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绿在罗马圆桌论坛上的讲话:塑造未来的全球气候与自然治理

2024年6月16日

当地时间6月16日至20日,由全球基金会(The Global Foundation)主办的罗马圆桌会议在澳大利亚凯斯林大学(ACU)罗马校区举行。期间,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在“现状及未来展望”会议中分享了第十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的研讨成果。

全球基金会秘书长Steve Howard主持会议开幕式。他表示,全球基金会有幸在几周前参与了CCG举办的第十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这场活动非常值得关注。CCG是中国重要的国际化智库,由王辉耀博士和苗绿博士联合创立,在中国的全球性组织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际上,能在中国举行如此重要的全球讨论,话题涉及乌克兰、世界局势、中东问题等,令人感到非常惊讶。期待未来能够与CCG进一步就当前热点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

CCG秘书长苗绿在随后的发言中分享了第十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的研讨成果。她指出,首先,中国的核心参与是必要的。在CCG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举办了以“塑造未来的全球气候与自然治理”为主题的气候圆桌。在中国召开如此高水平的全球对话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圆桌讨论中的一个共同点是,如果没有中国的核心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自然的行动将不会有效。这个观点也可以扩展到整个亚洲。亚洲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上的占比达到50%,因此,正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贝格洛夫所说,“这场战斗将在亚洲胜利或失败。”圆桌会议的参与者分享了中国在环境行动中领导地位的几个例子,包括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以及第一个制定自上而下绿色金融指导方针的政府。

其次,自然与气候不应分离。在讨论气候变化时,不能忘记人类的行为也在损害自然。人们正面临气候变化、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三重威胁”。在该场圆桌会议上,与会者讨论了改革全球金融体系的必要性,以便为自然赋予货币价值,激励对其保护的投资。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最近发布了一份关于“自然即基础设施”概念的报告。同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正在与各国合作,制定新一代的国家自主贡献(NDC),这些贡献不仅限于气候变化,还包括生物多样性,将气候与自然结合起来,推动包容性的转型,不让任何人掉队。与会者还指出,自然可以通过吸收碳等帮助人类应对气候危机。

再次,应保持自由开放的贸易,以便绿色技术在国际上可获得的必要性。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水平的技术、研究能力和财务资源。然而,气候变化不受国家边界的限制;世界某个地区的进展可能会被其他地区继续依赖煤炭和其他不可持续的做法所抵消。换句话说,“除非我们都赢,否则我们都不会赢”。国际合作和沟通至关重要,绿色技术的绿色金融获取必须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共享,以造福全人类。金融机构需要改革,以确保应对气候变化不会给全球南方国家带来难以管理的债务负担。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在发展和气候之间做出选择。

同时,需要更好的数据、检测和一致的国际绿色分类。企业需要进行检测,并且需要对其检测的内容充满信心。达成一致且透明的国际方法和标准,将是吸引全球产业参与能源转型和有利于自然的活动的关键。当有一套国际公认的定义来界定哪些经济活动是“绿色”时,绿色金融产品将最有用。与会者提到了中国和欧盟共同商定的《共同分类标准》,以及即将加入的新加坡,作为国际合作在这一领域的积极范例。

此外,需要重新思考心态,将可持续性置于国际合作的前沿。气候变化和自然保护不再仅仅是科学问题,而是政治、经济和全球社会价值观的问题。创造一个可持续的人类未来不仅需要技术解决方案,还需要心态的转变。例如,美国近日宣布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增至100%,这凸显了地缘政治竞争仍然优先于全球公共利益。迫切需要重新思考和重塑全球化,使其公平公正、包容并且繁荣。这种重新思考需要适用于所有社会。圆桌会议的参与者建议,可持续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合作——应当成为国际主义和新的绿色“全球化”的核心。

最后,关于适应性资金。几位与会者强调,某种程度的气候变化已经“不可避免”。因此,动员资金用于适应和提高抗灾能力以及减缓气候变化极为重要。这应包括为建立能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继续运行的弹性社会服务(如卫生和教育系统)提供资金。这将有助于减少气候变化对包括儿童在内的弱势群体的影响。

关键词 苗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