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年
2023年11月25日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老挝古都琅勃拉邦的雨季进入尾声,天气凉爽,植被挺拔。沿街每走几步便有一家特色手冲咖啡馆,店内总少不了异国游客一边搅拌着咖啡一边谈笑,汉语交谈声也多了起来。
一段特殊的列车通航,让这座老挝古都焕发了新活力。韩先生从西双版纳出发,搭乘中老铁路列车前往琅勃拉邦度假。他表示,如今从云南来老挝只用两小时,“上午还在吃过桥米线,下午就已经在法国街上喝起了咖啡”。
中老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于2021年12月3日在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西苏里共同见证下正式通车。刚迎来开通跨境客运后的首个“黄金周”,数据显示,仅假期前五日(9月29日至10月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实现运送跨境旅客1000余人次,为中老两地的旅游经济添温。
除了中老铁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还有很多。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3年-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
多位受访学者对《财经》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百年变局下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支点,更是中国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落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的创造性国际实践。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常常被外界误读,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公共产品,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
十年探路回响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两者合称为“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于世界经济和中国发展的关键当口。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告诉《财经》,倡议提出时,中国刚刚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久。从国内发展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是对“改革开放”的呼应与延续,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方略;从国际担当出发,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增长、脱贫,希望通过深化开放的形式,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王辉耀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抓住过去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经济飞跃的经验——“要想富,先修路”,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合作,由“互联互通”带动共建国家实现长远发展。
中欧班列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重要载体和抓手。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
7月29日,“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开出,完成今年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的第10000列。浙江义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跨境电商提供国际物流服务,运营总监吴佳佳告诉《财经》,当前“义新欧”中欧班列已成为义乌外贸中高附加值商品最常用的物流选择,“在进口运输中尤其受欢迎”。
但在几年前,情况还不是这样。吴佳佳回忆,中欧班列刚通行时,因口岸换装、国际铁路运输条约等因素制约,订单不多,去回程订单不平衡明显。“但随着‘一带一路’发展,这些基础问题解决,再加上回程的进口补贴,中欧班列的成本优势、时效优势一下子凸显出来了。”
除了提高了贸易效率,更重要的是,中欧班列开拓了贸易市场的选择。吴佳佳指出,这两年能明显感受到,越来越多客户选择中欧班列进口如西班牙火腿、橄榄油、保时捷汽车零部件等价值更高的消费品。“还有一些畅销的进口保健品,过去都是中国游客‘人肉’代购回国散卖。现在因为中欧班列回程的价格补贴,一些传统大型贸易商可以直接拿品牌的中国代理权,整柜拿货再经班列进口,最后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
联运大通道持续拓展之外,为更好辅助“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口岸建设也成为“一带一路”的发展重点。
霍尔果斯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哈萨克斯坦毗邻,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下,这座城市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已经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连接亚欧大陆的“黄金口岸”。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今年1月-9月,霍尔果斯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3108.4万吨,同比增长2%,位居全疆口岸之首。
新疆某商贸公司经理孙先生告诉《财经》,“为了实现跨境货运提速增效,现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实行了24小时货运通关,联检单位也是‘一站式’查验,一两个小时商品即可出关,做贸易比过去省时省力太多。”
十年过去,“一带一路”上的“互联互通”早已行稳致远。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共建“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就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8%,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到9.7%,全球贸易增长1.7%到6.2%,全球收入增加0.7%到2.9%。
那么修路的钱从哪儿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罗煜告诉《财经》,“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还开展了多种金融合作机制,除了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商业银行之间也签设了很多“一带一路”常态化合作机制。另外,中国还牵头设立了许多新的投融资平台,完善“一带一路”的投融资渠道。比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牵头发起、发达国家参与共建的全球性金融机构,当前已经加入了106个成员国。“可以说是‘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金融治理秩序的重要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远不止这些。10月10日,国新办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在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表示,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作为一份开放性的倡议,“一带一路”联合了沿线150多个国家共同参与,约占全球国家数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一带一路”倡议是应运时代而生的。罗煜对《财经》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实际上,当前的全球化规则是发达国家在产业链顶端“吃肉”,发展中国家只能作为产业链底层“喝汤”。部分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真正获益,反而全球贫富差距在扩大,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能有一套更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一套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化解决方案。”罗煜说。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兼顾各方利益。在罗煜看来,与围绕个别国家战略为支点的国际合作平台不同,“一带一路”倡议尊重各国发展战略,与参与各方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不是用作地缘政治工具的“中国俱乐部”。
王辉耀指出,实际上,一些周边国家也都曾提出过类似倡议,比如俄罗斯的“欧亚联盟”、蒙古的“草原之路”、印度的“香料之路”等,“一带一路”能够帮它们把这种愿望和诉求反映出来,自然能得到响应。
“一带一路”激发全球共鸣的同时,也有质疑声音认为,当前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一带一路”是否在乱撒钱、当“冤大头”?
