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中国新闻网: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开幕 首部企业国际化蓝皮书发布
今日,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致辞。 【中新网11月22日电 今日】,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国家外专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等联合举办。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原亚洲博鳌论坛秘书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龙永图做大会主题发言。 据了解,首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将围绕“2014:中国国际化开启新纪元”这一主题,在三亚展开为期两天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探索全球化发展新模式提供交流合作平台,搭建国际交往桥梁。 据悉,此次会议的召开正值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额即将超过外商对华投资额的元年。“走出去”战略是中国从经济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在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影响下,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不断增长。2002年,中国的对外投资额约为27亿美元,2013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已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78亿美元,短短12年的时间增长了近40倍。今年前10个月中国对外投资同比增长17.8%,达819亿美元,预计今年年底对外投资总额能达到1200亿美元,有望首次超过外商对华投资,实现从资本输出国向资本净输出国的转变。2014年将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分水岭。 同时,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大大提速,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更多地显现出来,如来自人才方面的挑战,风险管理的挑战和企业经营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为此,本次活动还邀请到了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汉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河君;海南航空董事长陈峰等多位业界知名企业家参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分享其企业海外投资经验,为与会者提供宽广的经营思路,活跃思维,为中国企业更加稳妥、顺利地实现“走出去”提供新鲜视角与实践策略。 另外,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国内首部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发布了“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榜单。中国石化、联想控股、中国工商银行等国际化规模大、国际化成效显著的50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三一重工、凤凰出版、万科股份等50家企业凭借创新性和有影响的国际化项目荣登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榜单。并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杰出企业颁奖,向这些成功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致敬! 据了解,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及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组成的智库研究机构, CCG致力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的研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是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组织。(中新网财经频道)
2014年11月22日 -
CCG协办亚洲协会“中国经济改革及其全球影响”研讨会
2014年11月3日下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亚洲协会(Asia Society)和中国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共同为《中国经济改革及其全球影响》报告举行了研讨会,来自中美两国的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商界领袖们就中国经济改革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各抒己见。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最近发布了报告:《避免走进死胡同:中国经济改革及其全球影响》(Avoiding the Blind Alley: China’s Economic Overhaul and Its Global Implications)。作者荣大聂(Daniel H. Rosen)是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在研讨会上阐述了报告的主要内容。著名财经专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贾康,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常务理事陶景洲,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中国研究副总裁及资深研究员、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及汇丰银行(中国) 独立董事肖耿,美国抵押贷款投资公司Javelin Mortgage Investment Corp.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im Woodward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探讨。会议由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杨燕青主持。 荣大聂还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曾参与美国白宫的决策研究,他在报告中为中国不断变化的情况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新视角,并且预测了改革将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报告援引中国政府于2013年11月批准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认为《决定》将开启把中国推向发达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进程,为避免走入死胡同,中国必须进行全面经济改革。根据他设想的情形,如果中国通过实施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设想的改革,建立新规则和机制,让市场来调动资源,这样从目前到2020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增速依然会达到6%;如果改革停滞,中国依然走当前靠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劳动生产率降低,则中国经济可能出现增速下滑,2020年只能增长3%的“硬着陆”情形,甚至出现经济增速骤降,2020年只增长1%的危机情形。 