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中国印度能否携手共推东方崛起?
2025年2月11日中国印度能否携手共推东方崛起?我主要分三个方面讲:
第一,就当前状态而言,去年12月以来,中印关系目前基本形成一个稳定的状态,实际上有很大时代的背景,包括中印的领导人的会见,也是5年以来的首次会见。因为2025年是中印外交正常化的75年,所以中印双方都希望能够把中印的关系能够稳定下来。
第二个我就想从未来10年到20年的角度,判断中印两国地缘关系的四个维度,一个是印度的维度,印度到底今后的十年二十年想干什么?第二个中国的维度,第三个欧美发展发达国家的维度,第四个是新经济体的维度。如果从中国的维度,大家可以感觉无论中、印、中、日如何发展,实际上不管是我们的主要矛盾还是各位专家一直在谈的中美矛盾和中国怎么经济发展的矛盾,中国如何有效应对地缘政治的变化,积极参与全球贸易链产业链的重构才是中国的维度。实际上网友有一个误读,就是中印的军队的脱离接触,这个不是领土的叛变,是今天我们打架大家都往后退半步对吧?所以这个并不代表中印两国关于边界问题已经达成了任何的协议。中印两国很多专家领导都有这样的观点,就是中印是搬不走的邻居,这个是一个既是个麻烦,也是个挑战,实际上中印之间目前国内发展的动力都是远远要大于这些区域之间的一些冲突。
第三个从中国角度,从世界经济的投资,外商经营等角度分析,印度是个快速增长的消费品国家。但是中国和印度互信的缺失,而且目前的话从中国来讲,跟印度没有深度合作的契机和动力。然后从印度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印度2047年是印度独立百年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百年梦想,这已经是公开提出来的。并且印度2030年GDP成为世界第三,是个大概率的事情。
印度本土希望2050年印度成为世界第三,高盛说是2030印度会成为世界第世界第二;印度本土说是2050印度会超过美国,高盛是说2075年印度会超过美国,所以在这个方面的话,在今后为什么我说20年实际上印度很忙,2030年成为世界第三,2050年能不能达到美国这样的一个标准,所以今天大家各位专家一直讲中美的挑战,大家在过去在接下来20年会看到同样的美印,也会打同样的仗,所以就是说刚才有位专家我特别认同讲,就是说这进入一个春秋战国时代,对吧?这也是全球多极化的发展的很重要的方面。
所以印度的话我们的研究包括跟他们的一些接触,就是说印度经济的话是三板斧引进外资和企业,外资的企业主要是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但是中国实际上它把中国放在一个由于因为中国跟巴基斯坦的关系和领土相接,它有一个特别的审批的管道,但是他对特别发达经济体,他看到中国的经济存在,他是对发达经济体的这方面投资,很多业务和产业方面是非常积极的态度,但是这个跟我们国内的理解又有一点不太一样。
我们国内的理解是什么的话,就是说包括莫迪在上海我也见过,在厦门我也见过,在印度我也见过,就是说实际上的话印莫迪很像我们的原来的领导人培训服务招商引资,但是印度是个三权独立的,所以就政府的有时候的话也不能百分之百的信,你要知道他所谓的国家是怎么样运作,所以的话有时候我就说印度招商引资尽是大坑,我觉得大家还是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观察。
实际上最近印度的财长写了一本书,英文的很大的很流行的,实际上我们中国一直在看这个观念,印度在制造业会不会替代中国?实际上印度的制造业是培养一个能力,我们要把它这种趋向回到中国,我们80年代看港澳台在在中国南方来料加工的时间段,他现在是做那个阶段,跟中国的制造业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对吧?
但是印度很重要的一点的话,它在基础投资方面,在服务产业里边,科技这些它已经是世界上一个很好的名片,就跟我们中国讲我们世界工厂,印度是一个世界的办公室?大家知道实际上2015年印度的政府撤销了有65年历史的负责编制印度5年计划的计委,把国家计委也给解散了。所以的话大家可以看到,就是说这个是它整个的改革开放这个方面的话还是非常大的力度。它的整个发展思路就是说我觉得它是个矛盾,它对中国的话羡慕嫉妒恨,这个时间问题我不展开,它的宗教它的社会习惯,他羡慕嫉妒恨对吧?但是在经济上面实际上也在抄中国作业,因为中国这一套是行之有效是做的。
后另外最近我们去年底有参加过一个高级别的对话,就是双方的对话,其中有双方的退休的军方人员在那里,军方人员达成的共就主动的互相都是认同的。
边界问题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印度的专家的问题的话,基本上就是说印度的其他智库的专家和学者的观念就是说先把边界问题谈好,我们再谈其他的这个跟中国的观念,我们先发展经济,再来解决其他问题是连在一起。
但是中方双方的军方人员是有同步,由于时间问题,我就想最后跳到一个欧美这边,我先谈一句,实际上在欧美的角度我们看,因为我在印度公司也工作很长时间,在新加坡,包括在大中华,在世界的角度,欧美角度看,印度就是跟我做这软件的,中国是做制造业的对吧?但是接下来由中美的崛起实际上会引起非常大的一个变化,未来是进入一个战国的时代。
本文是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刘宏在上国盛战略智库第四届年会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