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CCTV:《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蓝皮书》发布 今年我国海外投资首超外商投入
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提高人才国际化是关键 中国网财经10月30日 10月29日下午,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一本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厅发布。报告认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还较低,应大力提升企业人才的国际化程度。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论坛原秘书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龙永图,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CCG主任王辉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等有关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并做了演讲。 据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CCG主任王辉耀博士介绍,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才的国际化,中国企业距离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雇员本土化还有较大差距。 王辉耀博士表示,根据CCG的研究,中资海外公司员工国际化程度、管理层国际化程度、董事会国际化程度都普遍较低。海外公司雇员以国内员工外派为主,外籍雇员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 王辉耀博士指出,国际化人才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加快建立国际化精英人才支持体系应成为“走出去”企业的当务之急。 报告同时就建立企业国际人才的支持服务体系提出了建议。报告认为, 首先,应坚持把培养国际化精英人才作为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并优化多层次国际精英人才培育体系。 其次,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充分发挥中国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的作用为企业国际化服务。中国在海外有400多万专业人才。这些人士大多既了解中国企业的情况,又熟悉当地的政策环境,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运营管理不可多得的财富。 再次,政府设立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利用市场渠道培养懂金融投资,通外语商务,熟财会法律的国际化精英人才,支持企业在实践中锻炼培养精英人才。 第五,要打造有吸引力的文化制度环境,简化出入境手续。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应急需简化签证申办手续,增加免签国数量,延长停留时间,优化通关手续,在签证、社会保障及居留等方面提供便利。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及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所组成的智库研究机构,并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CCG致力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的研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建立了国际化的智库研究网络,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CCG的宗旨是“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CCG成立于2008年,目前拥有专职智库研究和工作人员60余人,在北京、广州、青岛、深圳、香港都设有分支机构,并在纽约、华盛顿、巴黎和法兰克福设有海外代表,是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 蓝皮书发布会上还同时发布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50强、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50强榜单。这些中国企业国际化企业将受邀参加11月21日23日在三亚将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共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新战略,新发展,新机遇。(文章选自中国网财经,2014年10月30日)
2014年10月31日 -
CCG智库主任王辉耀出席“全国人事人才科研工作研讨交流会”
10月22日,“2014年度全国人事人才科研工作研讨交流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主办,主要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人事人才工作”进行研讨。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出席研讨会,并参与人才研究讨论。王辉耀认为,人才工作是中国创新的核心。推进人才工作关键要转变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 我国日益重视留学人员和国际人才的吸收引进,为这些人才提供便利的在中国居留工作的条件,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是人才工作急需重视的部分,这部分工作对于推进中国人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0月23日 -
