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集聚国际化人才亟需实现六方面转型
2025年1月14日李志刚,CCG高级研究员、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局长
编者按
在国际人才超链大会暨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闵行赛启动式上,闵行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国际化人才引育模式创新主题,联动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举办了政府、专家、创业者集思会,共话时代机遇,共商人才大计。部分发言内容刊登于《组织人事报》。现精选部分专家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集聚国际化人才亟需实现六方面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的一体化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这一要求的核心关键词可以概括为“科教协同育人”和“创新型人才”。其中,“科教协同育人”实际上体现了教育、科技与人才三位一体的理念,而这一机制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人才竞争优势。无论是高质量发展还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其核心都聚焦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集聚国际化人才亟需实现六个方面的转型。
引才思路创新从以引为主向以用为本转型
坚持全球视野,使更多世界一流水平的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当前,随着资本全球流动的加剧、全球分工协作的细化、国际产业的转移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人才环流与全球共享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全球人力资本的流动呈现出高频化、全球化的趋势。亟需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不断提高人才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引才重点创新从以引人为主向引智为主转型
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落脚点是创新,人才聚集创新关键是集聚全球智慧资源。一方面,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构筑汇聚全球智慧资源的创新高地。另一方面,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方针。
引才方式创新从政策引才向制度引才转型
在实践中,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同时,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良好体制机制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最好环境。
引才主体创新从政府引才向市场引才转型
要加快发展人才服务业,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人才的培育、发现、评估、流动、价值实现都离不开市场机制,只有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才能提高全球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为此,要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更加开放的人力资本市场体系,让各类用人主体和人才在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合理流动、平等竞争、有效配置。
引才路径创新从单向引才向创新聚才转型
要充分尊重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使其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上发挥关键作用,在人才、金融、产业、平台、项目聚合上发挥主导作用。未来的智能化时代,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协同效应。政府、企业、大学、人才等创新要形成高效协同体,共生共荣、协同创新。亟需大力发展创新资本产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引才载体转型从单位引才向平台聚才转型
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的战略决策。要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在人工智能引领创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作为创新的核心要素,其组合方式、价值创造方式呈现平台化的趋势。应紧密围绕项目、资金与人才的协同效应,加快打造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平台,推动人力资本组织平台化、赋能化,持续提升人才集聚效能。
(作者系中组部人才局原巡视员、副局长、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
文章选自组织人事报,202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