这份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分析报告还发现中国政府正在大多数领域快速地推进改革,但同时也警告中国需要彻底改革治理结构,这样才能实现其经济潜力。他将中国的经济改组归纳为9个维度并分析了其全球影响,并为外国决策者提供了5条对策。他建议中国政府需继续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加强公共服务的质量,保护公平竞争,加强对市场监管,在市场失灵时及时发挥作用,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在接下来的研讨会上,贾康认为“死胡同”一词不是一个很清晰的概念,相对于现在需要避免中国经济落入死胡同或者说僵局,他更倾向于强调中国如何解决好两只老虎-即改革和社会问题-赛跑的难题。中国能不能走向现代化还是落入一个不合意愿的中等收入陷阱而在未来几十年一蹶不振,不是一个“死胡同”能够诠释的,而是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略选择。而且,改革不仅仅在和社会问题,也就是一些人所称的“革命”赛跑,同时也在和中国新生代主流赛跑,中国社会必须了解他们的诉求。在陶景洲看来,中国此轮经济改革带来了一些游戏规则的改变。市场的力量有时确实需要强大的政治意愿作为保障并且发挥推动作用。肖耿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非常契合中国国情,中国政府会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监管力度,因此中国经济不会出现西方式的崩盘。其他与会专家纷纷也对报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相关活动链接: CCG携手亚协、摩根大通举办“领先一步”研讨会 亚洲协会“了解中国行”走入CCG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与亚洲协会会长举办交流午餐会 CCG协办亚洲协会“中国经济改革及其全球影响”研讨会 亚洲协会举办“香港对话”研讨会
2014年11月5日 -
中国网:“智库巡礼”——带你走近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王辉耀,独立社会智库的先行者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在中国最知名的社会智库,其创办者王辉耀在创立这个智库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出现“智库热”。 王辉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协顾问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在加拿大温莎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和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留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和国际管理博士学位(PhD)。这是百度百科中对他的个人简介,兼具学术和社会成就于一身的王辉耀是众多人眼中的海归精英,但是却走着与其他海归创业者不同的路,他从2008年开始,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这所社会智库的建设上来。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智库建设的样板 王辉耀90年代作为第一批海归回国创业。到2002年开始将事业重心转到社会公益团体,创办了欧美同学会商会和2005委员会等。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成了一个契机,不仅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实力,也让王辉耀感觉到,中国的硬件水平已经上来了,但是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还没有跟上。智库,作为最好的融合了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载体,成为了王辉耀的事业重心。而之前的海外学习和工作及回国创业经历、全球化背景和眼光,以及长期创办社团的经历,包括创办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和建言献策委员会的经验,都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每一步都走在别人前面,王辉耀认为,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很重要。他是中国那批最早开始创业的人之一,也是最早开始创办协会和做慈善公益,而等到别人开始投身各种协会的时候,他又将眼光投向了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从2008年开始,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终于迎来了中国智库的春天。 习近平总书记10月27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他提出,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 中央对智库的重视和布局对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来说,可谓重大利好消息。因为无论从定位、特色、规模、布局、专业化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早已开始了实践。 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会民间独立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国内注册有三所研究院。分别是位于北京CBD的智库总部,以及位于广州的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和位于青岛的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及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所组成的智库研究机构,并与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CCG致力于中国人才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建立了国际化的智库研究网络,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CCG的宗旨是“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 成立于2008年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不仅拥有专业的研究团队,还身体力行地搭建全球化的专家网络。目前拥有专职智库研究和工作人员60余人,在北京、广州、青岛、深圳、香港都设有分支机构,并在美国纽约、华盛顿、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和澳洲悉尼设有海外代表,是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 这种运营模式吸收了国外优秀智库的经验。为了使智库更专业,智库创办初期,王辉耀和CCG的秘书长苗绿还专门访问了30多家国际智库,并且王辉耀还去美国布鲁金斯智库做访问研究员,又去哈佛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很长时间,专门研究智库。这些考察成果后来都运用到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运营当中。在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大国智库》中,他和苗绿还专门介绍了国外顶级智库的运营模式和对在中国运营智库的心得体会。 成熟智库的三种基本要素:研究+出版+活动 智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影响决策,在跟海内外人才接触过程中,王辉耀发现国内在国际人才研究领域很薄弱,因此从2004年出版的《海归时代》开始,他就对中国人才领域进行研究,2007年又出版了《当代中国海归》8本系列丛书。在这种积累之上,才在2008年把人才研究落到智库上面来。 