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宇:特朗普关税行动背后的“美国性”
2025年4月7日林宏宇,CCG学术委员会专家,华侨大学副校长
近日,特朗普的关税行动搅得世界不宁。有人说这是特朗普的霸凌行径,也有人说这标志着美国将进一步衰落,也有人担心此举对中美关系有重大负面影响。笔者认为,要理解特朗普的关税行动,就要了解其背后的深层动因——特朗普的“美国性”。
未来会告诉我们,特朗普是有历史地位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历史地位来源于他的“美国性”——他是美国进入现代国际关系以来,第一位“真正”的美国总统。
美国是世界的美国,还是美国的美国?
近百多年来,只有两个答案。美国民主党总统给出了第一个答案——美国是世界的美国。2017年上台的特朗普给出了第二个答案——美国是美国的美国,这个答案在2024年大选中得以再次确认。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将继续这个答案,特朗普的“美国性”将对美国未来发展方向与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20世纪号称是“美国的世纪”,就因为美国是世界的美国。美国这个国际地位得益于三位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罗斯福、杜鲁门。威尔逊总统以理想主义开篇,为美国进入现代国际体系发轫;罗斯福总统抓住二战之机,把美国带到了现代国际舞台的中央;杜鲁门总统借冷战之名,确立了美国在西方世界的老大地位,也确定了美国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1991年苏联解体,进一步做实了20世纪的美国主导特色。
但是,冷战结束以来蓬勃兴起的全球化浪潮,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以超十亿级的巨型市场体量加入全球化的大循环以来,美国的世界老大地位开始面临严峻挑战。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挑战,美国与世界关系问题再次凸显。经济全球化给美国带来产业空心化,引起产业链、供应链危机,非法移民问题愈演愈烈。这些加剧了美国社会对全球化的质疑与不满,加之奥巴马的8年执政,进一步恶化了身份政治与极端多元主义的沉疴,最终将打着MAGA旗号的特朗普送入白宫。如果没有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拜登是没有机会的,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名言——“我不是世界的总统,我是美国的总统”,将完整贯穿8年。可以说2024年特朗普的回归,其实是一种必然,是其“美国性”的延续。
因此,这次特朗普的关税行动并不是一种政策突变,而是其第一任期“美国性”的自然延续。这次所谓的“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riff)的概念,其实早在2017年特朗普就已经提出来了,当时他提的是所谓的“对等”(Reciprocal)、“公平”(Fair)的贸易。而且,与2018年一样,特朗普的关税行动并不是仅针对中国,而是向全世界宣战,是向所谓的“全球化魔咒”宣战。他自称为“美国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
从行动逻辑来看,特朗普是想用3万亿美元体量的国内市场,来换取他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影响力。外国要想分美国这3万亿的羹,就得给特朗普交“好处费”(所谓的对等关税),特朗普想用这“好处费”来弥补他减税的亏空,来迫使在其他国家的美资回国,或其他国家直接到美国投资,以此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换一句话说,特朗普就想用其“特式的闭关锁国”办法,试图用高关税来构筑全球化的隔离墙。你要想与美国做生意,就必须绕过这堵墙来美国投资生产,否则就别想分这3万亿美元的羹。从这个逻辑来看,这是各国自愿的,也算不上干涉与霸凌。当然,这个过程将是漫长的、痛苦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但从特朗普和美国自身的逻辑来看,其方向是对的,如果能成功,确实有MAGA的可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朗普的行为并非一定表明美国将进一步衰落。
另外,从中美关系来看,特朗普的关税行动也不一定就导致中美关系更加恶化。笔者认为,特朗普的对华政策相对拜登政府还是更务实,更可控的。我们要用好特朗普的“交易性”与“好面子”的特点,不必跟其起舞。如果世界各国都对等反制,可能正是特朗普所希望的!因为反制的结果是加剧世界经济的脱钩断链,加剧各国的对抗与画地为牢,从而进一步逆全球化——这正是川普的战略目标,但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我们可以考虑加大美对我贸易的比例与依赖,以维护全球化的开放大势。同时,我们要积极培育本国市场,不断提升消费层次,从“世界大工场”变为世界大市场,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利用此次美国国际收缩的机会,用好“一带一路”与“大金砖合作”机制,顺势扩大我们的世界市场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文章选自华大国关,2025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