软大型的三维地图的自动成像系统,微软领先谷歌在全球第一个推出了三维城市,全计算机自动建模的,飞机上拍的照片,微信上拍的照片,三维城市建起来,这是我们当时微软开发的,也获得了当年在MIT的十大创新奖,这是我认为我在微软领导的非常创新的技术。 大家也知道街景,第一个出来也是我在微软推出来的。因为我是负责全球微软的行业,所以走访了很多国家。微软一个操作系统要支持所有的配套软件,如果哪一个支持不好别人就告微软反垄断,这是在微软的经验。 回国创业从买黄牛票开始 到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当时和太太买了一个黄牛票,花了6万,看北京的开幕式。回到北京才发现自己15年在海外,没有想到国内发展的速度这么快,更没有想到国内的这些变化使我非常震惊。 我当时在美国买黄牛票,通过电话买中国的黄牛票特别不容易,后来我发现中国人看一场开幕式要搞这么复杂,后来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回国了,海外打拼那么长时间应该要回国了,所以我当时就开始决定。 2009年我开始回国创业,这就是大家知道的PPTV。 PPTV是个网络电视,当时我在中国签约美式橄榄球,而且第一次拿到中国来,北美的留学人员很高兴,当时PPTV主打的还是体育台,因为那时候视频的挑战非常大,上百家血雨腥风的竞争。把PPTV的界面设计全部换成大屏、黑色,产品经理也不敢反对。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时候中国的二三四线城市网速非常差,如果是一个大的视频板的确是很有震撼力,但是一打开就是黑屏,没法看。后来我在PPTV对产品经理非常尊重。 互联网企业是个草根企业,一定要尊重一线技术人员的想法,所以产品上基本上我不讲话了。到了11年我们的用户从2000万发展到1个亿,我们当时收入从2000多万也发展到1亿的规模。 7分钟搞定2.5亿 我非常荣幸碰到了投资我们的软银集团孙正义先生,圣诞节的时候在上海见到他一面,当时只有7分钟时间,我跟他讲PPTV。他听了很兴奋。三天后我去了东京,讲了一个小时PPTV,他开始跟我共进午餐。 一个半小时谈判他注资PPTV多少钱? 孙正义先生一开口就是1亿美金,要不要? 我说没有兴趣。 孙正义后来就上到1.5亿我也没有反映,上到2亿我稍微有点感觉。 但是当时边上一个同事给我踢腿,要了吧,我还在摇头。 后来我跟孙正义说一口价,2.5亿美金,但是我有一个条件,3天之后打款。 未来展望:一百万个电视台 PPTV从小的企业带到了现在3个亿的用户规模,每天播放视频的长度是4500年,我们在全国和海外建了300多个数据中心来播放视频,保证视频的流畅度。 2.5亿美金在中国互联网史上是最大的单笔融资额,2月3日我们在美国纽约的时代广场打下一个广告,“PPTV向全球人民拜年”。 后来我们和微软也签订了战略合作,PPTV现在不仅在中国,而且现在已经走向海外,我们在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PPTV网络,目前有很多地方在PPTV上落地。最近我们又和苏宁和弘毅做了战略合作,这次投资是4.2亿美金的规模。 我们认为最终目标是要进入家庭互联网,我们的理想就是PPTV上面有100万个电视台让大家分享。 (演讲实况请关注6月中下旬将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东方卫视联合策划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本文选自快播上海。海归人生十二讲:【海归人生12讲】王辉耀:开放式人生【海归人生12讲】陶景洲:人生别怕”历史误会”【海归人生12讲】童世骏:在源头经历“全球化”【海归人生12讲】陶闯:归来有点迟【海归人生12讲】于刚:瞬间决策 长久思考【海归人生12讲】高西庆: “一架精妙的机器”【海归人生12讲】王巍:不极致很幸运【海归人生12讲】张军:为了构筑发言权【海归人生12讲】刘西拉:永远奔腾的就是我【海归人生12讲】萧丽河:走下去才叫梦想【海归人生12讲】蒋琼耳:忐忑与上下
2014年3月17日 -
【海归人生12讲(三)】童世骏:在源头经历“全球化”
(演讲实况请关注6月中下旬将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东方卫视联合策划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 童世骏:1958年生,1988年留学挪威。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哲学系教授。兼任《哲学分析》(双月刊)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联副主席等。他发表有《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合著)和《现代化的辩证法:哈贝马斯与中国的现代化讨论》(英文)等著作,《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哈贝马斯著)等译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100多篇。 (演讲实况请关注6月中下旬将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东方卫视联合策划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 童世骏:在源头经历“全球化” 非常高兴可以和各位同学一起交流,也非常荣幸做两位同龄嘉宾的陪衬。 今年,是我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的20周年。 为什么今年要搞《海归中国》?因为1978年6月23号邓小平提出要派成千上万的中国留学生到国外去。那是36年前,36周年啦。 后来想起来,今年也恰巧是我拿到海外学位的20周年。 我想和同学们分享三个想法: 一、我是共和国命运重大转机的得益者 我的海外留学经历,和我在国内生活的经历关联起来才特别有意思。 1978年春天我进入这个学府、这个校园的时候,我已经在崇明农场工作了3年。这3年让我知道求知求学是多么珍贵,更不用说到海外去求知求学。 我在崇明农场工作的3年,我所在的连队,学历最高的有两位,一位是大学毕业,一位是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的成员,是一位“右派”,我不知道大家对“右派”这样政治身份的人有没有印象,可能电视上看到过一些。我对他有实际的接触。 这位大学生,后来听说他懂得好几个国家的语言。我当时在连队里,他是什么样的人?每天下班了,排里面同事们从田里往宿舍走,他要留在最后收拾其他人落下的农具,收起来、扛回去。在农忙的时候,他要准备着被拉出来批斗一通,以显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效果。 另外一个是高中生,戴着深度眼镜,不太和人多讲话。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一直没有获得上调进城的机会,所以比连队里面其他同志年纪大很多。给我留下印象,那次我手里拿着一本很厚的书在读。 