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王辉耀联合国安理会非正式会议演讲:反对单边霸凌,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
2025年4月23日▲视频 | CCG理事长王辉耀在联合国安理会非正式会议发言
2025年4月23日,在全球化智库(CCG)专家赴美开展“二轨外交”期间,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了以“单边主义和霸凌行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为主题的非正式闭门会议(阿里亚公式会议)。会议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主持,包括安理会成员在内的80多国与会,30余国家代表发言。CCG理事长王辉耀是在开场进行主题通报的两位演讲人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发言的中国学者。在当前全球局势深刻变动、中美关系复杂演进的背景下,王辉耀理事长发出了中国智库的声音,受到与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回应。以下为演讲全文: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讨论全球治理与国际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联合国的创建为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规范奠定了基础,其《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已被绝大多数国家接受并遵守,尤其是倡导的多边主义理念和实践。几十年来,尽管全球格局持续变化,联合国始终在协调国际事务中保持核心作用,世界总体保持和平与稳定,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时代的显著趋势。国家间的相互依存与共同未来的愿景得到了广泛认可与接受,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的理念成为全球普遍的追求。
近年来,单边主义和经济霸凌行径不断蔓延,正在对全球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实现、经济民生和人类福祉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造成深远而严重的冲击。以高关税、经济制裁、技术封锁和脱钩为代表的单边措施,特别是美国主导的强权行为,不仅压缩了发展中国家的外贸空间,干扰其本已脆弱的经济体系,还严重削弱了全球减贫、教育、医疗等关键发展目标的推进基础。对于欧洲等国家而言,美国的单边行动破坏了多边合作的信任基础,加剧了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政策分裂。更为严峻的是,这种违背国际规则的单边主义倾向,正加速侵蚀以联合国和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国际治理体系,使世界政治秩序愈加碎片化、不稳定。在这种背景下,维护多边主义和加强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多边机制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公平、平衡和可持续的国际经济秩序。
因为美国与全球化的政策走势背道而驰,全球经济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世界贸易组织(WTO)于4月16日发布的《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指出,预计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下降0.2%。如果当前形势进一步恶化,全球商品贸易量的下降幅度可能会达到1.5%。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4月16日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和关税政策导致不确定性上升,“这种形势下,全球经济增长将会减速。”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警告,贸易不确定性“前所未有”,将显著下调全球增长预期。这一趋势引起了我们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高度关注。
首先,当前的贸易战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对全球发起的贸易战,破坏了国际秩序,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全球贸易增长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与繁荣,也使得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30年来,全球贸易额从1994年的5万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33万亿美元,增长了5倍多。而贸易战将会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GDP长期占全球总量的25%以上,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约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0%。凭借这些优势,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美元霸权体系中,享受了巨大红利,无疑是自由贸易和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最大受益者。然而,近年来,美国却不承认自己从自由贸易中获益,而是声称不公平的国际贸易,不再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是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破坏者。
第二,美国所谓的贸易赤字,其实是局部性的。虽然美国在货物贸易上有赤字,但在服务、投资和人才等方面存在巨大的顺差。例如,在服务贸易方面,美国的服务贸易额达到了1万亿美元,且顺差高达3000亿美元。此外,美元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美国通过其赤字优势大量购买了全球的资源。美元作为全球结算货币,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这使得美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并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美国的股市也因全球投资的涌入而屡创新高。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美国在货物贸易上存在逆差,但其在某些制造业领域是有意识地进行放弃的。比如,污染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些行业往往不是美国人愿意从事的工作,而且它们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且投资回报较慢。因此,这些产业的转移至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实际上是一个自然的经济转型过程。在此背景下,美国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于高科技、教育、生命科学、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已经使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虽然美国在传统制造业上有所放弃,但这种转变并非意味着美国不再占有优势,而是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国在不同领域展现出各自的优势和互补性。因此,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优势依然显著,但不能面面俱到都是赢家。
第三,贸易战严重阻碍了全球跨国公司的正常发展。全球跨国公司依赖于分工精细、协同紧密的全球产业链,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然而,贸易战所带来的高关税和政策不确定性,不仅不能达成所谓的“制造业回流”,反而严重扰乱了全球经济布局。贸易战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尤为严重。这些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多扮演原材料供应地、初级加工基地或代工环节的角色,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导向型产业。一旦主要经济体之间爆发贸易战,全球需求下降、供应链中断、投资信心受挫,首先受到冲击的往往是这些本就脆弱的发展中经济体。
第四,上世纪30年代,美国也曾以“保护本土产业”为名,对近2000种外国商品征收50%以上的关税,但最终导致美国深陷大萧条,也给世界带来灾难。2018年,美国先后对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每年为关税多支付570亿美元。美国当前仅占全球商品进口的13%,较20年前的近20%有显著下降,这意味着美国难以凭一己之力逆转经济全球化。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一个思维实验显示,假设美国的贸易伙伴保持对其他市场的现有出口增长率,70个伙伴将在一年内完全弥补对美国的销售损失,115个伙伴将在5年内完全弥补损失。
第五,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面对保护主义逆流,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力量也在加速汇聚。中国已对4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零关税措施,旨在更好地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的深化、非洲大陆自贸区的推进、金砖国家的扩容都表明,经济全球化仍然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诉求,不是全靠否定和舍弃全球化,而是呼唤更加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在此,我要强调的是,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回到联合国这个平台,进一步加强对话和沟通。我创办的全球化智库,具有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多年来积极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持续研究全球化进程,致力于全球治理的改善。目前,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需要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