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文:万亿美元顺差的喜与忧
2025年1月20日何伟文,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
▎出口强劲无疑令人欣喜,它不仅反映了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传统市场回稳。但它的可持续性值得担忧。更值得担忧的是进口的疲弱,它反映了内需不振;还要值得担忧的是顺差巨大,必将为特朗普加关税提供强大理由,并引起其他多国对华贸易限制的扩大和加强。
海关总署1月13日发布了2024年12月及全年货物进出口统计。统计显示,12月份外贸进出口急剧冲刺,当月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美元值环比分别增长7.5%、7.6%和7.5%,同比分别增长6.5%、10.7%和1.0%。结果,2024年全年进出口比上年增长3.8%;其中出口十分亮眼,增长5.9%,进口则继续平疲,增长1.1%。比起2023年进出口、出口和进口比上年分别下降5.0%、4.6%和5.5%,可以说打了一个翻身仗。
由于进出口业绩反差大,12月当月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为1048.4亿美元;全年9921.6亿美元,逼近万亿美元大关。于是形成世界贸易两极:中国顺差万亿,美国逆差万亿。2024年货物贸易净出口的强劲增长,加上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迅速,使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为GDP增长5.0%贡献了1.5个百分点,为完成当年经济增长指标做出重大贡献。
出口强劲无疑令人欣喜,它不仅反映了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传统市场回稳。但它的可持续性的值得担忧。更值得担忧的是进口的疲弱,它反映了内需不振;还要值得担忧的是顺差巨大,必将为特朗普加关税提供强大理由,并引起其他多国对华贸易限制的扩大和加强。
一则以喜:新增长点强劲和传统市场回稳
一、出口产品新质增长点开始体现
2024年全年货物出口35772.22亿美元,比上年33800.25亿美元增长5.9%,净增1971.97亿美元,与2023年比上年下降4.6%形成鲜明对比。
增长主要来自机电产品大类,贡献了1481.33亿美元,占净增额75.1%;增幅则达到7.5%,快于全部出口。
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最快的依次是:船舶,增长57.3%;芯片,增长17.4%;汽车及底盘,增长15.5%;通用机械,增长14.3%;家电,增长14.1%;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增长9.9%。
净增额最大的依次是:集成电路,235.83亿美元;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85.76亿美元;船舶,158.01亿美元;汽车,157.48亿美元;及家电,123.4亿美元。以上五大类合计净增860.48亿美元,拉动全部出口增长2.5个百分点。这里既有高新技术产品,也有一般传统机电产品。整个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只净增403.72亿美元,增幅4.8%;既低于机电产品大类,也低于全部出口的增速。换言之,新质生产力的拉动作用开始体现,但尚未居主导地位。见下表。
二、传统市场回稳,美国市场回升,南方市场持续增长
从出口地区格局看,2024年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是拉美,增长13.0%;其次是东盟,增幅12.0%。增长最快的国家依次是巴西(增长22.0%)、越南(17.7%)、印尼(17.6%)、马来西亚(16.1%)和泰国(13.6%)。这表明全球南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为重要增长点但对俄罗斯出口增速急剧放慢到4.1%,低于对全球出口增速;对印度出口继续维持在2.4%的低增长。
2024年出口一个重大变化是对美欧日韩港台出口全面扭转了2023年大幅下降的局面,转为增长。其中对美出口从2023年断崖式下降13.1%转为增长4.9%,对欧盟出口从下降10.2%转为增长3.0%,对我国香港出口从下降6.3%转为增长6.2%,对我国台湾出口从下降16.0%转为增长9.8%,仅对日韩出口仍是负增长,但降幅大大缩小。见下表。
按国家和单独关税区计,2024年我国遥遥领先的最大出口市场仍然是美国,5246.56亿美元,占对全球出口大约七分之一;第二中国香港,2911.40亿美元。以下依次是:越南、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德国、马来西亚和英国。按市场板块计,RCEP(东盟10国加日韩澳新)、美国、欧盟、我国香港和我国台湾分别占我全球出口总额26.9%、14.7%、14.4%和10.2%,合计66.2%。对以上四大板块出口增长迅猛或转增,是2024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出口的基本盘。
三、中美贸易回稳
中美贸易回稳,特别是对美出口止跌转升,是2024年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的一大亮点,并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回稳,并再次证明了中美在全球供应链中互补关系的牢固性。