他问我,你读什么书?为什么不做笔记? 当时我对做读书笔记不是太知道怎么做,最多做一些摘抄。 然后他告诉我怎么做摘录,怎么做概要,怎么做读书笔记。 这样两位学历比较高的连队成员,当时的生活境遇就是这样的。 说不断电就不断电,也是人生自豪 1975年3月我到崇明农场。 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了。 1977年中央做出决定,恢复高考。我就投入到复习迎考当中。 我当时没有多少书,我的中学老师对我非常好,我们现在还保持着联系。他从市区,给我向崇明农场寄去资料,最重要的是一张油印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公式汇总,背出来可以获得不少分数。 当时,农场经常会停电。 有一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在做习题,突然停电了。 那时候,我已经是连队副指导员。我的指导员对我很好,他说停电了,想想办法吧。就拿起电话,这个电话还是那种手摇式的电话,摇好,和农场管电力的部门打电话,说能不能晚一点再拉闸?让童世骏把几道习题做完再拉闸。居然电力管理部门还听了他的建议,因为比较熟。 有的时候我说,人可以自豪的地方很多。 《圣经》讲,上帝说有光,于是有光,这是上帝才有的自豪感。 我们的指导员说不要断电,于是不断电,我们的指导员非常自豪。 今天我回忆起来,是充满着感激,因为我们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复习、迎考。 带着10美元出国 1978年春天,我收到华东师大(当时叫上海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离开的就是这么一个工作、生活环境的单位。 10年后的1988年,我登上国际航班,身上带着10美元。 这10美元,是我用40元人民币,在北京语言学院出国前培训的时候买的外汇。那时候的官价外汇是1:12。当时是拿了证明,优惠,说你可以用40块钱去买10美元。 拿着这10美元,登上了国际航班。并不是说我可以凭10美元生活,当时也很感慨,在10美元,就是万一路上我出事情,可以打打电话。 飞机降落在机场,来接我们的是中国驻挪威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发给我们在挪威生活第一季度的生活费,也就是1200美元。一个月是400美元,其中住房占300美元。也就是说,你剩下100美元可以生活。 当时,我们已经觉得是非常不容易的。 当时,我登上我人生当中第一个国际航班的时候,告别的祖国,就是在这样一个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国家。这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感受,我是共和国命运重大转机的受益者。 二、我是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学习者 88年8月,我到了挪威西部城市卑尔根,是中国和挪威政府间有一个合作的协定,我作为访问学者去的,当时我是讲师。我的导师,最近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本书,这本书里有对我在那边学习生活时的一些描绘,比较客观一些,当然也说了一些我自己不好意思说自己的话。 “1988年,童世骏来到卑尔根大学访学一年。离别之前,他决定在我们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我应邀成为他的导师。此后他几次来做短暂停留,一直到1994年为纂写他的博士论文,而做长久的停留。” “在此期间,往返卑尔根大学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童世骏完全融入卑尔根学术和社会生活。他做讲演、开讨论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从公共活动到滑雪,徒步到挪威的山顶小屋,这里有很多的故事。” “我们开着车,因为雪太大,只好把车停在半山腰,我们像在雪中游泳一样的爬到小屋。” “在学术研究之外,他也熟悉本地的社会文化规则,因此他成为本地学术圈的红人。以卑尔根为基地,他也四处游历,自北方的特罗姆瑟,号称是世界上最北的大学城,到南方的杜布劳维尼克,是当时的南斯拉夫,现在的克罗地亚的海滨城市。” “南下周游社会主义政权的国家,北上游历西欧,此外也及时访问挪威卑尔根大学科学论中心的国际知名学者。” “童世骏最后一次较长时间逗留在卑尔根大学,是他完成博士论文之前。我们安排定期研讨班,科学论中心的成员、哲学系的成员,就他的论文逐章进行探讨,成为在友好同行之间进行广博的学术论辩。” 这是我的导师对我在挪威非典型海归留学经历的描述。 你们出生的时候爸爸没有回来 其中,有一个对我非常重要的经历他没有提到,就是在1989年4月,我在卑尔根接到邻居家的电话来,说你的妻子为你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孩子长大之后,我们经常会说起这对经历。 我会说,孩子,爸爸不好意思,你们出生的时候爸爸没有回来。 其实更不好意思的是,我在那个时候都没有想过要回来。 现在听起来不可思议,但那时候的人们,出国一年,如果中途要回国,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出国的机会太珍贵,出国的旅费太昂贵,真的没有想中间回来一趟,再回卑尔根继续学习。 我们系里有一位老师,也是改革开放初期被公派到英国留学,一待就是两年,单身在英国两年。现在想想很苦,觉得像流放,但当时我们对他这两年的英国行,所怀抱的感受就是一个:羡慕。 觉得太不容易、太幸运的机会。 为什么幸运?文革时期,求知、读书变成是一个要躲躲闪闪、要辩护、要检讨的事情,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进了大学,理直气壮的读书,国家还鼓励我们出国。 用多少番茄酱供我们留学 我刚才讲,我们公派在80年代很艰苦,每个月400美元。但是我们当时也过组织生活,也讨论。那时候就讲到,虽然国家给的钱确实是很少,但400美元,当时80年代,中国出口产品非常少。最多的是三样产品:雨伞、鞭炮。那时候卑尔根可以买到的鞭炮是中国制造,还有番茄酱。 想想祖国人民用了多少番茄酱才可以换到400美元,让我们生活一个月?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有幸获得机会,可以在几十年、上百年,也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学术传统。 国外的大学,几百年、上千年历史的有很多。我们可以加入超越各种各样边界的学术共同体,对学者来说,加入这样的共同体,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 我们可以在源头处亲身体验过去几十年间影响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两大趋势:信息化和全球化。 我们这代人非常幸运,1989年我就拥有东芝的手提电脑,这是我人生比较得意的几件事之一,有的时候、一不小心我就要“顺便”讲一下。