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中国市场》刊登CCG文章《中国新型智库功能定位的思考与建议》
2014年5月期《中国市场》杂志刊载了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博士撰写的研究文章《中国新型智库功能定位的思考与建议》。 文章的摘要内容: 国外智库功能与定位通常包括政策服务、启迪民智和人才蓄水池三个方面,为社会管理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结合国外智库发展概况以及中国发展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智库应借鉴国外智库的功能与定位,应建立百花齐放的格局体系、定位战略性长期问题的研究、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功能、发挥人才储备和旋转门的功能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关链接:http://www.zgsczzs.com.cn/
2014年6月23日 -
走国际化之路 做智库先行者
《中国慈善家》杂志人物专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博士—— 中国新闻社主管的《中国慈善家》杂志2014年第五期,刊登了该刊对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博士的人物专访。该专访回顾了王辉耀会长从海外回国创业前后的人生成长历程。专访从“搭建平台”、“海归献策”、“智库国际化”三个不同的创业层面,讲述了王辉耀回国创业发展的亲身感受及未来的梦想。 文中对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团队所具有的国际视野与全球化研究战略,进行了重点阐述。从“国际人才竞争战略”到“千人计划”,从“国家绿卡待遇完善”到“人才签证”写进人大立法、从“中国海归创业支持启动计划”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十大模式”等,CCG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都成为了国家相关政策出台的参考依据。 尤其在“智库国际化”采访板块,再度提到了2014年4月17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办的“智库与中国发展”专题圆桌研讨会,聚合了多位国际上知名智库专家、学者,对建立与发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言,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从中国发展国际智库的角度,给予了充分的理论论证与实践探讨。
2014年6月23日 -
《世界移民报告(2013)》中文版在京面世 引起各大主流媒体热切关注
2014年5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世界移民报告(2013)》中文版发布会,首次通过从国际移民组织(IOM)的权威专业视角,对整个全球的国际移民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专业度极高的梳理与概述,并针对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范围内“移民福祉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地数据分析与论述,并对国际移民幸福感的检测、评估、变化,进行了非常专业化的剖析与解读。 本次《世界移民报告(2013)》中文版得以面世,在得到了国家各相关政府部门密切关注的同时,更得到了众多主流新闻媒体的热切关注与跟踪报道。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跟踪统计,在发布会举办后的当天,截至到晚上22点,各大主流媒体网络版都纷纷发表了对这部《世界移民报告(2013)》中文版的集中报道,并对报告中的热点国际移民话题,进行了新闻评述与读解。《China Dailly》中国日报及时以英文对本次发布会进行了英文报道,题目为Migrants to China on the increase, report shows。 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新浪网、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凤凰网等都以“《世界移民报告》中文版在京首发”为主标题,“移民福祉与发展”成为主题为副标题,对该报告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与评述。文中称“国际移民组织的《世界移民报告》系列,首次以中文版在全球中文世界面世,填补了这一权威国际移民研究成果在全球发行领域的一个空白”。国际移民组织,即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IOM)的中文名称,是世界移民领域唯一的全球性政府间组织,曾连续多年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已成为国内外世界移民政策的制定者、研究者以及移民从业者的重要参考。 而作为本报告的中文版翻译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国研究国际人才和人口流动,国际移民问题方面的领先智库,已连续多年策划出版了有关中国留学[微博]生、海归和国际移民等方面的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当时也得到了《中国日报》、《中国新闻周刊》、东方卫视等很多新闻媒体的大量集中采访报道。 中国新闻网以“中国渐成有吸引力移民目的国,国际移民大幅增长”为题,指出“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自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的国际移民总量增长了35%。 人民网根据报告显示的权威数据,以“中国国际移民总量十年增长35%”为标题,进行了集中评述与分析。据报告显示:仅2010年中国有国际移民超过68.5万人,较2006年相比,持有许可证的外籍人士数量也增长了约29%。中国的经济快速全球化与人口结构变化,顺应了未来国际移民流动化发展的大趋势。 新华网当天以“报告显示更多人移民中国”为题,引述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斯温的话“中国正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报道中指出:《世界移民报告(2013)》中文版,更关注移民本身。斯温总干事“希望报告能够为中国的移民政策制定者、研究者以及移民从业者提供参考”。 腾讯网以“《世界移民报告》发布 聚焦移民幸福指数”为题,指出:《世界移民报告》中文版的面世具有十分重大而积极的意义。尤其“随着国际社会对于如何以移民更好地促进发展的讨论持续升温,以及衡量人们幸福感的兴趣不断增加,最新的《世界移民报告》是以“移民福祉与发展”为主题,聚焦移民者自身,探讨移民过程对移民者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目前对于移民者的福祉研究还寥寥无几,本报告则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世界移民报告2013》引用了著名的盖洛普民意调查及其结果,该调查对全世界移民者的福利状况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全面的评估,涉及全世界150多个国家的2.5万名移民者和44万当地居民,涵盖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盖洛普民意调查主要通过考察影响福祉的五个因素,即职业、社交、财产、健康和社群等,通过综合考虑这五个维度,揭示出移民者福祉的完整图景。问卷尤其强调移民者的主观幸福感,设计的问卷不仅包括了与移民者客观生活状况相关的问题(比如收入水平、住房条件、工作环境等),还包括了移民者主观看法和感受的问题(比如生活满意度、社区归属感等)。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官方网站,以“聚焦移民幸福 关注北-南移民——《世界移民报告》中文版在京首发”为题,对报告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重点论述。指出:移民并非只是南-北,四种移民路径全面聚焦。《世界移民报告2013》探讨了移民来源国和移民目的国的不同会给移民的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如何带来不同的影响。以往的报告通常只关注南-北移民(即从中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迁移)。但是,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仅有约35%的移民者是南-北移民,而南-南移民至少占总量的34%,北-北占25%,北-南占6%。可见除南-北移民之外,其他三种路径是不可忽视和低估的。报告特别关注了北-南移民趋势,虽然北-南移民仅占移民总量的3%-6%(在700万到1300万之间,2010),但是,这一数字正在不断增加。北-北移民通过迁移获得的收益最大;南-北移民经济状况得到改善,但情感与地位受损;北-南移民:动机与迁移类型不同,结果差异很大;南-南移民者认为不如留在家乡发展。