2008年,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就参与了中组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王辉耀担任了国际人才竞争战略专题研究组组长,负责研究“实施更开放的人才政策”部分课题,最后这个项政策研究也帮助促使了中央政策“千人计划”的诞生。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目前已经成为在国际人才领域研究国内最顶尖的智库。他们的产品覆盖面很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给各个主管人才的部委和社团做课题、研究报告。政策研究服务对象包括中组部、统战部、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务院侨办、侨联、科协、欧美同学会等等,真正做到了为政府建言献策的智库功能。 另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还会承接一些反应社会热点问题的课题,例如对海归社保问题的研究、海外华裔卡的建议都获得了有关领导的重视。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针对各种议题的建言献策会通过每月固定的几份报告递交上去,同时还会每年推出四到五本蓝皮书。众所周知,蓝皮书的出版要经过皮书论证委员会中一批专家的论证,门槛很高,相对于一般智库一年平均出版一本蓝皮书的频率,每年四到五本的蓝皮书出版数量在中国的独立研究机构里也是最多的。此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每年还会出版几本其他书籍以及三种刊物和数份报告,在出版物方面甚是活跃。 除了承接课题、出版书刊,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每年还会举行三场大型论坛,今年就承办了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国际人才论坛以及即将在11月21日在三亚召开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举办大型论坛,尤其是国际型论坛,是检验智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这一方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走得很靠前。同时,还会不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研讨会,为智库的发展贡献想法。另外,CCG还参与了一部分中组部系统的全国组织部干部培训工作。 王辉耀介绍:“像布鲁金斯一样,国际智库的运作模式基本上也是由政策研究、智库出版物和组织论坛研讨会活动等这三种基本要素组成。” 社会智库对整个行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然而,以社会智库的身份来做政府课题,在中国的思想市场环境下还是比较困难的。王辉耀坦言,“因为政府采购还没有出来,但是因为我们正好在这个领域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所以也会受到重视。我们很荣幸被授予中央人才工作小组人才理论研究基地的牌子,而且我们是唯一一个被授牌的民间社会智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挺有价值的。” 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经验来看,虽然现阶段政府一般不太轻易用社会智库,但是如果智库在某方面的工作特别突出,有很好的成绩,依然慢慢会得到认可。 王辉耀曾在智库中国上发表一篇题为《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更多民营智库参与》的文章中提到,就像邓小平当年提出要发展民营经济来带动中国经济市场形成一样,要搞活中国政策研究和思想市场,我们也需要大力发展民营智库。民营经济可以为市场经济带来竞争,提高效率,同样,民营智库发展也能在中国智库领域引入竞争,发出更加多元化的声音。 开放了民营市场,实际上就带来了竞争的机制,带来了新的模式,会触动整个智库行业,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中国要搞活政策研究,思想市场,需要更好的开放民营智库,就得让更多的民营社会智库发展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传统上的国内民主党派的建言献策渠道,还可以使政府政策决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 随着国家的重视,社会上兴起了一股智库热,如何界定“智库”亟待出台具体标准。所谓智库,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公共政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公共政策有两种影响方式,一种是直接为决策层建言献策,还有一种是影响社会舆论,当社会共识达到一定程度,逐渐被决策层所接收。王辉耀认为,社会智库在影响社会舆论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社会智库还可以通过社会和网络进行舆论引导,发挥社会影响力。而这一块往往是国内传统智库的短板。 “中国梦”原始概念的提出者 多年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思想。最值得骄傲的是从人才发展角度首推“中国梦”概念。早在2009年,王辉耀在《人才战争——全球最稀缺资源争夺战》一书中就提出从国家人才战略角度“打造一个中国梦”。之后又在新京报等媒体上发表了他的文章《中国梦,谁的梦》、《我们需要打造一个“中国梦”》等文章。2011年4月,《南风窗》杂志还发表封面文章,专访王辉耀谈中国梦。 2011年底,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中组部部长的李源潮在会见外国专家千人计划代表时提到:“热忱欢迎世界各国的专家来华工作。现在世界上不仅有一个西方的美国梦,也有一个东方的中国梦。”2012年4月,中组部和欧美同学会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同年6月,王辉耀又亲自筹备和组织,联合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在北京举办了“中国梦回顾与展望论坛——纪念77、78级毕业30周年”,多位大学校长和5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届精英参加,全方位研讨中国梦对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在媒体上和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从2009年开始,持续不断地提出“中国梦”理念与提法,组织研讨会,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和国内外关注,也引起了中央有关部委和社会精英的共鸣,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大量报道。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参加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更高层次、内涵外延更宽更广的“中国梦”理念。四年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对中国梦发展的不断探索和思考,终于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不断打造社会智库政策影响力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中国留学人员研究方面在国内领先,出版了多部蓝皮书报告,参与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课题研究,为中央留学人员政策建言献策。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吸收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建议。除此之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还多次论述和研讨中国的“人才红利”问题。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现在已经被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及。