1. 中方统计:中美贸易与中国对全球贸易同步增长。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6882.80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3.7%,与对全球贸易增速3.8%几乎相同。其中对美出口5246.56亿美元,增长4.9%,略低于对全球出口增速(5.9%);但比2022年达到的历史高点5817.84亿美元仍然低9.8%。2024年对美出口态势大体是逐月回升。到12月份,当月出口额已回升到488.30亿美元,比2023年12月份的422.44亿美元增长15.6%,比历史最高年份2022年12月份的453.71亿美元高出7.6%。12月份当月数字折年率5859.60亿美元,比2022年的5817.84亿美元高出0.7%。
由于过去两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按人民币计,回升幅度更大一些。2024年全年中美双边贸易为48977.8亿元,比2022年的50540.8亿元仅低3.1%;其中出口37337.2亿元,比2022年的38706.5亿元低3.5%。12月份当月对美出口3506.5亿元,比2022年12月份3200.0亿元高出9.6%。
中美贸易与中国对全球贸易增幅基本同步,使近年来美国在我对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下降态势得以停止。见下表。
上表显示,在2018至2023年的五年间,美国在中国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下降了2.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同期东盟比重上升2.7个百分点,抵消了美国比重的下降。欧盟加英国比重维持不变。
2024年美国比重不变,欧盟加英国比重则下降了0.5个百分点,而这一缺口恰好又被东盟补上。三大板块合计,比重依然保持41.4%不变。
2. 美方统计:从中国进口转增,供应链转移态势回调
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2024年前11个月美国货物进口总额29826.01亿美元,同比增长5.3%。其中从中国进口增长2.2%,扭转了上年两位数负增长态势;并与从北美(加拿大墨西哥)进口增速2.4%基本相同。中国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居墨西哥和欧盟之后)。见下表。
我们先看看两年前的态势。
2022年基本态势是:从全球进口的增长,基本上来自加拿大墨西哥;从欧盟进口的增长,基本上抵消了从中国进口的下降;从环太进口的下降,主要来自中国。即美国参与的全球供应链向北美区域和跨大西洋转移,环太平洋地区地位下降;而后者的下降主要来自从中国进口的大幅减少。
2024年基本态势则是:北美区域地位转弱,跨大西洋供应链虽继续保持强劲,但环太平洋地区反弹势头更猛;后者的强劲反弹包含从中国进口由剧降转增。
作为”小院高墙“的对华高科技封禁或限制,虽然导致高技术产品对华贸易减少,但程度有限。2024年前11个月,美国高技术产品(Advance Technology Product, ATP)贸易中,中国对美出口虽然下降5.9%,但降幅比上年大大缩小,且仍是进口最大来源,美国对华出口则猛增。见下表。
二则以忧:近忧和远虑
与出口新增长点强劲和传统市场回稳相反,进口继续疲弱,与出口形成鲜明反差。其结果,既不利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也造成贸易顺差直线上升,外部贸易摩擦增加,贸易发展难具可持续性。
一、进口继续疲弱
2024年货物进口25850.67亿美元,比上年勉强增长1.1%,避免了负增长。与五年前2019年相比,累计增长24.5%;同期出口累计增长43.1%;五年内贸易顺差翻了一番多,从4219.32亿美元增至9921.55亿美元,直逼万亿美元大关。贸易顺差问题,将稍后讨论。
1. 地区结构:从主要发达地区进口下降
2024年,进口增长主要来自东盟(增长2.0%)、中国台湾(增长9.3%)和韩国(增长12.4%),从发达地区欧盟进口下降4.4%,从美国进口下降0.1%,从日本进口下降2.6%。
与五年前2019年相比,从欧盟进口累计下降2.6%,从日本进口下降9.0%;从美国进口虽然增加33.3%,但仍低于2021年1795.3亿美元水平。除美国外,主要增长来源来自俄罗斯(增长111.8%)、东盟(增长40.3%)、拉美(增长46.0%)和非洲(增长22.3%)。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为零增长,但五年累计仍翻了一番。见下表。
由上看出,过去五年我国进口增长主要来源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这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减少,则不容忽视。
2. 进口产品结构开始升级,但总体低端
2024年进口产品结构基本良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比上年分别增长6.2%和4.8%,均明显高于全部进口1.1%的增速。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和集成电路,分别增长57.9%和10.4%。这虽然令人鼓舞,但和抢在拜登政府新的出口禁令生效和特朗普就任总统前突击进口也不无关系。
全部进口净增282.65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进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净增574.79亿和730.51亿美元。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和集成电路两项进口即贡献了656.34亿美元增量。见下表。
但与2019年相比,过去五年进口产品结构并未提升,反而有所低端化。2024年机电产品进口额9850.16亿美元,仅比2019年的9077.65亿美元累计增长8.5%,比2018年的9660.0亿美元仅高出2.0%。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024年比2019年累计增长18.1%,比2018年累计增长12.1%。