全球化,很大程度上是90年代初才使用这个词,而我们是这样一个过程的亲历者,而且可以说是在源头处。 三、做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实践者 这些年我写了一些东西,经常会这么说。共产党的建立,海外求知者、留学者起了很大的作用,毛泽东曾经有生动的描述。就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怎么想西方寻求真理,后来发现先生总是欺负学生。这样的过程,最后我们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1949年10月1号,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个“站起来”在当时很多程度上是国际法意义上,西方列强,包括日本的侵略被我们赶出去了,我们站了起来。但是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人口大国,中国要在各方面站立起来,其实任重道远。隔了7年,毛泽东在1956年,两次在公开场合说了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大家注意一下,每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大的庆典上都会重复: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作为一个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有6万万人口的国家,毛泽东说,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他说,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在这方面对人类的贡献还太少。我们为此而感到惭愧。然后他的意思是说,这种情况预计到了21世纪会改变。21世纪我们国家强盛了,对人类贡献大了,我们依然要谦虚、干净彻底的消灭大国沙文主义。 现在已经是2014年了,在经济建设上,在物质文明的发展上可以无愧于我们的前辈,我们在经济上,国际排名已经是“坐二望一”,接下来我们看看在文化上的国际排名、学术上的国际排名、教育上的国际排名? 今天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有双重意义,我们是一个大学,同时又是培养人的学府。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教育领域的中国贡献,尤其是今天应该好好思考。面对这样的一个任务,这些海归人士,这些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受益于世界文明传播,这样的群体理所当然承担着特殊的责任。 关于这个责任,我不展开讲了,时间有限。我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演讲实况请关注6月中下旬将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东方卫视联合策划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本文选自快播上海。海归人生十二讲:【海归人生12讲】王辉耀:开放式人生【海归人生12讲】陶景洲:人生别怕”历史误会”【海归人生12讲】童世骏:在源头经历“全球化”【海归人生12讲】陶闯:归来有点迟【海归人生12讲】于刚:瞬间决策 长久思考【海归人生12讲】高西庆: “一架精妙的机器”【海归人生12讲】王巍:不极致很幸运【海归人生12讲】张军:为了构筑发言权【海归人生12讲】刘西拉:永远奔腾的就是我【海归人生12讲】萧丽河:走下去才叫梦想【海归人生12讲】蒋琼耳:忐忑与上下
2014年3月17日 -
【海归人生12讲(二)】陶景洲:人生别怕”历史误会”
(演讲实况请关注6月中下旬将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东方卫视联合策划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 陶景洲,1958年生,祖籍安徽。1982年留学法国。现为国际商事仲裁和国际兼并与收购领域的著名律师,曾担任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律所美国高特兄弟的亚洲区执行合伙人和全球董事会成员,2011年开始担任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负责亚洲业务开拓的执行合伙人。 (演讲实况请关注6月中下旬将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东方卫视联合策划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 陶景洲:人生别怕“历史误会” 谢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海归中国》“海归菁英校园行”活动。 今天让我讲讲自己的经历,刚才已经提到了,我上大学是一场“误会”,读法律,也是一场历史的误会。当律师,也是一场历史的误会,从三个误会开始讲起吧。 我在农村,本来应该下乡两年,日子过得还不错。农民兄弟们对我很照顾,我觉得在乡下待着挺好,父母非要我考学。当时可以报三个志愿,我报了北京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我父母偷偷把我的志愿改了,第一志愿安徽大学,第二志愿安徽师范大学,第三志愿北京大学。档案报到省里第一天,我到教育局长家里玩,他说你爸爸妈妈把你的志愿改了。我说不行,这是我的志愿,我要再改回来。于是,我改回来,上了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报的是中文系。但收到通知书,发现是政治法律系。我想,怎么会是政治法律系?晕晕乎乎地也就去了北京,读了法律,没有读成中文。当时北大最有名的学科应该是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文史哲,是当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之后最热门的专业。政治、法律,当时我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进了学校才发现,法律系是当时所谓的“绝密专业”,只有家庭出生比较好的才能够读法律。 出国预备研究生 快毕业的时候,邓小平决定要派“出国预备研究生”,我就想,出国预备研究生是什么概念?他说,就像庚子赔款用的那词吧。当时中国外汇储备很有限,我查了一下资料,1981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是27亿美元。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是3.82万亿美元。那时候,邓小平同志决定公派出国留学生,从27亿美元当中拿出一部分钱,让我们出国学习。