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对话:全球贸易便利化路径及北京“两区”建设创新实践@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政策对话:全球贸易便利化路径,及北京“两区”建设创新实践
▲ Policy Dialogue: Pathways to Global Trade Facilitation and Innovative Practices in Beijing “Two Zones”
9月14日,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举办期间,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市“两区”办合作,在服贸会主会场国家会议中心联合主办2024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以“全球贸易便利化路径及北京‘两区’建设创新实践”为主题的政策对话环节,各界嘉宾围绕“两区”建设如何推动全球贸易便利化、中国应如何进一步吸引外资、服务贸易的发展,如何助力北京成为全球化城市、全球公司在华运营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等话题发表见解。
CCG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非常重要。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吸引外资对中国至为关键。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中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在服务贸易和高科技产业方面,将成为会议重点讨论的方面。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马晓利代表中国欧盟商会提出了三大观点。首先,他强调中欧服务贸易增长缓慢,尽管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市场准入壁垒限制了许多外资企业的机会,特别是在服务领域。其次,他呼吁改善公共采购和跨境数据服务等政策,特别是明确数据法规中的“重要数据”定义,以助力外资企业在华运营。最后,他指出吸引和留住外国人才的重要性,建议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如税收补贴,以促进人才流动与市场开放。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就北京“两区”建设与发展情况作了报告。他表示,当前全球局势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开放和合作仍然是时代主题。近年来,北京积极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坚持推进制度型开放与要素型开放,通过出台开放创新政策、打造优质外企服务环境及建设便利宜居的人才生态,探索出一条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北京路径。期待各商协会能持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反映会员企业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让更多的人知晓北京“两区”建设,持续关注“两区”政策,并积极参与到“两区”建设中来。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的发言重点讨论了北京在疫情后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的进展和建议。他回顾了美国对中国的重点关注,以及外国对中国PRC(价格、风险、信心)的担忧,指出中国正在PRC方面不断改善。金旭对北京“两区”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加强政策创新,支持外资独资政策;第二,充分利用数据经济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抓住新经济带来的机遇;第三,勇于尝试新政策,特别是在吸引外资和人才培养方面;第四,改善营商环境,确保外资企业在北京发展壮大。
北京泛太平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刘持金提出,中国需重新思考吸引外资的策略。他指出,当前的经济结构与过去大不相同,外资不再单靠技术换市场,中国已不依赖外资推动制造业发展,而是需在养老、健康等服务领域引入更多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他还强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IPO融资规模远超美国,展现出强大的行业支持能力。他建议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允许优秀外资企业在中国上市,以此增强资本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中国马来西亚商会会长罗维坚指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尤其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后,双边贸易进一步加强。他建议提升两者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首先,在教育方面,中国顶尖大学国际留学生数量仍需增加,借鉴英国经验,吸引更多东盟学生留学将大幅促进服务贸易和知识传播。其次,他提议通过体育合作加强影响力,尤其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举办区域性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扩大全球影响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世界贸易组织教席项目主持人屠新泉指出,中国制造业对外资开放度高,曾达到GDP的7%,但近年快速下降,外资流入占比低至1%。他认为这部分源于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以及服务业领域的制度问题。他呼吁从“商品要素流动”向“制度型开放”转变,解决外资面临的制度障碍,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等方面。屠新泉建议制定《国有企业采购法》,并推动“去监管化”以减轻过度监管的负面影响,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和外资吸引力。
■ 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视频
Videos | 11th China Inbound-outbound Forum
【历届回顾】
第八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聚焦全球服务贸易趋势 展望绿色和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