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启德:从“存异”到“求同”,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何推进?
2025年1月3日2024年12月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支持的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H.E. Siddharth Chatterjee)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以下演讲:
尊敬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杨万明会长,尊敬的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先生,还有王辉耀会长,各位尊敬的阁下们、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要向CCG及王理事长表示衷心的祝贺。CCG多年来致力于推动自身发展,并成功成为全球化领域的重要智库。同时,我也想对在座的各位表示,这次会议所探讨的话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女士们、先生们,当今世界正面临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刚刚走出一场全球性疫情,而人类健康与全球医疗体系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事实上,我们也正面临经济领域的深刻影响。尤其是,这次经济退步被认为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在此背景下,经济领域亟需进行结构性转型与调整,以应对当前的挑战。与此同时,气候危机的威胁愈发凸显,带来了诸多复杂问题,并且这种危机很可能长期存在。近年来,我们目睹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例如,南加州和佛罗里达遭受的极具破坏力的飓风,以及2022年重庆发生的山火。气候变化具有跨越国界的特性,其影响是全球性的,所有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此外,气候变化还将进一步加剧粮食安全和公共健康问题,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当前,全球范围内已发生超过80起冲突,其中不仅包括俄乌冲突。除此之外,我们还目睹了全球范围内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以及日益突显的金融危机。这些问题无一不对当今世界提出的诸多议题产生深远影响。当下,世界是否正在驶入一条危险的快轨?这是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自二战以来,首次有超过2亿人因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战争和饥荒等因素而被迫流离失所。这种状况促使我们反思——我们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所说的一样,我们必须要绝地反击去挽救这个世界。联合国有190多个成员国,大家应该通力合作,砥砺前行。在这一过程中,各方已在若干关键原则上达成共识,这些原则的核心在于帮助更多人摆脱贫困。这一目标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许多目标密切相关。
联合国现在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需要进行可持续性的发展,人权维护以及地区稳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联合国秘书长在联合国峰会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呼吁,可持续性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为塑造未来付出努力。我们需要重新整合,重构世界,重新启动世界。多边主义,事实上现在确实面临着生存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193个联合国成员国都同意需要团结一致,为了世界的未来做点什么。现在有154个全球倡议正在进行,其中也包括了和平、稳定、可持续性发展、金融发展、科技创新、AI发展等等。最终并且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年轻一代的发展,这是关乎子孙后代,关乎未来的发展,我们要为了未来时代的到来而做出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我引用联合国秘书长所说的一句话,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进程必须要加快速度,我们必须要让能源能够更加快速进行转型,人类才能在世界上可持续性的生存下去。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和中国的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为了赢得未来,我们需要领导力,我们需要美国、我们需要中国、我们需要联合国,通力合作,大家共同为这个世界面临的挑战付出努力。诚然,地区性的地缘政治问题依然存在,但正是这些冲突和矛盾,使得我们更加需要一个能够进行对话的平台。地缘政治危机不应成为分裂全球团结的力量,相反,它应成为国际社会凝聚共识、实现合作的契机。
女士们、先生们,甚至在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的科学家仍能找到共同对话的领域。尽管随后苏联解体,世界经历了分裂,但诸如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依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核心。这些议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认为,在一些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我们可以开展合作,这些领域对于推动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发展以及智库间的合作,正是我们可以共同努力的切入点。此外,智慧型发展也不容忽视。中国、欧洲、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应携手在这些领域中寻求共识,推动合作。当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加快步伐,否则将难以如期兑现这些承诺。
在过去的30年里,这里超过90%的国民从贫困迈向了较为富裕的生活水平。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至少让全球20%的人口实现了温饱。这一成就证明,我们可以合作,并将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以共同推动全球发展。
然而,这也引出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如果我们依旧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传统模式运作,那么这些机制和多边合作框架将面临愈发严重的破裂和分化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深度改革已成为迫切需求。
当前的世界每年需要约4万亿美元,才能将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保持在既定轨道上。然而,我们面临资金短缺、市场不足的困境。这要求我们进行全面的改革,通过开源节流和大刀阔斧的制度变革,重塑国际机构,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挑战。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改革关乎他们的未来与命运,刻不容缓。
今天的讨论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不仅“存异”,更要“求同”。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指出,当前联合国体系面临巨大挑战,亟需进行改革,尤其是在发展体系方面。包括我在内的联合国驻华体系的代表,应该秉持团结协作的精神,通力合作,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梳理和明确联合国的立场,同时支持中国在未来继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所有成员国都必须携手合作,展现共同的志向和努力。尽管目前面临诸多挑战,我们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这种希望有充分的理由支撑。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所言:“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虽然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风雨,但我们必然风雨同舟。人类发展的巨轮将继续稳步前行,朝着正确的方向驶向未来,共同开创更加光明的前景。
非常感谢各位!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支持的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 50国嘉宾90家智库共襄盛举,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圆满落幕
■ 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举办 国际知名智库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
■ 第五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举办 聚焦智库创新合作应对未来不确定性
■ 第四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成功举办——大国竞争背景下的智库创新发展探索
■ 2018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落幕,百余家全球智库共论全球化挑战与智库创新
■ 20国70余家智库齐聚青岛 新旧动能转换看智库如何“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