我报考了比较宪法、比较行政法的“比较法”专业。 去法国,也是一场历史的误会。我们这个专业招了三个人,两个学英美法系,一个要学大陆法系。法国属于大陆法系。三个人都不愿意去法国,因为大学学的是英语。教育部说,陶景洲你既然是最年轻的,你去学法语吧,就把我派到了法国。 到了法国,本来是学公务员制度,因为宪法和行政法,研究公务员管理、公务员晋升,怎么反腐败的问题。学了两年,法语不是很好,国家的钱有限,规定我们只能学一年。 当时说你可以回去了,我说怎么能回去?法语还不会说呢,再延长半年。 半年之后又说,你该回去了。 我说回不去,回去是自欺欺人。因为我法语都不会,学的也不行,所以说再延长半年。 结果说不能再延长了,只能两年,我们没有那么多钱。 法语差,找工作没人要 于是我就开始找工作。一开始寄了一些简历,因为法语差,没有人要我。 后来我和老师说,那是一个特别好的老师,法国人。他没有教过我一天课,但对我这么多年的成长有巨大的作用。我在博客当中也写过一篇专门纪念他的文章。我和他说,我要留下来,把法语学好,法律学好,但我没有钱。 我爸工资一个月是82.5元,我们奖学金1000多元也不够花,爸爸的82.5元都给我也没有用。而且,他又是一个清官,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 我说,我必须要找工作。 老师说好,行。 我说,我想找律师事务所,据说他们给钱的。 我提了两个名字,有一个老师说不知道,另外一个公司,老师说知道,因为那个公司的头儿是我的学生,我给他写的信吧。 于是我写了一个申请,过了两天我就给他们事务所打电话,说我的申请怎么样?他说,我们老板正在写回信,你来应聘吧。 我去了事务所,我说,我到这里要实习6个月,赚够钱,继续学习法国行政法、宪法、宪政等等。但是之后却发现中国缺的不是官员,而是真正有实务经验的人。 当时中国也在开放的过程中,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吃了很多的亏。我们对国际上的游戏规则不太熟悉,对合同也不太重视。只有做国际商务律师,才是我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我论文也不写了,最终也没有拿博士学位,拿了一个硕士学位。如果我没有实务的经验,博士有什么用?我希望可以走实务救国的道路。 做律师,一开始是生活所迫,之后也是自己的选择。这么多年来,许许多多的地方让我做这事那事,但我觉得我只会做律师。 1985年我开始做律师,到现在已经有29年了。一开始的10多年,我帮助外国的公司到中国来。 选工作不能只为“糊口” 1990年,我当时决定回来。 从决定到回来用了一年左右时间。 有人问,1991年的时候你为什么要回来? 我说,因为过去的共产主义国家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苏联模式,一种是中国模式。苏联模式是说,先在政治上改革,然后经济上再改革,当时很乱。另外一个,中国模式,邓小平说先做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先往后放放。 对于国际上的商人来说,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方式?是喜欢比较动荡的环境当中经商?还是喜欢在比较稳定的环境当中经商? 当时柏林墙倒塌之后,我觉得可能是我应该回中国的时候。中国说“我要一心一意搞经济、搞发展”,当时邓小平还没有去南方。 1991年9月9日,我回到了中国。 过去近30年,前面10多年,主要帮助外国企业到中国,后面10多年,主要帮助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帮助他们兼并收购,还有一些国际纠纷的解决。 我要给在座想出国、没出国的人说几句话,首先你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不能把你未来的工作作为一个“养生”、“养家糊口”的手段,而要作为一种爱好,你要真的喜欢。这样,你加班到半夜,你不会觉得很累,而是觉得有很多的挑战性、趣味性。 所以,你选择职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你喜欢的东西。 至于说是不是应该在国内待上几年再出去学习?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办法。我吃亏比较大的,从校门一下子就出去了,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不够。如果当时能在中国多待两年,可能对社会的了解更好一些。 大学本科毕业的同学不需要急于出国,哪怕在中国实习几个月、工作一年,知道我自己想干什么,我自己能干什么,我还需要哪些知识要补充?在国外,把相应的、你喜欢的、需要补充的知识加进来,这样对你未来职业的发展会更有利。 由于时间关系,先说这些,谢谢大家。 (演讲实况请关注6月中下旬将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东方卫视联合策划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本文选自快播上海。海归人生十二讲:【海归人生12讲】王辉耀:开放式人生【海归人生12讲】陶景洲:人生别怕”历史误会”【海归人生12讲】童世骏:在源头经历“全球化”【海归人生12讲】陶闯:归来有点迟【海归人生12讲】于刚:瞬间决策 长久思考【海归人生12讲】高西庆: “一架精妙的机器”【海归人生12讲】王巍:不极致很幸运【海归人生12讲】张军:为了构筑发言权【海归人生12讲】刘西拉:永远奔腾的就是我【海归人生12讲】萧丽河:走下去才叫梦想【海归人生12讲】蒋琼耳:忐忑与上下
2014年3月17日 -
【海归人生12讲】蒋琼耳:忐忑与上下
(演讲实况请关注6月中下旬将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东方卫视联合策划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 蒋琼耳,新锐艺术品设计师。同济大学毕业后赴法国留学,为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进行橱窗设计,是爱马仕在中国新创立品牌“Shang Xia”的总负责人。其创作领域涵盖了现代绘画与平面、室内、首饰、家具各个方面,自创 “琼耳唯品”艺术首饰。她出身艺术世家,国画师从程十发,书法师承韩天衡。 大家好! 其实设计师、艺术家,很少有机会站在舞台上和大家分享艺术与创作。很多时候,我们是用小画笔、用设计工具、缤纷色彩和大家在分享我们的艺术设计创作灵感。所以今天就让我尝试一下,用语言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雅致?中国”,我们的梦想。 带着骰子考法语 海归肯定和出国留学有关。我在大学毕业以后,做了我人生第一次艺术展,之后我就决定去法国留学。在90年代末,很少有人去欧洲留学。那个时候我应该是去美国的,美国最好的艺术院校已经录取了我,我的托福、GRE也考好了,我哥哥已经在美国好多年了,我爸爸是建筑师,也有很多建筑师朋友可以照顾我,生活会非常顺利。 但是大学五年级时我做了一次背包旅行,去了欧洲,法国、德国、意大利。