在国内第一届中国人才大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成果颁奖。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关于解决海归社保问题的建言给予重要批示。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称赞CCG多项研究成果,邀请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去中组部讲课。汪洋副总理曾向广东全省领导干部推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出版的《国家战略》一书,并亲自组织广东省委读书会导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还授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人才理论研究基地”称号。 除了政策议题,在社团建言献策方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从“黄金周”到“中国公众假期优化”,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国家公众假期制度的改革,如清明、中秋、端午假日的恢复和建立。以及“海归学”、“国际人才学”、“人才全球化”、“移民赤字”等思想创新的成果也在不断促进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企业家做智库是一种追求更高精神层次的趋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具有广阔地全球化视野,是最早提出“智库要有国际影响力”的机构。智库还是一个崭新的行业,王辉耀认为,现在中国在八到十年的时间里,智库肯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也会有一次大的洗礼。他曾在智库中国上线仪式上提及,中国智库的发展会形成中国民主的新生态,智库声音来源渠道多元化,对于推动中国的民主建设、法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相当于中国的“第五种力量”。 王辉耀认为,目前的任务第一是需要培育市场,媒体需要更多的宣传;第二个方面是需要正本清源,现在的智库热有点类似于当年的经商热,但要澄清智库这个概念:智库并不是咨询公司,智库最核心的工作是影响政治,影响政策舆论或者共识,这个行业的领先智库应该共同创立行业标准,避免鱼目混珠的情况频发最后破坏了“智库”一词的公众形象。 近期频发的科研经费腐败案例暴露了中国现有科研机制的沉疴旧病。王辉耀建议应该更开放思想市场的招投标机制,目前一些具有规模的国家研究基金和政府经费对民营智库还是不开放的。 另外他还建议要更多的发动企业家。中国的企业家需要启蒙,捐钱做慈善还是很基本的模式。其实企业家的最高价值实际上是做智库,这是一种更加有发展意义的回馈社会的方式,美国有很多企业家都是如此。如果通过智库把政策建议做到位,能惠及千千万万的人,远比简单的捐赠要更有价值。企业家做智库是一种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追求更高精神层次的趋势。 《大国智库》推动建设新型中国智库 对于智库的发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是最早给予关注的智库之一,今年8月份,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王辉耀和苗绿所著的《大国智库》一书,不仅全面介绍了全球范围内智库的情况,还专门对中国智库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做了系统的分析。这是一本难得的分析全球智库发展,探讨中国智库发展之道的智库教材,还获得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清华大学公共政策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的亲自作序。正如魏建国所说:“这是一本讲理论和实践结合,思考和实地考察并重的研究世界智库现状和中国智库发展的著作!” 在书中有一部分具体谈到了中国智库的几方面挑战。第一,中国智库界缺乏真正懂智库的人才,第二,需要社会智库来调节智库生态,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改变现在一潭死水的状况。第三,智库的治理机制和运营机制需要跟上。 践行“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孙玉红介绍CCG的目标是“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不仅致力于用思想与智慧影响中国,还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不仅在人才国际化、企业国际化领域为中国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少有的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之路的先驱和典范。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同时也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他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发布会上动情地说:“我想在我最后的这些年头里面,拿出相当多的力量来打造这个智库,使它具有全球的国际影响力。” 会议随即宣布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将于11月21日在三亚举办“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旨在帮助那些正在思考国际化发展的中国企业实现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同时也吸引着那些目前在国外已有着成功运作的国内企业。这将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打造具有专业化水准和国际影响力智库的又一重要事件。(记者 张林)
2014年11月5日 -
中国网:首部企业国际化蓝皮书发布 专家支招企业走出去
中国网财经10月30日讯 10月29日下午,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内首本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厅举行,报告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的各种问题,邀请了国内外在跨国投资领域有深入研究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撰文支招,共同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建言献策。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论坛原秘书长、CCG主席龙永图,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CCG主任王辉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等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并做了介绍和演讲。 这部400多页的有关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蓝皮书是CCG在“走出去”案例调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合作,组织国内外在跨国投资领域有深入研究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编写完成。是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第一本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也是国内第一本由专业全球化智库研究出版的关于企业国际化的蓝皮书。蓝皮书编委会由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担任主任、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副会长王辉耀等担任编委会副主任,CCG主任王辉耀和副主任孙玉红担任蓝皮书主编和副主编。