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慕安会启动式!王辉耀应邀作为唯一中方嘉宾发表演讲

2025年2月10日

2025年2月10日,慕尼黑安全会议(MSC)启动活动在德国柏林举行。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受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邀请,作为唯一的中方演讲嘉宾出席此次活动。

启动活动共有超过100位嘉宾出席,其中包括德国政府高级官员、议员、柏林外交界人士,以及来自军事、私营部门、学术界、民间社会和媒体的代表。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办公室主任兼联邦事务和媒体部长弗洛里安·赫尔曼(Florian Herrmann),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首先为活动发表欢迎致辞。

随后,慕尼黑安全会议研究与政策总监托比亚斯·邦德(Tobias Bunde)和慕尼黑安全会议研究与出版负责人索菲·艾森特劳特(Sophie Eisentraut)共同发布了2025慕安会年会报告《慕尼黑安全报告-多极化》。相关内容将作为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的重要开场话题和定调基调。

启动活动所邀请研讨的嘉宾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联合国组织,由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亲自主持。慕尼黑安全会议基金会主席沃尔夫冈·伊申格尔(Wolfgang Ischinger)也参加了启动仪式。

王辉耀理事长受邀作为唯一中方嘉宾发表演讲,并与法语国家组织秘书长、卢旺达共和国外交与合作前部长路易丝·穆希基瓦博(Louise Mushikiwabo),欧洲理事会外交、扩大与民防事务总干事玛丽姆·范·登·赫维尔(Maryem van den Heuvel),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菲利波·格兰迪(Filippo Grandi)等国际高级决策者和专家开展专题讨论。往年受邀的演讲嘉宾包括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Kofi Annan)、英国牛津大学欧洲研究教授(Timothy Garton-Ash)、乌克兰负责欧洲和欧洲-大西洋一体化事务的副总理奥尔加-斯特凡尼什娜(Olga Stefanyshina)、北约常务副秘书长米尔恰·杰瓦讷(Mircea Geoană)、欧盟委员会贸易司总司长魏安德(Sabine Weyand)、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希纳斯(Margaritis Schinas)等。

在发言中,王辉耀理事长表示,多极世界的到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人们需要找到多极世界的治理方式。中国正在多个领域积极发挥作用,而与此同时世界正变得愈发复杂和多极化,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因此,人们不应仅仅以专制与民主、新自由主义与威权主义的对立视角来看待全球局势。当前的问题可能已经演变为“西方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对立,这值得深思。为化解这些矛盾,必须积极寻求应对多极化的方案,推动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倡导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此次启动活动旨在为即将到来的“慕尼黑周”定下基调,介绍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将讨论的关键议题,包括:在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中,主要的机遇和风险是什么?在“多极化”的背景下,如何为建设一个更公正、和平、可持续的国际秩序做出贡献? “多极化”如何影响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民?如何应对日益加剧的国内和国际层面的极化?有哪些成功的“去极化”实例,可以借鉴和推动?

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将于2025年2月14日至16日召开。慕尼黑安全会议是具有重要全球影响的国际战略和安全政策年度论坛,历届均有世界多国元首、政府首脑、政府官员、国际政策专家及国际组织官员出席,中方曾多次派高级别代表参会。CCG是唯一一家在 2019、2020、2023、2024四届年会上得到邀请主办边会的中国智库,也是唯一与慕安会合作举办官方边会的中国机构。


附:《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精彩要点


多极化 | 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报告

前言

亲爱的读者:

60多年前,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早期,世界由两大阵营的对立所主导。这使得本会议的前身“国际防务大会”(Internationale Wehrkunde-Begegnung)的议程集中于威慑与防御。尽管地缘政治对抗重新回到了欧洲,并成为慕尼黑安全会议的议题,但显然,几乎所有其他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撇开全球大势、孤立地讨论欧洲安全问题已经没有意义,我们也不能在不考虑其他重要发展——从技术进步、经济关系的变化到全球变暖——的情况下谈论“硬”安全问题,这些因素都在影响更广泛的安全定义。或许最重要的是,今天有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行动者,远不仅仅是两大超级大国,在国际秩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从我担任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以来,确保慕尼黑的讨论能够反映这一新兴世界,一直是我的优先任务之一,我也邀请了来自更多国家的嘉宾来分享他们的观点。

尽管世界或许还未真正实现多极化(也许永远无法实现),正如今年的《慕尼黑安全报告》所指出,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由“多极化”塑造的世界中。多极化不仅描述了全球力量向更多行动者转移的趋势,也揭示了国际和国内层面上极化现象的加剧。本报告通过聚焦一些常被视为(潜在)“极点”的国家,展示了关于未来秩序的不同观点——这些观点不仅存在于关键行动者之间,也体现在这些行动者内部。

正如世界各地许多人所希望的那样,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可能变得更加公平、更具正义感,甚至可能更加和平。但它也可能逆转进步,助长不平等,损害人权,限制全球问题的解决,甚至使战争变得更可能。在一个行动者增多、极化加剧的世界中保持共识,需要我们每个人重新承诺遵守《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中所有人都共同认可的规则。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不应成为一个每个极点都为所欲为,或者国际和国内法治都遭到破坏的世界。

一如既往,我感谢各方合作伙伴为本报告提供的分析、数据和图表。希望您在阅读过程中能有所启发!