我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描述,我的心情是澎湃、激动的,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告诉爸爸妈妈,我不去美国了,要去法国。 中国有句俗话,瞎猫碰到死老鼠。考法语的时候,我带着一个打麻将的骰子,考试选择题我都在那边甩,2个点就是B,四个点就是D,过了六个点就重来。老师就看着我。我就考上了,但是蒙进去容易,出不来。 我们学的是法国19世纪、20世纪的文学,我连基本的语言基础都没有,每天什么都听不懂,老师是对牛弹琴的。每天把上课内容录下来,回家学习。那边的学生每天都开party,尼斯很美丽,有沙滩,每天都有party。我去过两次,觉得没意思,还是回家学习。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不是抱怨,也不是跟家里人诉苦,是要战胜自己。就像在一个深深的黑黑的隧道里,我可以用一年相信前面有出口,但是没有看到第一个光点之前,我们要用信念去坚持每一天,量变会引起质变。 大半年以后,忽然有一天我觉得老师讲的东西我听懂了,老师也发现了我有突变。从这一刻开始,之后都特别简单。因为我们花的每一点心血、每个小时都没有浪费,我们是在滴水穿石。 在尼斯文学院学习完之后,就考入了巴黎法国国家装饰艺术学院,进行了两年的硕士学习,之后我就毫不犹豫地回到了中国。因为大家知道,艺术设计创意产业的土壤应该在中国,艺术设计创意产业的明天也在中国,西方的艺术产业已经非常完善了。 我大胆地开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也创作了琼耳唯品设计品牌,做了很多首饰、配饰、家具设计,同时画画,从小画到大,我不想把画画作为我养家糊口的一个艺术表达方式,因为会给我带来限制。但是我想把艺术留存为艺术自由表达、自我对生命理解的一个最大的自由所在点。所以,我一直在画画、写字。 上下“忐忑”爱马仕 现在谈谈上下。 很多人都会很奇怪,凭什么你这么年轻的一个设计师,就可以跟爱马仕集团有这样深度的合作?现在媒体里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有的媒体说爱马仕收购了上下品牌,也有一些媒体说是我说服了爱马仕来投资。今天我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澄清一下真正的事实和最真实的版本。 这就像一个爱情故事。 大家都有一见钟情的经历吧?有一见钟情经历的举手? 就这一位男生吗?太少了吧。不太多。 大家对爱情,还是要敢于追求,一见钟情不一定错,就像我的一见钟情。 我记得我2005年的时候,被爱马仕中国邀请作为第一个中国设计师来创作爱马仕全中国的艺术橱窗装置设计,之前都是法国设计、制作,全进口到中国安装。因为他们觉得中国的设计师没有准备好做这样的品质高度。 我做了第一个尝试,非常圆满的一个成果。 然后爱马仕中国总裁雷先生说,琼耳,你好像有点不一样,我得把你介绍给我们全球总裁和艺术总监。 过了半年,有机会我就和爱马仕当初的总裁Patrick Thomas先生和全球艺术总监皮尔先生在上海相逢。 我记得那是一个美丽而浪漫的夜晚。你们可以想象,一个中国女性对着两位充满魅力的法国男性,我们在一个很美丽的地方。 我们点了非常美好的红葡萄酒。就在那个晚上,四个多小时,我们交流了对人生的价值观、梦想、我们的激情、对文化底蕴的理解,以及我们对为人处事的很多交流,就是做人的很多交流。 他们对我的感觉,一样的一见钟情,觉得:“哇,我们有这么多的交集!”同样的价值观、同样的对手工艺的激情、同样对当代设计、创作的追求,同样的把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当代设计焕发出21世纪的光辉。这个强烈的感情,我们得“结婚”,我们得共同“生”一个“孩子”。 所以其实上下就是我们共同孕育、共同养育的一个“混血儿”。我们共同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上下。 我们的传家宝 其实今天很多西方人认为“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是一个贬义的理解。“中国制造”在今天全球西方媒体里代表的是什么? 第一,劣质,品质不好;第二,拷贝,仿造;第三,没有文化的蕴含。 我们要让全世界知道,这是我们的使命,我指的我,不是我个人,而是和大家在座的每一位一起,今天年轻的中国人的使命,是要让中国人自己和全世界知道,我们的文化是璀璨的,我们的创意是无穷的,我们的品质是精湛的。 如何做到这一点?说说容易,做到难。这么多年,要做到,就是两件事,传承与创新。 我们到底传承什么呢?传承三样东西。 第一个要传承的中国传统手工艺,第二个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学。第三个要传承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的生活艺术、传统的生活哲学。 今天大家穿着是西式的,除了我还有点东方的感觉。但是历史上,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同样具有力量,如何找回她?用新的方式演绎,而不是简单的搬来主义。 那怎么样创新呢?其实创新也是创新三样东西。 第一个创新,就是通过设计赋予这些手工艺一个实实在在的和我们生活有关系的功能。第二个要创新的,就是中国传统美学在21世纪的新的演绎。第三个,如何创造出传统文化的情感价值?最珍贵的器物和价格没有关系,最珍贵的器物和我们所承载的情感价值有关系。 大家看看,你们家里的传家宝,有没有哪件传家宝你妈妈说,这给你,这是我们家里最贵的一件东西,还是说你要收好,这是我最心爱的一件首饰? 应该是哪种说法呢?是价格,还是价值呢?应该是情感的价值。 时间与情感 我想通过一种手工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在探索的承上启下、传承与创新的道路。 我们用0.35mm的竹丝应用在茶具上,和高温白瓷结合起来,创作了茶具,这样竹丝白瓷在器物里不仅仅是美学的作用,还达到了隔热防烫的功能性作用,整个竹丝非常纯粹、自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里这样一种简约、灵动的美学。 这是另外一套茶系列的创作作品,龙韵,灵感来自于雍正的双龙杯。这个竹丝非常特别,在自然竹丝编制以后,我们还给它外面上了9层金粉,所以这是限量版。整个一套茶具需要一个有经验的手工艺老师三个月的时间独资完成,这不是流水线,需要一个手工艺老师独自、安安静静地寄情于物这样的方式来完成。 其实在上下,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我们通过设计、传承一直在演绎的,就是时间与情感。 情感就是爱,时间就是我们每个人。 设计师也好,手工艺老师也好,我们的门店销售大使也好,大家都要花时间去分享、创作,有时间承载的器物,它是有价值的。 爱是什么呢?我们作为创作者,是寄情于物,作为使用者是情由物生,这是我们希望创造的情感的价值。 情感也可以通过空间来体验。 中国的美学,中国的工艺、中国的品质、设计,要走向世界,我们去年9月份在巴黎开设了第一个零售空间,用了5万多片中国手工制作的白瓷,轻轻托起我们中国的文化。 我的梦想就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一切的,它是关于“爱”的创造,是关于“美”的创作。谢谢大家! (演讲实况请关注近期在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海归人生十二讲:【海归人生12讲】王辉耀:开放式人生【海归人生12讲】陶景洲:人生别怕”历史误会”【海归人生12讲】童世骏:在源头经历“全球化”【海归人生12讲】陶闯:归来有点迟【海归人生12讲】于刚:瞬间决策 长久思考【海归人生12讲】高西庆: “一架精妙的机器”【海归人生12讲】王巍:不极致很幸运【海归人生12讲】张军:为了构筑发言权【海归人生12讲】刘西拉:永远奔腾的就是我【海归人生12讲】萧丽河:走下去才叫梦想【海归人生12讲】蒋琼耳:忐忑与上下
