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彭博社专访王辉耀:美国关税大棒将把世界推向中国怀抱
2025年4月11日4月8日,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接受彭博社采访,围绕特朗普新一轮关税措施对全球经济格局、国际贸易秩序以及相关国家经济利益所带来的复杂影响,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等多个热点问题分享见解。
彭博社记者:请您谈谈最近发生的中美关税加码不断升级的情况?
王辉耀:美国目前基本上是在采取一种单边主义、甚至带有一定“霸凌”性质的做法,其行为表现为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随意设定某个数字,简单地得出所谓结论并据此计算关税,然后将其强加于中国及其他多个国家。特朗普此次发动的贸易战不仅针对中国,更是与全球多数国家为敌,这种行为既无必要,又适得其反,最终很可能以失败告终。
美国不应以货物贸易逆差作为攻击其他国家的借口或理由。事实上,这一逆差背后有其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变化。一个较少被提及的原因是,过去几十年,美国经济重心持续向高端科技领域转移,因此,美国主动放弃了许多劳动密集型、对环境不友好、污染较重的传统制造业岗位,并将这类产业外包至海外市场,这正是其产业结构升级的体现。美国实际上已将重工业制造环节转移至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众多劳动密集型国家。因此,美国目前出现的货物贸易逆差是自然且合理的,因为其在如人工智能等高端领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第一个应当理解的关键点。
第二个原因是,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长期保持巨额顺差——至少有3000亿美元。在这一领域,美国并非赤字,而是顺差显著。如果用服务贸易的顺差来对冲货物贸易的逆差,将大幅削减整体的贸易赤字。这是第二个值得注意的因素。
第三个原因是,美国主导着全球商品的支付体系。当前,全球约95%的贸易以美元结算。美国利用这一美元主导的支付体系获取“溢价收益”。当全球大多数交易都以美元计价并通过美国银行体系结算时,美国不仅因此获得额外经济利益,还有能力通过美元发行机制“印钞”。凭借美元的主导地位,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第四个原因是,正因为拥有美元主导权及相关金融体系的支撑,美国得以吸引全球资金持续流入。美国股市持续创出历史新高,几乎吸收了全球超过一半的投资资金。换言之,美国实际上成为了全球资本的最大“磁场”。
最后一个原因是,美国不仅从全球收获服务、美元和投资,还吸引了大量人才。他们从世界各地吸引高端人才,形成了巨大的“人才顺差”。因此,如果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美国实际上只有在货物贸易上存在逆差,而在其他关键领域都处于巨大的顺差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世界是公平的,并不像美国所宣称的那样,“被全世界占了便宜”。相反,在某种意义上,是美国从世界获取了巨大利益。
彭博社记者:那么,您认为这些关税在多大程度上是中国所理解的那种“遏制中国”的更大战略的一部分?或者说,它更多是出于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作为一种政治工具?
王辉耀:我认为这两方面可能都有。
一方面,我理解特朗普提出“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这个口号时,确实是想通过某些政策来振兴美国。但另一方面,美国国内也存在一个跨党派的对华负面共识,因此这些关税政策既是为了迎合国内共识,也是美国精英阶层对华态度的反映。从这个角度看,这项政策可谓“一石二鸟”——这正是特朗普正在做的事情。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特朗普是一个更讲求“交易”的人。他追求的是实际利益。他本质上是个商人,处事风格非常“交易型”。迄今为止,他其实也对中国说了不少好话,比如“中国领导人是我的好朋友”、“中国很好”、“中国的教育更优秀”,还有“我想访问中国”等等。他对中国的公开表态上很多是偏正面的。所以我不排除他未来会寻求与中国达成某种协议、改善中美关系的可能性。
毕竟他并不像拜登那样,是一个注重安全议题或者意识形态的人。他可能对所谓“民主对抗专制”的叙事并不感兴趣。
彭博社记者:如果您认为中美之间仍有达成协议的可能性,那为什么中国还会选择加征反制性关税呢?难道不应该像其他一些亚洲国家那样,打个电话,说:“我们来降低关税吧”或者“我们来谈一笔交易”?中国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回应方式呢?