中国企业大举进军欧洲
投资者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之际纷纷撤资,但中国企业却反其道而行之,大量来自中国的资金进入那些遭受危机冲击最严重的欧元区外围国家。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存量略高于61亿欧元,落后于印度、冰岛和尼日利亚。但到2012年年底,中国对欧投资存量已增长4倍,达到近270亿欧元。 分析师表示,这股投资热潮可以说标志着中国对外投资模式的转变。预计中国对外投资将在今后10年稳定增长。 研究中国对外投资的专家、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研究总监韩其洛(Thilo Hanemann)表示:“我们看到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大幅增长,尤其是在债务危机最严重时期(展开并购活动)。”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机会主义的收购,因为那时资产价格低廉,但也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长期结构性转变,从确保获得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转向收购发达国家的品牌和技术。” 英国《金融时报》最近就中国在欧投资、移民和雄心的现代轨迹展开了调研。从北京到米兰、马德里、里斯本和雅典,一系列报道揭示出中国在欧洲发展规模、投资动向以及中国投资者和移民的策略——这一切全都与中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走出去”政策密切相关,目的是发现新市场和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 中国对欧洲的扩张并非全都一帆风顺。当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Covec,简称中海外)赢得从华沙到德国边境的公路的建造合同时,北京方面将其誉为中国承包商在欧洲达成交易的典范。 但在中海外成本超支和屡次违反当地劳动法之后,波兰政府在2011年取消了合同,当时该项目开工还不到两年。 最令中海外感到困惑的是波兰的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在公路下方必须为野生动物修建隧道,还有一次要停工两周,以便让青蛙、蟾蜍和蝾螈等7种珍稀动物搬家。 这场挫折在中国商界广为流传,寓意着中国投资者在欧经商或收购时面临的法律和文化问题。然而,即便在市场动荡时期,中海外以及其他先锋企业所遭遇的困难也未影响中国在欧洲投资的信心。 中国年度对欧投资总额相比2011年和2012年的高峰期已有所下降,但欧洲各国的分析师认为,强劲的交易正在酝酿之中,同时有迹象表明,本十年期间中国对欧投资将显著增长。 中国对外投资(以及外国对华投资)的官方数据以不可靠出名,原因是政府在统计中并不计入本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的大部分活动,也不试图确定投资最终流向哪里。 荣鼎咨询和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等独立机构记录了近年中国投资目的地的变化——从资源丰富的非洲发展中国家,转向在欧洲这样的发达世界结盟。传统基金会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持保守立场的智库。 中国私营企业在这一转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德意志银行的数据显示,国有企业是中国对外投资的先锋,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国有企业占到中国对欧投资的78%。在国内,大型国企在电信、交通、能源和金融等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但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显示,从2011年到2013年间,中国私营企业在欧洲并购活动中的份额上升至逾30%,远远高于之前3年里的4%。 美国传统基金会编制的数据显示,中国在某一年的对外投资往往会集中于某个国家。2014年迄今,意大利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投资目的地,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意投资大幅飙升。在70亿美元的中国对意投资存量中,近一半是在2014年作出的投资。中国对葡萄牙的投资在2011年和2014年大幅飙升。中国企业曾经有两年在英国并购活动频繁。自债务危机以来,中国对西班牙的投资逐步增长。 中国对欧投资在增长的同时仍面临多个障碍。美国保守派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学者、一个独立的中国对外投资数据库的编制者史剑道(Derek Scissors)表示:“相对于中国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对欧投资规模仍不是太大,因为欧洲不愿向中国出售其尖端技术,而且它也没有多少中国真正想要的其他资产。未来几年,中国对欧投资额将稳步增长,但不会取得重大突破。” 史剑道说:“中国企业正在收购2亿美元、而非2000万美元的德国企业。” 中国商务部(Ministry of Commerce)的数据显示,外国对华直接投资额去年达到1170亿美元,仍显著高于中国对外投资额(1080亿美元)。 商务部数据似乎表明,在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中,只有对欧投资额下降了,下降幅度超过15%。但该数据似乎大幅低估了实际投资流量,并且没有计入经由香港流入欧洲的投资。 只举一例就能说明官方数据的问题有多大。官方数据传统上将欧洲小国卢森堡统计为中国对欧投资的最大目的地,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往往会利用卢森堡较为宽松的税收和公司结构要求,而在那里注册法人实体,进而通过这些实体向欧洲其他地区投资。 中信银行(Citic Bank)首席经济学家、研究主管廖群预计,到2017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将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对欧洲投资的份额将会越来越高。 