2014年3月17日 -
【海归人生12讲】萧丽河:走下去才叫梦想
(演讲实况请关注6月中下旬将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东方卫视联合策划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 萧丽河,中国第一位女性舞台灯光设计师,留学美国。其设计既富于东方美学韵味,又体现西方的严谨性。与全球众多优秀艺术家进行了广泛合作,设计作品数百部,曾两度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金、两次赢得中国文华奖最佳灯光设计奖、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市级最佳灯光设计奖。 这是我18岁的时候,中学毕业以后我见到的第一件跟舞台有关的——这个灯泡。 我当年中学生的时候,好像梦想不是跟灯泡有关系,我的梦想是画画,想做一位很潇洒的画家。当时一个念头,到上戏学美术,一定不错。 那一年我们只招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两个专业。当时我想我是上海复兴中学理科班出身,凭什么让另一个脑子废掉呢?我就说老师我要考灯光。 就这么一路,很顺利,考到了最后一关,考到了口试。口试是在一个实验室,灯光实验室,就看到了很多灯泡之类的东西。老师问,你对灯光有什么认识?我就说电影是用镜头引导观众眼镜的,让他看什么就看什么,但舞台肯定不行,那就是灯光。灯光可以控制你的视觉、表达时间、情感。 说了一大堆。老师觉得这个孩子可能说得比较接近,就说你不要说了,你去接灯泡去。整个考场上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点亮这盏灯,这盏灯泡就让我跟灯光结上了缘分。这是把我引向灯光的第一盏灯。 每个人可能都会碰到这种情况,一开始踏进门,觉得很高兴,但是再往前走,太难了,再往前走失去了这种勇气。作为女孩子更不容易,因为我也不高,所有人都是用鄙视的眼光看,这个小女孩跑来干什么?我心里也没有成全这样一个事业、理想,那个时候,我就捱吧,把后面四年捱掉,拿个文凭就走。 毕业的时候,老师就说把这个孩子留下,继续在实验室做。后来我去西藏,因为学校正好要招一个西藏的舞美班,觉得年轻人应该出去多历练,正好合了我的心愿,到西藏多么好,想着可以到那边去画画。 那一刻 我爱上了光 西藏当时是经常没电的,经常点蜡烛。在白天看云,在天上留下各种的色彩、光亮。逐渐你就被它吸引了。在很安静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些光会慢慢带着你,有很多故事、戏剧性在里面。 真正让我爱上光,是在一天晚上,大昭寺迎来了一次藏传佛教的活佛的盛大节日。 那天没有电,星星照着路,非常清晰。那天每家每户的窗台上都有酥油灯,有那种节日的气息。到大昭寺有点晚,当时大昭寺几百个喇嘛在念经。 开始我们没有搞清楚状况,结果发现大昭寺上面有很多酥油灯在亮着,非常庄严、隆重。但是下面很安静,前面黑压压全是这些虔诚的教徒在膜拜,但在前面,大昭寺有一盏非常小的酥油灯,这盏灯在黑暗里点亮。 那个时候,那一刻我是被感动了。我说得很抽象,大家可能想象不到。这盏灯在你面前出现,它是温暖的,是希望。那一刻,我觉得我双膝都是软的,泪流满面。不知道是怎样一种情感在冲击着我。那一刻,我爱上光了。 当时觉得很幸运,上天非常眷顾我,让我明白这个光是什么意思。那一刻,我也成为光的门徒。我们经常躺在地上看云,非常快乐的时光。但是从西藏下来之后,我做过很多演出,都受到西藏的那盏酥油灯的影响。我觉得我的光源从那边来,我的灵感都是从那边来。 这张椅子是我的“奶嘴” 后来我做访问学者期间,遇见了另外一个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导师,Jennifer Tipton。当时我每个星期会去听她的课,不知道他们在谈什么。一天,她忽然给我一张条子,我几月几号在华盛顿某个剧场彩排。 在剧场后面,就坐在后面看她。当时觉得,没有什么嘛。 等到彩排、联排的时候发现,完全变成你不懂。后来到2000年,我就考了她的研究生。 现在我开始讲到这张椅子。这张破破烂烂的椅子,不是家具店新买的,在美国我们很多穷学生会去二手店,这张椅子是皮的,25美金,在那个时候也是不贵的。 我很想体验你们这代人当时在外面找工作、刷碗,我没有,我觉得这是一个遗憾。我一直没有打工,因为没时间。我经常就在这个椅子上睡着了。因为实在太累了。 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我有八门功课还要加一门语言,语言是每天要跑去敲卡的,几点进来几点出去,没有这个,不及格。八门功课,每两个星期一个作业,还要到剧场干活、爬梯子,之后回到工作室,手抖着,再切模型、画图,已经不行了。 基本我们就是睡一天,不睡一天,这样熬出来的。这种煎熬,经常让你刚刚坐上椅子,就睡着了。睡几个小时醒过来,还得去干活。 我经常笑称这张椅子是我的“奶嘴”,就很像小宝宝的安抚奶嘴。 我收到耶鲁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有150个剧本的阅读,就是你进来默认这些剧本已经读完了。人家可能三小时、两小时读完剧本就可以做功课了,我可能要花八九小时,查着字典把剧本读完,然后再做功课。 好在我们亚洲人都比较有韧性。这张椅子就是我很好的一个伴侣,一直是我的“奶嘴”。第一年没时间哭,有时间就睡着了,就瘫在那儿了。 安静就是不负责任 到了第二年,更多是文化、价值观的增长。因为价值观不同。比如在美国的课堂上,如果你一直保持很安静的话,老师会说这个同学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你要有自己的见解,你要告诉他,你这样不对,要大胆地说出来。 这又是一种挑战。我不是一张白纸,之前有很多文化的烙印,也教了很多本科生。现在发现很多东西可能跟你想象中的不对,要从头到尾重新学起。我到底应该擦掉哪些,保留哪些,这个时候就挣扎、纠结。 老师就看到了,我有很多的情绪。我功课就做得很草率,就一直问自己,自己为什么在这儿,受这么多的苦?我可以好好地在上戏讲课,为什么我在这里受苦?然后老师说,你这个态度不好,给你一个处分。 我被处分了以后,老师就给了我另一盏灯,蜡烛灯,特别平凡,灯光是照亮别人,不是炫耀自己。 我忽然领悟到,Jennifer Tipton我们为什么称她为圣母。她有一种悲悯,菩萨胸怀,演员在台上,我就衬托着他们,你看不到我,但是我存在,像空气一样。 