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谈生成式AI:十年后的世界将完全不同
2025年2月27日李彦宏,CCG资深副主席,百度公司创始人。
10到15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2000年,百度作为搜索引擎平台诞生。时间快进二十年,它现在是世界上少数提供完整AI技术栈的公司之一,核心业务涵盖移动、云、智能驾驶和其他增长计划,产品和服务吸引了数亿用户和数十万企业客户。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正在引领这一切,并在播客对话栏目“未来商业”(Future of Business)中,与《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总编辑殷阿笛进行了分享。本文中,他解释了:
百度如何将生成式AI融入业务
他正在关注的技术趋势
这些工具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殷阿笛:百度在2023年推出了与ChatGPT类似的大语言模型产品文心一言,目前累计超过3亿用户,可以谈谈自该产品第一个版本发布以来,你的收获以及它是如何发展的吗?
李彦宏:我们在2023年3月16日推出了文心一言,这是全世界所有上市公司的第一个ChatGPT形式聊天机器人。因为我们已经投资AI,特别是与自然语言相关的AI有几年时间,所以能够基于大语言模型快速推出聊天机器人。
文心一言推出到现在发生了很多事,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和戏剧性。关于我们的收获,首先,用户、开发人员、客户等很多人不仅关心模型的功能,还关心响应速度和推理成本,所以在2023年3月后,我们推出了一系列语言模型或基础模型,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各种需求。这意味着模型大小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推理成本也可能非常不同。有些情况下,用户不介意等待10秒再得到最佳答案,而在其他情况下,你将不得不快速给出响应。此外,在成本方面,我们已经能够将成本降低约99%,这意味着当前的推理成本约为我们首次推出时原始成本的1%。在过去18到20个月中,我们看到的最显著的变化可能来自大语言模型答案的准确性。这个问题在过去18个月里已经基本得到解决,这意味着当你与一个基于前沿水平模型的聊天机器人对话时,基本可以相信它给出的答案。这是一个巨大差别。
殷阿笛:从我现在的角度来看,或者说从美国视角来看,AI引起了巨大的兴奋浪潮,特别是随着生成式AI产品的发布。你谈到了搜索,似乎没有出现一些人预期的大量或有趣的产品。所以我想知道你的观点,我们现在是否处于AI泡沫中?这项技术的发展轨迹是什么?
像许多其他技术浪潮一样,泡沫是不可避免的。当你度过最初的兴奋阶段,技术没有达到兴奋时所产生的高期望时,人们就会感到失望。我们经历过很多类似情况,比如移动互联网兴起的过程,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飞时就出现了巨大泡沫。这次我们也将经历这种时期。但我认为这样也有帮助,它将淘汰许多虚假的创新或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之后,可能有1%的公司会脱颖而出并长成巨头,为人们和社会创造巨大价值。我认为我们正在经历这一阶段。今年这个行业可能比去年更冷静,但也更健康。
殷阿笛:什么是正确的商业模式?有一些大模型,例如Meta的Llama是开源的,OpenAI的GPT等则是闭源的。百度提倡闭源的方法,这背后的想法是什么,百度是如何通过这点来利用AI的?
是的,你提到了闭源,但我更愿意称它为商业模式。我们可以看到,最先进的大语言模型或基础模型大多是闭源的。人们谈到开源时似乎存在误解。它与Linux或Python的开源不同,因为对于开源模型,你得到的基本上是一堆参数,你不知道这些参数是如何派生的,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些参数,所以它无法综合世界各地许多人的影响,并为主要分支做出贡献来让它变得更好。语言模型非常不同,你可以用所谓的开源模型工作,但它很难做出贡献。
人们对开源产品的另一个看法是,它是免费或实际上更便宜,至少比商业产品便宜。但在基础模型领域不是这样。关于商业模式,我们会尽力支持各类应用、各种客户,既包括外部的云计算客户,也包括使用百度搜索、百度地图等程序的内部客户。很多应用程序借助了文心一言的力量,基本上我们会对那些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收取推理成本费用。
殷阿笛:接下来我想聊聊无人驾驶出租车。2024年10月,特斯拉发布了全新无人驾驶出租车计划,Waymo也扩大了服务,对此你有何看法?我们是否已经到了大规模开发无人驾驶出租车,包括你自己的产品的时候?