王辉耀:其实,中国在最开始就已经这么做了。当时特朗普以“芬太尼”为借口,征收了20%的关税。你可以查查拜登政府时期的一位前助理国务卿负责这方面工作,他前不久还在《纽约时报》上发文,说中国在打击芬太尼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他负责与中方就芬太尼问题的谈判,并表示目前合作进展良好。2024年,美国因芬太尼导致的死亡率下降了27%,这正是因为中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当然,还可以继续努力,但中国已经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如果美方希望进一步推进合作,可以像拜登政府那样派出安全官员,进行对话,持续沟通,建立某种互信与合作机制。而不是像特朗普这样,拿“芬太尼”当借口,对墨西哥、加拿大甚至中国都征收芬芬太尼的关税。
当特朗普征收20%的关税时,这一举措是全面施加的,并未针对特定产品类别。中国当时的回应其实非常克制。第一次反制时,只对80个类别的商品加征了10%的关税;第二次,又新增了20个类别。也就是说,中国总共只对100个左右品类征收了10%的关税,反应十分温和。正如你所提到的,中国在第一次就已经做出了相当理性的回应。
但如今,中国再次作出反制回应。这也可以理解。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需要维护国家形象和基本尊严。即便是欧盟和加拿大,在面对类似的贸易打压时,也都表达了反制意愿。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在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贸易霸凌时,做出一定程度的回应是合情合理的,也是一种为其他国家做出的回应。
实际上,美国的这种贸易政策最终将对美国自身企业造成严重伤害。比如特斯拉和苹果——它们的大量产品都在中国制造,80%的苹果和50%特斯拉出货量来自中国,这些企业将在本轮关税政策中首当其冲,尤其是苹果和特斯拉对美出口将直接受损。沃尔玛全球采购中有60%来自中国,以前更是高达80%,它们同样会受到冲击。
彭博社记者:你怎么看未来中美关系的理想状态?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希望看到一个怎样的美国政府——无论是由特朗普领导的,还是其他人领导的?即便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对华态度也明显趋于强硬,那么,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理想的局面是什么?
王辉耀:美国新一届政府已上台两个多月,理想的情况是,现在应该派国务卿、财政部长、商务部长等高级官员访问中国,或者邀请中方对应的官员访美。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莱特希泽贸易代表和刘鹤副总理经常来回访问磋商。我们应该恢复那样的对话机制。正如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发言人多次所说,贸易战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通过沟通、对话和谈判来解决。这才是正确的方式。而现在双方在相互加征关税、隔空喊话,却没有真正展开实质性的对话。我认为,恢复对话是当务之急。
第二,我认为特朗普总统甚至可以访问中国,或者邀请中国领导人访问美国。这种元首外交对于解决当前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至关重要。同时,我们也需要为未来四年特朗普政府的第二任期中美往来制定一个全球性合作计划。两国政府可否举行一次高峰会谈。
第三点也非常关键:特朗普总统在就职演讲中曾表示,他希望成为一个和平的总统、一个团结的总统。要实现这一目标,他离不开中国的合作。特朗普总统还曾说过,如果中美携手合作,世界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中美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特朗普目前正在调解俄乌战争。他表示,美国不会派遣军队,应该由欧洲部队和非欧洲部队参与。其实非欧洲部队可以指来自印度、中国和巴西。接下来,我们可以引入联合国。俄罗斯已经表示需要联合国,因此我们可以派遣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和平不应仅由北约和欧盟来保障,还应包括金砖国家和联合国的参与。
美国在实现和平的“临门一脚”上离不开中国的协助。不仅是在俄乌问题上,还包括巴以冲突,伊朗以及朝鲜半岛的核问题。如果特朗普希望成为一位“和平总统”,希望赢得诺贝尔和平奖,那么他就需要中国的合作。发动贸易战是一种非常低层次的手段。我们的目标应该更高——维护全球和平与秩序,让美国在世界和平此基础上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如果世界陷入混乱,美国又如何能伟大起来呢?
