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顺应国际形势新变化,推进对外人文交流和公共关系

2025年2月25日

2025年2月18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在第八期中国公共关系讲坛担任主讲嘉宾,以“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对外人文交流”为主题分享研究成果。

王辉耀结合刚刚参加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的经历,从中美关系、欧洲局势、“全球南方”,俄乌、中东等国际地缘热点以及国际经济形势、人工智能与数字全球化等方面,分析国际形势变化的新特点,解读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背景下,加强对外人文交流和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国际形势出现新变化新趋势

王辉耀认为,美国进入特朗普2.0时代,不仅给美国自身的内政外交带来深刻变革,其政策的不确定性也是影响国际形势走向的重要变数。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面对各类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期待中美建立新时期竞合关系。未来的关键在于美方能否与中方相向而行,在竞争中达成合作共存的新共识,形成新时期中美既竞争又合作的良性竞合方案,保持双边关系相对稳定,并将这一目标纳入中美关系优先议程。

欧洲目前的国际影响力虽有所下降,但在中美欧大三角关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在平衡中美关系、增进国际多边合作与推动全球治理完善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中欧合作前景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双边合作有待提质升级。2025 年是中欧建交 50 周年,双方应以此为契机,继续做彼此尊重、相互信任、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

“全球南方”的崛起正在深刻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构建公平合理多元国际秩序带来机遇和活力。区域性大国或国家联盟的作用及重要性日益凸显。俄乌、中东的国际地缘热点议题出现新情况。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多边方案将是应对未来全球风险的唯一途径,期待更加坦诚对话、建立信任、加强合作,创造可持续且包容的未来。气候变化、减贫、食品安全和武装冲突等,将进一步成为全球关注议题。

总体看,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处于经济周期中的增长放缓与调整阶段,全球供应链复杂化与碎片化趋势持续加深。全球治理体系正在重塑,美欧、中欧、中美贸易关系波动,加速双边与多边自贸协定的谈判与签署,推动全球贸易体系调整。与此同时,以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孕育着新变化。借助数字经济发展新技术、新动力,打造一个数字全球化及全球数字化下新的经济格局、经济秩序及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这一过程是跨时代、颠覆性的。

对外交往面临新需求新特点

王辉耀介绍,在对外交往中深刻感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过程中展现出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期待中国在全球性事务发挥更大作用,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确定性和正能量。

他认为,国际治理结构正从单边主义向多边主义转变,全球化趋势对更丰富的人文交流和更有效力的公共关系提出共同期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跨文明、跨国界的交流平台,为我国深化对外人文交流和公共关系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战略机遇。数字化与新媒体技术的突破和普及,拓宽了国际传播渠道和跨文化沟通方式,提升了对外交流的时效性和公共关系的覆盖面。

人文交流是中国对外交往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也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通相知的重要途径。要高度重视对外人文交流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搭建更多人文交流的桥梁,鼓励各国民众,共同做中外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促进者。

要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多边化发展,助推亚欧非等互联互通命运与共。提升与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深度广度高度,继续增进中欧友好,推动中美打造良性竞合关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契机,拓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减贫、卫生、教育、妇儿等民生项目,让务实合作更好惠及当地民众。

对外人文交流需要不断创新

王辉耀提出,人文交流与公共关系作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国家品牌、增强国际话语权、塑造良好国际形象、重塑国际治理体系、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在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中,积极推动、创新对外人文交流和公共关系,需要国家战略与民间力量有机结合,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

一是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尤其要进一步凝聚海内外华人华侨力量助力沟通中外,深入挖掘民间友好资源。同时要进一步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接待外方来访促进多层次合作。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机构、智库、专家学者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会议论坛,以外国人熟悉的语言和方式在国际平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拓展全球影响力。

二是要加大开展跨界合作,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旅游、体育、教育等领域联动,多边文化交流机制推动形成覆盖广泛、层次丰富的国际交流网络。大力运用新的文化形态和技术媒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现代化故事。

三是进一步推动人文交流合作项目,特别是高质量落实好青少年的友好交流。继续扩大免签等政策效应,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中国,亲身感受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文化,夯实国家间关系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主动邀请更多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事务进行全面、多方位、多层次的报道,更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

四是要创新国际叙事方式,提升我国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效能。要用好我们在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文化发展等领域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开展国际传播、公共关系提供议题和逻辑支撑,增强国际话语权。

 

文章选自公众号“中国公共关系协会”,2025-2-19

关键词 王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