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首发!王辉耀作为唯一中方嘉宾在2025慕安会启动式上的演讲及问答
2025年2月18日2025年2月10日,慕尼黑安全会议(MSC)启动活动在德国柏林举行。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受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邀请,作为唯一的中方演讲嘉宾出席此次活动,并与法语国家组织秘书长、卢旺达共和国外交与合作前部长路易丝·穆希基瓦博(Louise Mushikiwabo),欧洲理事会外交、扩大与民防事务总干事玛丽姆·范·登·赫维尔(Maryem van den Heuvel),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菲利波·格兰迪(Filippo Grandi)等国际高级决策者和专家开展专题讨论。以下为演讲及问答全文:
王辉耀:感谢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克里斯托夫大使以及在座的各位嘉宾。我认为今天的报告非常及时,非常有启发性,并为我们如何在未来应对和思考多极化问题指明了方向。
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特朗普2.0时代已经到来,此次他将重点放在了北美及格陵兰岛。同时,他在多边领域大幅收缩,比如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那么,世界其他国家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呢?
正如我们独特的《慕尼黑安全报告》所指出的,世界已迈向多极化发展。我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在柏林的全球解决方案峰会上,当时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就明确表示,单极世界已成过去,多极世界正在形成。如今,虽然我们已进入多极化时代,却缺乏相应的全球治理体系来支撑这一转变。这正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核心挑战所在。
中国依然保持着稳健增长,去年实现了5%的GDP增速,贡献了全球GDP增长的30%。同时,中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引领者之一,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所以,中国正在做很多正确的事情。
但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极化世界意味着更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不能再用民主与专制或新自由主义与威权主义这样的二元对立视角来审视世界。当前的问题更趋向于“西方与非西方”的对立。这一现实促使我们必须深刻反思,也解释了为何全球南方国家和金砖国家的崛起至关重要。
世界面临巨大的挑战,各国必须携手合作应对。我们需要加强联合国体系,包括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我参与了许多关于多极化世界的讨论。我们有一个现成的G20,但它更多是集中在经济领域。看看G20,其中10个是西方国家,而另外10个是金砖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它呈现出一个很好的平衡。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这一点转化为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在G20成员国中,只有5个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如果我们能够将安理会扩展,增加15个国家作为准常任理事国,并设计一种更加包容的方法,那将更好地支撑我们的多极化世界。
目前,多极化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效率低下、协商不足。因此,改革联合国并赋予G20更大的角色至关重要。G20已成为多极化趋势的缩影,因为它既涵盖了金砖国家,也包括G7国家。如今,金砖国家的GDP总量已经超过G7国家,且这一趋势还在持续,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并推动必要的改革。
与此同时,全球正经历气候变化、大流行病、全球债务危机以及战争等多重挑战,尤其是战争尚未停止。特朗普总统曾表态,乌克兰在未来20年内都将无法加入北约,同时要冻结战区,并派遣德国、法国、波兰的军队。那么,为什么不考虑派遣印度和中国的维和部队呢?未来,全球南方国家和金砖国家或许能够在维护全球和平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我们需要为多极化世界构建有力的支撑体系,推动多边全球治理。多边主义虽然在衰退,但我们亟需重振多边合作。我相信中国愿意支持基于联合国的国际体系,并发挥更大作用。公共产品是另一个关键问题。如果美国撤退,全球公共产品将从哪里来?“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虽然并非完美,但我们可以结合美国的B3W倡议、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力量,共同应对全球多极化下的挑战。
正因如此,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至关重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平台来探讨这些核心议题。感谢大家!
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谢谢。我听到了你对多边主义的承诺,我认为这对于像G20和金砖这样的组织非常重要。这些组织没有章程,也没有法律约束,它们只是各国坐在一起寻求政治解决方案,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所以最终,唯一能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联合国。
在这里,我对你在实质上的承诺有所疑问,因为你提到了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我曾是驻联合国的外交大使,我亲眼看到中国在所谓的扩展谈判上非常犹豫,不愿意实际推进。而且中国领导人这些年并没有出席联合国大会。关于乌克兰,你们也支持所谓的《布达佩斯备忘录》,承诺保障乌克兰的主权,但却没有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所以,当我们谈到多极化时,有时会用到“双重标准”这样的词汇。你不认为中国可以在多边主义方面投入更多吗?