中国欧盟商会(Euccc)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将劳动法、人力资源成本、移民法规和“管理风格上的文化差异”视为在欧开展业务的最大障碍。 但突显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迹象是,在已经在欧洲投资的中国企业中,绝大多数(97%)表示他们计划在今后几年加大投资。 延伸阅读:中国私人股本买家的兴起 今年7月,英国广受欢迎的餐饮连锁店PizzaExpress被出售给总部位于北京的弘毅投资(Hony Capital),这突显出有意买入欧洲资产的中国私人股本买家的兴起。 高盛(Goldman Sachs)银行家、在香港为私人股本集团提供咨询服务的伊恩?德雷顿(Iain Drayton)表示:“突然之间,欧洲越来越有兴趣了解这个新的买家群体。许多中国私人股本公司筹集了大量的资本,而且寻求将其投向亚洲以外的地方,如欧洲或美国。” 弘毅投资旗下7只基金管理着逾68亿美元的资产,它属于中国新一代本土投资公司,它们在物色它们认为自己可以协助打开国内市场的海外公司。它们这么做是在效仿国有企业,后者在过去几年先是谨慎试水,随后开始加快收购欧洲的技术和消费者品牌。 上月,总部位于上海的复星集团(Fosun)在最后一刻提交了对Club Med的竞购文件,与意大利私人股本集团Investindustrial争夺这家法国度假胜地运营商的控制权。 银行家们表示,中国私人股本集团不太可能像前些年的那些收购者那样遭遇可信度危机。 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银行家、为复星等中国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埃里克?迈耶(Eric Meyer)表示:“过去,中国企业做出收购决定所需的时间往往比西方企业要长,而且达不到自己引发的价格预期。现在情况不再如此。它们是真正有动力的买家。” 有政府背景的中国消费者集团——光明食品(Bright Food)曾在2010年试图收购生产饼干和雅法蛋糕(Jaffa Cakes)的英国联合饼干公司(United Biscuits),但未获成功。然而,两年后,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公司成功地以12亿英镑收购早餐麦片品牌维他麦(Weetabix)。此后该公司在欧洲的收购还包括法国葡萄酒商Diva Bordeaux。中国的房地产及娱乐集团万达(Wanda)去年斥资3亿多英镑收购了多塞特郡(Dorset)的豪华游艇制造商圣汐国际(Sunseeker International)。 德雷顿认为,这种趋势只会加强,因为中国私人股本集团将有能力支付比西方收购集团更高的出价,从而赢得竞标。(文章选自FT中文网, 2014年10月10日)
2014年10月11日 -
张懿宸:中国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容忍度高于美国
中国网财经2014年9月12日讯 (记者 马艺文)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昨日在出席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重塑中国金融业”分论坛时表示,我国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的容忍度非常高,“如果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在美国市场做同样的事情,美国监管层一定不会这么包容。” 张懿宸称,历史上中国在形成完整的金融系统方面比较落后,因此互联网金融或许可以成为超越美国的机会。“马云说在美国电商不会是主菜,只能是餐后甜品,因为美国的现代商业已经发展得很好了。而在中国,电商有可能成为主菜,互联网金融也具备这个潜力。” 张懿宸表示,我国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的容忍度非常高,“如果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在美国市场做同样的事情,美国监管层一定不会这么包容。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我们的政府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文章选自中国网
2014年10月11日 -
王广发:70%精力放在学校
北京王府学校校长王广发,已连续几年获得园丁奖评选活动的优秀校长奖。虽说他创办的北京法政集团拥有三十几个产业,他本人也非做教育出身,但目前他“把70%的精力放在学校,集团挣钱支持教育产业,实现教育接轨国际、引领国际。”王广发认为,在中国与世界接轨、产业转型的新时代,中国的教育必须与国际全方位接轨,努力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国际复合型人才。 追求全方位国际教育 新京报:王府学校是一所国际学校,在你眼里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国际教育? 王广发:从宏观来看,我认为教育要真正按照产业转型标准来进行人才培养,真正按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速度,把教育、人才、产业、经济结合起来。要正确理解何为国际教育,首先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种国际视野势必给孩子带来国际知识结构的转型、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能够看到世界并适应国际市场,在全球的国际舞台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我认为追求国际教育是全方位的,不是请几个外教就能够满足。在这方面,王府学校追求教学方式国际化、教学教材国际化、教学环境国际化、校园文化国际化、校园环境国际化,利用信息化去满足教育与国际化接轨。 应对多元化国际教育 新京报:你认为王府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特色是什么? 