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跃平:中国企业出海如何规避风险赢未来?
2024年10月9日9月14日,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举办期间,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市“两区”办合作,在服贸会主会场国家会议中心联合主办2024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以“新环境、新业态、新规范,企业应对全球化变局的新思考、新实践”为主题的企业圆桌上,国樽律师事务所主任封跃平发表以下讲话:
谢谢刘主任。我有两个身份,刚才刘主任介绍我是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兼主任,大家可能会想,律师的发言是不是为了最终收取费用。我今天从两个角度出发,以两个身份和大家分享一些见解。
首先,我是全球浙商北京服务中心的牵头负责人。浙商抱团出海已经成为一项战略,我们正准备以这种方式集体向外拓展。如果各位有兴趣,我很愿意与大家交流。目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商大约占了108席。我想提出的第一个观点是:与其首先关注风险,不如先看到机会,鼓励大家走向海外。不论是在场的企业家还是打工者,海外市场中有着更多的机会。接下来的十年将是黄金出海的时期,而最关键的阶段是前面的三年。在大家热议出海的时候,很多人其实不太了解具体的操作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些人甚至会因为担忧风险而止步。例如,看到泰国曾发生的撕票案件,会让人害怕出海,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关键是在前三年,找到合适的方法,快速走出去,才能与周边人拉开差距。如果等到你发现身边某个原本不如你的人已经出海成功,你再追赶时,可能就已经来不及了。因此,我鼓励大家在这三年内抓住机遇,果断行动。
其次,我想谈谈人才。无论是打工者还是专业人才,大家应该已经注意到,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再提及“劳动力优势”,因为中国现在已不具备劳动力优势,但我们有显著的人才优势。这次是疫情以来我第一次前往欧洲考察,因为我们在海外有113家办公室。下个月有位重要领导要出访,我负责提前踩点。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欧洲在很多方面确实存在差距。举个例子,我在希腊准备办理一张银行卡和手机号码,下午三点到了当地一家规模不小的欧洲银行,结果已经关门了。我没有在意,又去下一家银行,依旧是关门状态。后来我发现,他们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8点到下午2点,期间还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一天实际只工作四个小时。面对这样的工作节奏,怎么可能与中国人每天工作15到16小时的高强度竞争呢?虽然国外的工作时间普遍较短,但他们的基数和中国的基数完全无法相比。因此,我依然鼓励大家向外走。
关于出海的风险,大家最关心的可能是合规问题。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大家一定要顺应国家政策,选择国家重点支持的地区,尤其是在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以中亚为例,选择了哈萨克斯坦而非乌兹别克斯坦,因为哈萨克斯坦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更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此外,出海时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你能否随时准备好撤离。因此,出海前一定要做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合规管理。
在法律方面,我也有一些建议。海外对律师的尊重程度比国内要高,大家也更加重视法律风险。因此,千万不要用国内的经验来类比国际市场。在国外,诉讼的维权成本高,而违法成本较低,所以我们建议尽量避免进入诉讼程序。与其花大钱去打官司,不如通过合规手段用小钱规避大风险。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出海时一定要做好架构设计。由于每个国家的地缘政治和商业环境不同,企业不应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尽量保持灵活的运营模式。例如,小米在印度虽然面临罚款,却因为市场巨大而无法轻易退出。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轻量化运营是更优的选择,避免过早投入大量资产在不确定的市场中。通过租赁已有的厂房和设备,可以大幅减少前期投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我想分享两个成功的案例。第一个是一家生产一次性泡沫盒的小企业,尽管在中国已经无法继续生产这种产品,但在非洲,只需要两三台机器、两三个人,每年就能获得2000万元的利润。第二个例子是一家做豆制品的企业,他们在法国租用了一家工厂,年利润达到1000多万欧元。豆腐在中国卖2元人民币,在欧洲卖2欧元,而利润却相当于8倍。因此,轻装上阵、灵活应对是关键。
总之,我的建议是,出海时要讲究策略,保持灵活,随时准备应对变化。谢谢大家!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的发言录音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 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视频
Videos | 11th China Inbound-outbound Forum
【历届回顾】
第八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聚焦全球服务贸易趋势 展望绿色和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