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的掌声与嘘声

2023年12月15日

“我没听到反对声?那就这么决定了!”阿联酋时间12月13日上午11时15分,苏尔坦·贾比尔面带微笑敲下了手中的小木槌,会场中的代表纷纷起立,现场掌声雷动。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二十八届缔约方大会(COP28)主席,当贾比尔手中的小木槌敲下,这场持续两周、延期一天的全球气候大会也随之落下帷幕,留下了一份有人喝彩、也有人不满的“阿联酋共识”。

贾比尔本人显见松了一口气。此前几个月内,尽管多次承诺将在本次大会上达成“历史性”的协议,因为他身兼COP28主席和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CEO双重职务,外界对他的批评质疑之声从未断过。如今,他至少促成了一项历史性突破。“在最终协议中我们提到了化石燃料,这是史上首次。”贾比尔声称,这为他赢来了新一轮掌声。

掌声过后,嘘声也不容忽视。一些深受气候灾难影响的国家和气候活动人士对于这份协议并不满意,他们希望看到更坚定的用语、更强有力的行动,但最终只能带着遗憾离开迪拜。

在地球进入有史以来最热一年的当下,这场沙漠中的气候大会落下了帷幕,背后的欢呼、妥协、争议、不满都留在了迪拜。但离开迪拜之后,各方仍需通过行动来拯救处于危机之中的地球。

戏剧性的转折

12月13日上午,在阿联酋迪拜世博城的COP28全体大会会议厅中,许多代表在互相交谈,会场氛围轻松且愉快。

而就在一天前,整个世博城内的氛围都紧张不已。12月11日下午,COP28主席国阿联酋发布了大会决议文件的新文本草案,其中删除了呼吁“逐步减少”或“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表述,引发大批代表团和活动人士的怒火。

在会场内外,随处可见写着“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终结化石燃料,拯救我们的地球和我们的未来”等字样的牌子。

截至12月11日晚间,小岛屿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英国、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和挪威都公开对这一草案表示反对。此时,距离COP28原定的结束时间仅剩几个小时。

12月12日,COP28不出意外进入“加时赛”——过去十几年来,几乎每一届COP大会都延期结束。COP28总干事马吉德·苏瓦迪12日上午在记者会上承认,各方就最终协议文本存在“严重分歧”,尤其是围绕化石燃料的表述。

苏瓦迪表示,发布这一版本的协议文本会引发反对“在意料之中”,但“我们希望文本能够引发对话”,希望各方“带着红线来找我们”,由此才能推动达成共识。

此后,在经过12日一夜的激烈磋商后,各缔约方终于在13日凌晨左右达成了协议。阿联酋随后公布了最新协议文本,里面仍然没有使用“逐步减少”或“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但提出“在能源系统中转型脱离化石燃料”。

12月13日上午,COP28全体会议开幕不到5分钟,贾比尔就敲下了小木槌,标志着这份协议正式通过。贾比尔称,当天达成的协议“是一个加强的、平衡的,但毫无疑问是历史性的加速气候行动的一揽子计划,这就是阿联酋共识(UAE Consensus)”。

在绿色和平组织中国总负责人袁瑛看来,阿联酋共识中关于化石燃料的减少和退出无疑是最大的亮点,“阿联酋共识发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到本世纪中叶,全球需要通过公正的能源转型摆脱化石燃料,以期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她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联合国气候大会第一次把化石能源放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聚光灯下,并提出了中长期远景,从这一点上来说,阿联酋共识可以说是历史性的,这对于全球能源变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根据阿联酋共识,全球近200个缔约方同意采取行动,“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转型脱离化石燃料,在关键十年加速行动,以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共识》还进一步明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在2030年前增加两倍、能源效率提高一倍,以及进一步减少未实施减排措施的煤电等承诺。

袁瑛认为,COP28关于化石能源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将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进程。“这份共识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实现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这份共识表示欢迎。他13日表示,在历经了多年的阻碍之后,“化石燃料”作为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终于在成果文件当中被提及。他强调,必须以公正和平等的方式结束化石燃料时代。

许多国家代表对阿联酋共识表示赞赏。领导了COP28全球盘点的代表之一、丹麦发展合作和全球气候政策大臣丹·约恩森称,这份协议“非常非常好”。

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也认为这份协议令人乐观,并向世界发出了“非常强烈的信号”。“许多人希望有明确的语言来说明在这个关键十年里达到碳达峰、减少化石燃料的必要性。但我们都知道,这个协议是多方妥协的结果。”

“我们有点困惑”

会场中的掌声犹在耳边,对阿联酋共识的不满之声已经响起。对于许多负债累累的贫穷国家而言,这个共识中的表述并不尽如人意。

据《金融时报》报道,小岛屿国家联盟首席谈判代表安娜·拉斯穆森13日在会场上表示,“我们对刚刚发生的事情有点困惑。你(贾比尔)做出决定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并不在场。”

拉斯穆森称,应对气候危机“所需的方向修正并未得到彻底的落实”,她警告称,最终的协议文本中存在“一连串漏洞”,这份协议可能“让我们倒退而非前进”。她失望地表示,“这一进程辜负了我们”。