蓝皮书研究编写专家包括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梅新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徐洪才以及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范黎波等资深专家。专家们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好的建议。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在文章中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与趋势,并特别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东道国安全审查提出两方面的建议:一方面需要通过投资协定给安审“立规矩”,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国际投资环境;另一方面还需避免过于严苛和僵化的安审规则,以便给中国自身维护国家安全留有适度空间。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从人才竞争这个国际化竞争的核心着手,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国际化人才短缺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加大全球招聘的力度,提高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发挥国外华人华侨的力量,协助企业海外并购和运营”、“促进海归企业与本土企业对接,形成人才和资金的互补”、“加强本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四条建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有大视野,要以打造全球公司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追求。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根据2014年5月在越南发生的打砸中资企业事件,系统分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治风险,并提出,应对跨国经营政治性风险的原则应当是“事前安排为主,事后措施为辅”,亦即最重要的是通过事前的主动安排降低遭遇政治性风险的概率,其次才是在遭遇政治性风险之后通过补偿、索赔之类被动的事后措施来化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应对跨国经营政治性风险的成本。 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陶景洲则从实务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建议,宏观层面,应建立健全扶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政策和金融制度;微观层面,企业应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创新海外并购融资方式,吸引投资者并降低融资成本。 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教授刘毅鹏认为,在全球价值链(GVC-Global Value Chain)上,“中国主机”和“德国母机”已经形成了紧密的伙伴关系,竞争能力依存性和资源互补性非常强。中国制造行业应与德国企业进行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水平。 来自中介服务机构的专家与企业家还分别从实务角度分析了各国的投资环境以及走出去存在的具体问题,纷纷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招,建言献策。 据了解,对于已经“走出去”和正在“走出去”的广大中国企业而言,该报告对企业把握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认清国际化过程中的挑战,明确发展方向,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竞争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可或缺的参考和工具书。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及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所组成的智库研究机构,并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CCG致力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的研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建立了国际化的智库研究网络,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CCG的宗旨是“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CCG成立于2008年,目前拥有专职智库研究和工作人员60余人,在北京、广州、青岛、深圳、香港都设有分支机构,并在纽约、华盛顿、巴黎和法兰克福设有海外代表,是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 蓝皮书发布会上还同时发布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50强、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50强榜单。这些中国企业国际化企业将受邀参加11月21日23日在三亚将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共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新战略,新发展,新机遇。(文章选自中国网财经,2014年10月30日)
2014年10月31日 -
中国新闻网:APEC峰会前夕中国智库吁加快亚太经济一体化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 丁栋)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9日在北京发布报告称,过去十年中,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未来增长势头也最为强劲。智库专家指出,加快亚太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将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减少阻碍,创造动力。 这部《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分析了1310例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研究发现,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投资重地。2004年至2013年十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主要集中在亚洲,年均占比达70%左右,其次是占13%的拉丁美洲和12%的北美和欧洲。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原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APEC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未来中国在亚太区域的投资将进一步增加。在中国对外投资最集中的目的国和地区中,大多数都是APEC成员,2013年,中国对APEC成员的直接投资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9%,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中83%来自APEC成员。 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国际化趋势在亚太地区得到集中体现,其中一大趋势是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愈发活跃。