王辉耀:完全正确。我认为您说得很有道理——中国确实可以做得更多。中国可能是第一个公开表态反对在俄乌冲突中使用核武器的主要国家,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另一方面,特朗普总统曾表示,中国和美国携手,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他还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到,希望中国能够支持他的乌克兰和平提案。我真诚期待能够就此展开深入讨论,探索能够采取的具体行动。
我想表达的是,虽然多极化的世界已经逐步成型,但目前却缺乏一个有效的多极化治理体系或法律框架来支撑这一格局。那么,为什么不考虑将G20国家纳入联合国安理会呢?同时,我们也可以讨论是否有必要改革安理会的否决权制度。目前的全球平衡已经初步形成:约有10个西方国家和10个金砖国家,它们可以共同维护全球平衡。这可能为已经经历了80年历史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的新时代提供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迫切需要采取一种创新的方式来应对这一挑战。
目前,美国正在逐步退出全球事务,特朗普总统的政策着眼于整合北美和西半球,这意味着每个大洲都应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欧盟应当进一步加强内部建设,而中国也应致力于提升其在区域层面的影响力。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一些主要地区首先解决自身的挑战,再共同参与到全球事务的管理中来。
斯洛文尼亚驻德国大使:我将简要发言,重点讨论关于安理会构成的提议。一方面,关于安理会成员的地理代表性问题已经讨论了四年之久,这个问题关乎安理会的权力、责任与重要性。在过去两三年里,我们也观察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当前在安理会的成员国未能充分尊重国际体系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包括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尤其是领土完整、主权、不使用武力等基本原则。因此,这不仅是关于谁应当坐在安理会的问题,更关乎那些在安理会席位上国家的价值取向与行为。
从斯洛文尼亚的立场来看,我们不会以大国身份加入安理会,但我们相信,更多致力于捍卫国际秩序与法治的国家参与其中,将有助于提升安理会的整体效能。因此,我的问题是:如果加入20个新成员国,这个庞大的数量,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安理会的效能,并更好地维护国际秩序?非常感谢。
王辉耀: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有五个常任理事国,但在G20中,还有另外15个国家。因此,我在思考,如果我们有一个系统,可以让这15个国家加入——这些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良好的代表性,涵盖南北方,那么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然后,如果它们能对安理会的五常国家提供某种平衡制约,这将更好地反映出新兴的多极化世界。
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但我认为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但却没有相应的多极化体系来加以治理。这就是问题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像慕尼黑安全会议这样的平台,对于讨论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现在,我们也看到,世界变得越来越少受意识形态的左右。特朗普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现在更多关注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这是多极化世界的又一个特点。世界不再仅仅是东西方的对立,而是由共同繁荣、经济全球化等观念所划分。这意味着,多极化世界应该拥有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一个主导世界的单一模式,这显然已经行不通了。关键是为不同的制度和国家合作提供更多空间。为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反映这一点的联合国平台,G20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日本驻德国大使:你好,我是来自日本的大使。关于多极化和多边主义的区别,关键在于国际安全的责任。我们需要将焦点放在人们身上。如果把人民的安全放在中心,那将是真正的国际安全责任的核心。所以问题是:在亚洲、欧洲和非洲这三个地区,哪个国家能够真正承担起为人类和平与秩序负责的责任?
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您认为让日本、印度与中国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会是一个好主意吗?
王辉耀:我的意思是,保持五个常任理事国不变,但我们可以让其他15个国家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附属成员。我赞同将印度和日本作为G20成员的一部分,加入安理会并成为附属成员。我同意大使的观点:人应该是中心。我们应该重新聚焦于人类安全,因为现在过于强调国家安全,世界各地的军事预算都在上升。这是以普通人民的生计为代价的。我们需要真正考虑到人类安全、气候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人工智能安全,慕尼黑安全会议涵盖了所有这些领域。我们应该关注这些问题,而不是过分执着于国家安全。
我们应当建立一个新的体系——无论是更新版的联合国,还是强化版的安理会——该体系应当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也能在经济安全和人类安全领域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我认为美国也在向这个方向转变。他们缩减了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规模,在国际上有所回缩,更多地关注经济领域,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个国家都会这样做,我们应当更多从商业角度来讨论问题,而非仅仅从地缘政治或意识形态的视角出发。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在这方面的行动可以被视为积极的。以上是我的看法。
本文依据嘉宾在慕尼黑安全会议(MSC)启动活动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慕安会独家亮相!CCG主办“2025-中国与全球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30余位全球政要专家齐聚
实录 | 30余位中欧工商界人士热议中欧经贸走向- CCG在慕尼黑举办圆桌研讨会
实录 | 2024 CCG慕安会边会:“大国政治时代的中、美、欧气候合作”
王辉耀出席慕安会“应对气候变化因果关系两线作战” 边会并发言
中欧关系前景展望—CCG与欧洲政策中心在布鲁塞尔举办圆桌论坛
30余位中欧工商界人士热议中欧经贸走向- CCG在慕尼黑举办圆桌研讨会
大国竞争下的供应链依赖?CCG主任在慕安会跨国公司圆桌会的讲话
中美气候合作,“绿洲”还是“幻影”?聚焦第59届慕安会CCG边会
再赴慕安会!CCG举办官方边会 聚焦中美气候变化合作CCG受邀参加慕安会晚宴并同各国嘉宾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