其结果,五年来机电产品在全部进口中比重从43.7%降到38.1%,不足四成;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从30.7%降至29.1%,不足三成。这种进口结构技术含量显然过低,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毫无疑问,进口持续疲弱主要原因是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如前所示,2024年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以及我自动数据处理装置和集成电路进口都是较快增长的。
二、贸易顺差逼近万亿,引起世界关注
2024年货物贸易顺差逼近万亿贸易大关,达到9921.55亿美元,比2023年增加1689.32亿美元,五年内翻了一番多。这与美国货物贸易逆差达万亿美元恰成对照。引起了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的高度关注。除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势在难免外,欧盟对华电动车施加反补贴税,并对中国从欧盟进口下降表示强烈关切。加拿大、墨西哥等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限制也在所难免。中国出口产品将面临世界许多国家征收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纽约时报日前发表文章称,中国创造了德国、日本和美国一个世纪都没有达到的1万亿美元贸易顺差。并称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加征关税,试图减慢中国产品的涌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称,中国从钢铁、机器人、电动车、锂电池到太阳能光伏板,都生产两到三倍于国内需求,然后将过剩产品出口。
美国候任财长贝森特1月16日在参院听证会作证时,指责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平衡的经济体”,以出口抵销国内经济问题。他提出要实施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十年长期对华经济政策。
伯恩斯和贝森特的指责固然无法成立,但我国贸易顺差的急剧增加反映国内需求不足却是不争的事实。它主要来自机电产品。2024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超过2万亿美元,达21254.97亿美元,进口不足万亿美元,为9850.16亿美元。仅机电产品即机电制造业就产生了超万亿美元贸易顺差(11404.81亿美元)。这说明,国内需求消化不了这一万多亿美元机电产品,只能输往国外。2024年汽车出口640万辆,进口70万辆,顺差570万辆。这说明国内市场表观消费量多出570万辆。这很难简单地以 “不存在产能过剩”来概括,需要重视并认真研究。
机电产品出口的迅速扩大,必然引起海外市场的强烈限制。过去我国钢产量达到世界一半,出口也占世界将近一半时,钢铁出口遭遇许多国家密集的贸易救济,最后国家严格限制钢铁产能和控制出口。现在我面临的局面可能更加严重。
三、出口好景难以持续
1. 做好出口遭围堵的准备
除了贸易顺差巨大必然引起许多国家和地区贸易限制外,作为引以为傲的新三样出口势头,已在2024年减弱。汽车出口量曾在2023年猛增57.4%后,2024年只增长15.5%;平均单价下跌5.9%,而2023年上涨7.4%。特朗普政府对我产品施加关税,取消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等系大概率,不少电子类产品经过加关税前突击出口后,势头必然减弱。欧盟继对我电动车加征反补贴税后,随时可能施加新的限制。墨西哥、越南、马来西亚等均已表示,不允许中国产品“借道”输往美国。
2025年上半年,如果特朗普关税尚未到位,出口可能保持温和增长。但下半年可能转降。2026年前景大概率是继续下降。
2. 提振内需和进口,从产品出口到产业合作
根据上述分析,需要切实转变进出口贸易发展方式,实行重大调整。
第一,重心放到提振国内需求上。加力于国内需求侧,而不是供给侧。适度放慢工业投资和生产速度。
第二,努力稳定现有出口市场的同时,努力发展与欧美日本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产业合作,在海外投资建厂,做大当地产业。
第三,持续大力增加进口,特别是增加先进适用技术、关键设备、关键材料和关键元器件进口。2025年争取使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并保持数年。争取从2026年起贸易顺差不再增长,并有适度下降。在增加进口量的同时,尤其要重视进口的质,即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的产品与技术进口。为此,在继续积极推动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从全球南方进口外,尤其应重视从发达国家特别是从欧盟进口,争取在五年内使高技术产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从目前的不足30%提高到45%左右。
第四,努力保持与世界主要地区经贸关系稳定,在继续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关系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妥善处理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欧、RCEP区域内经贸关系,为十四五期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稳定的外部市场环境。
文章选自钛媒体,202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