商务部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的占比从2006年的6%增至2012年的13%,在中国对美国的投资交易总数中占比80%,并接近总交易额的50%。 报告分析了中国企业在亚太地区投资所面临的挑战,首当其冲的是政治和法律风险。对于不少刚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对投资东道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规定缺乏了解,往往承受政治压力,并频繁遭遇法律纠纷,导致投资成本增加,随之面临经营风险。 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风险和挑战,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指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自贸区成立有助于消除贸易投资壁垒,为中国企业在亚太投资创造更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支持。亚太地区价值链和供应链发展和整合可以减少区内企业投资的成本,提高经营成功率。如果APEC能加强区内经济技术合作和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建设,对中国企业在亚太地区投资升级能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文章选自中国新闻网,2014年10月29日)
2014年10月31日 -
中国新闻网:首个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榜单发布 中石化居首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 丁栋)首个系统评价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榜单29日在北京揭晓,中国石化、联想控股、中国工商银行位列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的前三甲,三一重工、凤凰出版、万科股份等凭借创新性和有影响力的国际化项目入围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 该榜单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介绍,这一榜单在对2000年至2013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1310个案例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以企业国际化战略、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市场、社会责任和国际化绩效为指标的企业国际化评价体系。 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榜单中,中国石化2013年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三成,海外并购达89亿美元,海外员工超过5万人。排名第二的联想控股的海外收入占比高达57%,排名第三的中国工商银行境外机构总资产逾2091亿美元。此外,中兴的国际市场占比超过50%,海外员工本地化比例达70%;华为65%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海外人才本地化比例近80%;成为中国企业市场、人才、经营国际化的领先者。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原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指出,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和海外投资也将持续发展,这对于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将起到重要作用。这一榜单充分反映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质量、效果,并将不断深入和完善,为中国制定国际化政策和企业国际化战略提供参考。 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榜单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包括实体企业、股权投资基金、境外并购、贸易拓展等不同类型的国际化案例。榜单中,三一重工起诉美国总统的案例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司法维权树立了典范,凤凰传媒收购美国童书出版龙头PIL为中国出版业在海外的首起并购,这些国际化的开拓成为中国企业未来国际化的“风向标”。 (文章选自中国新闻网,2014年10月29日)
2014年10月31日 -
东方卫视:中国企业国际化名单50强发布:中石化、联想、工商行位列前三
企业蓝皮书报告指出:中国2014年有望成为资本净流出国 中新网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 李金磊)29日发布的国内首本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指出,2014年将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水岭,中国有望在今年成为资本净流出国。 这份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蓝皮书称,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6.5%,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突破千亿元大关。 从存量上看,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6604.8亿美元,比2004年的449亿美元高出近14倍,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13位上升到了2013年的第11位。 蓝皮书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指出,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笼罩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阴霾之下,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萎缩,增长乏力,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势上扬。 综合联合国贸发会以及商务部等的统计数据,2014年1-7月,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525.5亿美元,同比增长4%。同期,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为711.4亿美元,同比下降0.35%。 “由于发达国家资金在继续回流、中国对亚非拉等国家与地区的投资不断加快,以及受一些大型跨国并购项目的影响,中国最快可望在2014年迎来对外直接投资拐点,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国。”蓝皮书指出。 蓝皮书称,根据邓宁的投资阶段理论,当一国人均GDP超过4750美元时,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会明显表现为正值,并呈逐步扩大的趋势。而中国人均GDP已超过6700美元,如果市场发展如分析那样,那么2014年将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水岭”,中国将迈入资本净流出国的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张向晨本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今年中国对外投资增速在10%左右,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将达1200亿美元。“中国的对外投资的金额超过吸引外资的金额,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如果今年不能实现,在不远的将来也会实现。” (文章选自中国新闻网,2014年10月29日)
2014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