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届CCG年会 | 中美圆桌:更光明的未来?中美关系与国际合作
2024年5月26日2024年5月25日、26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支持的“第十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盛大开幕。26日的中美圆桌以“更光明的未来?中美关系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由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世界卫生组织亲善大使周建成主持。与会嘉宾聚焦中美经贸及人文合作等话题深入探讨交流。
中美建交已有45周年,在疫情之后,要想推动中美关系长远地发展,人文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中美双方之间可能存在误解,然而,中国现在正努力弥补疫情期间交流的空缺,比如对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实行免签政策。今年,全球将有一半人口参与选举,我们或将看到许多分裂现象。我认为现在是重建中美互信的重要时刻,我们可以举办更多的学术会议,让更多教授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双方的信任恢复。
我很高兴地看到,自一年前起,中美两国政府层面的互访增多,开始相互对话,双边关系也有所改善。在上次商业环境调查中,企业界对中国的商业信心有所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表示他们在中国实现了盈利。因此,对于建立互信而言,最关键的就是增加对话,这非常有益。此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至关重要。
美国华美协进社前主席贺志明(James B. Heimowitz)
在与中国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看到中国的变化和发展,这些变化在世界其他地方是难以见到的。例如,微信和电子支付的普及程度便是其中的显著体现。中国的这种情况与美国有所不同,这并不是说我们必须完全融合成为一体,而是强调两国需要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与融合,这样才能带来更大的益处。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Danny Quah)
对我而言,新加坡处于中美竞争或冲突之外。我们必须探讨如何发挥中介作用,使中美对话进入安全的领域,以避免冲突。新加坡在经济和金融方面具有专长,因此可以让这些领域的专业人士发挥作用。根据人均GDP衡量,全球最富有的九个国家中,除了美国之外,其余八个国家的人口平均不足400万,甚至比新加坡还要少。我认为,这些小国可以在经济话语中发挥重要作用。
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艾弗瑞·法比瑞(Elvire Fabry)
欧盟不支持脱钩政策,我们仍在研究脱钩的长期影响,必须摒弃内视的方式,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在提升各国的能力,同时,我们还需要研究和分析来自美国和中国的问题,考虑中美关系对全球的影响。在供应链方面,目前面临巨大且日益加剧的不平等。要想实现有序的共存,就必须开展善意的交流与合作,这不仅依赖于人文交流,还需要特别重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
沙菲克·贾布尔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沙菲克·贾布尔(Shafik Gabr)
关于加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互动,中国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访美时提出未来五年愿邀请五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到中国交流学习。对此,我认为五年五万名留学生的数字仍显不足。考虑到两国的规模,这个数字应当更高。此外,这类交流不应仅由政府主导,而应更多地由私营部门或非政府组织主导推动。
美中之间不应将彼此视为战略对手。事实上,中国并不存在“对手”的思维方式,我们秉持孔子的思想,中国并不想挑战美国,也不想取代美国。中美两国确实处于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中,这也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有不同的体系,因此需要更多这样的圆桌会议。这类会议将有助于提升相互理解,了解彼此的优势和劣势,而不是将对方视为对手。
国际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中心(CIRSD)主席、前联大主席、前塞尔维亚外交部长武克·耶雷米奇(Vuk Jeremić)
中国提出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到这里交流学习,这种形式非常有益。此外,我们还可以举办智库间的交流对话。这类会议可以选择在中立国家举行,例如塞尔维亚,邀请包括大西洋理事会在内的美国智库,以及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代表参加。我认为,这将有助于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当前,中美两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双方之间的措辞和整体氛围已经被破坏;第二,社会基础遭到侵蚀,有时即便传递的是积极信息,社会基础的变化仍会导致误解。因此,我们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来恢复这种社会基础;第三,双边关系可能会产生长期影响。美国的论述不仅会影响美国自身,还会波及全球舆论。因此,除了国家层面的交流与沟通之外,这三个领域,包括叙述方式在内,也至关重要。
美国国防大学艾森豪威尔学院原经济系主任、CCG副主任大卫·布莱尔(David Blair)
我特别担心的是当前金融体系的武器化。自二战以来,全球秩序一直依赖于自由公平的金融体系。如果这一体系被破坏并且被武器化,特别是美元的武器化,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接受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务院原参事、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时殷弘
我认为未来的世界秩序必须建立在中美和平共处基础之上,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从理论角度、历史角度来进行实现,必须要相关的机制。各个国家应该更好地关注自己内部的战略重点,还要考虑到冲突的期限问题,并且要改变所谓理想战争的观念。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CCG学术委员会专家吴士存
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南海问题,双方存在许多争议。如今,南海不仅成为地区国家的角斗场,也成为全球竞争的前线。自由航行已成为各方关注的唯一安全问题,而这一问题可能引发中美之间的冲突。因此,我认为,中国和美国应共同设计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以规范双方军舰、军机在海空相遇时的行为。
当前,中美两国确实处于一个非常胶着的状态。对于两个国家来说,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共同合作的方式。我们是两个伟大的民族,两个伟大的国家,未来的发展依赖于双方的合作。我们知道合作的机会将会很多,希望今天的讨论能够为我们的未来指明方向。
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经济学家法比安·祖莱格(Fabian Zuleeg)
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中,如果没有规则,将会非常危险,最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实现全球共同利益。这涉及到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威胁的存在,并将其设置成未来政策的重点。因此,在全球层面,我们应集体采取果断行动,同时避免进一步的冲突和对抗。我们有责任确保这些问题不会遗留给后代。
■ 论坛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