2014年6月23日 -
麦可思: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91.4%
又到一年就业季。2014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727万,再创历史新高。有评论认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就业似乎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然而,6月9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4%,比2012届90.9%略有上升,比2011届90.2%上升1.2个百分点。 就业率稳定 报告显示,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8%,与2012届(91.5%)基本持平,比2011届(90.8%)上升1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比2012届(90.4%)略有上升,比2011届(89.6%)上升1.3个百分点。 麦可思首席专家王伯庆认为,在目前经济继续增长与新增劳动力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可以消化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持续增长,所以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稳定。 民营企业/个体,仍然是2013届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51%的大学生就业于中小型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对大学生的创业资助一直在2%以下,数据显示,2013届毕业生获得的政府资助,本科生为2%,高职高专仅为1%。教育专家认为,国家在引领大学生创业方面要将资金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2010届毕业三年后收入翻番 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呈现上升趋势,但增幅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同期增长速度。2013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3250元)比2012届(3048元)增长了202元,比2011届(2766元)增长484元,三届增幅为17.5%,低于同期城市居民上涨幅度23.2%。其中,本科毕业生2013届(3560元)比2012届(3366元)增长了194元,比2011届(3051元)增长509元,三届增幅16.7%;高职高专毕业生2013届(2940元)比2012届(2731元)增长209元,比2011届(2482元)增长458元,增幅18.4%。2013年城镇居民平均月收入(2462元)比2012年(2247元)增长215元,比2011年(1998元)增长464元,增幅为23.2%。 在2013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经济学(3775元),最低的是教育学(3151元)。在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交通运输大类(3167元),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2519元)。 2010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5301元(本科为5962元,高职高专为4640元)。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479元(本科为2815元,高职高专为2142元),三年来月收入增长2822元,涨幅约114%。 本科管理学门类就业率居首 报告显示,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93.5%),最低的是理学(88.1%);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材料与能源大类(92.1%),最低的是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和旅游大类(均为88.3%)。 从三届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本科学科门类中的管理学、法学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上升,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的财经大类、医药卫生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上升。 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2014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对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10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半年后调查)。 麦可思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目前已经调查了2006届~2013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从2010年开始,麦可思对之前调查过的全国2006届~2010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再跟踪调查。《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2014年报告是第六次年度报告。 文章选自中国经营网
2014年6月18日 -
龙永图:养老产业是未开垦地 可创造上千万就业岗位
龙永图,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 老龄化问题将深刻地影响中国。社会化养老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养老事业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当中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我国经济转型目的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而衡量经济质量发展好坏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民生是不是得到改善;二是社会是不是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稳定。从这两方面来讲,发展养老事业可以同时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目前我国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2亿,10年以后将超过3亿,养老事业关系到两三亿人口的生活、健康、稳定、幸福。