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吉胜:理解中美相似表述的不同解读,打破误解,寻求共识
2024年8月8日
2024年5月25日、26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支持的“第十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盛大开幕。在以“更光明的未来?中美关系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的中美圆桌上,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发表以下观点:
谈到中美关系,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我还记得在3月份时,前澳大利亚外长鲍勃·卡尔等50位澳大利亚名流代表联名呼吁改善中美关系。我们应该创造一个环境,让中美两国在地缘政治问题上进行合作,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仅需要中美改善合作,还涉及到第三方。我们这个世界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地球”,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已经这样了,世界各国已经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了。如果刻意破坏这种联系,必然会带来溢出效应或蝴蝶效应。
中美是世界上两个头号大国,美中关系不仅仅会影响到双边关系本身,也会影响到国际秩序的走向,我还记得疫情之后没多久,很多人写文章评述疫情,但最后他们总是会把落脚点放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上。昨天我们谈了很多国际治理的问题,如果美中关系不改善,这会直接影响到全球治理,包括技术领域,就像贺志明(James B. Heimowitz)刚才所提到的。
当然,令我们深受鼓舞的就是习拜会,他们在旧金山发出了愿景,我们看到了高级别的交流、互访,还有旅游峰会的举行。但是现在中美关系所面临的挑战,我想把它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双方之间的话语措辞和总体气氛被破坏了。
第二,社会基础也被侵蚀。我们需要做出很多努力来恢复这样的社会基础。比如,如果学生准备去中国或美国留学时,他们会担心,会犹豫,但是政府会呼吁人们去留学。目前这个情况确实会影响到父母、游客、普通人的决策。最大的影响就在于,它会影响到大家的理解。有的时候,虽然你传递的信息是积极的,但社会基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也会有一些误解。
双方也需要努力打破这样的陷阱,我们在谈中美关系,虽然我们讲同样的话,但它们的意思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到国际秩序,对美国来说可能意味着自由的秩序,对中国来说是基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秩序。从政策改变角度来说,美国可能会说,中国的政策已经发生变化,但美国的政策从来没有变化过。但中国会说,美国把中国当成是一个战略对手或者最大的挑战等等。他们虽然用的措辞差不多,但意思是不一样的。
第三,贺志明教授提到,中美关系可能会产生长期的影响,美国的叙事不仅仅影响美国,其实也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的舆论。所以,除了国家层面的交流和沟通之外,这三个领域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第10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开幕圆桌 | 变局中的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