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晋峰:国家政策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2月17日

 

2024年11月6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气候变局下的可持续贸易”分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和全球化智库(CCG)共同承办,邀请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参会。会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发表了以下观点:

多年前,我曾有幸邀请《增长的极限》一书的作者乔根·兰德斯教授共同担任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主任。在与他的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在应对未来挑战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正如他所说,中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实际上,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得更远,地球也正经历着6500万年未有之大变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对于适应环境、迅速调整政策具有极大的帮助。

兰德斯教授的观点在后来的新冠疫情以及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得到了验证。这些事实表明,在面临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危机的紧迫情况下,国家政策、产业政策和强政府的力量能够迅速有效地调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的光伏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企业家和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辛勤付出,更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密不可分。这种综合利用国家手段迅速调整的做法,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绿色发展,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高效性。通过市场的比较和高效的资源配置,优质产品能够迅速全面地推广。然而,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生态和气候的代价。未来的市场交易将不仅仅关注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更将重视碳足迹。因为整个人类正面临着气候危机的挑战,科学家已经发现,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往往伴随着气候的剧烈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将生态和气候的代价与贸易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动绿色贸易的发展。

从宏观层面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积极研究利用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变化。我们应该推动优势产品不仅在价格和质量上具有优势,更在气候和生物多样代价上具有优势。同时,我们也应该分享好的产品和经验,共同应对生物多样危机和气候危机。这是人类未来的必由之路,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这一趋势都不可逆转。

在谈到国际合作时,我认为中国应该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热情地欢迎国际优秀企业来中国发展。同时,我们的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深刻接触并参与到当地的就业、政策、税收等各方面的发展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国家政策、产业政策还是市场机制,都是我们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们的优势,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人类的未来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链接-

CCG @ 进博会虹桥论坛 | 首场研讨热议中美欧视角下的绿色合作

CCG @ 进博会虹桥论坛 | 研讨二:产业绿色发展与可持续贸易前景

CCG在进博会虹桥论坛成功举办“全球气候变局下的可持续贸易”论坛

CCG在进博会成功举办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论坛

汇聚全球英才,赋能创新发展——2022全球人才流动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绿色发展和全球经贸新格局 | 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

CCG理事长受邀参加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解读会,分析四大议题并前瞻进博会

关键词 周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