此致,

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大使

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

执行摘要

在外交政策辩论中,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多极化”已成为一个老生常谈。尽管今天的世界是否已经多大程度上实现多极化仍有争议,但“多极化过程”已经成为事实:一方面,权力正在向更多具备影响全球关键问题能力的行动者转移;另一方面,世界在许多国家之间以及内部的极化现象日益加剧,这妨碍了全球危机和威胁的共同应对。


1.介绍:多极化

主要观点

1.虽然我们是否已进入一个真正的多极化体系尚不确定,但当前世界的特征显然呈现“多极化”趋势。

2.尽管当今世界包含单极、双极、多极甚至非极性元素,但全球权力分布的变化正在加速,越来越多的行为体开始具备影响全球关键问题的能力。然而,世界也正经历日益加剧的极化,尤其是在国际层面和许多国家的国内政治中。

3.对于全球许多政治家和公民来说,愈加多极化的世界带来了重要的机会。然而,极点之间的竞争加剧,已经妨碍了全球共同应对危机和威胁的努力。

4.由于越来越少的国家致力于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外交政策,且国内分歧加剧,如何启动有效的去极化进程,进而引导多极化走向积极轨道,仍然没有明确的方向。


2.美国:《让美国再次伟大宪章》

主要观点

1.冷战后的共识认为,美国是全球无可匹敌的领导者,承担着维护国际秩序的深厚责任和利益,而这一共识在美国大选前就已面临压力。唐纳德·特朗普的胜利彻底打破了这一共识。

2.对于特朗普而言,这一秩序对美国而言是一笔糟糕的交易,它使得竞争对手和伙伴在美国的领导下不成比例地获益,从而加剧了美国的衰退。因此,他承诺在仅涉及狭义美国利益的情况下,实行更加选择性的国际参与。

3.特朗普政府将优先遏制中国的崛起,并支持以色列。然而,美国对北约和乌克兰的安全承诺可能会遭遇削弱,美国在多边机构中的参与也将减少。

4.未来四年将揭示,选择性参与的美国是加剧还是遏制全球无序。随着其他国家(不得不)承担起填补这一空白的责任,国际体系的多极化可能会加速。


3.中国:争取“极点”地位

主要观点

1.中国提倡多极化秩序在“全球南方”获得欢迎,但这最终不过是与美国战略竞争的修辞掩饰。中国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支持及其他军事、经济权力行为暴露了这种矛盾。

2.中国缺乏可靠盟友,但中国正深化与其他修正主义行动者的合作,例如通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号召其他国家联合在其改革全球秩序承诺周围。

3.在印太地区,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力量投射能力已与美国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美国,这促使美国及地区其他国家加强防务合作和重新武装。

4.中国希望利用经济实力进行自我保护和经济武器化,但结构性障碍和海外反制可能减缓其经济增长。

5.面对新的美国政府,中国需为更激烈的对抗做好准备,同时可能从美国在国际承诺上的收缩中获益。


4.欧盟:完美的极点风暴

主要观点

1.欧盟的自由国际秩序愿景早已面临重重阻力,而这些阻力如今已经发展为一场完美风暴。

2.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摧毁了欧洲的合作安全架构,并削弱了全球反对领土征服的规范。

3.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安全化趋势正在削弱欧盟的自由贸易议程,并可能加剧欧洲的结构性经济弱点。

4.日益上升的非自由主义和内部极化削弱了欧盟的行动能力及其作为国际自由价值推动者的信誉。

5.美国新政府可能通过减少对欧洲的安全承诺、发起贸易战和加剧内部分裂,严重加剧这些危机。


5.俄罗斯:沙皇的策略

主要观点

1.俄罗斯将多极世界秩序描述为一个比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秩序更公平、更包容的替代方案,并积极利用这一叙事争取所谓“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

2.然而,俄罗斯设想的多极秩序并未真正将各国视为平等,而是由少数“主权平等的文明国家”及其各自的势力范围组成。

3.尽管能力有限,俄罗斯仍能有效地挑战更强的对手,以推动其所期望的世界秩序并巩固其声称的势力范围。

4.俄罗斯能在多长时间内继续扮演如此超出其实力的地缘政治角色尚不明确,因为它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经济问题和帝国过度扩张的困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取决于国际社会在近期内对俄罗斯施加多大的压力。


