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中国可为缓和巴以冲突缓和创造条件
2024年8月23日
2024年5月25日、26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支持的“第十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盛大开幕。在以“多极世界中的中国与中东:迷思和现实”为主题的特别专题论坛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秦天发表以下观点:
首先,所谓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阵营可能是美国学者提出的。我知道那些提出这个阵营的人他们的逻辑是什么,但中国的官方立场或官方政策坚持的是不结盟政策,并不是要提出或者推动,或者支持任何一种阵营。所以,要让中国、俄罗斯、朝鲜、伊朗成为一个阵营是不对的,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行为,对于JCPOA是伊朗核协议,这已经过去了,但现在来看,我们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JCPOA的成败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和经验。
伊核协议的失败可以告诉我们两个教训:首先,奥巴马时代是要先解决伊朗的问题,然后再解决所有和伊朗相关的问题,就是首先是它的核问题,再解决其他的问题,比如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以及伊朗的导弹问题等等。但是最后没有解决相关的那些问题。也就是说解决不了其他相关问题,我们也不可能解决伊朗的核问题。所以,未来我们的替代方案是什么呢?要解决伊朗问题,我的意思是要解决所有涉及到伊朗的问题,包括在地区层面、国家层面、全球层面,然后我们才能自然地解决伊朗的核问题。这是我自己作为学者的一个思考。
伊朗核问题也是和全球密切相关的,在奥巴马时代有一种协调的努力,就是“五常+1”协调的努力,当时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在相互协调,都和美国协调制裁的事情。当时中国和俄罗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在推动JCPOA的谈判过程当中。但在过去几年,我们看到这些大国之间的协调变成了大国竞争或者大国的博弈。现在中国和俄罗斯反对美国的单边制裁,我们没有参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中国和俄罗斯愿意发挥斡旋的作用,美国和伊朗之间进行斡旋。但这种斡旋的意愿也在下降,虽然没有完全地消失。中国和俄罗斯现在还是向美国、伊朗传递信息的渠道,但中国和俄罗斯发挥重要斡旋作用的意愿是在下降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强调,我们需要一个积极的,全球的友好环境来进行伊朗核问题的谈判。
第三个层面是地区层面,去年10月7日加沙战争爆发以来,这也是对《伊朗全面核协定》的一个冲击。伊朗在这场冲突当中也发挥了自己的影响力,这也降低了重启伊朗核协议的可能性。我认为,要解决伊朗核问题或重启核协议的谈判,必须要解决地区问题,我说的是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必须要记住一点,巴勒斯坦局势可能会影响伊朗参加核谈判的情势。
中国可以为全面核协议做什么相关的贡献呢?
1、我们要在全球层面、地区层面做努力,而不只是来进行协调。
2、我们可以促进更好的接触和创造条件,中国在发挥这样的作用,来推动沙特和伊朗的和解。中国可以继续发挥作用,为伊朗的核协议做出贡献。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