这种情怀,是一个好的灯光师应该有的一种态度,或者一种人生的观点。那时候我非常感慨,受到上天眷顾,遇到这样一个可以把你心灵的灯点亮的人。 你心里有这盏灯,你有这种悲悯之心,有这样的胸怀,有这样的态度,其实你的梦想,不管是什么,走下去,都是可以实现的。 今天看到大家年轻的脸,我觉得我又看到了另外一盏灯,一盏希望之灯。这样的灯,应该传承给你们,就是如何把这样的一种精神可以传承给中国的孩子们,给中国的下一代,不管做什么行业,只要有这样一种心,有这样一个情怀,心里有这样一盏明灯。我这个光的门徒,肯定是走到底的。但是这个光是你心灵的光,而不只是一个灯泡而已。 谢谢大家。 (演讲实况请关注近期在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海归人生十二讲:【海归人生12讲】王辉耀:开放式人生【海归人生12讲】陶景洲:人生别怕”历史误会”【海归人生12讲】童世骏:在源头经历“全球化”【海归人生12讲】陶闯:归来有点迟【海归人生12讲】于刚:瞬间决策 长久思考【海归人生12讲】高西庆: “一架精妙的机器”【海归人生12讲】王巍:不极致很幸运【海归人生12讲】张军:为了构筑发言权【海归人生12讲】刘西拉:永远奔腾的就是我【海归人生12讲】萧丽河:走下去才叫梦想【海归人生12讲】蒋琼耳:忐忑与上下
2014年3月17日 -
【海归人生12讲】刘西拉: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演讲实况请关注6月中下旬将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东方卫视联合策划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 刘西拉,1940年1月生人。1981年留学美国,1985年回国任教。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1998年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建工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主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讲教授。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副主席,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刘西拉: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我想,大家都认识钱学森先生,他是更早期的海归。 1985年我从美国回来,得到美国土木工程协会的结构科研奖,当时在美国只给这一个,给了我。回来以后,有机会和钱先生一起吃了一顿饭。 后来听说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么多年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一个学术成绩可以和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是不是事实?我想,他讲的是事实。但是我想补充钱先生的一句话,是的,大学里没有培养出杰出的大师们,但是我也想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们确实培养出来一代杰出的一代,是一代人而不是一个、两个。 我出生在1940年。我出生在重庆,也就是重庆大轰炸的时候。我最早的记忆力,什么都没有,就是在防空洞里,看着一张张惨淡的脸。敌机走了,他们跑出来看看自己的房子有没有被炸。 变化,是全世界公认的 1957年,我进入清华大学。第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就是看圆明园。当时,圆明园就烧成这样的几根断柱,那是1900年,英法联军第二次烧圆明园的时候,烧成这样。 1957年,我们知道那是56年前的事情,知道中国贫穷要捱打。但时间过得很快,1957年往后数,2013年,我们的中学同学重新聚在我们的中学。后面低 矮的教室没有了,变成了华丽的建筑物,那正好又是过了56年。 1957年的时候,觉得我们前面只有56年,转眼,又是一个56年。2013年的时间节点上再看1900年的事情,我们就感到中国确实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全世界都公认的。 2013年3月29日,奥巴马到迈阿密港口演讲,鼓励美国人使用“美国制造”,结果你发现了吗?他站在中国“振华”的起重机下面,高喊“美国制造”。当时大家说“振华”应该用东西挡一挡,服务人员用美国的国旗就挡住“振华”二字,在奥巴马讲话的时候,一股风过来,国旗刮掉了。前面的起重机,最靠近奥巴马,被刮掉了,还是中国振华重工,放在奥巴马的头上。 中国现在收购了曼哈顿的一个很大建筑物,美国的报纸上就开始把中国的国旗保围着大楼做了一张插图。中国已经走到世界的中心了,这是一代人艰苦的奋斗才做到的。 我那代人心中的祖国 刚才讲高富帅,这些东西我有点跟不上了。用你们的话,我OUT了。 但是我跟你讲,在我们那一代人里,谁最受尊敬? 我们1963年春天分配的,那时候刚刚发现大庆油田。所以那个时候,所有的同学们第一志愿都是大庆,那时候没有大庆这个名字,写的是车站名字“安达”,所以写的都是“安达”。 第二志愿是西北。西北是什么意思?有很广阔的区域需要我们。西北的什么地方?我们的回答很简单,服从分配。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人。我们班上,几乎没有找到谁填的上海、北京,觉得这个笔要填上海、北京,太重了。一定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是我们一代人的想法。 10分钟里,父亲离开了 我父亲是一个大学教授,我后来一直想要学习我父亲,像他一样拼命工作。 我怎么和父亲告别的?他住在南京鼓楼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我在上海交大有4堂课必须要上,两堂本科的,两堂研究生的课。我和父亲说,我今天晚上回去,明天上完四堂课,我马上来看你。 父亲同意了,我赶快回到上海。 第二天,前两堂课的时候平安无事。再上第三节课的时候,第三节课快结束的时候,手机不停振动。大家知道,我上课中间是不休息的,这时候突然一振动,我就知道不好了,肯定是我弟弟打来的紧急电话。 我破例,我说下面休息10分钟,我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去看短信。我弟弟一个一个的短信写道:父亲不行了。在我课间休息的10分钟父亲离开了人世。 这时候,我看到父亲离开人世的消息,我还要回到讲台上课。我真在想,这件事要不要告诉同学们? 我把同学告诉我自己的孩子,我遇到这么大的孩子我干脆就说了。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这10分钟里面,我的父亲离开了我。 我说,我非常后悔没有在他的身边。但是,我的父亲是一位教师,我知道一位教师是多么珍惜他的讲台。