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沃克:美国对中国天真而错误的报道让我感到厌倦
2024年1月8日2023年10月23日-2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京成功举办。会上,美国华美协进社联席主席彼得·沃克(Peter Walker)发表以下观点:
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花很多年在麦肯锡,我是做企业的,我到访中国超过80次,服务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我不是作家,也不喜欢写作。每次读到美国关于中国的报道,它们的天真和错误真是让我觉得厌倦。所以,我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大国竞合》(“Powerful, Different, Equal”)。当我把它放到美国市场上的时候,我其实没有任何个人利益在里面。我去了纽约曼哈顿,去找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我原来以为他们会给我写写评论。他们跟我说,你这本书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市场,没有人会读。本书就翻成中文,在中国很受欢迎,这不是因为它翻译成中文了。不是因为本书立场亲华,是因为它的观点是平衡的。其实,我们真的应该更好更深入的去看待这个问题。
我的职业生涯中需要跟美国企业高管打交道。美国企业家总体上非常反对美国对于中国的这些做法。但是,在政治方面的分化实在是太严重了,有的时候跟他们交谈结束后,他们会说:“别把我的名字说出去。”,我们知道有很多企业,他们有很多资本,他们有市场占有率、有实力,想来到中国。但是,考虑更多的是长期的投资稳定,所以,他们比较担心对于(中国)对国有企业的偏爱,会导致私营企业损失。在过去十年里,私营企业对于中国财富创造贡献占比中是非常高的。它们愿意与政府结伴同行,但还是希望国家在安全问题要更加聚焦一些,对于关税问题能够更加客观。它们从内心里不喜欢事情被政治化。在美国大选前,这将是企业作出选择的重要依据,尽管这已经不是热点话题了。
最后我想说的对双方来说也许都会有些作用。首先,美国不应该在内政上对中国指手画脚,这只会激怒中国,没有任何好处。另外,中国在批评美国时也需要注意,媒体就会抓住中国(的话)到处报道。每次你们一说美国衰落,或者其他一些什么批评的话,效果只能是火上浇油,对于你们想影响的那些人来说,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