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志:延续乒乓外交精神,探索文化交流的无限可能

2025年1月15日

2024年12月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支持的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北京隆重开幕。CCG高级研究员、美国作家、导演、制片人(香巴拉工作室)龙安志(Laurence Brahm)在以“美国大选后的中美关系去向何方”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发表以下演讲:

特朗普在其第一个任期内已经做得非常明确了,相信第二任期他会延续这些做法,特别是他在亚太地区的做法,在第一轮已经形成了一些情况,这种情况和他的立场没有发生变化。如今,他邀请了马斯克等业界领军人物加入其团队,同时还涉及其他重要问题。在这些背景下,他预计将继续采取一贯的政策,并探索另类金融市场的可能性。从我的角度来看,这种趋势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关键在于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当前,一个全球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这是一个算法问题,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密切相关。这一新体系涵盖了欧洲、美国、中国及整个亚洲地区,在未来多边化的世界中,多边主义将更加深入人心。在这一多边体系下,各国和各经济体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每个国家和每个实体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呈现出一种各自的动态螺旋式发展。这种趋势不仅会持续未来四年,甚至可能延续未来十年及更长时间。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中美关系自1977年起步入正轨。在这一过程中,我有幸成为首批从美国来到中国学习的学生之一。自1992年起,我成为一名律师,亲历并见证了众多中美技术转让中所产生的争端,其中不少争端最终诉诸法庭解决。回顾那段时间,可以明显感受到,当时的中美关系被普遍视为积极且具有战略性的重要关系。CCG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也是中美关系不断发展的延续和体现。

因此,我们不应仅仅关注中美关系中的负面因素。回顾1972年,当时的冷战局势如何?我们称之为冷战,其后发生了乒乓外交,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人际互动。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交流的潜力是巨大的。如今,我们应当延续这种跨越时间的交流方式,包括电影等文化机制,完全可以像乒乓外交那样继续推动。各类对话形式都是可行的,我们应鼓励各种形式的沟通与互动。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怎么脱钩,双方之间也未发生彻底隔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仍然可以持续进行。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支持的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 50国嘉宾90家智库共襄盛举,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圆满落幕

■ 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创新年会在京成功举办

■ 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举办 国际知名智库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

■ 第六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汇思想,凝共识

■ 第五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举办 聚焦智库创新合作应对未来不确定性

■ 第四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成功举办——大国竞争背景下的智库创新发展探索

■ 2018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落幕,百余家全球智库共论全球化挑战与智库创新

■ 20国70余家智库齐聚青岛 新旧动能转换看智库如何“出招”

■ “2016中国智库创新峰会”在京成功举行

 

关键词 龙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