所以,我相信我的父亲会原谅我,因为他是一位教授。下面的同学们,说实在的,真掉眼泪了。我说同学们,我期望、期盼你们中间优秀的同学,能够回到教师这个讲台。 在美国拿个博士有多难 这是赵朴初先生送给我爸爸的一幅字,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讲得太好了,教师就是一个奉献的职业。 去年我得到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的卓越工程教育奖,在得奖的时候,我给大家讲了,中国人是怎么看待教师的职业。我说,教师不是挣钱的职务,下面都笑了。 但是,教师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务,因为希望同学都有一个社会责任,这是最重要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这样从事着我们的工作。 1981年,我和我爱人一起公派到美国Purdue大学。当时我们按土木电机排名是第四名到第六名。我们去之前,老校长找我和我爱人谈了一个话。 谈什么?你们出去之后,要尽快拿办法在美国一流大学拿到博士学位。我要试试看,在美国拿一个博士学位难不难,也是要看一看,我们大学培养质量到底怎么样。我们带着任务去的。结果,我花了3年7个月,硕士、博士11门课,包括硕士、博士论文都考完,我爱人比我用的时间还短,用了3年3个月。 我离开美国的时候,我又有幸拿到美国土木工程协会的结构工程奖。我的导师,是美国工程院的院士,他和我一起得奖。 美国教授在这点上,如果得奖,学生是第一作者,他是第二作者。我们还是能够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回到国内,我们见蒋校长,告诉他,按照文革以前国内一流大学培养水平,到美国拿一个博士学位,应该是不困难的。 江河知道我 在美国,我爱人受一个专业乐团的邀请,演奏中国的钢琴协奏曲。改革开放以后,在美国大陆上第一个演奏中国后的钢琴协奏曲不是专业的,是我们业余的。一演完,下面的观众全站起来,10分钟不停的鼓掌,那是我们显示了中国大学生的素质。 我们又有祖先很好的文化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国家建设好,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我们回想往事的时候,我们这代人都70开外了。什么最让我们感动? 我们这一代人一直想的,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滚滚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默默无闻的就是我。建设祖国的长河里,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不会忘记我。 (演讲实况请关注近期在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的《海归中国》系列节目)海归人生十二讲:【海归人生12讲】王辉耀:开放式人生【海归人生12讲】陶景洲:人生别怕”历史误会”【海归人生12讲】童世骏:在源头经历“全球化”【海归人生12讲】陶闯:归来有点迟【海归人生12讲】于刚:瞬间决策 长久思考【海归人生12讲】高西庆: “一架精妙的机器”【海归人生12讲】王巍:不极致很幸运【海归人生12讲】张军:为了构筑发言权【海归人生12讲】刘西拉:永远奔腾的就是我【海归人生12讲】萧丽河:走下去才叫梦想【海归人生12讲】蒋琼耳:忐忑与上下
2014年3月17日 -
助力创业的三点建议
2014年两会在京开幕,作为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海归人员对两会有很大期待。各方也极力为海归创业提供多种建议和援手,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深入了解国家形势,把握创业方向。 建议一:用国际视野为两会建言献策 两会的召开,是促进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最强的催化剂,海归企业的创办和发展会拥有更宽广的平台。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中国国际人才》执行主编王鹤霖表示:“新环境、新契机下,面对掌握了世界发达国家新科技、新思维、新技术的广大海归创业者,如何尽快融入到中国新一轮创新创业大潮中,值得研究与探讨。海归与两会接轨,成为一个新课题。” 王鹤霖主编强调,海归创业者要关注两会前后的国内、国际环境,为自主创业确立战略目标。更重要的是海归应积极发挥自己国际化视野的作用,主动创造机会与两会代表委员沟通,让更多的来自海归群体的声音传到两会,参与到未来国家政策的建言献策中来,为国家的发展和海归创业环境优化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建议二:挖掘和把握留创园的资源 去年两会以来,一系列对海归创业发展的利好之处相继显现。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科技局积极落实,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归创业顺利开展的具体政策。副局长陈顺明介绍说,他们跟进政策,及时调整,其中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龙城英才”计划和“千人计划”,取得了很大成绩,不仅产业园吸引到了海归人才,更让入园的海归受益。 留创园通常具有较为成熟的发展体系,对两会精神和国家政策相对敏感,能及时准确地作出有效的调整。海归人才对创业园具体政策的把握不失为创业的捷径之一。其次,创业园中有很多成功创业的老海归,他们的经验更是值得新海归学习的财富。“老海归”带动“新海归”创业,是眼下“新海归”回国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创业模式。 建议三:调整自我努力适应软环境 海归回国后,难免有些“水土不服”,在创业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创业“环境问题”是海归关注的重中之重。“环境问题”,既包括亟待解决的大气环境、生存环境等“硬环境”,又包括人文环境、创业环境等“软环境”。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将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这些举措将有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上对反腐倡廉的重视,将为海归创业提供更加可靠的软环境。 面对复杂的创业形势,海归必须调整心态,在看到今年和往年两会致力于改善国内创业生存环境的同时,也要积极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业。
2014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