王广发:王府学校用国际课程多元化、师资队伍多元化、考试多元化、应用技术信息多元化来应对国际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我们的学习体制,决定了孩子全方面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他们在这里学习美式、英式的课程,接受美国新教学法,综合提高应变能力、自制力、自信力、自理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用新视觉辩证法看待、判断、处理事物发展。获得各种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思想、开放性思想。这些孩子与国际化接轨,最终会走入发达国家的大学。应该说,我们与其他学校培养孩子的基本标准是不同的,有它的路径,有它的路线图。 教师培训走向国际化 新京报:对国际学校而言,最难的是找到能教好国际课程的老师。学校在师资招聘和培养方面有哪些心得? 王广发:王府学校的师资结构达到“40:40:20”,即拥有40%外籍教师、40%海归教师、20%中教双语教师。学校教师团队每年都与国际一流大学、教育机构展开交流。如和美国北卡各大学教育学院、商学院、教学法研究所有合作项目,选拔老师全程带薪到那里读教育学硕士、博士。还有一些教师中长短期的哈佛教育学院面授、远程项目。 高中全实现移动教学 新京报:王府学校在在线学习、移动教学方面会有哪些动作? 王广发:王府学校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已完全实现了卫星、网络、平板、视频互动。今年,王府学校1270名高中生将完全实现移动教学。王府学校的移动教学应该说完全实现了这样的基本的标准,通过卫星、光纤、计算机、Ipad、手机,通过美国的远程视频教育教学、采取视频互动的模式实现了王府学校及盟校移动教育的重大突破。 投资建国家级实验室 新京报:你认为国内国际学校的发展正处于什么阶段?王府学校在今后有哪些发展规划? 王广发:目前来看,国际化教育规模发展在国内仅仅是一个开始,可以说北京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率先探索了教育与国际接轨,为全国国际化教育的发展起了一个带头作用,或者说样板示范作用。 今后我们会加快推进建设立体综合的国际化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移动教学工具、社会实践活动、教材教法更新引进、教师队伍建设、考试升学指导、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把学校办得更好。 今年我们会投资2500万元建设国家级的实验室,这在全国中学中也是少有的重大决策。据我了解,我们的孩子走进美国大学到了大二、大三根本进不去实验室,尤其是生命科学实验室。我们的孩子要进行国际化素质教育,适应学生试验的国家级实验室在中学必须要有;同时,今年学校也会投入7000多万元,对校园进行改造、博士工作站建设,让其信息化完全符合国际化标准,甚至超越我们国家中学乃至大学的标准。文章选自《新京报》
2014年10月11日 -
关于专家
CCG吸引了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知名人士参与建言献策,以各类形式展开相关智库工作,并在全球范围内汇聚具有政策创新能力、能推动政府决策、拥有国际一流研究成果的专家加盟CCG的全球研究网络。
2014年10月10日 -
陈启宗——谈公益捐赠 论家族传承 话中国智库
日前,陈氏兄弟捐赠哈佛大学医学院3.5亿美元这一新闻成为全球新闻媒体的头条。恒隆地产董事长、亚洲协会联席主席,同时也是CCG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的陈启宗先生一直关注和支持公益事业。在今年2014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做主旨演讲时,陈先生谈到了他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观点,表达了一种秉承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人文理念。 作为拥有香港上市公司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的陈启宗、陈乐宗兄弟宣布,通过家族基金“晨兴基金会”,将向哈佛大学捐赠3.5亿美元,支持该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他践行了他说的话--“用一种制度化、高尚的形式把财富传承下去是一个好的、安全的方法,也能够提升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获得更大的尊重”。陈启宗先生曾在公共场合表示:“几十年来,家里有一个传统,就是钱不留给子孙后代,给他们尽可能好的文化和道德教育就可以了。钱更重要的用途是为了公益事业,用以回馈社会。因这样的家教背景,由我接管家族生意之后,也就从此走上了热衷慈善事业的路”。 在这次接受陈氏家族3.5亿美元的捐赠后,哈佛大学亦表示,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名为“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以纪念恒隆已故创始人、陈氏兄弟的父亲陈曾熙先生。 陈曾熙1960年创立香港恒隆集团,在他去世后,陈氏家族目前仍然为恒隆集团的控制性股东,并于1997年创办了家族基金“晨兴基金”,由陈乐宗担任董事长,投资教育与其他科学、科技相关企业。陈氏兄弟在福布斯杂志2014年香港亿万富豪排行榜中名列第17,净资产合计29.5亿美元。追溯与哈佛大学的渊源,并不难发现,陈乐宗于1975年和1979年在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哈佛求学期间,他父亲陈曾熙曾来校探访。恒隆因此称,家族基金会通过向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捐赠的方式缅怀陈曾熙至为恰当。 这笔3.5亿美元的捐赠,不是陈氏家族首笔在教育领域内的捐赠。此前的2011年,陈氏兄弟还曾向浙大教育基金会捐赠225万元,用于支持“文化中国未来领袖人才”培养计划。1996年始,陈启宗和晨兴集团在北京大学设立助学金;陈氏家族近期另一笔大额捐赠是,1亿港元捐建香港中文大学晨兴书院。陈启宗先生认可儒学的现代价值,强调增进现代人的士大夫精神,他修复了故宫的建福宫花园。 这个典型的香港“富二代”,对他所喜欢的非政府组织、文化和教育基金会,均出手阔绰,而且长期坚持。但对自己的儿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三代”,他却表现吝啬,在儿子工作之后,他就不再提供资助,由其独立发展。