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 对话王辉耀:越开放,越发展,越安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2025年4月1日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然而,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速,为经济全球化蓄积了新的动能。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如何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中国企业“出海”热潮下,如何真正融入当地市场?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如何参与制定新的AI国际治理标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第一财经对话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
WTO发展遇阻,如何推进?
第一财经:我们关注到当前国际贸易问题,它的解决机制正在发生重构,应该怎么看待WTO的功能,以及在WTO的功能受限的情况下,国际贸易问题的解决机制是什么?
王辉耀:中国2001年加入 WTO(世贸组织),全球化一路高歌猛进。那么整个世界实际上也是这样,我们见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都是和全球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分不开的。那么,这里边有个问题,比如说美国现在突然发现,他觉得他在这里边好像没有得到更大的利益,开始退群,或者边缘化,包括 WTO在内。特别是 WTO受到很大的阻碍。因为WTO是协商一致的原则,如果说美国在里边不发挥任何作用,甚至起到倒退、阻碍的作用,WTO就基本上被边缘化。
但是我觉得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比如说中国现在成了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伙伴。去年9月份,我们全球化智库在WTO、在日内瓦举办了关于维护全球化自由贸易,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官方边会。我们当时得出的观点是什么?WTO改革发展不能停止。比如说亚当·波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总裁就说,美国现在减速了,我们现在甚至没有来支持WTO,但WTO改革发展千万不要停,一定要继续往前走,欧洲跟中国一定你们可以,包括其他南方国家,一定要合作起来推进。
最近,我也去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在巴黎的办公室。他甚至说,WTO,可以先考虑美国不在,WTO先暂时减少一个,但是WTO的议程不能停。所以我觉得WTO对全球的多边贸易体系的支撑至关重要。当然WTO不是完美的,需要进一步地提升。美国现在暂时“不作为”可能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可能会推动其他国家更多地联合起来。可能会对中国的期待更大。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个好事,中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何推动加入DEPA和CPTPP等协定?
第一财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积极推动加入两个关系协定,一个是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另外一个是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加入这两个关系协定,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接轨的?
王辉耀:中国在某些方面已经走得很前面,但是在跟国际的对接、沟通、交流、对话,甚至排除地缘政治的干扰方面,还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我最近刚刚去了日本,日本实际上也是很多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如何能够更好地借助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来稳定区域多边和全球多边的经贸发展的新态势。
亚洲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那么CPTPP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包括英国也加入了,韩国也在加入,中国也在申请加入。我们可以对标CPTPP,可以先行先试。我们23个自贸区可以先把这些CPTPP的标准都行使起来,比如说环境保护、劳工标准、数据流动、国企改革等等这些,我们可以都做起来。
至于说到DEPA就更有希望了,因为它本身是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几个国家发起的,跟中国关系非常好,我们本身就是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国家。放上议事议程,就拿出当年加入WTO冲劲或者干劲。因为我们已经尝到了多边化、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好处,CPTPP可能就是个小WTO,对吧?我们加入,肯定会对我们好,而且我们现在也不怕竞争。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到了中国尽快要加入CPTPP的时候,应该及时地推动。
第一财经:在您的观察,我们离加入这两个协定可能还要多久?
王辉耀:实际上,现在我们迎来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原来比如说中国不加入CPTPP,没有能够那么快加入,或者说这方面比较困难,是因为日本和澳大利亚,他们觉得是在给美国守着CPTPP摊子,以后美国还可能再回来,他们觉得这还是原来美国发起的一个事。但现在如果特朗普完全是一个单边,反多边的一种执政的方式的话,日本跟澳大利亚甚至包括英国都很想,我们是不是要,就像我们刚才讲WTO那种一样,我们要先把它推动起来。那么吸纳中国加入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推动全球贸易。
另外一方面,如果说越南能加入,如果马来西亚这些国家能进入,中国为什么不可以?我觉得完全是有可能。所以我们可能需要更进一步地加大推动,对中国肯定是越开放,越发展,越安全。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欧盟“碳关税”挑战?
第一财经:欧盟将从2026年开始加征“碳关税”,这将会冲击像钢铁这样的行业。从企业层面以及政府层面,应该如何应对?
王辉耀:其实中国已经有很多经验。比如说中国企业已经全球布局。中国实际上在绿色能源、清洁能源方面做得非常好。对这些绿色产品的需求,对于这些低碳税的产品的需求会加大,另外一方面,中国碳关税的交易也比较成型。所以我觉得中国也在不断地有一种新的应对方式,来应对这种所谓的“碳关税”对我们的影响。
企业“走出去”大潮下,如何真正“融进去”?
第一财经:中国企业有很多的应对策略,比如说走出去在海外来设厂、来投资,中国企业在“出海热”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从摸索逐渐走向成熟的做法和策略?
王辉耀:像中国的这种领军企业,像比亚迪,像宁德时代等等,已经在全球布局建厂。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新的没有开辟的领域,世界500强都在中国有很好的企业,中国企业和他们结合起来,走向世界是一个新的模式,还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就像当年跨国公司到中国都是跟中国企业合资一样,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就要单打独斗走出去?我们其实可以和这些跨国公司的企业结合起来,500强企业结合起来,利益共沾、利益共享,一起走出去。这样既能缓和国外的打压、贸易战、关税壁垒,同时又是一个双赢的方式,也得到当地的欢迎。当然还有像中欧双边投资协议,可以尽快地推动实施起来,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一财经:走出去之后的下一步是要走进去,要融入当地,“融进去”这个阶段该注意些什么?
王辉耀:主要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人才,第二点他们得有很好的对当地政策的把握。第三个方面,社会企业的责任,中国企业走出去怎么样惠及当地的民生?在当地资助学校,做一些善事,或者雇佣当地的人工。这样可以消除国际上对中国企业的就是说“来了以后光是带了很多中国人,赚了钱、挖了矿就走了”,对吧?不是这样的,我们还会造福当地的民生。所以我觉得在中国、为世界,在世界、为世界。那么这个新的模式,中国企业出海,我觉得是未来可以大力弘扬的。
如何积极参与AI国际治理标准制定?
第一财经:走出去、融进去,规则的制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就说DeepSeek的开源模式实际上已经壮大了中国标准在世界的话语权,那么举一反三,如何全面地提升中国在世界标准制定当中的话语权?
王辉耀:我在巴黎上个月参加了巴黎的AI峰会,行动制定比如说欧盟、法国包括德国、印度、日本,还有中国,50多个国家签了 AI的宣言,美国和英国就没有,说明中国现在在这个里面。咱们怎么样为全球的AI治理发挥作用。
AI给全世界AI带来一个新的模式,我们是支付得起,同时又能够推广得开。中国又是个AI的人才大国,全世界百分之四五十的AI人才实际上是在中国,美国30%的AI人才来自中国。北京的医院都在运用AI了,北京规定中小学一学年必须有8个课时要教AI。我觉得现在AI会成为中国一个快速弯道超车的重要领域。
AI带给的启示,不仅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南方国家看到的希望,原来都觉得这是大国的游戏,突然发现我们都有那么多的数据。同时对“一带一路”也是个非常大的启示,现在AI时代的到来,大家看到了机器人、数字经济、 AI、自动驾驶等等一系列新的应用,包括无人机等等。所以这一块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弯道超车。中国能够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公共产品,实际上对全世界都是个福音。
未来需要做的是怎么样来制定新的AI的国际治理标准。AI未来是中国可能发力,就是支撑经济全方面再上新台阶的非常重要的新动能。
文章选自第一财经,202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