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2025中国与全球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在慕安会举办

2025年2月16日

人民网慕尼黑2月16日电 (记者刘仲华)2月15日,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以下简称“慕安会”)开幕次日,全球化智库(CCG)和慕安会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与全球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圆满举行。这是本届慕安会上唯一由中国机构主办的边会,包括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迈克尔·弗勒曼、巴黎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院长阿兰查·拉亚等30余位来自各国政府、顶级智库、学术界和媒体领域的嘉宾参与。

 

图为研讨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刘仲华摄

2025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标志着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开局之年。随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将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稳定与确定性的作用。在此环境下,2025年的中国如何通过深化国内改革来增强经济韧性,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国际社会关切的核心议题。

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帷幕,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首先致欢迎辞,她说,CCG自2008年以来致力于研究全球化及中国在其中的角色,并与慕安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今年慕安会的主题是“多极化”,全球事务应超越简单的对立框架,注重推动多边主义与加强全球治理。

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在开幕致辞中表示,2025年对中国意义重大,尤其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利用改革与开放大战略扩大国际朋友圈,如何应对贸易战带来的挑战。王辉耀指出,中国将继续深化经济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并与全球合作伙伴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治理面临的各种挑战。

研讨会围绕“中国与世界2025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探讨了中国如何在未来几年里应对国内外复杂的挑战,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国际合作和外交战略方面的布局。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重点讨论了中国在中欧关系中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深化中欧、中美合作的必要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姚洋则从经济学家视角分析了中国如何应对内外压力,通过创新和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韧性。

会议特别分享环节上,阿兰查·拉亚阐述了中国如何在全球多边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为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作出贡献。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分析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外交与战略调整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推动和平发展。

与会者一致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中,中国的战略选择将对世界秩序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中国如何在推动经济转型的同时,保持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合作关系,成为此次研讨会的关键话题。

文章选自人民网,2025年2月17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