6.印度:地位变化

主要观点

1.印度领导人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批评以及对多极化理念的接受,与印度追求成为世界主要强国之一的目标密不可分。

2.新德里在提升印度国际形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成功的月球任务在内的一系列成就为印度的国际地位加分。印度领导人还将新德里定位为在国际论坛中放大发展中国家声音的行动者,以及连接全球南北方的桥梁。

3.对于印度而言,多方结盟是提升其全球地位、应对中国挑战的最可行策略。新德里一方面努力与西方民主国家加强合作,同时也与这些国家的竞争对手(尤其是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

4.在印度全球影响力上升的同时,其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却受到挑战。中国在印度洋和南亚国家中不断扩大的战略存在对印度的区域主导地位形成威胁。此外,印度的全球抱负还受到国内问题的阻碍,其中包括经济的结构性弱点以及政治和文化多元化的下降所带来的风险。


7.日本:新常态

主要观点

1.作为自由国际主义的主要受益者,日本对全球秩序的当前危机以及多极化的前景特别关注。

2.为了加强其邻近地区抵御中国主导地位的能力,日本通过“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促进了区域规范和一体化。

3.随着2022年战略调整和国防支出增加,日本在采取与其地缘政治分量相匹配的防御能力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4.在经济领域,日本强大的地区联系和经济安全政策使其在设定议程和发挥影响力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5.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弱点以及国际阻力可能会阻碍日本全面实施其启动的安全政策措施。


8.巴西:卢拉之地

主要观点

1.在卢拉领导下,巴西将多极化秩序的兴起视为重新平衡过时权力结构的机会,并希望在国际决策中赋予全球南方国家更大话语权。

2.巴西的外交政策以不结盟战略为特点。巴西试图在国际冲突(例如乌克兰危机)中将自己定位为中立的调解者,同时在中美之间保持等距关系。

3.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巴西有能力在全球粮食、气候和能源安全的讨论中发挥显著影响力。然而,尽管巴西作为农业强国具备优势,其经济依赖性和脆弱性仍然明显,同时卢拉的绿色目标与经济利益之间也出现了冲突。

4.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特朗普第二任期的背景下,巴西充当全球议程设定者的角色以及推行不结盟政策可能变得更加困难。新一届美国政府还可能进一步壮大博索纳罗及其支持者的势力,加剧巴西的内部极化。


9.南非:好望角的命运

主要观点

1.南非凭借其区域政治和经济实力,以及民主转型的历史遗产所赋予的独特软实力,长期以来被视为非洲的“自然领导者”和国际道德权威。

2.然而,这一地位正逐渐削弱。曼德拉的继任者执政期间,反西方情绪的上升掩盖了南非对国际法和人权的承诺,其在国际上的声望及全球南方和全球北方之间的桥梁作用正在消退。

3.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衰退,加上地区影响力的质疑以及国内不稳定的局势,进一步限制了南非的国际领导能力。

4.尽管经济务实主义和更加中间派的联合政府可能为南非的外交政策带来更温和的方向,但要恢复其国际地位,非洲人国民大会仍需重新审视其长期坚持的外交政策理念,并重拾对民主、国际法、人权及多边主义原则的坚定承诺。


《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全文

 

-相关链接-

2025慕安会启动式!王辉耀应邀作为唯一中方嘉宾发表演讲

苗绿作为唯一中国代表在伦敦参加慕安会青年领袖年度会议

CCG参加慕安会开幕式并举办官方边会 会晤多国政要交流

实录 | 30余位中欧工商界人士热议中欧经贸走向- CCG在慕尼黑举办圆桌研讨会

得失与输赢之辩:直击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

实录 | 2024 CCG慕安会边会:“大国政治时代的中、美、欧气候合作”

王辉耀出席慕安会“应对气候变化因果关系两线作战” 边会并发言

中欧关系前景展望—CCG与欧洲政策中心在布鲁塞尔举办圆桌论坛

30余位中欧工商界人士热议中欧经贸走向- CCG在慕尼黑举办圆桌研讨会

大国竞争下的供应链依赖?CCG主任在慕安会跨国公司圆桌会的讲话

慕安会CCG边会——大国政治时代,中、美、欧如何合作?

中美气候合作,“绿洲”还是“幻影”?聚焦第59届慕安会CCG边会

再赴慕安会!CCG举办官方边会 聚焦中美气候变化合作CCG受邀参加慕安会晚宴并同各国嘉宾进行交流

慕安会第一问!CCG秘书长对话联合国秘书长

慕安会“家庭派对”温馨褪色:欧洲对美国说“我们不一样”

CCG在慕安会上与美国专家讨论如何防控疫情

CCG秘书长苗绿受邀参加慕安会青年领袖论坛

中美关系中的迷思与现实:CCG在第56届慕安会举办中美边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