据报道,由于试图就新协议文本达成协调一致的立场,小岛屿国家联盟代表在贾比尔通过协议时并不在会场内。此前,很多小岛屿国家呼吁“彻底淘汰”化石燃料,但这一表述遭到了包括主席国阿联酋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反对。

拉斯穆森发言结束后,许多代表起立鼓掌,一些小岛国的代表互相拥抱并哭出了声。贾比尔最初皱起了眉头,但最终也站了起来。

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贝尔博克表示,虽然很多人眼中充满了喜悦的泪水,但房间内也有一些人流下了眼泪——这些眼泪可能不是喜悦的眼泪。“我们知道这对于你们的孩子而言并不足够,因此对于欧盟、对于德国来说,这也只是个开始。”贝尔博克说。

在许多气候科学家看来,COP28达成的阿联酋共识虽然承认地球迫切需要摆脱化石燃料,但最终的表述较弱,在落实过程中可能也会被钻漏洞。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气候科学副教授马特·帕尔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COP28就摆脱化石燃料达成一致、明确了在2025年前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等短期目标,可以说是本届大会最大的成果。

“但我们对于此次大会的感受非常复杂,在淘汰化石燃料方面,最终的文本并不像我们所希望的那么有力。”帕尔默说,相比于“逐步淘汰”,“过渡转型”显然是一个较弱的说法。“但不管文本细节如何,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共识达成了,下一步的关键则是尽全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越快越好。”

还有人认为,阿联酋共识最终文本中的表述存在漏洞,一些国家可以借此继续扩大化石燃料的使用。美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能源公正部门主管珍·苏(Jean Su)对美联社表示,阿联酋共识文本中有一个“致命缺陷”,即允许继续使用“过渡燃料”(transitional fuels),这意味着天然气可以继续使用。

国际气候行动网络全球政治战略负责人哈吉特·辛格(Harjeet Singh)在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时也表示,决议存在许多漏洞,为化石燃料行业提供了各种逃避途径,这些逃避方式依赖于未经证实且不安全的技术。

但在袁瑛看来,气候大会中各方就某个词汇甚至某个标点符号进行争论都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要看最终达成共识的主要方向,以及各方在大会结束后的落地实施。

“从阿联酋共识文本来看,短期内通过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加速减少能源系统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以及长期来看在本世纪中叶转型脱离化石能源,实现净零排放,这个趋势是明确且有共识的。”她说,“用哪个词在进度快慢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在摆脱化石能源的中长期发展趋势上我们有了明确的指向。”

不过,袁瑛也指出,这份共识目前还存在一些空白,需要进一步明确实施路径,以及敦促发达国家率先采取行动,并落实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全面、快速、公正和具备资金支持的能源转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在COP28闭幕式上表示,虽然在迪拜没能“翻过化石燃料这一页”,但今天达成的结果却是“(化石燃料)终结的开始”。

使命的抵达还需落实行动

本届气候大会实际上有一个不错的开端。

当地时间11月30日,也即COP28开幕首日,贾比尔就宣布,大会批准了启动和运行损失与损害基金的计划。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唐新华看来,这是本届COP大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损失与损害基金落地,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唐新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基金的落地,将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气候适应能力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随着气候危机不断加剧,损失与损害逐渐成为全球气候谈判的一个焦点议题。在去年的埃及沙姆沙伊赫COP27上,缔约方经过长时间的磋商最终达成协议,决定设立损失与损害基金,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此后,损失与损害过渡委员会召开了多轮会议,商讨基金的具体安排。一直到今年11月初,各方才就相关安排达成一致。

在COP28上,各缔约方同意基金先由世界银行托管4年,该基金将向所有发展中国家开放,并在下一届COP大会上确定基金的董事会及其他细节安排。

在注资方面,基金启动当天,阿联酋和德国分别承诺提供1亿美元,英国承诺为该基金提供4000万英镑,为其他安排提供2000万英镑,美国承诺提供1750万美元,日本提供1000万美元。

此后的几天内,包括意大利、法国、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宣布了注资承诺。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发布的数据,目前各方注资承诺已超过7亿美元。

袁瑛也认为,损失与损害基金的启动是本届COP大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她表示,这个基金有望最快在明年落地。“这不仅体现了气候危机已然迫在眉睫,也体现了全球协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能力。”她说。

除损失与损害基金外,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是全球盘点。根据《巴黎协定》规定,2023年各缔约方需进行首次全球盘点,以了解各方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所取得的和未取得的进展。

今年9月8日,UNFCCC秘书处发布了《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报告。报告指出,全球减排“窗口正在迅速关闭”,全球变暖的趋势比预期的更为迅速和严重,总体形势已不容乐观。

12月13日上午,COP28大会就首次全球盘点文本达成一致。UNFCCC表示,全球盘点是COP28的核心成果,因为它包含了正在谈判的所有要素,各国也可以通过这个盘点来制订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计划。根据规定,《巴黎协定》各缔约方每5年向UNFCCC秘书处提交一次新的国家自主贡献,而下一次的提交时间是在2025年。