我们已经投资自动驾驶技术十多年了,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到这一步。我们现在在武汉有400多辆车,覆盖了大约900万人,该市的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乘坐无人驾驶出租车。我们的品牌叫萝卜快跑(ApolloGo),用户支付的车费通常比普通出租车便宜。有些地区已经为这项技术做好了准备,当然它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用我们的专业术语来说“完全自动化”是L5级,但我们现在处于L4级,高级自动化,这意味你可以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无需人类司机而提供叫车服务。我们还无法在最拥挤复杂的路段做到这点,但我们可以在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城市实现这点。
美国可能处于类似阶段。现在的瓶颈更多在于监管。世界上的大多数城市都还不允许无人驾驶出租车,所以我们基本上会尝试去法规允许运营这种服务的少数城市。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可能还需要十年时间才能真正成为主流,但它将逐渐成为人们更喜欢的服务。
殷阿笛:你也谈到无人驾驶出租车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司机失业,那么你认为AI会大规模取代人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准备?
很多人会将AI革命与工业革命进行比较。如果回顾工业革命也会发现类似情形,许多旧岗位被淘汰,但更多新工作被创造了出来。每当出现创新和技术革命,被替代的都是那些最艰难、最难做,对人类而言不太愉快的工作,而创造的新工作则更舒适体面、压力更小,对此我对这波创新或创造性AI持乐观态度。我想说的另一点是,这种过程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也许需要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人类有时间为此做好准备。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公司、组织、政府和普通人都需要为这种范式转变做好准备。
殷阿笛:回到中国,你认为中国的生成式AI发展有哪些不同?
我确实看到了一些差异,最明显的区别是中国更重视应用驱动。我们会听到更多关于什么样的应用程序可以从这种前沿模式中受益的消息。许多初创公司都在试图找到利用基础模式的方法。在百度,我们的战略是基于文心一言的基础模式,几乎重构每个产品。我们已经看到现有产品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搜索排在首位。现在,超过18%的搜索结果都是由文心一言生成的。
同时中国有直播购物。我知道这在美国还不太流行,但在中国是笔大生意。直播需要一个真人全职提供服务,而现在我们可以创造数字人来进行实时直播购物,用文心一言生成直播脚本。数字人看起来非常真实,有时消费者都很难分辨。数字人还可以在直播期间与观众互动,回答问题并对购物活动做出反应,诸如此类。我们才刚起步,可以看到有很多应用,通过利用生成式AI的力量,企业可以有更好的ROI,获得更多收入,节省更多成本。
殷阿笛:继续这个问题,在与中国科技公司打交道时美国会有一个担忧,TikTok现在就面临着数据可能被滥用的情况,考虑到不同国家以及东西方系统间的差异,数据安全问题难以避免。对此你有何回应及担忧?
首先,百度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我们会遵守所有相关法律法规,无论有什么做法,我们都会充分披露。我们尊重用户隐私,公司内部有一个数据合规委员会,由非常高级别的高管担任主席。我们很重视这点。中国消费者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消费者一样,他们关心自己的数据,不希望被其他人看到。为了获得用户信任,我们要做正确的事,遵守所有相关法律。
殷阿笛:接下来我们回答几个观众提问。在考虑投资回报时,你如何看待AI的环境成本?在什么情况下,应用案例对环境造成的负担过重,使得它作为一种产品失去价值,或者对社会不再有价值了呢?
这个问题非常好。我认为通过这种创新所创造的效率和价值将远远抵消电力消耗。我们将会找到比不借助生成式AI时更快地生产绿色能源的方法。我们将能以更低成本更好、更快地完成其他各类任务。总体来说,生成式AI将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殷阿笛:你认为10到15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那时我们与技术的互动又会是什么样?
是啊,想想都兴奋。生成式AI确实具有颠覆性,它将赋予许多普通人成为程序员的能力。这意味着什么?今天工程师和程序员的年薪是 20 万美元,因为他们很有能力,可以编程,创造非常有价值的软件。大约五到十年后,我们应该会看到一个会说自然语言的人,无论是说英语还是中文,都可以拥有软件工程师的能力。可以想象拥有这种能力我们就能提高多少生产力。我上大学时,我们学的是程序语言,不过是汇编语言,现在已经没人用这些编程了,而是使用Python或C++。五到十年后,这些也没人用了,大家只会用英语或中文做想做的事,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可以想见,十年后的世界将完全不同。
本文选自《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25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