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登晨:统一的治理标准:AI技术快速与产业结合的关键一步
2025年2月8日2024年12月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支持的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北京隆重开幕。阿里研究院海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顾登晨在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欧合作的前景与挑战”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发表以下演讲:
非常感谢CCG,尊敬的各位来宾,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再次来交流AI治理包括全球治理的话题。
阿里是做电商起家的企业,它的Slogan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技术做跨境电商的模式。2019-2022年间欧盟27国通过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对华出口总额在1200亿欧元左右,2022年是323亿欧元,比2019年增长33%。
今天之所以先讨论贸易与AI治理的关系,是因为我们看到,AI的应用尚需要结合既有的工作流和产业模态做一些加持。比如AI平台上的欧洲商家可以用AI做更好的图片、视频、渗透到客服领域,以及用AI工具做市场洞察、用户分析和新品挖掘等。所以我们认为,从互联网时代到AI时代基本逻辑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治理的一个大的框架,像美国有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整个框架下的推进,欧盟有AI Act(《欧洲人工智能法》)以及AI office(欧盟人工智能办公室)也在推一些工作,英国以及其他国家主导AI Safety的框架也会有相关的动作。
我们的核心期望是,治理措施能够制定出相对统一的标准,无论是在测评还是其他方面。这将有助于更有效地促进AI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我们在未来也希望通过公有云+人工智能+AI模式把我们的技术积累更好地服务到欧洲的所有厂家和用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一个细节,前不久微软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现在开源模型的进步已经让世界感到惊讶了。”他大概在半年前说中国落后美国三年时间,现在他说中国开源模型的进展已经是飞跃了。阿里巴巴的“千问”72B系列开源能力已经和Llama处在同一个层次上。大家如果看Hugging Face,这是个开源社区。基于“千问”系列的开源模型当前整个家族数量已经到达了8.2万个左右,这个数量在全球也应当是首屈一指的。我们认为,通过开源、开放的生态能够让更多的开发者进来,能够让更多的工具出现,能够让这个技术最快地结合既有电商生态赋能到所有的商家、消费者,共同来节省整个交流和交易成本,这是我们对于AI治理和产业的期待。
最后,我简单回应一下主持人之前提到的美国AI治理的态势。美国这样以软法治理为牵引,行政为领衔,司法和立法比较审慎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科学的。我们也不认为未来会出现180度的大转向,我们希望AI治理领域能够保持一个政策的可预期和一致性。这样相信不管是对哪个国家的企业未来的全球化都是好事,从消费者福利角度也是一个好的期待。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支持的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 50国嘉宾90家智库共襄盛举,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圆满落幕
■ 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举办 国际知名智库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
■ 第五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举办 聚焦智库创新合作应对未来不确定性
■ 第四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成功举办——大国竞争背景下的智库创新发展探索
■ 2018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落幕,百余家全球智库共论全球化挑战与智库创新
■ 20国70余家智库齐聚青岛 新旧动能转换看智库如何“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