斯蒂尔在闭幕式上表示,全球盘点旨在帮助各国调整其落实《巴黎协定》的气候行动计划,而全球盘点结果已清楚表明,全球气候行动还不够快。此次盘点表示,到 2030 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比2019年减少43%,才有可能将全球升温限制在1.5℃之内。

唐新华指出,在本届COP大会上,各缔约方顺利完成了首次全球盘点。全球盘点结果给各缔约方在2025年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提出了新的目标,各方需要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采取更有力的减排行动。

事实上,今年的COP28在很多关键议题上取得了突破,但大会结束后对各项议题的落实对于推动达成《巴黎协定》设定的1.5℃温控目标非常重要。唐新华认为,在明年的COP29和后年的COP30上,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损失与损害基金的资金落实等议题预计将成为焦点。

“号角已经吹响,使命的抵达还需落实的细则。”袁瑛表示,不管是能源转型还是损失与损害基金的长期化运作,都需要进一步明确落地路径。气候资金问题尤为关键,目前各方承诺的7亿美元很难与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上万亿美元损失损害相提并论。在长期气候资金的落实方面,发达国家到2025年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的承诺也需要切实落实。

据联合国新闻网消息,COP28还产出了其他成果,包括承诺为绿色气候基金增资35亿美元,为最不发达国家基金和气候变化特别基金新增认捐超过1.5亿美元等。会议期间,世界银行宣布2024年和2025年每年增加90亿美元,为气候相关项目提供资金。

此外,近120个国家共同签署了《气候与健康宣言》,以加快行动,保护人们的健康免受气候日益变化的影响。1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关于韧性粮食体系、可持续农业及气候行动的阿联酋宣言》,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支持粮食安全。66个国家批准了《全球降温承诺》,从今天起将冷却降温的相关排放较当前水平减少68%。

多边气候进程步履维艰

从1995年的德国柏林COP1,到2023年阿联酋迪拜COP28,《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大会已经开了28年。

2015年的法国巴黎COP21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这届大会达成的《巴黎协定》设定了全球气候行动目标,那就是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C以内,努力控制在1.5°C 以内。

此后的几届COP大会鲜有突破性成果,反之关于气候正义、气候资金、损失与损害等问题的争议越来越明显,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气候议题上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唐新华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从近几年的国际气候大会可以看到,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各方分歧越来越大,二是全球气候行动力和气候危机加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COP28是在地球最热一年召开的。今年夏季,全球平均气温多次创新高,多方认为2023年几乎肯定将取代2016年成为地球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一些气候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仍在加速,保住1.5°C的温控目标基本上不可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发布的《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也指出,考虑到各国当前的减排计划,到2100年,地球升温幅度将达到2.5°C至2.9°C ,这对于地球无疑是灾难性的。而为了保住1.5°C的温控目标,大幅增加减排力度势在必行。

全球变暖在加速,而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困境却越发突出。唐新华指出,近几年来,随着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社会面临着绿色转型和能源安全的矛盾,一些国家在能源安全上的关切更高,由此会阻碍其气候行动。

“也是因此,COP28能达成转型脱离化石能源的共识相当不容易。这份共识照顾到了各方的利益诉求,是比较平衡的。”唐新华称,协议要求“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减少能源系统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也与《巴黎协定》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相一致。

在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看来,本届COP大会总的来说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再次凝聚全球共识,推动全球加大行动力度应对气候危机。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COP大会每一年都举办,最重要的就是凝聚共识,让全球所有人都意识到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性,由此推动国际社会采取更有力的行动落实减排目标。”

王辉耀指出,在COP28开幕前,中美之间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共识、共同发布了《阳光之乡声明》,这为COP28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本届大会最后达成阿联酋共识,其实也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各方需要也可以排除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在气候变化这个议题上达成共识。”

今年以来,中美气候合作逐渐得到恢复。7月至11月,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实现互访。11月15日,两国联合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重申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危机、确保COP28取得成功的意愿。

袁瑛从2009年起多次参加COP大会,见证了全球气候谈判和气候治理的重要历程。今年的迪拜COP28大会,袁瑛也全程参与。在被问及本届大会是否有遗憾时,她正在离开迪拜的路上。她对新京报记者明确表示,未来在气候变化议题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这届大会已经“没有遗憾”。

“多边气候进程步履维艰,尤其今年受到地缘政治冲突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各方达成阿联酋共识已属不易。目前,化石能源的退出已拉开序幕,损失与损害基金正式落地运转,其他议题我们可以留待下届气候大会。”袁瑛说。

未来两年的气候大会主办国已经确定。COP29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办,时间为2024年11月11日至22日。COP30则将由巴西主办,时间定于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

UNFCCC强调,未来两年将是至关重要的。在COP29上,各缔约方必须制定新的气候融资目标。在COP30上,各方必须提出新的国家自主贡献,涉及整个经济范围、涵盖所有温室气体、并完全符合1.5°C的温度限制。

斯蒂尔还喊话所有普通民众:“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带来切实的改变。在未来关键几年,你们的声音和决心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不要松懈,我们仍在这场比赛中。”

 

文章选自新京报 ,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