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志:保障人权,从洁净水与空气开始
2025年2月7日2024年12月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支持的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北京隆重开幕。CCG高级研究员、美国作家、导演、制片人(香巴拉工作室)龙安志(Laurence Brahm)在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人权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发表以下演讲:
我仅谈人权的一个方面——获得水的权利。各个文明的崛起不是因为股价的表现,而是因为有水用。2002年和2003年,当时我们做了一部电影,是在香格里拉。当时我们去了一个秘密的村庄,看到当地在喜马拉雅山周围的居民和雪山有一些联系,这并不是封建迷信,他们的水体系和农业体系都来源于雪山上的雪。当时有一个组织名为喜马拉雅共识,旨在将企业、环境人士和决策者汇聚在一起,成立一个基金会,推动企业和环境人士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以确保雪山的保护。当时我记得是与冰岛前首相、不丹前领导人一起努力支持这个项目。我们知道有很多水系,包括湄公河都来自于这些雪山,我们怎样保护雪山上的雪,这是我们的一个重点贡献。
之后,我们开展了另一个名为生态文明的项目,并向中国国务院的领导人提出了相关建议。实际上,我们迫切需要改变电网结构,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因为中国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我们强调,需要转向绿色能源。这一转变不仅是出于环保的考虑,也是基于现实原因,因为修复环境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极为沉重,且会引发新的能源问题,整个系统将因此发生变化。这一过程需要技术进步、依托大数据、创新的培训模式、法律手段及新的援助方式,其中包括中国推出的绿色债券等举措。所以,生态文明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的政策。到2050年将有80%以上的绿色能源的开发,除此之外还有生态文明政策已经变成了国策,不仅仅是响应全球的对策,同时中国也有自己发展的绿色伙伴关系的存在。我们讲到人权,讲到洁净的水和空气的可获得性,这些都是保障人权和保障人的安全的必需品。
我们最近制作了一部电影,电影中来自全球各地的孩子们——包括非洲、中东、美洲和欧洲的孩子——在一位导游的带领下进入纽约的地铁,去体验和了解古文明。这种古文明在短短40秒内即告消失,孩子们通过在地铁通道中的独特体验去感受这一文明。我认为这体现了人权主义的精神。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支持的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 50国嘉宾90家智库共襄盛举,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圆满落幕
■ 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举办 国际知名智库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
■ 第五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举办 聚焦智库创新合作应对未来不确定性
■ 第四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成功举办——大国竞争背景下的智库创新发展探索
■ 2018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落幕,百余家全球智库共论全球化挑战与智库创新
■ 20国70余家智库齐聚青岛 新旧动能转换看智库如何“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