在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前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看来,“一带一路”首先是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地区处在对外开放的大后方,沿边地区与邻近国家连而不通、通而不畅。因此,中国向西开放,拓展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空间,改善国内区域发展失衡,亦是“一带一路”的初衷之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曾分析,“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覆盖全球多个经济活跃地区,通过双向经贸合作,长远来看,还能有效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中国出发,但立足于世界。王辉耀等多位受访专家强调,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一带一路”归因到“产能输出”“债务输出”,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矮化。罗煜认为,在倡议提出之际,一定有现实的考虑,但绝不是“中国对外输入产能”这么低级。“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顶层设计,如果只是为了解决过剩产能,那就没有必要建立如此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也绝不是为共建国家制造“债务陷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指出,以债务危机国斯里兰卡为例,在其所欠债务中,来自中国的债务只占10%(51亿美元),其他都是来自国际组织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一些银行的欠款。而且借债、贷款本来就是谋求经济发展的工具,比如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方式),政府甚至要让渡一些经营权利。债务不一定是陷阱,也可能是发展初期必要的资本筹集。“更何况中国早已有成熟的对外援助机制用以帮助贫困国家发展,还持续豁免了大量的贫困国家债务。”
深耕未来
2021年6月,美国在七国集团(G7)峰会力推“重建更好世界”(B3W)倡议,承诺将在2035年前投资40万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和发展基础设施。同年12月,欧盟公布“全球门户”计划,宣布将在2027年前投入3000亿欧元资金,协助发展中国家兴建基础设施。以上公共产品方案普遍被外界理解为美欧等西方国家针对“一带一路”的替代方案。
这些所谓“竞品”将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怎样的影响?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从来不是排他的,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可能只靠中国牵头,甚至欧美国家的加入将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起到正面作用。
关键在于未来如何引导良性竞争,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共识?王辉耀建议,可以由亚投行牵头,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开发银行进行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开发银行合作联盟,形成国际化、规范化、公开透明的“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甚至在联合国下面成立一个全球基础设施开发命运共同体的机制。进而将“一带一路”倡议与B3W、全球门户计划等欧美国家的基建投资计划对接起来。“如果处理得好,‘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成为我们找到共同利益的抓手,而不是一同沦为地缘政治的工具。”
当前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全球化“倒流”,国际合作面临新挑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千头百绪,市场普遍关注,下一个十年将如何破题?
罗煜指出,经过十年发展,与共建国之间的“硬联通”已经初步成型,下一步应深入探索“软联通”上的合作,比如怎么对接各个国家的政策,如何打破共建国家的合作疑虑,如何避免被一些不相干国家的挑拨,如何让新加入国家找到更多利益共同点等等。“下一个十年,可以重点关注数字‘一带一路’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等新兴领域合作机会。”
王辉耀建议,接下来,一是拓展存量合作,寻求建立“一带一路”与全球相关方之间的最大利益公约数。二是创新合作方式,设立“一带一路”多边常设机构“秘书处”、在相关国家间轮流举办“一带一路”峰会,甚至成立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组织等,增强共建国家的主人翁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提高“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三是持续强化和创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企业、智库、高校、行业协会及非政府组织等之间的人文交流形式,加大技术人才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内生的“软实力”不断壮大。
2023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包括创建“丝路电商”先行区,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一带一路”未来更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指明路径。
10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关于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方案》。
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一个十年只是序章。
吴佳佳表示,下一个十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是义乌公认的重点业务市场。“我们已经开始计划在当地‘一带一路’经济园区投资建厂,希望能找到大集团公司一起入伙。”罗煜认为,“一带一路”是个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大工程,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扩大经贸投资等合作可能暂时放慢脚步,但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大方向下,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2.0版本,未来可期。
文章选自财经杂志,2023年11月25日