更何况是这两三亿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特别是在过去30年中,为改革开放的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仅靠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险,远远不能为民众提供足够的养老保障。经验也证明,政府大包大揽的养老体制不可持续。 比如说日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过程中,日本政府实施“国民皆保险”制度。国家负担老年人大部分医疗费用。退休金、医疗费用、老人护理费用等等财源,均来自日本发行的国债。换句话说,日本老人的社会福利,现在是靠国家借钱维持的。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债务水平为GDP(经济总量)的60%~70%,进入2013年已经超过GDP的200%,这对该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困难。 大包大揽会让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走到国家社会保障濒于破产的地步。我们老龄化虽然还没有真正到来,但是我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已超过了经济总量的50%。 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就是要使政府的公共债务水平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要想有力地控制债务水平,就必须应对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资金压力问题,避免重蹈许多发达国家因为养老保障而面临重大困难的覆辙。 从这个角度讲,养老事业社会化,对促进我国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养老事业的支出单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通过全社会来支持养老事业,才可能使我国政府的债务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才可能保持我国宏观经济在中长期内的稳定增长。 同时,养老产业,包括健康产业是我国扩大内需、发展服务业的支柱产业。目前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 大家都知道,服务业的单位GDP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比制造业和其他产业单位GDP所能够产生的就业岗位要高30%,这就意味着,我们大力发展服务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仍然可以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民生水平的提高,继续保持社会的稳定。 所以,养老产业、健康产业是我国产业调整当中出现的一个朝阳产业,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一个未开垦的富矿。30年内我国老龄化市场规模将会超过万亿元人民币,更不要说在发展老龄产业当中可以创造上百万、上千万的就业岗位。 老龄化对我们是一个挑战,但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重大机遇。搞好养老产业,在全社会培育尊老爱幼的大环境,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服务产业和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 有人讲,这几十年来人类文明有两个重要成就,一是人类变得越来越长寿,另一个是大多数人变得越来越富有。长寿和富有是人类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以积极的态度把养老事业搞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努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宋明霞根据龙永图在爱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生命时报联合举办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整理。)
2014年6月16日 -
曹德旺: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理事长。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并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获得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 中国经济网6月9日讯(辜英 林美炳)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针对2014年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的问题独家专访福州市优秀企业家代表曹德旺先生。他谈到,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主要靠廉价的资源赢得市场;改革开放的第二阶段,中国开始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最需要的是钱,没有钱,怎么需?因此,后来很多人就动脑筋,通过做房地产卷钱。而现在已经到了调结构的第三阶段,再不调整的话,我们以后可能连穿的鞋子、衣服也要进口了。 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种种挑战。我们总共才发展三十多年,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产品,更谈不上相应的生产、管理和研究技术。而且跟外国人打交道,还存在着语言、文化的差异。中国“托关系”的那套方法在欧美是行不通的。据我了解,现在对行贿和官商勾结管得最不严的是中国。最后,落实到资金上。要知道在国外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下,只要你的公司运行良好,公司是可以借钱的,只是它们的贷款利率比中国高得多。 总之,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要对自己祖国的建设有担当、有责任。首先应该支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自觉接受经济发展速度放慢。连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没有办法一直加速发展,中国梦想着按照原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加速上去,那么只能叫玉皇大帝帮忙,把天捅破。中国人并不比欧美人强,我们如果还这样一厢情愿的卖土地盖房子下去,不知要用多少年的痛苦换来一时的痛快。 文章选自《中国经济网》(2014.6.9)
2014年6月16日 -
《中国市场》杂志:刊登王辉耀文章《中国新型智库功能定位的思考与建议》
2014年5月期《中国市场》杂志刊载了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博士撰写的研究文章《中国新型智库功能定位的思考与建议》。 文章的摘要内容: 国外智库功能与定位通常包括政策服务、启迪民智和人才蓄水池三个方面,为社会管理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结合国外智库发展概况以及中国发展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智库应借鉴国外智库的功能与定位,应建立百花齐放的格局体系、定位战略性长期问题的研究、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功能、发挥人才储备和旋转门的功能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关链接:http://www.zgsczzs.com.cn/
201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