彭博社记者:你认为当前中国关于如何应对美国的讨论是什么样的?官方的表态似乎是“以斗争促合作”“以牙还牙”,但是否存在关于回应方式应当如何拿捏、如何更为克制的讨论?因为看起来,每当中方发出强硬回应,特朗普的做法就是“好吧,那我就再加更多关税”。
王辉耀:正如前面所说,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美国需要考虑到这一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尊严、面子和价值观。中国不是某些小国,为了和气生财可以恳求美国放弃关税。中国是一个大国,我认为它需要得到一些尊重。
我想,如果美国宣布:“好吧,我将派商务部长去中国进行谈判,”或者“我邀请中国的贸易部长来美国”,那将是更好的做法。
彭博社记者:正如你所说,中国经济规模确实很大,但也面临一些困难,不能轻描淡写地说。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承受当前这一轮关税?中国的经济模式应对这一轮新关税有多脆弱?
王辉耀:我认为中国已经非常习惯这种情况了。我们经历了特朗普贸易战的第一阶段。与美国的贸易曾占中国总贸易的20%,现在只有大约12%到14%。这意味着对美国贸易的依赖大幅下降。
此外,中国现在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更多了。中国一半的贸易是与“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的,70%的贸易是与非G7国家进行的。所以中国显然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中占据了更多份额。例如,中国现在与非洲的贸易更多了,并且中国已对43个最不发达国家全部税目给予零关税优惠。
所以我认为,最终美国可能会促使其他国家与中国开展更多贸易,且美国可能会在这场贸易战结束时失去其作为贸易大国的地位。
彭博社记者:现在,全球南方和亚洲的国家正试图与特朗普进行谈判。从长远来看,您认为这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在与中国的关系方面?
王辉耀:东盟和全球南方国家可以就关税问题与美国谈判,但他们最大的贸易伙伴是谁?不是美国,而是中国。俄罗斯、巴西、东盟以及许多其他国家都是如此。我认为他们和美国谈判没问题,但他们对中国的依赖更大,可能比对美国还要大。他们的经济与中国及这一地区高度融合。
美国确实可以造成一些干扰,但归根结底,各国必须计算自己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要与中国合作。因此我不认为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外界也能看到中国是在进行自我防卫。发动贸易战的不是中国。中国依然希望维护自由贸易、世贸组织以及多边贸易体系。中国是在“向上竞争”,而美国则是在“向下竞争”——这种对比非常明显。最终,这将使中国在道义上比美国更具吸引力。因此我认为,美国的损失可能会比中国更大。
中国经济将在人工智能革命、丰富的人才储备、绿色转型,超大市场规模以及多种协同效应的推动下持续稳定发展: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港口网络、铁路网络、5G网络和航空运输体系。中国会挺得住。是的,中国确实存在增速放缓的问题,但这并不是混乱,中国也没有崩溃或陷入深度衰退。整体而言,中国依然表现良好。
过去几个月,中国经济已经展现出明显且稳定的复苏势头。我相信贸易战会带来一定影响,但中国有能力应对。中国曾经承受过苏联的压制,也经受住了美国的遏制。我相信中国完全有经验、有能力走过这一关。
彭博社记者:我在想,您是否认为这会成为中国深化与全球南方国家和亚洲国家在贸易与地缘政治关系上的一个机遇?
王辉耀:是的,中国已经在加深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中国现在是金砖国家的领头羊,而金砖国家在全球GDP中所占的份额已经超过了七国集团(G7)。还有一点是,特朗普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正在促使其他国家与中国合作得更紧密,即便他们表面上在与他对话,但实际上他的行为是在把他们推向中国。但实际上美国作为贸易战始作俑者,美国应该降温贸易战关税战,为全球的经济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对美国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