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成:全球化浪潮下,中国数据跨境流动面临哪些重大挑战?
2024年10月8日9月14日,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举办期间,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市“两区”办合作,在服贸会主会场国家会议中心联合主办2024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以“数据跨境高效便利安全流动,助力数字经济新发展”为主题的数字圆桌上,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士生导师刘大成发表以下观点:
我认为中国最核心的问题是平衡和均衡的问题,因为全球化和开放是中国立国之本,所以我们所有的政策要尊重这种改变。我列举几点改变的意义。
第一,特斯拉自去年8月8日起已经每天采集1000亿帧视频数据,在500万份司机的数据中,200万份90分以上的数据形成了其训练。今年获悉,FSD马上就要进入中国,这是趋势,我们没法去改变。因此,在数据的让渡和流动方面,我国家首先要尊重这种改变;第二,在跨境数据流动过程当中,我们还需要有一定的定力。例如,美国后勤司令部供应链办公室所有数据都是基于德国SAP数据库软件系统之上,难道其中没有军事秘密吗?其保密性很强,虽然平时可以随时翻阅,但到支援乌克兰的时候,是很难获取其数据的,这是技术代差。
第二,技术代差过程当中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国家安全,这又是一个问题。昨天大家评价我们有两代或三代的代差,而在数据安全上我们的代差就更大。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开放?一方面,我们希望数据尽可能留在国内,来指导或保护这种数据应用的安全;另一方面,跨国企业之所以选择中国,是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数字经济发展。这种均衡问题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去考虑。刚才政府和企业的代表说得非常好,就是我们如何在这种协同过程中创新,以及在事中和时候进行判断。这里面会不会有一些隐私的让渡?肯定会有的。隐私的让渡之中,什么是根本的安全?这就带来了不能让安全泛化的问题。然而我们经常会产生安全的泛化。
第三,政策和执行之间要有良好的衔接。很多政策并非制定得不好,但这些考虑了执行人员的利益没有?例如,中小企业平均寿命2.9年,但支行行长问责是终身制,这样的情况就一定会产生一个基本逻辑,即融资难永远解决不了。这实际上是政策和执行人问责制之间的问题,本质是政策衔接问题。比如绿色通道,当需要有足够收入的时候,就让让绿色通道的负责人人把所有绿色食品卸下来,否则就罚款,这就是绿色通道问题解决不了的原因。
我们有公共的数据,企业的数据和个人的隐私数据,而这三种数据的目的是不一致的。个人的隐私应该尽可能地保护,但在中国,个人生命体征的数据,比如字节跳动对用户思想的判断,实际上是不保密的。再比如,电话号码也有隐私,它和身份证是关联起来的,但我们发现诈骗电话号码是隐藏的,我们个人所有的数据却是公开的。这涉及公共事务和个人事务之间的关系。三年疫情中,所有个人隐私被过度采集,当我们住宿时,所有生物特征也被过度采集。这也牵涉到医药行业。这些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管理政策和背后执行时所有的衡量。负面清单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
最后,中国的算力和人工智能需要迎接世界的挑战。中国最好的政策之一是开源,中央政府和国家层面也一直在发挥开源的后续推动作用。在开源过程中,数据以及跨境数据,还有数字经济平衡问题是我们要考虑的。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的发言录音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 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视频
Videos | 11th China Inbound-outbound Forum
【历届回顾】
第八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聚焦全球服务贸易趋势 展望绿色和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