对此,陈启宗解释:“几十年来,我家里有一个传统,就是钱不留给子孙后代,给他们尽可能好的文化和道德教育就可以了。钱更重要的用途乃是为着公益事业,用以回馈社会。因这样的家教背景,当先父陈曾熙先生于1986年离世,由我接管家族生意之后,我也就从此走上了热衷慈善事业的路。” 陈启宗先生是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会会长和香港发展论坛召集人,热爱社会活动。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博士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在香港企业家中,像陈启宗这样具有国际视野的不多,关注智库的不多,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不多,在国际和国内都有影响力的不多。忙碌的企业经营管理之余,陈启宗乐于花时间参与、组织智库发展,推动国际交流。据王辉耀所知,陈启宗最近两次组织中国企业家参访以色列,每次参访人员都有二三十人,受到以色列总统和总理接见,推动了两国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他是社会活动家,也是民间外交大使。”王辉耀说。 谈起邀请陈启宗先生出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王辉耀博士说:“目前,陈启宗先生积极推动中国智库的国际化发展,今年他受邀担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在今天8月12日举行的2014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层会议上,陈启宗先生表达了他致力于支持中国智库发展,推动中国智库国际化发展的新理念,他再次强调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智库的建言献策与发挥民间外交的桥梁作用。在2014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陈启宗先生又对来自海内外的留学人员发表演讲--(一)、希望中国下一代没有“出国梦”;(二)、国际人才要做专才,更要做“通人、通才、通士”;(三)、抓紧时间办一些好事,用你的知识、时间、钱回馈社会”。 出席活动时,陈启宗的个人职务,除了注明恒隆地产董事长的身份,现在紧随其后的是亚洲协会联席主席。亚洲协会由美国洛克菲勒家族于1956年创办,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在世界各地都设有海外中心,其宗旨是向世界传播亚洲文化。2011年,陈启宗开始接任联席主席,在此之前,他已担任副主席多年。 亚洲协会并非陈启宗任职的第一个社会机构职务。他的个人资料显示,他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国百人会、雅加达战略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他曾任世界经济论坛理事会、美国东西方文化中心、太平洋国际政策协会、艾森豪威尔基金会以及美国莫琳与麦克·曼斯菲尔德基金会的成员。 1990年代,陈启宗出任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理事会成员。在历届会员中,他是第一位亚洲人。“究其原因,首先是我的生意比较成功,赚了不少钱。试想,别人会邀请失败的生意人出任此等公职吗?当然,单有钱还是不够的,你必须有学问、有思想、有见地,言之有物,还要懂得按国际惯例处事为人,才能获得一点在世界舞台上的发言权。” 除了以智库的形式推动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他还以一个评论家的身份,向外界分析中国、解说中国、推介中国。在香港《明报》《信报》等报刊,陈启宗时常撰写文章,标题总是很宏大,例如《经济危机后的世界格局》《中国之发展为东西方文明共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展望未来三十年:中国的发展愿景》等。 陈氏家族一直有着良好的财富观,乐于主动做公益,而又行事低调,不为求名。陈氏上一代中,陈曾熙将遗产捐出,成立基金会,走在华人圈前列。陈曾焘与夫人许启明于1997年在香港捐资成立思源基金会,支持国内教育和医疗。陈曾焘还是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的校董,以及香港大学教学科研基金创会董事,为教育捐助良多。 除了在智库和文物保护方面的专注和专业,1997年,陈启宗和陈乐宗又在美国共同发起成立晨兴基金会,作为兄弟俩做慈善的重要平台。该基金会捐助支持了美国多所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在中国,晨兴基金会为中国科学院捐赠晨兴数学楼,建立晨兴数学中心。同时,陈启宗还与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一起设立“晨兴数学奖”,以奖励45岁以下达到世界级水平的华裔数学家。 晨兴基金会近年的最大手笔,是捐赠香港中文大学晨兴书院,捐赠额为一亿元港币。晨兴书院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所新书院,每年仅录取大学生300人左右。书院于2006年筹建,2008年破土开建,2010年开始招生。书院院长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里斯。“晨兴书院不仅鼓励学生学习,而且也教他们要服务社会。”陈启宗在书院动土仪式上表示:“他们的努力不但会把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且亦会令他们活得更有意义、更丰足。”此前,香港中文大学拥有四所老式学院: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和逸夫书院,而在晨兴书院的示范下,和声书院、敬文书院及伍宜孙书院纷纷成立。 捐助了众多智库、基金会和大学,陈启宗却从不对外宣扬捐赠数额,每次被人问及,他都回说,“钱是最不值钱的,怎么都往钱那里想?”他认为,“没财富不行,但财富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就个人而言,我可能是全香港每年为不同的非牟利机构筹款最多的人之一。要人捐钱,自己当然要带头做榜样,并且要做的得体,才能够持久。”陈启宗说。(本文根据《中国慈善家》、网易新闻等综合整理)
2014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